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_領券
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矽谷人不聚會、少出門,也能與人高效連結的「關鍵人脈術」

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矽谷人不聚會、少出門,也能與人高效連結的「關鍵人脈術」

内向的な人のための スタンフォード流 ピンポイント人脈術

  • 定價:350
  • 優惠價:5175
  • 優惠期限:2024年10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如果你不是個性活潑、能言善道、喜歡交際的外向人,
或是你想停止無效社交、多陪家人與獨處,
不如學矽谷人打造「關鍵人脈」,精準社交!
 
  ◎ 討厭社交的人,同樣也能擁有好人脈
  過去,拓展人脈大多透過各式的社交場合,無差別交換名片,
  名片夾塞得越滿,越有成就感,
  但有時明明家裡有事或身體已累,怕錯過重要人士,卻不得不應酬,
  對於不愛交際的內向人來說,每次社交更是一種折磨。
 
  全球一流媒體《哈芬登郵報》日本版總編竹下隆一郎,
  自覺自己是討厭社交的內向人,因工作需求,每天要應付各種交際。
  後來,他前往美國矽谷的史丹佛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由於Apple、Facebook、Google、Twitter等全球知名科技公司都位於矽谷,
  他努力與投資家、創業家、工程師等各種人物認識見面,
  以為這樣會對打造人脈有所幫助,結果卻是白忙一場。
  反觀矽谷人不應酬、不招待、不送禮,
  但仍然成功與他人打好關係,建立密切合作,這讓他非常震撼。
 
  ◎ 有利內向人建立高效人脈的時代來臨
  竹下隆一郎注意到,社群時代的改變,讓內向人建立人脈更有優勢──
  
  .過去得靠主管「傳承人脈」,現在只要上網就能連絡重要人士,人脈變平等
  .以前辦活動、募資必須到處拜託眾人幫忙,現在一個人在家光靠雲端就能達成
  .價值觀已經轉移,現在的成功人士間更流行下班不應酬,把時間留給家庭和生活
 
  ◎ 內向人反而在工作上更有成就
  竹下隆一郎曾採訪優衣庫(Uniqlo)創辦人柳井正,
  得知柳井正是不折不扣的內向人,
  他幾乎不參加夜間應酬,通常工作結束後就馬上回家,然後在家看書與思考,
  由於越懂得深度思考,越能讓心中的想法清晰,讓他也能在工作上大放異彩。
 
  竹下隆一郎在史丹佛與矽谷學會的七大關鍵人脈法則,
  讓你減少無效社交,專注自己的生活與工作,同時又能打造人脈——
 
  .人脈不必多,先從找到七個「跟自己頻率合的人」開始
  .把「好啊!但是……」當口頭禪的人,別浪費時間跟他來往
  .不必一見面就交換名片,先交談反而能提高親切感
  .人脈裡,要有能當「專屬教練」的人,為你提供中肯建議
  .跳脫同溫層,才能拓展不同領域的重要人脈
  .懂得利用「紙筆」把想法具體化,溝通令人深刻,無意間與人形成連結
  .想突破想法,帶來改革,要結交「痞子」
 
  最後,本書教你從關鍵人脈中,找出能一起共事的人,建立強團隊,
  還有更多打造精準人脈的技巧,
  讓你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時代,不聚會、少出門,
  也能與人高效連結,創造人脈競爭力。
 
口碑推薦
 
  吳家德|NU PASTA總經理
  矽谷阿雅|《夢想追不到就創一個》作者、前矽谷臉書產品經理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張瀞仁|《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
  褚士瑩|作家、國際NGO工作者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相較於外向人,內向人的社交能量更顯得珍貴。作者提出的『精準社交』思維,值得所有內向人學習。」──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竹下隆一郎 
 
  1979年生,慶應大學法學院畢業。
 
  200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曾擔任經濟現記者、史丹佛大學客座講師,2016年起擔任世界最大的新聞媒體《哈芬登郵報》日本版總編輯。目標是成為「產生對話」的媒體。
 
  2017年,《哈芬登郵報》創立的第5年,達成了網路媒體前所未有的5年即轉虧為盈。
  2018年達成每月2,200萬網站瀏覽人次。
  現正努力擴大網路直播節目「HUFF TALK」的觸及範圍。
 
