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讀著《了不起的我:0 到 99 歲適用,自我發展的心理學》,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過往。
2006到2013年,我在韓國的弘益大學教授中文,月薪約12萬元新台幣,重點是,一個禮拜只需要工作3天,一天4小時,寒假加暑假一共5個月,薪水照給!這樣一個肥缺,我居然把它辭了?
「匡宇,你應該是瘋了吧?」
這應該是很多人心裡浮現的疑問。
但,你如果是我,就會知道,這固定的薪水固然讓人難以抗拒,但我一開始到韓國的目的,只是想順道把韓語學好,2~4年後就要回到華人地區,當我那夢寐以求的「華人界唯一能講流利中英日韓四國語言的主持人!」
到底什麼才是我們的「目的」,而什麼又只是「手段」?
這是每個人都該認清並了解的課題。而真的了解之後,你也會懂得「課題分離」,做出選擇、採取行動、養成習慣,並且最終達到目標,甚至超越你原本對自己的想像。
陳海賢的這本書,絕對是你自我發展的重要明燈。我衷心向您推薦。
激勵達人 鄭匡宇
前言
要走多少路,才能成就你的了不起
我是一名心理諮商師,從業已經十三年了。這些年來,我陪伴來訪者經歷了很多人生的轉變,走過了一段段艱難的時刻。
有些轉變是因為外界環境變化而被動產生的。比如結婚了、離婚了、畢業了、就業了、失業了、失戀了⋯⋯突如其來的生活變動,需要他們的內心做出相應的調整。
有些轉變則是來訪者主動發起的。他們對自己和生活或多或少有著不滿,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他們想減肥、想運動、想控制自己的脾氣、想換個工作、想換種方式和家人相處、想開始或者結束一段關係⋯⋯總之,他們想要換種生活方式,重新來過。
轉變看似很容易。畢竟從出生到死亡,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經歷。可是有意義的轉變很難。當我們想要朝著某個方向前進時,總會遇到很多阻力。但這不是來自外界,而是我們的內心。就好像理想中的自己是一個人,現實中的自己是另一個人;嚮往改變和突破的自己是一個人,阻礙改變與突破的自己是另一個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內心與生俱來都帶有一些防禦機制,讓我們追求穩定和可控,排斥改變與發展,令我們想要轉變的願望和現實的行動形成強烈的衝突。很多時候,我們就在這樣的衝突中半途而廢,陷入停滯或迷茫,找不到繼續行動的方向。
兩年前,在得到公司的會議室,羅振宇和脫不花問了我一個問題:「在中國有這麼多有上進心、有自我發展動力的人。他們有改變和發展自己的強烈願望,可是為什麼市面上沒有一個好的心理學產品能夠幫助人們不斷實現轉變、不斷突破自我呢?」
我想了想:「這是因為轉變是很複雜的,它涉及行為習慣、心智模型、人際關係、關鍵期的選擇,以及人生發展階段的方方面面。」
他們問:「那你能不能來做呢?」
其實這正是我一直在做的事。從事諮商的那天起,我就經常思考,人們所面對的種種成長難題,有沒有共同的心理根源?當人們想要轉變時,阻礙他們的心理機制究竟是什麼。而我又能提供哪些幫助他們轉變的系統工具和方法?
想到這些,我便欣然接受了這份挑戰。
我吸收了行為科學、認知療法、家庭治療、正向心理學、精神分析和成人發展的諸多心理學理論,並整合、應用這些理論思想和自己的諮商經驗,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理論—自我發展心理學。
現在,這些思考的成果全都呈現在你眼前的這本書裡。
這本書名為《了不起的我》,不是想鼓吹盲目自大或自我中心,而是想提醒你,在深陷自我懷疑,或者深處逆境苦苦支撐的時候,不要忘了自己的潛力。
有些人是天生的人生贏家,很容易就有了別人夢寐以求的一切,這不是了不起,這只是幸運罷了。還有一些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得來。他們需要不斷去面對和解決自我發展道路上的種種難題,努力讓自己一天天變得更好。這是一種了不起,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了不起。
在本書中,我會從行為的改變、思維的進化、關係的發展、走出人生瓶頸和繪製人生地圖五個方面,講述我們終其一生會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系統性的解決辦法。
它是一本離你很「近」的書。
這本書中的案例,大部分來自我的來訪者真實經驗(出於保護隱私,我對一些資訊做了改動),還有一部分來自我自己的切身體會。這種「近」會讓你很容易從中認出自己,因為這些是你日常都會碰到的問題。這雖然是本心理學的書,但它沒什麼門檻,你的經驗就是理解它的入口。
同時,它也是一本很「實」的書,為你提供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發展工具:如果你被焦慮淹沒,不知道該從什麼事情做起,你可以用「小步子原理」提醒自己;如果你總是擔心失敗,不敢行動,你可以用「奇蹟提問」推動自己;如果你總是在該工作、該學習的時候娛樂,你可以用培養「環境場」來幫助自己⋯⋯
如果你選擇直接面對自我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並積極尋求改變,你就走在通往「了不起」的路上了。在這條路上:你會不斷走出心理舒適區,創造新經驗;你的思維會從保守僵固,變得靈活進取;你能夠擺脫糾纏的關係,發展出主動、獨立、為自我負責的新關係;你會不斷脫去自我的舊殼,並從中長出嶄新的自我;你會收穫歲月和經歷凝聚成的智慧,最終成為了不起的自己。
卡爾維諾曾經說過:「世界先於人類而存在,而且會在人類之後繼續存在,人類只是世界所擁有的一次機會,用來組織一些關於其自身資訊的機會。」
對你來說也是如此。在你存在之前,這個世界就已經存在了。在你死後,世界還會繼續存在。那你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也許是給世界一個機會,讓世界透過你的自我發展變得更好。別辜負了這次機會。
這本書脫胎於我在得到APP上的「自我發展心理學」課程。在我寫下這篇序言的時候,這門課程已經有十萬用戶。他們留下了三八六一○則留言,課程文章被收藏了九九四六四次,收聽人次更是超過五百萬次。很多人透過留言,表達了這門課程對他們的幫助。還有很多人說,因為這門課,他們的人生發生了積極的轉變。
一位用戶留言說,他以前是一個非常糾結的人,做什麼決定都會瞻前顧後。自從學了「課題分離」的思考方式,他會有意識地去想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他現在已經不再糾結於別人的想法,能夠專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了。
有一位用戶留言說,聽課程時,他正在猶豫要不要離職,離開一間不太有前途的地方所屬國有企業。是課程內容給了他轉職的勇氣和嘗試的方法。現在,他已經在新公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還有一位企業高層主管對我說,他在聽這門課的時候,正好結束了一段職業生涯,在尋找新的開始。在那段特殊的時期,他很迷惘困惑,於是一遍遍聽課程裡關於轉折期的內容。這些都給了他勇氣,幫助他走出困境。
用戶的反饋讓我深深體會到自我發展心理學的價值,我希望更多人能夠從這門學科中受益。
巴布.狄倫曾寫道:「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之為人。」
同樣地,在自我發展的道路上,你會經歷很多的難,經受很多的苦,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陪伴你。
在路的前方,你會看到等著你的,是那個了不起的自己⋯⋯
陳海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