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住房自由的人生:房地產專家張金鶚教你活用七三法則、大數據,找回居住自主權

住房自由的人生:房地產專家張金鶚教你活用七三法則、大數據,找回居住自主權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房地產是許多人一生中最昂貴的資產,
面對這麼重大的決策,絕對不能憑直覺、靠運氣。
 
  居住是人生中無法逃避的一件大事,無論租屋或買屋,住房應該也是一般人生命中最大的一筆消費。然而,面對這樣的切身大事,你將如何做判斷?是聽媽媽的話,還是任由房仲的話術擺布?面對真真假假的廣告和業配文,到底房地產的真相是什麼?該如何做出正  確的判斷,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住房策略呢?

  房地產專家張金鶚現身說法,為大家深入剖析房產世界的眉眉角角,
  引導大家找回和住房的友善關係,正確認識房產世界的運作法則與投資風險——
 
  累積數十年經驗的房產專家張金鶚,這次要從自身的住房經驗出發,告訴大家他如何用「七三法則」和「五大購屋元素」幫自己做出最好的住房策略。透過討論各種與住房有關的疑難雜症,幫讀者逐一釐清自己的需要,了解房地產世界的風險與景氣,認識房子與人的生命週期,進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住房判斷。
 
  此外,他也要教讀者如何活用大數據所製作的「好時價」網站,正確評估房屋的價值與特性,幫自己把房產功課做好做滿,讓讀者在眼花繚亂的房屋買賣話術中,做出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明智決定,不會再為了買錯房或被房子套牢而遺憾終身。無論是正為租屋、買屋而煩惱的年輕族群,或是正在思考換屋或以房養老的中高族群,都應該先來看看本書,為自己掌握居住的主控權。
 
  ◤怎樣才能不做屋奴做屋主?
  ◤年輕人要考慮買房嗎?
  ◤購屋前的風險與財務評估該怎麼做?
  ◤COVID-19爆發,該「危機入市」嗎?
  ◤能讓房子保值又增值的關鍵是什麼?
  ◤考慮買房前,有哪些必做的「功課」?
  ◤如何運用「好時價」蒐集有關房屋的即時價格與相關資訊?
  ◤什麼才是真正的「好區位」
  ◤景氣循環和房價泡沫有什麼關係?
  ◤要與父母或子女同住嗎?
  ◤房地產實價登錄要注意哪些項目?
  ◤便利商店、社會住宅會影附近的房價嗎?
  ◤房價指數怎麼看?
  ◤如何面對換屋困擾?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金鶚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都市及區域計畫系碩士、博士,曾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英國瑞汀及格拉斯哥大學、瑞典國家建築研究中心、日本明海大學等校擔任訪問學者。從事學術研究三十多年,研究領域橫跨建築、都市計劃、公共政策、經濟、財務金融與地政,經常於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並長年在各大報章雜誌發表專論。曾任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政大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2013至2014年受邀擔任台北市副市長,現任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畢生以發展台灣住宅及房地產研究為己任,著有《房地產是一輩子的事》、《居住正義》、《張金鶚的都市更新九堂課》、《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房地產的世界》、《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等。
 

目錄

自序 用心做功課,不被房屋所綁架

◤◤第1部  買房、租房前要知道的事
拚房產不等於拚經濟、拚生活
做屋主不做屋奴
【張金鶚教室】 「我曾做過五年的屋奴」
離巢?不離巢?
租屋黑市知多少?
年輕人是否該買房?
笨蛋,問題在房價
為何所得不漲,房價卻不斷上漲?
房租與房價的龜兔賽跑
租買選擇的心中之尺與市場之尺
【張金鶚教室】 認識房地產的報酬與風險
高房價的恐慌與因應
新冠疫情對房市有什麼影響?
住宅需求的變動與因應
當前房市困境與展望

