輕小說大展
在田埂上思考的博士:賴教授的農學人生

在田埂上思考的博士:賴教授的農學人生

  • 定價:300
  • 優惠價:75225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喜歡到田間實際觀察啟發各種研究
以結合理論與實際的需求。

  賴光隆教授精彩豐富的學術生涯,正是繼承磯永吉教授、陳炯崧教授等農學前輩的精神,在早期極為簡陋的研究環境,承先啟後,開創出新的道路,也同時為臺灣農業界培育許多優秀人才。

  賴光隆教授對臺灣的農業教育貢獻良多,參與設立的人工控制氣候室於1969年落成啟用,成為全臺獨一無二的研究設施,協助完成了許多重要的研究。

  1972-1978年擔任臺大農藝系暨研究所主任,主導農藝系於1977年順利遷入新館舍(今農藝館),解決四號館長期空間不足的問題,並積極擴充研究設備。同時為臺灣農業界培育許多優秀人才,為日後農藝系奠定良好發展的基礎。

  「對臺灣水稻、甘蔗、菸草等重要作物的研究、改良、推廣上提供極寶貴卓見,其學術上之成就,堪為農藝界之表率,特予表揚。」——民國82年,獲中華農藝學會頒獎賀詞

專文推薦

  「開卷有益,很適合形容這本自傳,閱讀此書,不但可一窺學者一生的生活點滴;時勢造英雄,在體會先行者如何走過那似曾相識的戰亂時代時,更能珍惜當下。」——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  呂紹睿

  「民國61年正逢賴老師執掌農藝系主任及所長,每天忙於教學研究和系務。特別是有感於系內教授陣容不夠堅強,賴老師用盡心思到國外網羅聘請卓越系友回國任教或擔任客座教授,大大提升系的研究與教學水準,也奠定日後農藝系更堅強的師資陣容,讓優秀的畢業生願意到農藝研究所繼續深造。自此農藝系在教學與研究上跨出一大步,功不可沒。」——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 蔡養正

真誠推薦

  「在農藝系新舊教師世代交替之際,賴老師在系主任任內的創舉,除了創設人工氣候室、積極招募新教師之外,還做了重大的遷館決定,替系上開啟新局面,塑造嶄新的師生互動文化。」——彭雲明教授

  「我所認識的賴老師,在學術上嚴謹,在教學上認真,在生活上充滿好奇心,能夠欣賞不論大小的美好事物。」——胡凱康教授

  「早在三十多年前,賴老師就用這種所謂的飢餓學習理論教導我,讓我在職場上面對截然不同的專業領域,仍能保有堅定的學習熱情,使我無論在生物與科學教育的教學及推廣上,都可以得心應手。」——廖麗貞教授

  「賴老師退休之後,仍然相當關心稻米及農業的相關研究與發展,而且運用科技方式了解新知。」——農糧署東區分署前分署長 王長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賴光隆


  1931年8月出生於臺灣省台中縣。畢業於臺灣省立臺中一中;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農學士;日本東京大學農學碩士、博士。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

  曾任: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技士
  臺灣糖業公司糖業研究所臺中庶作改良場助理技術師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客座副教授、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暨農藝研究所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人工控制氣候室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副場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農學部客座教授
  美國愛荷華大學農學院客座研究員
 
 

目錄

推薦序一   一生為農藝志業努力的貢獻         /蔡養正
推薦序二   亦師 亦父 亦友                   /呂紹睿

第一章 東勢賴家
鎮膺三代的賴家先祖
父親:賴文彬先生
母親是位真正的農民
書香傳家

第二章 正是男兒讀書時
無憂無慮的童年
臺中一中的少年
槍聲,讀書聲,聲聲震青春
臺大農藝系的啟迪

第三章 青年時代
空軍通信學校氣象專班服役
成家立業起頭難
倒吃甘蔗的田野磨練
準備負笈東瀛

第四章 日本東京大學求學時代
獲東京大學農學修士學位
不能再嚴格的研究工作
完成東京大學農學部博士課程獲頒農學博士
拮据卻美好的時光

第五章 久違了,黃昏的故鄉
應聘台大母系參與育才
轉航25.0173°N(臺大座標)

