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管理書展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基礎與演進;下卷:機器控制力量)(套書,上下冊不分售)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基礎與演進;下卷:機器控制力量)(套書,上下冊不分售)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 定價:1000
  • 優惠價:990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85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繼《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後,結合政治、經濟、社會巨型經典

前所未有的權力結構已然成形、人性正在被數位化!私營企業與政府為了預測並控制人類的行為,追蹤我們的一舉一動。在監控資本主義的籠罩下,人類不是顧客,甚至不是產品──而是原料。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如果有什麼東西免費,那真正的商品其實是你」這句話已經過時了,
你才不是商品,你是被捨棄的屍塊,
真正的「商品」源於從你人生奪取的剩餘。

  「這本書反對的不是科技,是不受監管、吃人不吐骨頭的資本主義。本書堪稱這個世代的《資本論》。」──莎娣.史密斯(Zadie Smith)(知名作家)

  「翻開本書第一頁,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大聲呼告:為了在數位化時代自我防衛,大家都得讀一讀這本書。」──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天翻地覆》〔This Changes Everything〕、《NO LOGO》作者)

  繼《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後,又一結合政治、經濟、社會巨型經典!

  前所未有的權力結構已然成形、人性正在被數位化
  在「監控資本主義」下的科技寡頭,愈來愈能準確預測並控制人類的行為
  哈佛大學商學院網路心理學教授肖莎娜.祖博夫奠定大師地位之作

  祖博夫擁有跨學科領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使她能夠透過社會、政治、商業和科技等不同面向掌握我們時代所正在發生的變化。在這部巨作經典中,對於當前蔓延的全球現象,祖博夫精闢、細緻地提出了「監控資本主義」這個令人為之一亮的原創概念與研究:人類在數位化時代面對的監控大挑戰,正處於一個急迫的關鍵時刻,夾身於高科技產業公司與政府的巨大力量,並受制於監控資本主義的隱藏型經濟邏輯,透過機器學習取得的知識,嘗試塑造並控制人類的生活。她抽絲剝繭地檢視「監控資本主義」這種前所未見的力量形態,剖析大型企業預測與控制人類行為的企圖。這也表示巨大的危險已經降臨:工業資本主義才剛在二十世紀毀了自然世界;到了二十一世紀,跨國性的行為改變技術與設施正在威脅人性。

  監控資本主義:意指經濟史上的新階段,私營企業與政府為了預測並控制人類的行為,追蹤我們的一舉一動。在監控資本主義的籠罩下,人類不是顧客,甚至不是產品──而是原料。

  這些早已處於進行式的發展,將改寫人類經濟運作的基本原理,財富不再來自商品服務的交換、不來自勞工被剝削的生產勞動剩餘價值;在監控資本主義世代中,價值來自於隨著理解人類所有行為,讓企業得以建立模型,預測並引導人類的行為而獲利。這種方式是否會威脅到個人自治與民主權利,並造成新的社會不平等模式?數位化時代是否可以承諾個人賦權和民主化?

  在祖博夫生動的描繪下,人類看到監控資本主義從矽谷成長,逐漸進入各個經濟領域。大量財富與權力都集中在讓人不安的「行為未來市場」。許多專家預測人類的行為,把數據拿來買賣,再透過新的行為控制技術,生產各種商品與服務。

  過去人類的威脅來自於極權主義的老大哥國家,但現在轉移到無孔不入的數位設施:「大他者」操作著監控資本的龐大利益。現在,人類看到前所未有的權力大熔爐,網路知識完全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且完全避過民主的監督。祖博夫在這本書裡全面分析,揭開二十一世紀社會的威脅:全面連結、高控管的「蜂巢系統」,它承諾、保證絕對可以帶來最大利益――只要犧牲民主、自由與人類的未來。

  如果人類忽視不管,監控資本主義就會繼續遊走法律邊緣、挑戰社會,進而掌控社會秩序,形塑人類的數位未來生活。往後面對的挑戰,是在數位化更加普及之後,國際企業將有能力預測並控制人類的行為,這種前所未有的權力形式稱為「監控資本主義」。科技公司在網路上蒐集人類的資料,賣給出價最高的買家,管他是政府抑或零售商;他們的利潤不僅來自預測人類的行為,更來自調整人類的行為。資本主義與數位科技的結合,將如何形塑人類的價值觀,定義我們的未來?