譯者簡介
 
李韻柔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
  
  現為自由人,是日文譯者也是文字編輯,偶爾出現在滿是日本人的地方協助口譯。看中文和看日文一般慢,喜歡語言間的轉換。
  
  mhitomij@gmail.com
 

目錄

好評推薦
推薦序 打造內外向人都覺得自在的友善環境/矽谷阿雅
推薦序 終極的人際關係,就是跟「自己」的關係/褚士瑩
前言 與其泛泛之交,不如學內向人精準社交

Part 1 社群時代,讓內向人活躍的「關鍵人脈」
01. 為什麼現在是內向人能夠活躍的時代?
02. 潮流① 「逆金字塔」打造人脈
03. 潮流② 個人活動不斷出現
04. 潮流③ 溝通加速
05. 潮流④ 享受「家中時光」的改革
06. 懂得與自己內心相處的人,更有工作優勢
07. 合不來,不必勉強自己迎合對方

Part 2 我在史丹佛學到的關鍵人脈術
08. 矽谷人不耗時社交,一樣有人脈優勢
09. 人脈術① 先找到七個「喜歡的人」
10. 人脈術② 一個人的口頭禪,能分辨是否值得深交
11. 人脈術③ 不交換名片就開始對話
12. 人脈術④ 找到自己專屬的「商務教練」
13. 人脈術⑤ 用抽象問題跳脫同溫層
14. 人脈術⑥ 善用「紙筆」來對話,溝通更深刻
15. 人脈術⑦ 結交「痞子」,帶來突破創新

Part 3 關鍵人脈會帶來的三大好處
16. 為「經歷」、「新專案」、「組織」帶來改變
17. 好處① 能夠自由設計自己的經歷
18. 好處② 新專案順利進行
19. 好處③ 改變組織

Part 4以關鍵人脈建立團隊的三步驟
20. 步驟① 確認「喜歡的人」能一起共事
21. 步驟② 和喜歡的人保持「熱度」
22. 步驟③ 善用制度,建立更嚴謹的關係

結語 與人連結的魅力和價值
 

推薦序
 
打造內外向人都覺得自在的友善環境
矽谷阿雅,《夢想追不到就創一個》作者、前矽谷臉書產品經理
 
  這不僅是一本教內向人敞開話題的書,也是一本教內向人身邊的人如何創造「內向友善」環境的書,而打造內向友善的還境,才能讓團隊激盪出更好的想法。書裡有觀念也有具體方法,無論是想建立人脈的內向人、外向人或主管,都很受用!
 
  由於我是外向人,因此跟不同個性的人特別容易相處,我身邊從家人到同事,大多數都是內向人,包括我的男友矽谷廚師「矽谷吉姆」,他可是連派對上有幾個不認識的人都會不自在的超級內向人。這些人雖然不喜歡跟陌生人說話,甚至不善言詞,但對某些事物卻有特別強烈的熱情,因此我特別喜歡書裡的三個觀點!
 
  做自己!很多人一提到人脈,就會想到強迫自己去跟討厭的人講自己沒興趣的事。其實,剛好相反,就像書裡提到的,從「寫下自己的熱情」開始,例如:與其只寫下自己的的職稱「我是記者」,不如寫下「我想創造多元對話的社會」,接著找自己喜歡的人,談自己喜歡的事!
 
  我是一個海派、人來瘋的人,但有一次「矽谷吉姆」向我抱怨,我花太多時間在朋友上,卻忘了關心他。我才意識到,我忘了身邊最親近的人!因此,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不忘重視家庭的人,才能真正打造好人脈!
 
  矽谷公司在團隊的建立,最提倡的一點莫過於「多元化」,因為多元的團隊有助於激盪想法、做出更好的決定,而「多元」指的不只是種族、性別,其實個性才是最重要的關鍵之一。因此,營造一個內外向人都覺得舒服的環境很重要。書中就提到,他們為內向人辦活動,沒有特別主題,讓大家覺得只是來喝杯咖啡,聊兩句就可以走了。過去矽谷公司流行「完全開放式的辦公室」,但近年,也會添加為內向人保留不受打擾的空間,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帶領著充滿內向人的團隊,也與內向男友「矽谷吉姆」朝夕相處,這本書帶給我新的想法、做法,相信也能幫助到你!
 
