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為什麼我們想要的比需要的多?

為什麼我們想要的比需要的多?

Possessed:Why We Want More Than We Need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探究「所有權心理」(psychology of ownership)的第一本書。
心理學家布魯斯•胡德以科學研究為本,解釋人類這種獨特心理如何控制我們的各種行為。結合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層面的議題,從買手機到買飛機、從占有物到占有人,帶我們檢視「想要擁有更多」的心態如何讓人走錯了路,以及如何驅除這種不理性的天性。


擁有更多真的能讓你更快樂
當你的價值取決於物質:
從擴張性消費到炫耀性消費,我們藉此釋放成功的訊息,然而一旦得到想要的東西,「享樂適應」的心理讓人又開始尋找下一個想要的東西,永遠無法滿足。
當自我認同來自於外在肯定:
我們透過擁有的東西向外界發送地位訊號,告訴別人我們是誰,並對物質產生強烈的情感依附,嚴重者會演變至極端的戀物癖與儲物症。
當擁有愈多,造成的失衡愈嚴重:
財富競爭讓到富者恆富、貧者益加悲慘;土地與自然資源爭奪讓全球戰事不斷。多數不理性行為,源自害怕失去自己擁有的東西。
 

☆文采斐然,主張擲地有聲,這本書是你真的必須擁有的少數幾樣東西之一。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丹尼•吉伯特 Dan Gilbert

☆最棒的科學寫作。優美、有趣、睿智,且主題攸關我們的生活。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保羅•布倫 Paul Bloom

☆布魯斯•胡德提出令人信服的論據顯示我們對擁有的執著,但本書是你必須擁有的,特別是現在。寫來生動有趣,讓人從心理科學的角度理解如何解除這個「擁有」的魔咒。
――倫敦國王學院行為遺傳學教授 羅伯特普羅明Robert Plomin

☆所有權是一個微妙又精彩的主題,沒有人能比心理學家布魯斯•胡德說得更好了。一再檢視與挑戰我們的直覺,令人愛不釋手。
――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

☆本書作者從心理學的層面明白地告訴大家:我們的價值由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定義……而控制自己的欲望,是一件必須終生學習的事。
――資深媒體人 范立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布魯斯•胡德Bruce Hood
加拿大出生的英國實驗心理學家,劍橋大學博士,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實驗心理學系認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哈佛大學專任教授。曾獲得Alfred Sloan Fellowship神經科學獎金,以及國際青年研究者學會的青年學者獎。美國心理協會、英國心理學會、英國皇家科學研究所成員。著有︰SuperSense,2009、The Self Illusion,2012、The Domesticated Brain,2014。

譯者簡介

麥慧芬
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奧勒崗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譯作包括《單騎伴我走天涯》、《查理與我》、《錫卡的鳳凰木》、《狗史》、《暗星薩筏旅》、《在遙遠那方的太陽鳥》、《道德抉擇的艱難》等二十多本書。

 

目錄

序言  

第一章我們真的擁有任何東西嗎?  
誰找到就歸誰 ╱什麼是財產?╱你是我的╱孩子是父母的財產?╱政治上的所有權心理╱你可以擁有想法嗎?╱只不過是一個概念

第二章不是人類的,但只有人類才能擁有  
先占取得的優勢╱從以物易物到財富累積╱遺產是一種相對價值積╱你打算冷眼旁觀、置身事外嗎?╱公地悲劇

第三章所有權的起源
誰擁有班克斯的作品?╱紅蘿蔔與棍子╱那是你的嗎?╱什麼東西可以被擁有?╱誰可以擁有什麼?╱泰迪熊與毯子╱不僅僅是擁有

第四章這樣才公平  
美國人比較想住在瑞典╱獨裁者賽局╱你給我搔背,我替你抓癢╱誠實的偽君子╱想要公平的心理╱讓我們團結一致╱經濟人掰掰

第五章擁有、財富與幸福  
攀爬成功之梯╱消費擴張的結果╱炫耀性消費╱為悅人而容╱財富為什麼無法帶來快樂?╱選擇正確的池塘╱閃亮亮文化╱綠眼怪物與高大罌粟花╱國家的財富

第六章我們有什麼,我們就是什麼
延伸的自我╱商品崇拜╱WEIRD族群╱自私的我╱失去的可能性╱輸不起的輸家

第七章放手 
一鳥在手╱追求所帶來的刺激╱放不了手╱心之所在,家之所在╱動搖的根基╱擁有讓我們變得更快樂?