  祖博夫指出,人類正身處交叉口。但我們仍有力量決定自己想活在什麼樣的世界,此刻的抉擇也將決定往後數十年的生活。人類可以選擇縱容科技令少數人致富、令多數人貧窮,也可以選擇掌握科技,善加分配科技帶來的好處。

  本書論述縝密,探討這份不受民主監督、前所未有的權力引發了什麼威脅,剖析新型資本主義對社會、政治、商業與科技的影響,直指這場鬥爭將決定資本主義的走向,以及資訊文明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本書說明人類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和社群,確保自己是數位科技的主人,而非奴隸。

得獎紀錄

  2019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焦點著作
  2019年《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最佳著作
  2019年《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最佳商業類著作/十大暢銷書
  2019年 阿克塞爾.施普林格(Axel Springer Award)大獎
  2019年《紐約客》非小說類年度選書
  2019年《時代》雜誌百大必讀著作
  2019年《衛報》21世紀百大最佳圖書
  2019年《彭博》雜誌最佳圖書
  2019年《財星》雜誌作者與編輯推薦圖書
  2019年倫敦政經學院編輯評選十大圖書
  2019年入圍《金融時報》/麥肯錫年度最佳圖書獎(Financial Times/McKinsey Best Book of the Year Award)決選

名人推薦

  國內專家學者一致好評推薦: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沈伯洋│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唐鳳│行政院政務委員
  曹家榮│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臺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專文導讀:
  李宣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暨社會學系合聘兼任助理教授

  國際名人選書推薦:
  歐巴馬(Barack Obama)│美國前總統
  莎娣.史密斯(Zadie Smith)│知名作家
  賈.托倫蒂諾(Jia Tolentino)│知名作家
  艾莉芙.夏法克(Elif Shafak)│知名作家
  安娜.柏廷(Ana Botin)│知名作家

  網路科技看似中立,但其實不然,政治勢力蒐集、屏蔽資訊監控人民、穩定權力的情形經常可見,不論是極權或民主社會都會發生。不過,政治操控明顯可見,也容易引人反感,相反的,資本集團對隱私權利的侵犯卻未必能夠察覺,甚至會歡天喜地地拱手交上,一方面,是因為網路是「進步」的象徵,我們為了得到更多網路的服務,甘願或不經意地獻出我們的祕密,另一方面,「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我們在網路留下的腳印,也成了商人獲利的來源。――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臺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監控資本主義」如何在過去十年全面掌控人類生活?我們又如何一步步失去了自由意志與基本權利?本書提出的宏觀論述與紮實證據,有助於我們面對當前民主發展的最大危機。這場擁抱或反抗「監控資本主義」的戰爭,將決定每一個人在「數位未來」中的面貌。――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精闢地剖析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階段。不同於工業資本主義剝削勞動的剩餘價值,也不再只是透過商品進行消費誘惑。我們這個世代所面臨的新形態資本主義運作模式,如同肖莎娜.祖博夫所言,是立基在吞噬各式各樣的人類經驗之上。我們的日常生活成了資本家牟利的免費原物料。想要知道這一切是如何運作,並進而思索不必然如此的未來,這本書不能不讀。――曹家榮(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市場經濟的未來所面臨的關鍵挑戰,就是數據、知識和監控力量的集中現象。我們的隱私和個體性皆面臨嚴峻考驗。這本易讀、啟人深省的作品,讓我們對這些生存威脅有所警覺。極力推薦此書。――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共同作者)
 
  要衡量一本書的地位,端看此書是否精確描述我們身處的世界,又有多少改變這個世界的潛力。根據這個標準,在我看來,這本書無疑是本世紀最舉足輕重的著作……祖博夫關注資本殖民主義(capitalist colonization)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行動,殖民的對象是我們的心靈、行為、自由意志和我們自己。然而,這本書反對的不是科技,是不受監管、吃人不吐骨頭的資本主義。本書堪稱這個世代的《資本論》。――莎娣.史密斯(Zadie Smith)(知名作家)
 
  祖博夫研究深入,並以旁徵博引的筆法,針對數位化的未來進行全面探討,讓讀者得以洞察資訊密集產業的規範和終極目標。祖博夫寫的這本書,可謂資訊工業版的《寂靜的春天》。――克里斯.霍夫納格爾(Chris Hoofnagle)(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法學院教授)
 
  本書鉅細靡遺地探討當今最迫切的議題。祖博夫以數位革命的角度,重新詮釋當代資本主義,寫下這本博學、野心十足的鉅著。關於數位化議題,祖博夫是最有先見之明、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在空洞的推特短文和自戀的臉書貼文漫天飛舞的年代,祖博夫的嚴謹學術著作,值得我們擁戴喝采。――安德魯.基恩(Andrew Keen)(《修復未來》〔How to Fix the Future〕作者)
 