第六章 臺灣第一座人工氣候室
安居大不易
民國57年的臺大農藝系
參與設立人工氣候室
出任農業研究中心人工氣候室主任
為提升研究水準奠定基礎

第七章 在臺大農藝系的教學與研究
教學
研究
出任農藝學系系務
校外服務工作
與學生的互動

第八章 從國立臺灣大學退休
應聘臺灣綜合研究院
推動「臺灣北部蓬萊米走廊推動聯盟」

第九章 醉月湖畔的與子偕老
鶼鰈情深
我們這一家
開枝散葉
我的祈願

第十章 研究論文及著作

後記與致謝



 
 

推薦序

一生為農藝志業努力的貢獻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賴光隆博士近著「在田埂上思考的博士」一書,經誦讀後,甚覺書題實至名歸,最符合賴老師一生為農藝志業努力的貢獻,特別是整篇大作結構,思路清晰,敘述內容鉅細靡遺,在教學研究及系務的推動,不遺餘力,無疑開創今日臺灣大學農藝系的發展與進步機運。

  縱觀賴老師一生,在農學研究所留下的寶貴成就,可說是著作等身,堪稱為近代的農學泰斗,為我們後輩效法的典範。

  最值得敬佩的是,老師曾在農藝系畢業後,從事在臺灣大學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及國營事業臺灣糖業公司甘蔗試驗等基層工作六年後,攜家帶眷,負笈東瀛,苦讀農學,終於榮獲有名的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返母系作育人才。如今,老師的第二、三代及女婿、媳婦,均有很好的成就,實要歸功於老師的睿智教育及師母殷勤輔助的成果。

  祈願賴老師身心康泰,並祝 師母幸福平安!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農學博士蔡養正 敬撰
2020年初夏
 
亦師 亦父 亦友

  首次見到岳父,是大二時一場醫學院的系列參訪活動,地點在台大農藝系館的細胞培養實驗室。時任系主任的賴教授,不急不徐、精簡扼要的為簇擁在實驗桌前的我們介紹當時最先進的細胞培養技術。四十年前一桌之隔的近身學習,大師風采歷歷在目。沒想到,當時的如沐春風,竟在多年後成為我的生活日常:無論是學術領域、專業知識、社會經驗、人際關係、生活點滴......,經由他娓娓道來,正如細讀本書,總能讓我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受教。

  臺灣是全球重要的農業先進大國,歷年來輸出的農業技術,獨步全球。自1959年起,台灣農耕隊、農技團、技術團先後援助東南亞、非洲、中東、中南美二十餘個國家,所傳承的「臺灣經驗」,其實就是無數學者畢生鑽研、改良與研究的成果。岳父的一生,除了不斷研究如何改良臺灣稻米,更作育無數英才,廣佈在農業領域,協力守護他鍾愛的臺灣。

  除了專業領域成就斐然,更令人欽佩的,是他誠摯待人、處事明快、才德兼備的處世哲學;我有幸成為家族一員,更能體驗他溫暖的一面。不論教學、研究如何繁忙,他不僅親力親為參與家事,兒孫輩的成長過程,更是從不缺席;晚輩碰到困難時,總能感受到他如朋友般的關懷及陪伴。

  翻閱此書,頓然領悟,原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艱困的時代背景、扎實的基層實作經驗、遠赴東瀛接受漫長而嚴格的學術研究訓練,用心踏穩的每一步,都是成就了他對臺灣農業上的貢獻以及人格典範不可或缺的,也給後進留下最有價值的啟示。

  開卷有益,很適合形容這本自傳,閱讀此書,不但可一窺學者一生的生活點滴;時勢造英雄,在體會先行者如何走過那似曾相識的戰亂時代時,更能珍惜當下。

  誠摯地推薦給大家!
 
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  呂紹睿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82050
  • 叢書系列:People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4.8 x 21 x 1.0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