◤◤第2部  掌握七三法則,透視購屋五大元素
房地產專家眼中的住房未來
買房是投資還是消費?
【張金鶚教室】 認識購屋的五大元素
了解房市投機與景氣循環,謹慎出手
現在選擇買屋好還是租屋好?
房地產好區位知多少?
防疫宅在家,居住品質與品味更形重要
認識房價的基值與泡沫
自住投資需求變化對房價的影響
房市降價,該入市或避市?
社區規模、面積混合與社區品質
提升社區管理不能只靠委外公司
【張金鶚教室】 純投資VS.純消費,買房租屋觀念大不同
用五大元素評估買房自住或投資
【張金鶚教室】 我的購屋七三比法則

◤◤第3部  活用大數據,自己的房屋功課自己做
房地產實價登錄價格眉角多
實價登錄的房價即為市價嗎?
預售屋價格知多少?
有效協助估價的「房地產自動估價模型」
【張金鶚教室】 好時價,你最棒的查價好幫手
實坪制公設不計價適當嗎?
房屋公設分離計價可比照停車位
便利商店對房價的影響
UBike場站是否會影響周遭房價?
土壤液化潛勢區該如何看?
高雄氣爆對周遭房價的影響
建社會宅是否會影響周圍房價?
房價指數知多少?
【張金鶚教室】 心中沒有尺,就不要入市場

◤◤第4部  認識人與房屋的生命週期
房屋老化VS.人口老化
家庭與住宅的生命週期
都市更新的恐慌與因應
認清關鍵問題,才能有效推動都更
建立不完美主義的多元都更
老屋健檢效益大,應積極推動落實
如何面對人生的換屋課題?
【張金鶚教室】 人與房子的生命週期
要生孩子還是要買房子?
要不要與子女同住?
高齡化和高房價,繼承等房的困境
年金改革、長照負擔和以房養老
後記 山居歲月的第三人生
 

自序
 
用心做功課,不被房屋所綁架
 
  個人從事房地產教育與研究三十多年,培養許多優秀的產官學相關從業人員,其間也有機會受邀擔任台北市副市長實現居住正義的理想,加上個人努力實踐房地產所學專業,去年(二○一九)屆齡退休,也成功換屋,開始享受快樂的山居歲月第三人生。
 
  累積人生長期對房地產的認知,退休後的我決定將過去在媒體(主要是《蘋果日報》)撰寫的專欄文章、在過去政大及現在清華教學心得、多次在各地的演講內容、退休前後擔任多年「台灣土地銀行」常務董事以及參與「好時價」公益平台的經驗撰寫成書,分享個人住房自由的人生。
 
  我自己的住房人生哲學是:「利人利己且快樂舒適的住房自由。」我從出生到目前退休共住過二十一個房子,其中從小到大學前都和父母親住過台北四處地方,然後大學及出國留學期間都是住學校宿舍或校外租屋。碩、博士來回兩次,回國後剛開始工作或教學也都是先租屋,直到政大教書的第二年一九八八年才開始購買我人生的第一屋,五樓公寓的第三層。經過七年後,一九九四年買了政大河堤邊十樓有景觀的第九層華厦作為第二屋,其間有幾次因為科技部及Fullbright 獎學金去歐洲、美國及日本作為短期訪問學者,也都較深入體驗了國外的租屋生活。後來經過多年,父母親年紀越大,我們擔心他們爬樓梯不方便,剛好我們住的同棟樓上十樓要賣,我們決定買下我們的第三屋,讓爸媽搬過來和我們同鄰而居。由於原本第一屋對我們很有感情,決定不賣出租,其間曾因碰過惡房客,後來就只租給我的學生或親友。我也曾試圖整合第一屋近百戶鄰居,作為我實踐都市更新的真實案例,但後來借調去了台北市政府服務而暫停都更計畫,其間也提供作為台北市第一位愛心房東案例,感受到利人利己的住房經驗。一直到二○一九年因為退休換屋,很不捨將第一屋及第二屋賣掉,並將爸爸現住的第三屋抵押貸款,才完成我們人生最後的換屋夢想。
 
  回想我自己這一生很幸運,前後四個自有房屋的房屋貸款都在三~五年內全部還清,居住空間及生活環境也都很滿意,沒有受到住房的壓力困擾。一生中這二十一間包含租賃與自有的房屋,讓我和太太兩人都充滿快樂美好的感情回憶,實現自我住房的自由人生。
 