  翻開本書第一頁,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大聲呼告:為了在數位化時代自我防衛,大家都得讀一讀這本書。祖博夫思路清晰,道德勇氣十足。她不僅揭露監控資本家的資料探勘手法,更指出我們的行為早在資料探勘的過程中,連帶出現迅速、劇烈的改變。事已至此,我們早就流失許多權利和力量,但透過這本重要著作,或許我們還有掙脫束縛的機會。――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天翻地覆》、《NO LOGO》作者)
 
  祖博夫的見解總是極具獨創性,其筆調大膽激昂、說服力十足,而且內文旁徵博引,卻又不至於艱澀難懂。請一讀此書,一窺當今數位資本主義的內部運作,了解其對二十一世紀社會構成的威脅,以及該推動哪些改革才能迎向更美好的未來。――法蘭克.帕斯夸里(Frank Pasquale)(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法學院教授)
 
  我敢保證,如果我們有幸大難不死,《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很有可能會成為重要的現代社經鉅作,足以媲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或馬克斯.韋伯的《經濟與社會》。閱讀這本書時,不能光是迅速瀏覽而過,必須細細品味、反覆細讀,並且跟同事好友相互討論。不開玩笑,我拜託大家讀一讀這本書,並反覆省思咀嚼。――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共同作者)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是本了不起的重要著作。祖博夫以無比清晰的筆觸,勾勒出資本主義最岌岌可危的前線。監控資本主義的新經濟秩序,是知識與力量極端不對等的現象所致。祖博夫全面分析此現象,讓我們深刻了解不受拘束的資本主義,對人類自主權、社會凝聚力和民主架構造成何等傷害。她的分析和見解也讓我們獲得力量,知道該如何有效抵擋監控資本主義的威脅。這本傑作不僅觀點新穎前衛、文筆流暢優美,更能讓讀者有所警覺。――羅伯.萊克(Robert B. Reich)(《拯救資本主義》〔Saving Capitalism〕、《共同利益》〔The Common Good〕作者)

  肖莎娜在研究上下的功夫之深,令我驚嘆不已。而她廣博的學問、縝密的思維,還有強大的論述,也全都讓人佩服。要是沒有她的幫忙,我想人類不一定有辦法終結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因此,我認為這是當代最重要的一本書。――大衛.希爾斯(Doc Searls)(《意向經濟》〔The Intention Economy〕作者、《Linux雜誌》〔Linux Journal〕總編輯)

  肖莎娜.祖博夫建構出迄今最令人信服、引人深思的道德框架,讓讀者理解數位環境的新現實及其對民主構成的威脅。從今往後,《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就是探討網路與社會議題的指標性著作。――約瑟.塔羅(Joseph Turow)(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安納伯格傳播學院〔Annenberg School〕羅伯特.劉易斯.沙揚傳播學教授〔Robert Lewis Shayon Professor of Communication〕)

  如果民眾在未來仍繼續閱讀此書,就會將此書視為研究社會變遷的經典之作。《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這本傑作,精闢揭露二十一世紀的真實樣貌,更發出警訊,指出科技在我們的忽視之下步入歧途,對我們的存在構成終極威脅。我們就像一群被困在金魚缸中的魚,而肖莎娜.祖博夫得以逃到魚缸外,讓我們對水的概念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這本思維縝密的重要著作,同時也是一部極具人性的作品。在其堅定、深刻的描繪之下,我們逐漸看清在前方等待的,是個極端危險的無情時代。――凱文.沃爾巴赫(Kevin Werbach)(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華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教授,《區塊鏈與新的信任結構》〔The Blockchain and the New Architecture of Trust〕作者)

