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樹立獨具台灣特色的「國民偵探」
金鐘編劇 王卉竺
很榮幸有機會與既晴合作將〈沉默之槍〉從短篇小說改編為影視作品,反覆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一次次被其精巧的謎團設置、懸念的營造折服。更讓人驚豔的是,收尾不僅抽絲剝繭,仔細梳理了先前留給讀者的謎團,卻不流於疲軟無力的流水帳解釋,反而有著充滿力道的人性辯證,更昇華主題,讀完餘韻猶存。
甚至,影視改編也無法完美轉譯既晴小說中精妙的設計與布局。他用文字經營的特殊氛圍,以及他留給觀眾的想像空間,與拍攝出來的影視作品有著不同的味道。即便看過影像,回頭再讀既晴的作品,仍會帶給觀眾截然不同的精采饗宴。
近年來,台灣影視圈轉型,開始發展多元的類型劇。依我觀察,既晴是台灣,尤其可以說是影劇圈業內,少數具有扎實推理類型劇概念以及創作經驗的作者。他不但深諳設計類型劇的亮點與模式,更走出自己的一套風格。既晴的作品有很大的影視改編潛力與價值,精采的布局與反轉,為影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結構,人性的探討又能為作品帶來更多層次的深度。
且既晴更是台灣少數具有IP概念的作家,經營多年的張鈞見系列作品,已經建立完整且讓人著迷的世界觀。在角色塑造上,這個與眾不同的怪奇偵探張鈞見,不若一般偵探類型劇作品都會突出偵探古怪、乖張性格,張鈞見不僅親民,甚至帶有和善的暖男特質。
在閱讀文本的過程,第一人稱的敘事模式,讓讀者貼近偵探張鈞見的所思所想,我們不再只是旁觀者,遠距離欣賞偵探如何和歹徒鬥智,而是隨著張鈞見進入謎團之中,親自體驗案件裡,每個引人好奇的懸念、出乎意料的反轉,以及隱藏在故事背後,真切的情感與人性的溫暖。
而既晴作品的精妙與厚度不僅建立在情節詭計的設計,還有背景資料蒐集的扎實與用心。每篇作品都可以感受到他對細節要求之細緻,甚至到刁鑽的程度。除了犯罪手法、法醫知識、警方辦案細節等硬知識的深入研究,他也嘗試將台灣文化、特色等軟知識融入作品中,絕不是表相上的視覺符號,而是他深入每個台灣人熟悉的街景、飲食以及生活模式中,親自挖掘出來的「台灣精神」。
既晴耕耘推理類型作品幾十餘年,為台灣的推理小說打下根基,甚至為影視界注入一股全新的能量。期待張鈞見系列這個IP,可以有更多篇章在影視作品中大放異彩,樹立獨具台灣特色的「國民偵探」,也讓台灣推理劇類型作品可以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