  要做正確住房決策,就要先做功課
 
  然而每個人的生活經驗、財務能力、居住偏好還有人生價值觀都不相同,房地產消費與投資的住房選擇當然不可能完全相同!面對當前高房價的壓力困境,如何使自己不要被房屋所綁架,避免產生住房或租/買房屋的焦慮與恐慌,找回居住人生的自主權,是我撰寫此書的主旨。
 
  由於房地產是許多人一生中最昂貴的資產,也是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避風港,房屋個案租買選擇的決策,將影響每個人是否快樂舒適的生活,甚至財富累積的增減,如此重大決策不應只是憑著個人的運氣與直覺,顯然每人對住房基本的心中之尺及市場之尺都必須「用心做功課」,才能讓自己有個住房自由的人生!
 
  透過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掌握好房價、好產品、好管理、好區位及好時機等五大房屋關鍵元素,同時釐清上述相關元素的可能衝突與選擇,讓自己掌控「好房子」的居住人生!
 
  不論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新婚的年輕夫妻、中年有小孩的夫婦或是子女離巢退休的老夫老妻,應該如何面對不同生命週期的住房自由人生?找到自己心目中負擔得起的好房子,讓自己的住房舒適,為自己找回住房的快樂人生,是本書想要傳遞的內容。
 
  本書共分四個部分,並加入「張金鶚教室」專欄以不同的故事、個案及對話,較感性的補充說明每部分文章內容。第一部是「買房、租房前要知道的事」,建立房地產的一些基本觀念;第二部是「掌握七三法則,透視購屋五大元素」,幫助大家掌握購屋住房的關鍵因素,藉此認識個人購屋居住消費與投資賺錢的可能衝突與選擇平衡點;第三部是「活用大數據,自己的房屋功課自己做」,透過各種大數據資料庫,以及人工智慧技術,學習充分運用房地產「好時價」自動估價系統的公益平台,自己輕鬆做功課,以掌握房地產最核心的即時價格相關資訊,不會過度擔心因為自己缺乏經驗而受到業者的矇騙;第四部是「認識人與房屋的生命週期」,體認到不同生命週期的不同住房經歷,期盼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快樂自由的住房人生。
 
  本書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遠見天下文化編輯同仁的統籌彙整,讓此書得以豐富呈現。其次,我要特別感謝長期好友劉育菁在極短期間答應全力協助完成教室専欄的訪談初稿,讓本書的內容更為充實完整。另外,我也要謝謝《蘋果日報》專欄主編郭淑媛,透過她的專欄長期邀稿,讓我能累積豐碩的文稿,以充實本書內容。除此之外,也感謝遠見天下文化總編輯吳佩穎及相關同仁的全力協助出版,才讓此書能夠順利的出版和讀者分享。最後,特別要謝謝太太麗芬,她和我共同完成住房自由的人生夢想。
 
  謹以此書獻給關心台灣房市健全合理以及身處住房壓力困擾的每一位讀者,更期盼政府相關單位、政治人物及產學各界能夠體認全民對住房自由人生的渴望,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改善台灣人民的住房人生。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35315
  •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做屋主不做屋奴
 
買屋前有一個很重要但大家往往覺得太簡單而忽略的重點,那就是——
 
這間房子能不能提升自己及家人的居住生活品質?
 
擁有房屋是許多人一生的夢想,真正的目的應該是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居住品質,如果只是為了象徵個人成就,或為了財富的累積,而讓自己在擁屋的過程中,不但沒有提升生活居住品質,甚至造成生活與精神上的壓力,是否「得不償失」?
 