  富原創性、處處精采的傑作,而且恰好在關鍵時機問世,值此之際,大眾和民意代表終於正視數位媒體的龐大力量,以及掌控數位媒體的企業。本書可媲美近年另一本經濟分析傑作:托瑪.皮凱提於二○一三年出版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不僅挑戰既有想法、對當下與未來提出令人坐立不安的疑問,更為一場早該展開的必要之辯打下基礎。面對我們生活中藏匿於暗影的新景物,肖莎娜.祖博夫以不容閃避的光明將其照亮,眼前的景象可稱不上好看。――尼可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網路讓我們變笨?》〔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作者,《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很多詞彙或許都可以用來描述肖莎娜.祖博夫的新書:開創性、權威、警世、危言聳聽、荒唐,但其實只要一個就夠了:不容錯過……當我們還在黑暗中摸索著描繪數位時代的輪廓,《監控資本主義時代》打下奪目之光,讓我們看清這場最新革命正如何改變經濟、政治、社會,以及生活。――約翰.桑希爾(John Thornhill)(《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極其聰慧之作……你需要耐心,才能消化祖博夫有條不紊的剖析,看她拼湊起各式各樣的案例,融會貫通為這部詳盡的學術論著,但你將得到可觀的回報:你的覺察力會更敏銳,也更了解風險。像這種藉由記錄我們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來成長的商業模式過於極端,不應視為理所當然。正如祖博夫在本書結尾一再強調的:「這樣不對。」――珍妮佛.史札萊(Jennifer Szalai)(《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這本罕見之作恰恰在問題愈趨嚴重時,點出了這個問題……本書的主要貢獻是清楚指出當下的趨勢,透過文化和歷史觀點加以解析,並且要我們停下來思考未來,以及未來與當下能有什麼不同。――法蘭克.羅斯(Frank Rose)(《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作者研究縝密,以引人入勝的筆法詳述監控資本主義的起源,以及這種資本主義會對社會造成哪些危害……祖博夫關注的主題相當宏大,讀者得以藉由她的論述進行批判式思考,檢視數位時代最大的危機……在艱困的理解之路上,我們必須相信這本難能可貴的傑作就像指南針,能讓我們有所依據。――雅各.西爾維曼(Jacob Silverman)(《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肖莎娜.祖博夫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堪比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與馬克思(Karl Marx)的《資本論》(Capital),可說是無比重要的社會經濟調查之作。祖博夫的作品絕對擔得起這項美名,更精確地說:《監控資本主義時代》跟《寂靜的春天》都向讀者提出警訊,揭露商業利益正在毒害世界的事實。這本書更進一步提供理解與對抗這個毒瘤的架構,這點則與《資本論》相同。五年前,祖博夫提出監控資本主義一詞,如今這個詞彙蔚為主流。本書以此為名,絕對是本令人毛骨悚然的傑作,其他著作都未曾像祖博夫的作品這般令我心驚膽顫。書中提到的野蠻演算惡魔,幾乎每天、每分、每秒緊追我們的行蹤,將我們身上的超數據榨乾。過去十年來,有些人試圖追蹤那些跟蹤人類的科技,但就連他們也會被祖博夫的描述嚇到發抖,再也無法以原有心態看待周遭事物。――山姆.貝特爾(Sam Biddle)(「攔截新聞網」〔The Intercept〕)

  這本調查文學揭穿數位世界的基礎商業模型,讀來令人冷汗直流……是本震撼、引人深省的傑作。有位讀者指出這本書讓他想起托瑪.皮凱提的代表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兩本書令人眼界大開,讓我們發現那些本該有所覺察,卻未曾留意的現象。――約翰.那頓(John Naughton)(「觀察者新聞」〔Observer〕)

  祖博夫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讀來令人憂心、震驚,將其與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相提並論,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兩本經典鉅作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清晰利筆,記錄追逐利潤的商業利益是如何一點一滴侵蝕平凡的日常。――賈.托倫蒂諾(Jia Tolentino)(《幻鏡》〔Trick Mirror〕作者,《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圖書得主)

  大膽無畏的重要著作……祖博夫展現對技術層面的深入理解與廣博的人文思維,可說是詳實紀錄當前經濟、社會與經濟現況的先鋒之作。――詹姆斯.馬德勒(James Bridle)(《衛報》〔The Guardian〕)

  數位時代的《資本論》。──《泰晤士報》(The Times)

  無所不包、慷慨激昂……極其重要的著作。――布萊恩.艾普萊亞(Bryan Appleyard)(《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本世紀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類著作,很有可能就屬肖莎娜.祖博夫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她以無人能及的強勁論述,解釋監控資本主義是如何逐步發展成形。這種具有全新形態的資本主義以奪取個人數據為基礎,我們卻將這些數據免費提供給無數公司企業。本書就是我們這個年代的《資本論》(Das Kapital)。――芬當.奧托爾(Fintan O’Toole)(《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

  觀點嶄新原創……運用科技來累積資本是當前主流操作,科技的力量則來自知識,而祖博夫的目標就是將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套用在這種現象上。她提出清晰、精闢的批判與洞見,讓我們看清籠罩人類生活的監控政權。――《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本書探討人類進入資訊文明後的境況,精采絕倫、不容錯過。――大衛.帕特里卡拉科斯(David Patrikarakos)(「文獻回顧」〔Literary Review〕)

  祖博夫的書以精采動人的筆法分析數位經濟,懇切呼籲社會大眾認清:科技改變了政治和社交生活,卻也帶來龐大的後果。――保羅.史塔(《外交雜誌》〔Foreign Affairs〕)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