 

專文推薦
極簡人生的追求
資深媒體人范立達

   「想要」與「需要」,一直是商業陣營中兩大主流概念。絕大多數的商人提供給消費者的商品或服務,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渴望,亦即屬於「想要」的範疇。這類的商品或服務,可能包裝著酷炫的外觀,不見得實用但保證亮眼。消費者以並不低廉的價格購入後,初期或許覺得滿心歡喜,但只要一過了嘗鮮期或退了流行,這項商品或服務很快就被束之高閣,從此乏人問津。

    真正能引領時代潮流的企業家,則會跳脫常人的想望。他們推出的產品或服務往往是劃時代的,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而且是消費者一經使用後就無法釋手的。回想看看,史帝芬.賈伯斯在二○○七年一月向世人宣告iPhone問世時,有誰能夠想到,這一具小小的智慧型手機能為世界帶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亨利.福特說得好:「如果我們都照著人們的渴望去創造,至今你依然只會看到馬車,而看不到汽車。」

   但是,能夠改變世界的產品真的太少,創造性需求也不是隨處俯拾即得,為了要滿足或填補人們的擁有欲,商人就只好不斷推陳出新,拚命產出所謂的垃圾商品,而消費者在過度購買了一大堆可有可無的產品後,除了造成更多的儲物困擾外,自身的生活品質並不見得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至此,有些人便不免自問:「我真的需要這麼多的東西嗎?」

    其實,「需要」和「想要」,都是一種心理層次的活動,和購買欲、擁(占)有欲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本書作者從心理學的層面明白地告訴大家:「我們的價值由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定義。」「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會成為我們存在的證據。」「對許多人而言,生活就是義無反顧地追求。」「所有權的界定不再是一種法定狀態、經濟地位、政治武器,甚至也不再是一種權宜之計。更確切地說,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類,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一個重要特質。」

    換個角度來說,人類的欲望有如大海一般深,在擁有了「需要」的物品之後,剩下的空間,都填進了「想要」的東西。擁有這麼多的「想要」,才會讓自我感覺更良好,更自我肯定,覺得自己的身分、地位不容質疑。因此,作者才會告訴我們:「心理所有權是一種感情上的投射。」

    而這種極欲自我肯定的心理活動,有時候會成為打腫臉充胖子的例證。這種現象往往出現在收入較低的人們身上。他們其實是在進行社交炫耀,努力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但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高收入份子,已經不再需要靠著奢華商品來獲取他人的肯定,他們追求的是所謂的「低調奢華」,是只有同樣層次的富豪才看得出來的精品。他們擁有的自信與自我肯定,已不再需要靠著他人羡艷的眼光來獲取。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是有人汲汲營營追求擁有這些其實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呢?因為對於這群人來說,擁有奢華商品會產生一種幸福的感覺。窮困的人因為在奢華事物上花錢而得到的滿足感,往往要比有錢人高太多了。因此,我們常會看到有些人過度消費,導致成為「月光族」,甚至背負鉅額卡債,究其原因,不是因為自己的需求不滿足,而是因為欲望難以填平。

   但從過往的經歷中可以發現,毫無節制地追求財產,不但不能帶來滿足,長遠來看,某些人甚至會因此變得更加悲慘。但對大多數人而言,「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道理,是一直要到生命尾聲才有辦法領略。

    本書提到一則希臘神話:邁達斯國王因為酒神賜予的神力,讓所有被他觸摸到的東西都變成黃金,國王原本欣喜若狂,但後來他發現這樣的神力讓他連入口的食物也變成黃金,甚至連擁抱女兒時,女兒都被他變成黃金。至此,他才慌亂不已,哀求酒神收回點物成金的能力。

   克制,或者說控制自己的欲望,是一件必須終生學習的事。建立更多的自信心,學習不要透過他人的評價來肯定自己,不隨波逐流,不追求擁有而是欣賞擁有,這些心理層面的訓練都不容易,但在意志動搖時,若想想上述的希臘神話,或許就會發現,過著簡單一點的生活,少些雜亂、少些競爭,才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從容、更自在。「富貴於我如浮雲」就不再只是一句空話,而是生命的實踐。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78775
  • 叢書系列:生活館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1 x 14.8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內容連載

