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David J. Bosch(1929-1992) xiii
中譯本序 xv
前言 xvi
縮寫表 xix
簡介 宣敎:當今的危機 1
危機與轉機 1
範圍更廣的危機 3
宣教的基礎、目標、本質 5
從信心昂揚到抑鬱寡歡 8
多類型宣敎學 9
暫時性的宣敎定義 10
第一部 新約的宣敎模式
1.新約—宣敎文獻—的省思 17
神學之母 17
舊約中的宣敎 19
聖經與宣教 23
耶穌和以色列 29
一種總括性的宣敎 33
至於外邦人呢? 35
耶穌這個人和祂工作的突顯特質 37
耶穌與神的統治權 38
耶穌和律法 43
耶穌和祂的門徒 44
從耶穌復活的觀點看宣教 48
早期基督徒的宣敎 51
耶穌與初代敎會的宣敎 58
初代敎會敗在那裡? 62
有其他辦法嗎? 65
2.馬太福音:以培育門徒為宣敎『大使命』? 70
『大使命』?
馬太及其社群 72
馬太福音中的矛盾 74
馬太與以色列人 77
馬太與『萬民』 80
馬太福音中重要的觀點 81
『都敎訓他們遵守……』 82
登山寶訓 87
神的國與『義』的真諦 89
『作門徒……』 92
要效法耶穌,但是…… 94
馬太的宣教思想典範:使人作門徒 101
3.路加福音—使徒行傳:力行饒恕仇敵與關懷窮人之道 107
路加福音所具備的意義 107
路加福音—使徒行傅中的猶太人、撒瑪利亞人以及外邦人 111
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的不同 111
路加四:16-30中的外邦宣教 113
與撒瑪利亞人的接觸 114
路加的『大使命』 116
路加的猶太意識 117
耶路撒冷 119
先向猶太人,然後向外邦人 120
以色列的分裂 121
一則悲劇故事 123
給窮人以及富人的福音 125
路加福音中的窮人 125
那麼財主呢? 126
耶穌在拿撒勒的時候 127
路加是有錢人的傳道者? 130
人人都需要悔改 132
路加福音—使徒行傳中的救恩 134
不再復仇 139
無法解釋的轉向 139
主後一世紀怎麼看以賽亞書六一章 139
報仇竟被取代! 141
路加的宣教典範 144
4.保羅的宣敎觀:邀請人進到末世的群體中 158
第一位宣敎士:第一位神學家 158
保羅的歸主與蒙召 160
保羅的宣敎策略 166
往大都會的宣敎 166
保羅與他的同工 170
保羅的使徒意識 170
保羅的宣敎動機 172
關懷情 172
責任感 174
感恩心 178
宣教與神的得勝 180
保羅的末世啓示觀 180
教會與啓示 182
啓示的重心 183
基督裡的新生命 185
萬國要歸向耶路撒冷 188
保羅的普救論 191
末世啓示與倫理 193
律法、以色列與外邦人 199
保羅和猶太教 200
律法的作用 201
無條件的接納 204
不悔過的以色列人的問題 206
羅馬書九至十一章 208
敎會:過渡時期的末世群體 214
保羅書信中的教會(ekklesia) 214
洗禮以及障礙的超越 216
為了世界的緣故 218
保羅的宣教典範 221
第二部 歷代宣教思想典範
5.宣敎學思想典範的興衰更替 237
六個大時代 237
湯姆斯固恆的典範理論 240
神學上典範的變換 243
宣敎學上的思想典範 246
6.東正敎的宣敎典範 249
『先是猶太人,然後是希利尼人』 249
敎會及其所處的環境 252
敎會與哲學人士 254
末世論 257
諾斯底主義 261
東方神學的敎會 264
在非羅馬帝國的亞洲地區的宣敎 266
敎父和東正教的宣敎典範 269
第一個典範的轉換:中階段的平衡 277
7.中世紀羅馬公敎的宣敎典範 281
處境改變了 281
救恩的個人化 283
救恩的『敎會化』 285
處在政敎之間的宣敎 289