  哈佛大學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也是該校第一位獲得終身職的女性學者。一直投入於研究數位社會的崛起,包括它對個人、組織與社會的影響,以及它與資本主義的過去與未來的關係。此外,還建立並主持高階管理計畫「奧狄賽:下半場人生學校」。

  另著有The Age of the Smart Machine and The Support Economy。

譯者簡介

溫澤元


  專職英德譯者,師大翻譯研究所畢,現於德國進修。
  譯有《收入不平等》、《倒帶人生》、《漫遊十七世紀古英國》、《我必須獨自赴約》等書。
  譯稿賜教:lars801011@gmail.com

林怡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譯有《拯救嬰兒?新生兒基因篩檢的影響》、《疾病與民主:工業化國家如何面對愛滋病》、《單身年代》、《當身體說不的時候》。譯文賜教:linyiting1207@gmail.com

陳思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譯有《機艙機密》、《永遠待在你身邊》、《快樂就是》及其他小說繪本十餘部。
 
 

目錄

上卷:基礎與演進
國內外各界專家學者、媒體一致好評推薦
定義

導讀 資本主義之變形和危害 李宣緯

序論
第一章 數位化的未來,是異地還是故里?

第一部 監控資本主義之基礎
第二章 二○一一年八月九日,監控資本主義初登場
第三章 發現行為剩餘
第四章 城堡外的護城河
第五章 監控資本主義的縝密計畫:綁架、壟斷、競爭
第六章 遭受劫持:社會之學習分化

第二部 監控資本主義之演進
第七章 現實商業手段
第八章 轉換:從經驗到資料
第九章 深度轉換
附注

下卷:機器控制力量
第十章 令他們起舞
第十一章 未來式權利

第三部 第三現代性中的機器控制力
第十二章 兩種不同類型的權力
第十三章 機器控制力量的崛起與大他者
第十四章 確定性的烏托邦
第十五章 機器控制集體意識
第十六章 蜂巢人生
第十七章 前往避難所的權利

結論
第十八章 由上至下的政變

誌謝
附注
 

導讀

資本主義之變形和危害
李宣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暨社會學系合聘兼任助理教授)


  如果谷歌是搜尋引擎,為何它要開發硬體智慧裝備、通訊軟體、社交平臺?如果亞馬遜是銷售通路,為何它要推出平板閱讀器、家庭數位助理、雲端運算?如果臉書是社交平臺,為何它要投資虛擬實境、支付軟體、甚至新聞內容?現代科技產業似乎有一個特殊的邏輯,許多企業的目標已不在於生產更多消費者願意購買的產品或服務,取而代之的,這些科技巨頭似乎在創建更多平臺,蒐集用戶訊息及其所創造的數位內容,盡可能抓住眾人注意力與時間,從中分析與推論各種情報,重新包裝和貨幣化資訊以實現利潤。

  這就是現在我們所處的世界,充滿個人化與智能產品及服務,從手機、手錶、家電、汽車、城市,每個商品都即將連接網路、製造數據,再接受網際網路所提供來自朋友圈或企業的反饋。在企業提供的免費平臺上,人與人在網路上像蜂巢般的高度連結,忙碌嘈雜的交換資訊與意見。這是一個資本主義嵌入科技與網路的巨變時代,不乏各領域的學者思考當代的商業邏輯與形塑背後的經濟理論,但就像一群摸象的盲人,沒有人可以看清楚世界如何運作以及這轉變的全貌。在一片困惑中,哈佛商學院教授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在本書中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一個新的理論指引,她提出監控資本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變形,可以用來勾勒谷歌、臉書等企業隱藏的商業邏輯,以及在這種高度社會連結與數據化的脈絡下,人類社會又會走向何方。(節錄)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81169
  • 叢書系列:NEXT系列
  • 規格:平裝 / 888頁 / 14.8 x 21 x 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數位化的未來,是異地還是故里?
 
第三節:何謂監控資本主義?