擁有房屋雖然可以讓自己晉升為有屋階級,以彰顯個人的成就感,也可能透過房價的上漲,增加財富;然而房屋昂貴,一旦買屋,將會排擠生活其他支出,包括家庭照顧、生兒育女、出國旅遊、讀書學習和創業夢想等。
 
尤其千萬要先做好評估,我曾看到有些朋友,由於購屋前對自身的負擔能力過度高估,買屋後為了頭期款及貸款的償還,必須從早到晚、甚至全年無休的工作努力賺錢,擁有房屋成為個人的沉重負擔;更別提為了勉強擁屋,只能買到較偏遠、老舊、面積較小的房子,不但毫無生活品質可言,也限制了自身未來的發展。如果一切只是為了擔心未來房價可能上漲而買屋,甚至為了房價的漲跌變化而波動,整天生活在擁屋的焦慮中,就成了所謂的「屋奴」。
 
・歡喜快樂的決策才能讓人住得舒服
 
反之,如果個人事前做好評估與規劃,儲蓄好自備款,而且未來長期貸款償還(包括利率的變動風險)不至於影響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加上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和家人都喜歡的房子,包括區位環境、格局大小、社區管理,且價格合理,能讓自己和家人提升生活品質,這樣的買屋,就是件快樂歡喜的決策,恭喜你成為此屋的主人,成為「屋主」。
 
買屋若以消費為主,感受到居住舒適與安全感,心裡歡喜,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快樂。然而理想的房子多半是高房價,和現實所得負擔能力的差距過大,當理想和現實無法平衡,容易產生焦慮。是否要過度消費,造成心理與生活壓力?要多想想。因此,在買屋前有一個很重要但大家往往覺得太簡單而忽略的重點,就是:這間房子能不能提升自己及家人的居住生活品質?因為一旦人住進去,就不是一天二天的事,對住在當中的人有形、無形的影響非常大,所以住房的決策並不只是考慮數字而已,必須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

會員評鑑

4.5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21/09/26
劇透警告
張金鶚教授以對房地產研究的深厚學養,秉持著學者的良心,長期以來在報章媒體上提醒房市現況的不合理、如何健全房地產市場,提倡民眾對於房地產的正確認知,卻被業者、媒體斷章取義,封為「房市空頭總司令」,實在是有欠公允。

※ 做屋主不做屋奴
「住房自由的人生」以張金鶚教授的觀察、研究與個人經驗,提出對於買房的重要觀念是,做屋主不做屋奴。屋主是買屋讓生活變好(better off),屋奴是買屋卻讓生活變差(worse off)。從自住買房的需求來說,重要的不是整體市場的房價指數多高,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居住品質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購屋時機、房價高低不應該是決定是否購屋的依據,個人的購屋需求、負擔能力與居住品質才是重點。如果為了勉強買房犧牲生活品質、犧牲個人夢想的實踐,那就成了為買房而活的屋奴。如果還沒有能力購屋,租屋也是一個選擇,藉由租屋的經驗,認識自己對房屋喜愛偏好、審視自己的財務負擔能力、家庭與工作是否穩定、是否有比買房更重要的夢想,再來考慮購屋。

※ 買房是投資還是消費?
媒體業者經常說,房地產漲多跌少,現在不買,以後就會後悔。反之如果房價大跌,不但個人財富縮水,對經濟增長將帶來極大影響,造成整體經濟下滑。真的是這樣嗎?未來不可預期,各種可能性都有,可能會買到更便宜的價格、可能會找到自己更喜歡的房子,與其擔心未來的變化,「活在當下」比「期待未來」的居住生活品質更來得踏實。

相較於租賃房屋只有「消費使用」,購買房屋具有「消費使用」與「投資賺錢」的雙重特性。買房投資是「期待未來」,當前及未來房市景氣、價格的「總體市場大環境」是投資者考慮的重點,也就是「市場之尺」;買房自住,應該「活在當下」,房市的「個案市場小環境」是自住者首要考慮的重點,也就是「心中之尺」。


一個家庭多半只居住使用一間房屋,購屋的本質上應該是「居住消費為主,投資賺錢為輔」,考量居住品質、負擔能力是購屋決策的關鍵,不要勉強購屋而影響家庭正常生活。


建立心中之尺,是自住買房者回歸消費為主的基本需求,才能避免受到業者行銷誘惑,做出後後悔的決定。張金鶚教授提出購屋的五大元素,搭配個人的偏好選擇排序,作為購屋的參考。
1. 時機:買房消費,自己的好時機比市場的好時機更重要
2. 區位:個人心中好的鄰里小區位比市場好的大區位更重要
3. 產品:好空間、好格局、好設計、好景觀、好方位、好管理就是好產品
4. 管理:選擇社區規模不要太大、住宅面積混和較低,好的管理可以維持居住品質
5. 價格:了解過去和當前市場行情,參考「好時價」公益查詢房價網站