間接和直接的『宣敎戰爭』 292
殖民主義與宣敎 298
修道主義的宣敎事工 302
中世紀典範的評價 311
8.更正敎改敎時期的宣敎典範 315
新興運動的本質 315
改敎家與宣敎 321
路德宗的正統思想與宣教 327
敬虔派的突破 333
二次宗敎改革及清敎徒主義 338
宗敎改革典範的模稜之處 345
9.啓蒙覺醒時代中的宣敎 347
啓蒙時期世界觀的大致輪廓 347
啓蒙運動與基督敎信仰 355
啓蒙運動映射下的宣教 365
教會與國家 365
更新的勢力 369
第二次覺醒 372
十九世紀 375
二十世紀 378
啓蒙運動時期的宣敎主旨 379
神的榮耀 381
『耶穌之愛的激勵』? 382
福音與文化 388
宣教與『彰顯天命 398
宣教與殖民主義 404
宣教與千禧年 418
自願主義 438
宣教熱心,樂觀主義及實用主義 447
聖經的基礎 455
現代宣教的動機與主旨——一則素描 457
第三部 建立一套落實相關的宣教學
10.一個後現代典範的出現 465
現代的結束 465
針對啓蒙主義的挑戰 468
理性的擴張 469
主-客體系的超越 473
重新發現目的論的意義 474
對『進步』理念的挑戰 475
基於信用的架構 478
洗鍊過的樂觀主義 482
走向互助互賴 483
11.考驗期中的宣敎 485
12.一個浮現中的普世宣敎典範所含的成分 492
宣敎即是敎會與人的相交 492
教會與宣教 492
宣教理念的轉變 494
『宣教就是教會的本質』 498
神的子民 500
聖禮、標記、工具 501
教會與世界 504
重新發現地方教會的價値 507
創意性的張力 511
宣敎即是神的宣敎(Missio Dei) 523
宣教即是傳達神的救恩 528
傳統對救恩的解釋 528
現代典範對救恩的看法 531
現代對救恩的解釋潛伏的危機 534
走向完整性的救恩理念 536
宣敎即是尋求正義 539
歷史的遺產 539
正義與愛心之間的張力 540
兩項使命 542
信念的聚合 549
宣敎即是佈道 550
佈道:定義過多的問題 550
朝向建設性地理解佈道 554
宣敎即是處境化 567
處境神學的起源 567
認識論的突破 571
處境化模糊之處 574
宣教即是解放 584
從開發到解放 584
『神優先選擇窮人 588
自由神學和解放神學 592
與馬克思主義的牽連 595
解放觀念的整合 599
宣教即是進入文化 607
文化調適和本色化的變遷 607
廿世紀的發展 611
走向進入文化 614
『進入文化』的限制 618
彼此文化化 619
宣敎即是共同見證 621
宣教中普世理念的(再)誕生 621
天主教徒,宣教和普世主義 627
在宣教中合一;在合一中宣教 630
宣敎即是神所有子民的服事 636
聖職按立的進化過程 636
平信徒的使徒職 641
服事的形式 644
宣敎即是向別種信仰的人作見證 647
變換中的景像 647
後現代的回應? 651
對話與宣敎 660
宣敎即是神學 670
宣教被推至邊緣 670
從一套『宣教的神學』到一套『具宣教性的神學』 674
宣教學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事 680
宣敎即是在盼望中行動 683
『末世論辦公室』關閉了 683
末世視線如今還模糊不清 685
『末世論辦公室』重新開張 687
極端末世論化的宣敎 691
歷史即是救恩 695
末世論與宣教之間保持創意性的張力 696
13.樣式的宣敎 701
每件事都是宣敎嗎? 701
宣教的敎會面面觀 703
宣教走向何方? 710
回應:唐書禮敎授 714
附註 741
參考書目 765
主主題索引 812
作者及及人名索引 825
經文索引 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