 
監控資本主義單方面宣稱,人類經驗是能轉化為行為數據的免費原物料。雖然部分資料用來改善產品或服務品質,但其他數據則被業主據為己有,並將其稱為「行為剩餘」(behavioral surplus)。他們將這些資料投入下階段的生產過程,也就是所謂的「機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將資料製造成「預測產品」,對你當下、下一秒以及未來的行為進行預測。最後,這些預測產品會放在全新的市場上交易,而這種專門流通行為預測產品的市場,就是我所謂的「行為未來市場」(behavioral futures markets)。許多企業都迫不及待想在人類未來行為上下注,使提供此類商品交易的監控資本家得以迅速致富。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會談到此新興市場的競爭之激烈,讓監控資本家持續開發更具預測力的行為剩餘來源,例如我們的聲音、個性以及情緒。最後,監控資本家發現如欲取得預測能力最強的行為數據,就必須介入現況,刺激、哄騙、調整並聚集民眾的行為,藉此導出有利可圖的結果。市場競爭壓力讓業者改變策略,他們提供的自動化機器裝置,不僅能預測我們的行為,更能大幅調整我們的行為。業者將重心從知識轉移到力量上,發現只讓群眾個人資訊自動流入還不夠,他們的新目標是讓群眾自動化。在監控資本演進過程的這個階段,生產方式必須配合日漸複雜的全面「行為修正手段」(means of behavioral modification)。基於這個目標,監控資本主義催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我將其稱為「機器控制主義」(instrumentarianism)。機器控制力量不僅了解人類的行為模式,更能加以修正,使人做出滿足他者需求的行為。這種力量不需要借助武器或軍隊的武力,只要透過由「智慧」網路裝置、物件與空間連結而成,愈來愈普及的運算結構,就能利用這種結構產生的自動化媒介來達成目的。

會員評鑑

4
4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0.5
|
2021/12/26

極度不推薦。

引用太多第三方的大師理論,沒有形成自己的邏輯驗證論述。
刪除那些第三方的大師,這本書本身的可讀性,說服力,還有沒有?


並沒有一個太過原創性的論點,或者透過反思政治操控科技,帶來的民主議題是?
網路隱私,也只是舊調重彈。


各種資料四處都有。太雜亂
展開
user-img
4.5
|
2021/12/06

行銷系統有一門學問是消費者行為,你的各種消費習性與社會消費需求,一般而言這也是人類學家與商業結合最好的範例,在很多地方需要發展特別的產品以適應各地不同市場需求,舉例說明:印度的冰箱可以上鎖,因應當地的特別多猴子。以上的行為發展都是基於廠商自行派人觀察,實驗,收尋,客戶回饋等因素而發展產品,更多的是基於消費者自願或者有獎勵的環境,發展出的報告及意願調查。除此之外是行銷精度,如何將自己的產品,準確發放各種訊息,進入使用者手上?特別是目前或是未來的需要者?

數位時代,人們的行為被轉錄為數位足跡或者稱之為數位痕跡或者簡化稱之為數位耗盡digital exhaust 或 數位麵包屑 digital bread crumb 等用語。電腦上的行為或者更多的載具上的動作如手機,谷哥眼鏡,智慧手錶。連同谷哥行事曆,影音串流Youtube,瀏覽器chrome,收尋引擎google,電郵Gmail,相片平台,谷歌軟體市集PLAY,相片,及其他各種免費平台與軟體,隨時與你一旁,默默的紀錄你的舉止,利用大數據與各種資料深掘科學的計算與評估,加上行為體的行為走向等資訊所構成。這些資訊除了改建產品的各型操作與性能外,多餘的數據就成了行為過剩behavioral surplus。這是是作者Zuboff發明的概念,使用者行為數據之使用,超出原先為提升服務品質之用途,因而所創造的價值。導致谷歌從被動接收行為數據,發展為主動進行大量行為監控以累積行為數據,創造更多元的服務(如以上這些服務),然後蒐集更多面向的使用者行為數據。成為正向的經濟收入,這就是監控資本主義,所有監控行為都是為了獲利。

各大網路平台利用數位資料。消極的作法是找出你個人的特質,行為的特色,消費者喜好及決斷的模式等各種資料作為廣告投放的對象。積極的利用數位資訊不只於此,隨時主動推薦各種相關資訊,以抖音或油管為例,當你選擇看短視頻或影片之時,你的個人喜好已經不經意經由網路透露出來。消極記錄改為積極推薦,如果只是推薦還算好,劣者每每在臉書畫面中,出來的資訊往往與常理間按讚的網頁差異很大,尤其是政治方便的資訊,沒有關注的人突然出現, 常常注意的人或機構卻少出現,除非自己去找。除此之外,只要自己曾經收尋過產品,臉書就會自動推薦相關產品,這種行為特別在2020年末的大改版後如意出現,俗話說「標靶定位廣告」(Targeted Advertising),用戶打造的推薦內容,這些就很火大,先不談自己的數位隱私權,也是人類的自由權力之一。個人的數位資料很多,以谷歌地圖為例,很多人沒有開啟GPS定位,如何確認谷歌沒有暗中紀錄你的日常生活軌跡?所以總結而言,個人的數位資料積極與消極方面都不可以隨意交出,免費的招待最致命,這也是為何免費使用臉書,免費使用谷歌各項產品的後果,使用各種相關產品時需有自覺。