※ 人與房屋的生命週期
人生經歷求學、求職、成家、生子、退休等不同生命週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生活重心與居住需求,只要在財務能力可負擔下,以租屋、就地更新、老屋健檢與整建維護、以大換小、市區換郊區等,都可以享受居住的品質與安全,追求不同人生週期的理想生活,達到不被房子綁住的居住自由。

張金鶚教授退休後仍然在清華大學擔任榮譽講座授課傳承分享經驗、投書媒體針砭時事提出建議、固定協助「好時價」公益平台發展、且投身各類型公益活動,利用學習新事物,體驗新的人生經驗與生活。張教授勤奮無私分享的住房人生哲學與理念,就是「住房自由的人生」這本書中的最大寶藏。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8/28
很清楚易懂的書,可以釐清自己適不適合買房、要怎麼選擇合適的房子,對想買房、認識房市的人來說相當實用。
展開
user-img
5
|
2020/08/27
這本書真的很實用~~在網路上看到一位章定煊先生的文章覺得很適合分享給大家~
很多年前,當SWAY大還是在媒體工作的時候,他就質問過我一個問題,「你們研究房地產的,是不是投資房地產可以賺大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當時的回答是我沒有資本。
今天我可以把這個問題再回答的完整一點,投資房地產要賺錢,需要的三個條件是資本、門道、八字。要理解資本與門道很簡單,貴婦團就是這樣的結合。貴婦團雄厚的資本容易得到讓價與優先選購權,豐沛的人脈可以取得充分公私部門訊息與排除一些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多的專業知識,沒有這資本跟門道,排隊排在別人後面,甚至不得其門而入,還賺甚麼錢?以前在豪宅炒作最盛的時候,就風聞過某業界名嘴去豪宅個案參訪時,直接被擋在門外,因為開的進口名車沒有到達參觀個案的門檻,連入場的資格都沒有。像我們這些開國產車的學界的人,連試著進去都不會去試。八字這種東西更不用講了,去年以前預測房市老半天,結果爆發新冠疫情、再來個無限量寬鬆貨幣政策,過去的預測全變成打水漂的廢話。以前我認識一個老闆,人品其實還好,聽說他很吝嗇而且他只捐一種錢,就是捐錢給宮廟。財神爺也是很眷顧他,當時他看起來非常不智的房地產投資,不但解套了還超級大賺。像我這種聽說前世犯下大錯的人,能少漏財就不錯了。
前幾年行情很差的時候,我預測了一個ㄣ型的房市行情走勢。當時我跟媒體朋友聊這件事的時候,特別強調,如果政府採取類似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房市還是強拉得起來。當時幾乎沒有媒體願意寫這句話,大家都覺得打著居住正義上位的政府不會這麼做。我自己雖然也覺得可能性不高,不過看了太多年的房市,我還是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結果前瞻計畫舉債來的幾兆資金大部分都投擲在土地上;貨幣上長期維持在實質負利率;金融機構資金泛濫到在土地標購上一擲數百億。這些東西,我們在預測的時候根本預測不到。政府不只做到我想像的極限、甚至超越極限,大大的開闊了我的視野。
學房地產的人在買房子是會佔的優勢是甚麼呢? 至少在我周邊學房地產的人,很少聽說買到不合用的房子。學房地產的人會充分瞭解自身的需求,做好購屋決策的規劃。房地產是一個長期性的資產、也是具有非常多獨特特性且特性差異很大的產品、更是一個非常昂貴的商品,這導致決策規劃要考慮眾多面向,詳細分析。
就長期性而言,不僅要考慮到自己的生涯規劃,甚至包含長輩的退休規劃、孩子的就學規劃。有些人會買離自己工作地點比較近的房子,結果發現過幾年之後發現自己必須更換工作,房子又沒有長腳,沒辦法跟著走;或是發現當地的學區不好,孩子就學的時候,才發現孩子得借戶籍跨區奔波就學;也可能發現當地缺乏大型醫療院所或休閒綠地,等長輩退休後才發現退休生活品質不佳。
就房屋特性而言,更是需要仔細評估。隨便一個特性,都可能影響生活甚鉅,而且隨人不同。比如說一個東曬的房子,對一個想要拚事業的人來說,可以充滿生氣的早起;對於需要養病的人來說,就不太合適了。二十幾年前跟張金鶚老師開會或Meeting的時候,他的口頭禪就是「忙死了、 忙死了」。那時候去張老師的住家,完全就是符合他忙死了的生活特性,一開窗就風好大,根本靜不下來。然後可以看到張老師工作的研究大樓,時時提醒他的工作。現在張老師退休了,住所就在幽靜的山坡上,適合他的修養與藝術生活。不同的生活特性,需要不同特性的房屋。
就昂貴性來說就更不用說了,現在買房經常要背上高額的貸款,幾十年都處於房貸排擠掉大部分生活收入,長期的財務規劃當然更重要。財務彈性繃到極限,中間現金流一斷,就是家庭財務的大災難。
所以學房地產的人,買房子的時候很少進行衝動性購買,會充分的評估完之後再入手。
現在網路上還是很多人用過去幾十年的舊觀念在教人,「買得起趕快買」、「從都市外圍的小舊房子開始買」、「新的重劃區比較好」………………。過去台灣沒有少子化的問題、過去台灣沒有低薪與成長停滯的問題、過去台灣沒有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過去台灣沒有就業困難的問題、過去台灣沒有城鄉差距的問題、沒有網路電子商務共享經濟(昨天才懂甚麼是吳伯義)………….過去留下來的購屋法則,怎麼還能一體適用?
這次張金鶚老師出了一本「住房自由的人生」,因為佔著開會遇到的機會,在還沒新書發表會前,就搶鮮拿到了一本。張老師前幾年所著的「房產的七堂課」,是偏向概念式的啟發。此次「住房自由的人生」是把壓箱底的功夫都拿出來,從蒐集資料開始,到針對長期性、房屋特性、跟昂貴性的等各項課題,應該如何進行分析規劃與決策準則,都非常詳細務實的說明。尤其是書中精華的七三法則,我在張老師身邊就學20多年,不要說沒教過我,連這個名詞提沒提過,張老師在這次新書中毫不藏私的就公開了。簡單的說,這是一本非常「接地氣」購屋參考書,值得一讀。
展開
user-img
3.5
|
2020/08/09
劇透警告
近兩年來由於有成家打算,我開始關注買房資訊。瀏覽各家房仲網站後,「買房難,難如上青天」可比擬我心中受到的震撼。而除了房價外,建商風評、地段、格局等與購屋相關的資訊,也都成為我關心的議題。因此在書店展台上看到「住房自由的人生」一書,立馬詳實翻閱咀嚼。