第六章 我們擁有什麼,我們就是什麼
 
延伸的自我
 
內斯瑞特‧杜蘭尼(Nusrat Durrani)看起來像個搖滾明星。二○一七年我和他見面時,他的身分是MTV的資深執行製作,不過就算你不知道他的身分,光看他的樣子大概也猜得到他在娛樂圈工作。他穿著設計師品牌的服裝,大多是黑色或皮衣,配上苗條的身材,一頭黑長髮又戴著墨鏡,活脫脫是印度版喬伊‧雷蒙(Joey Ramone)。即使在威尼斯一場受邀才能參與的網路專業人士聚會,身邊滿是時尚達人、未來主義者、基金經理人與企業家,但內斯瑞特還是讓人眼睛一亮。只不過我們碰面的時候,他實在不怎麼體面。
 
那時候他剛從羅馬趕過來,但前一晚在羅馬的餐廳裡,幾名看準時機的小偷竊走了他的袋子。羅馬的失業率高達四成,小打小鬧和偷觀光客的東西已經成了窮人的主要收入來源。雖然丟了東西很麻煩,但內斯瑞特是個有錢人,他有環遊世界的本錢,所以東西沒了隨便再買就有。原本他還輕鬆看待這起事件,態度冷靜自持。不過接下來幾天,他卻因這件事愈來愈焦躁。就像生命中許多不請自來的意外,遭遇竊盜一開始會讓人不知所措,接著就是愈來愈強烈的憤怒感。
 
內斯瑞特的反應很正常。不論多有錢,也不論多想保持冷靜優雅,被偷被搶所帶來的沮喪往往會強烈到令我們自己都覺得驚訝。這是因為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是我們自己的延伸。闖空門事件特別令人擔憂害怕,是因為這個行為侵犯到我們覺得安全的領域。在英國,有三分之二家中遭竊的受害者出現極度沮喪的情緒,併發噁心、焦慮、哭泣、顫抖以及一再回想等各種症狀。根據保險公司的報告,受害者平均大概要花上八個月的時間才能重獲安全感,但其中有八分之一的人情緒永遠難以平復。(原注1)讓受害者難過的不僅是財物的損失,還有一種強烈的被侵犯感。有人未經邀請就闖入我們的領域,損害我們的控制權。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5
|
2024/04/19
這本書核心在於它對問題的描述,從序言末尾一句話:「我們被(財產權觀念)附身,但如果我們明白為什麼需要擁有這個惡魔,我們就能除魅。」看出這本書最大的缺陷,它完全沒有支持這個結論,反向實際上反駁了這個說法。

從一開始,作者就假設一個Wanting exceeds need可以透過思考來解決。(心理學成為Miswanting問題)但問題不在於我們的理性─我們內心知道累積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儘管我們知道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荒謬的,但我們還是渴望去積累資產跟(用來炫耀財富的)奢侈品!

就連作者自己都承認,他以妻子和他本人為例,說明非理性持有財產─知道本身並不代表能解決問題。他明明寫了一整本關於對事物成癮的書,如果解決方案在於理解 “為什麼我們需要擁有”,那麼為何作者卻也陷入這類型的困境?

本書有不少有趣的故事軼事可參照實驗心理學,作者也提供了許多滑稽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的例子來說明現代世界的所有權規則?儘管我們有機會意識到財產權歸屬並不令人滿意,知道的自我覺察或許只是第一步,反倒是如何將物慾這種天性導向較健康的方式將會是讀者們更想要知情的資訊!

最後,文中末尾提到沙特完美改寫這原句「人是自身擁有的總和」成這句「人其實是尚未擁有以及預期擁有的總和」,可謂為全書畫蛇補足之作!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1/30
一本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的書,用心理學的觀點,從所有權的緣起到現況去闡述過度消費的心態。

除了求偶跟炫耀,消費奢侈品竟然還是為了求偶、為了吸引異性以及為了滿足個人的自卑。這些觀點雖然但看起來簡單,但原來背後心理運作的機制是如此地複雜。

全書易讀好懂,如果你最近也猶豫是否要買精品名牌、要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或是發現身邊的人在炫富,分不清楚需要和想要,那麼就可以來讀這本書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