榨取人類行為數據的爭奪戰,使用網路留下的蹤跡。個體的行為已經不再是企業家關注的重點,行為下的搜尋紀錄才是獲利的關鍵。 網上產生的行為剩餘已經不夠,Google更進一步將觸手延伸至生活當中,捕捉現實行為剩餘;借此辨識,監控,監看,追蹤,抽取、分析、預測行為,回饋信號分析,調控,致動,進而影響消費者行動。本書大部分都談數位監控主義的發生,演進,使用工具的互相滋養壯大,監控的主要問題,特別不斷提出的問題就是擷取資料,收尋,抽取經驗,轉換,資料化,分析,乃至於預設,然後成為積極的操縱。永遠最高的指導原則是,這些數位資訊:誰知道?誰決定?誰來決定由誰決定?

監控主義的獲利太多,科技太新,很多免費軟體的免責聲明都自動放棄個人隱私,當代的自由主義方便監控,利用人類的依賴性,社會說服,廣告進步形象,未來權威,各種方便的數位裝置,人類的無知,互聯網的崛起速度等因素,助長各大巨頭,由監控而修正,預測,牟利,控制最後將人類行為機械化,工具化。成為數位集權主義,與極權主義走向不同,機器控制主義發展出無法不在的大他者在控制人類行為,利用連結監控並操縱行為並獲利,破壞人類社會的信任,關懷,人性的不確定自由意志。數位監控也可能社會監控的一環,作者就談到中國的社會監控。

隱私權也是自由意志的一部分,心理學的真理:如果你沒有可藏,你就甚麼都不是。很多家長的觀點是沒有做錯事為何不敢公開。實際上卻是隱私的六大私密行為:獨處,孤立,匿名,保留,朋友的親密,這些行為對於心理健康成長與良好發展十分重要,沉思,自主,恢復活力,傾訴,自由,創意,復原,宣洩,隱藏等。這些動作會歸於自由意志的一部分,數位操控就是要減少乃至於消滅自由意志,成為機器控制社會的基石。放大動物行為研究的特色,人類成為刺激反應及行為操縱的受害者。

本書特別提出社交軟體的滲透性與同儕影響,在第十六章談到,很多學生因為沒有辦法分享或取得同儕的回應而憂慮,社交軟體也放大同性的焦慮與比較,社交軟體的多巴胺效應,類似上癮的症狀,這些都源自於大部分人無法建議關係自主與自我認知,活在他人的凝視中。臉書的按讚機制,加大的社會認同。這可能也是家長的功課,如何建立青少年的自我認同比禁絕使用手機更為有用。同時按讚機制使得系統更為了解使用者的愛好趨向,追蹤、按讚、分享等訊號。廠商以此為中心擴大圓圈:分享給誰?那些人追蹤誰、按誰的讚、分享給誰?等建立使用者的立體面相,越多行為越能準確了解,這也是美國大選爆出候選人使用社交軟體去確認選民的意向,加上臉書原有動態消息功能,將選民的意願推上行動。

Google、Amazon、Facebook 和 Apple這四大公司都有使用數位信息的巨頭。利用自己的喜好,推薦相關的產品,甚至於有意無意之間,操縱使用者的行為。Google主攻大腦、輔助大腦,我們的長期記憶因Google得以增加至接近無限的程度。Amazon連結著大腦與我們貪婪的手指——我們想得到更多東西的獵人與採集者直覺。Facebook專攻我們的心。讓我們和親朋好友得以連結在一起。Facebook是這個世界的結締組織。Apple強調自我表達的奢侈品牌形象,給自己性感形象。所以後者的利潤最高。

法律是人類正義的最後防線,扣除已知的非法訊息攔截事件,如美國利用丹麥網路直接竊聽歐洲各領導者與商業公司的各種網路訊息。或者是愛德華·約瑟·史諾登 Edward Joseph Snowden 所揭露之美國國家安全局稜鏡計劃監聽。加上本書所說的智慧型電視監聽家人談話或者是網路業者利用資訊的最底層實體信號,獲取的資訊而言。這些都是使用者並未知曉的監聽等於是偷竊行為。至於中國使用5G信號台追蹤每一個人的行走路線,得知染疫者的行動路線,這一點是否是利用公共安全減少個人隱私的事件,則可以討論。資訊隱私權由於上述原因一開始無法可管,個人的各種數位數據,如人臉數據(雲端的大量相片就不應該被分析,臉書上傳照片後經常自動標註人名,就是侵犯隱私),醫療數據,傳感器數據(萬物物聯網,因為資料不夠多,目前可應用的範圍繼續研究中),金融數據,聊天數據,基因數據,微生物數據,代謝數據,蛋白質數據等,各國已經開始進行隱私權可攜的法律研究。美國是大公司之間的互換,韓國是利用第三方,中國研議利用區塊鍊保密特色保留,後者正好打擊本書所說各大監控主義的中心化過程。