時常在房地產新聞中看到作者張金鶚教授的大名,印象中他是位敢言的房市學者/專家。書中內容果不其然,有別於另一位文筆有點插科打諢的專家Sway,學者出手就是濃濃地學問味。數字、圖表、引用資料來源一應俱全,內文印出來也可以在課堂上當做講義。優點是不嘩眾取寵,章節言之有物,缺點是全書通篇讀完不免令人漸感乏味,像修了一學期的房地產導論學分。

作者在書中分享他生命中購買過的房產歷程與分析竅門。具體的提出了買房的五大重點:「產品」、「管理」、「區位」、「價位」和「時機」。而購房目的則可分為「自住居住」和「購屋投資」兩種。對於「自住居住」的人來說,五大重點的先後順序為「產品>管理>區位>價位>時機」。而「購屋投資」的人則是要用「價格>時機>區位>產品>管理」來思考。書中也介紹了「好時價」這個公益查詢房價網站,讓購屋者多一個較不商業化的資訊平台。

張教授在書中鞭辟近裡地解釋台灣房地產價位上漲的成因,就是房屋已然成為金融投資的標的物,投資客在市場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拖累了真正有居住需求的自住客。其實這些道理,你懂、我懂、隔壁的獨眼龍也懂。但在政府刻意忽視不作為的情況下,所有的苦果都將由民眾來承擔。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