終極的人際關係,就是跟「自己」的關係
褚士瑩,作家、國際NGO工作者
 
  幾乎每年,我都會在我所帶領的哲學工作坊中,特別安排一場關於「人際關係」的主題,從哲學的角度、用邏輯思考的方法,幫助為人際關係所苦的人,梳理自己的人際關係。
 
  雖然一開始說的是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跟同事、跟家人、跟朋友,但毫無例外,每一次的討論,最後都會指向我們跟自己的關係,跟自己關係好的人,人際關係都不會太差,為人際關係苦惱的人,跟自己也處不好。說到最後,終極的人際關係,原來就是我們跟「自己」的關係。
 
  有趣的是,日本媒體人竹下隆一郎,在這本書裡,也從管理的角度,應證了我們在哲學思考中得到的結論。
 
  如果說真正的人際關係,就是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人,那麼「關鍵人脈」,就是找到幾個自己真正喜歡的人,成為團隊,一起做喜歡的事。
 
  竹下隆一郎認為,人脈不必多,先從找到七個「跟自己頻率合的人」開始,就可以了。但我也會時常提醒準備出社會的年輕人,你喜歡的人,不能都在同溫層中,否則容易變得偏激,以為全世界的人都是這麼想的,或是都應該這麼想。
 
  為了增加多元性,我通常建議這一小群人當中,至少要有三個跟自己類型完全不一樣的人:一個跟自己社經地位完全不同,一個跟自己年齡世代不同,還有一個跟自己母語不同。因為這三種人,都會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角度看不到的盲點,幫助自己成為一個像具有昆蟲複眼般立體觀點的人。
 
  無獨有偶,竹下隆一郎建議使用「紙筆」來對話,這跟我們在哲學諮商中所使用的技巧也非常相似,因為書寫會讓我們思考的速度慢下來,有利於把問題想得更透澈,表達得更簡潔,如果用文青一點的話來說,那就是要讓靈魂跟上我們的腦子。
 
  我相信,無論是在全球一流媒體《哈芬登郵報》日本分部擔任總編輯的竹下隆一郎,還是任何一個覺得自己是討厭社交、沒沒無聞的內向人,我們面對的人際關係,其實都是一樣的,就是跟自己的關係,而跟自己的關係要好,就要訓練自己思考的能力,喜歡自己思考出來的想法,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071882
  • 叢書系列:翻轉學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與其泛泛之交,不如學內向人精準社交
 
「討厭與人打交道」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我。
 
像是參加親友的婚禮,對我來說很麻煩,連換上西裝都提不起勁。因為領帶和白襯衫會讓我想到,出門與人見面時的必要穿著。一旦穿上了,就很難在中途換下,一想到我必須這樣在場合上和許多人交談,我就不想脫掉身上的T恤和卡其褲。
 
不過,對方都特地邀請我了,不參加又說不過去。抱著這樣的想法,我穿著T恤和卡其褲前往婚禮會場,然後在大廳等宴會結束,向從會場走出來的親友悄悄傳遞祝福,便回家了。
 
雖然我也有和見過幾次面的平輩父母打招呼,對方卻明顯表現出對我的不滿。現在回想起來,我還真的非常失禮。
 
當我把這件事告訴別人,經常會得到這樣的回應:「你是不是很內向?」
 
回想起我在大學時,一個月會參加三、四次聚餐或聯誼,看起來,我應該屬於社交型學生。但對我來說,那也只是與朋友社交的延伸,我並不是很想去。
 
其實,我是喜歡獨處的「內向人」,整天待在不明亮的房間裡足不出戶,沉浸在書海之中,這是我學生時代的樂趣。外出時,我也是傾向一個人漫步街上,想想事情,這比較符合我原本的個性。
 
由於生性內向,讓我想要從事與出版相關的工作,因此在大學畢業後,我成為了《朝日新聞》的記者。
 
但記者的工作經常要與人見面,無論是諾貝爾獎得獎者等世界級名人,還是為了凶殺案而突然按電鈴採訪市民,幾乎所有人都是我採訪的對象。
 
在十四年的新聞記者生涯裡,我曾與上千人見面,並獲得他們寶貴的時間,我也盡全力採訪。
 
即使如此,建立「人脈」仍是讓我煩惱不已的事。
 
二○一六年,我辭掉《朝日新聞》的工作,當時的公司員工人數有四千五百人。
 
然後,我到網路媒體公司《哈芬登郵報》(HuffPost)日本版擔任總編輯,這裡的員工人數不到三十人,我認為這裡比較適合討厭與人打交道的我。
 
不過,我在《哈芬登郵報》擔任總編輯時,才注意到建立「人脈」和擔任記者時相比,反而變得更加重要。
 
在採訪或企業專訪時,「人脈」不可或缺。像是工作上,我常受邀參加「人脈拓展派對」(Networking Party)。各行各業的人會聚集在一起交換名片、互相介紹,這對媒體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場合。
 
但無論我如何與初次見面的人談笑風生,我們之間的交談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商業周刊電子書暢銷展:實踐理想自己,閱讀,找到工作/生活/自己的平衡與幸福,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天衛小魯(止)
  • 上誼領券(9/7-9/18)
  • 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