有關自由意志的遐想,兼談網紅韓劇:地獄公使
俄國文豪托氏的三大長篇高峰。晚年最後一部小說《復活》(Воскресение)卻是最早完讀。故事情節簡單卻精采,主要放在當時教會中的偽善,並指出人的法律是不公義不完備,只有強調「上帝刻在每人心上的律法」—自然法方能自律。衍生出勿審判的觀念。電視劇中教會影響力無所不在,頗為類似復活一書中所寫那個時代的教會,人無法得知上帝意旨,不明行為意義,又何以代言審判他人的罪!
另一文豪杜氏的天鵝之歌,書中小故事宗教裁判官尤為精彩,故事談到人們的自由意志選擇之困境。在中世紀宗教審判期間,耶穌重遊人間卻被抓,裁判官對他說,你在曠野中拒絕魔鬼的誘惑,不願人們因為奇蹟而信仰主。然後接續說,不要把人類看的太高。絕大部分的人是寧可有幸福的保證而不要自由的信仰,教會代替你接受他們的自由選擇,成全他們脆弱,憐憫他們的需求。最後告知耶穌。你不要再來。耶穌自始不發一語。聽完後直接吻裁判官後離去。我們都是脆弱的,無知的,不要連最後一點自由意志都交給他人!

作者極具獨創性,發明不少名詞,如行為剩餘behavioral surplus及監控資本主義Surveillance capitalism,敘述筆調大膽激昂、說服力十足,一班來說利用多樣的證據,龐大的引證,一時間不容易找到辯證點。內文旁徵博引,十分巨大,兩本書一共約九百頁,扣除各章註釋只有七百頁。行文敘述而言,作者十分知曉如何說廢話,以第十一章的始敘述為例:

(一、我行使意志
我很早醒來,在我張開雙眼前就已展開一天,我的心思運轉,字詞與句子在夢中流動, 解開昨日篇章中的難題,每天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找回那謎題一般的字詞,然後我才能喚醒感官。 我試著辨別窗外合奏中的各種鳥鳴:霸鶲、白眉歌鶇、冠藍鴉、嘲鶇、啄木鳥、燕雀、椋鳥、山雀, 伴隨這些鳥鳴的還有湖上大鵝的叫聲。我朝臉上潑了潑溫水,喝一些冷水讓身體機敏一些,在仍 然靜悄悄的屋子裡和狗兒輕聲說幾句話。我煮一些咖啡,端進書房裡,坐進桌前的椅子,打開螢 幕,開始工作。我思考,然後寫下這些文字,想像你閱讀的樣子。每一天,每一週都是如此,已經持續了好幾年,而未來一、兩年很可能仍不會有所改變。
我透過桌前窗戶看著四季遞嬗:先是嫩綠,然後轉紅、金黃,最後覆上白雪,然後周而復始 再回到青綠。朋友來訪時,他們會望進我的書房,每個檯面及大部分地板上都堆著書本與紙張。 我知道他們對於這個景象感到喘不過氣,有時我感覺到他們稍稍對我透露出憐憫,同情我背負的 義務,並讓這份工作限制我過日子的方式。我想他們不知道我事實上有多自由。其實,我從來沒 有比現在還自由,這怎麼可能?)

以上文字描述的僅僅是動作時間中一瞬間功夫,頗為類似意識流的文字,除了譯文流暢外,也顯見作者試圖在進入正題之前,給讀者一些小菜,卻不一定與該章主題有關。作者喜歡在每一章節的標題中,引用來自中國的十四行詩之一,絕少重複。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1/03/15

了不起的著作,光是看到序論就覺得有價值了。

評論者經常以《資本論》和《寂靜的春天》來和這本書相類比,在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是的,確實如此,它值得擁有這樣的殊榮。

不只如此,作者在一開始提到的《來自中國的十四行詩》,以及一開始寫給孩子的獻詞,都讓我感受到,身而為一個母親,一個現代人,對於未來,對於整個人類文明真誠的心情。此書是一位,了不起的觀察家的跨世代傑作,僅以此推薦。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最新巨作《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洞悉人類發展的急迫選擇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日小說節_特企
  • 高寶截止領券(9/7-9/15)
  • 大學新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