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寫作緣起──從主題難產到產生曙光
七年前開始有出版社找我寫書,前後近十間,除了圓神外,我都以應允圓神為由,婉謝推辭,但我的寫作主題卻遲遲無法拍板定案。
從那時開始,我曾有一年半,什麼事都不做,只辦一件事,叫:環「島」演講(最後變成環「球」演講)。我針對能源議題無償的講了超過兩百二十二場,呼籲民眾重視節電與思考核電是否為台灣必要選項,足跡遍及綠島、菊島、九龍半島,以及紐約這個強人的金銀島等地。
接下來一年半,我全職投入職業講師行列,後來因為家父病危,診所需我坐鎮,友人林長揚也答應我從物理治療師轉職為講師,我倆雙雙臨危受命:我受父命,他受我請託之後,我才毅然退出講師領域,回歸醫師,長揚一腳往前跨進講師圈,如今炙手可熱。
捫心自問,我一直無法順利交稿,有兩大原因。
第一,擔任職業講師的過程中,我累積了很多教學經驗,我跟團隊帶領兩天一夜的presentation workshop駕輕就熟,七成以上的學員隔天都能呈現比自己第一天預期更好的報告成果。但美、日、台的教學相關書籍作品繁多,實在不需我野人獻曝。
第二,環島演講的過程中,很多心得我已在臉書上發表過了。我回頭看當時的心境起伏,有時不過是些不順心的小事,然而在那時體力嚴重透支下,倒成了能打擊精神意志的大事。現在的心湖倒是水波不興,所以也沒辦法回顧環島演講而特別寫成一本書,因為我的心境已大不同了。
圓神的書債仍欠著,貴人們一直很照顧我,這個書債疙瘩很困擾我,該怎麼辦呢?
「Why me?」我不斷反問自己。
環島演講、職業講師、診所蹲點的交集,這是我獨有的人生際遇,從環島演講開始,陸續有出版社找我寫推薦序。一開始是能源、環境議題這類書籍;後來我擔任講師,開始有簡報、演講、表達等主題的書籍拜託我寫;之後生活以看診為主,閱讀為輔,找我寫的書種換成跟閱讀、生活、效率有關。
中國的自媒體人羅振宇說自己是「知識的搬運工」,身為台灣人的幸運是我們可以搬很多他想搬卻不能搬的書。
我是個愛書人,先前經營的診所有一面書牆(台灣附設書牆的診所不到一%),可以讓患者自由取閱書籍,不必登記,不需還我,就請帶走。
在完成自己的著作之前,如果你在博客來網路書店搜尋我的名字,會有兩百三十四個搜尋結果,都是推薦別人的實體書或電子書。
最後,我索性跟專案企畫和主編提議,我決定揉合我的閱讀心得跟人生經驗來寫這本書。告訴我的讀者,哪些書擴展了我的視野,增加了我的能力,讓我知道如何能更有餘裕的面對那個無法倒退也無法快轉的人生時鐘。
六十歲時,你想走成L型或C型人生?
我觀察身邊超過六十歲的人,其中最極端的兩種人生樣貌約莫如下:
第一種我稱之「L型人生」。
L小姐已退休,退休後喪偶,靠另一半的撫卹金過活。
年輕時沒有培養什麼興趣、嗜好,除了八卦別人家的大小事或股票明牌,即使她老公在世時,炒、賣股票總以賠錢收尾。
擋住家中動線那些只用過一次的商品,以前購自電視購物,近年則來自臉書直播。
她跟兒子、媳婦同住,兒、媳出門工作時,她總以愛之名,踏進人家主臥室,以整理之名行窺探之實。她嘴上最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健康,而是媳婦的肚皮;肚皮裡有沒有心跳聲?有沒有帶把?這牽動她的萬千神經,兩造千千結。
她喜歡旅遊,但通常只參加里長相招的一日遊,搭那種由呵欠連連的司機所駕駛的陽春遊覽車,旅遊品質連她自己都不滿意,唯一短暫的開心時刻是車上可以唱卡拉OK。
健康每況愈下,但她也不覺得運動習慣有多重要,每當有人建議她要運動,她總會回嘴已經做很多垃圾分類的勞動。她最近爬樓梯開始覺得有點困擾,因為膝蓋愈來愈使不上力。有時趕不上倒垃圾,追垃圾車時,發現自己竟會喘。
有一次她在星巴克遇到一位自稱是治療師的小姐,請她錄下自己一天說過的話,她驚覺自己只要開口,就是抱怨。
此刻的她,對於「活著」,並沒有特別的喜悅。她雖燒香,但那些舉動只是年輕時,無意識模仿母親的初一、十五,她其實沒有信仰,不曾禱告。
第二種我姑且稱為「C型人生」。
C小姐也已退休,年紀跟L小姐相仿,過去因為買股票賠過很多錢,後來只喜歡儲蓄,定存利率雖低,但感覺「至少錢不會不見」,幾年前擔心老本會愈來愈少(因為銀行利息不足以支應其生活費,生活費會耗掉部分本金),四處詢問資金有沒有更安全的停泊處,最後她找到較安心的投資方式,她投資REITs,並且分散投資地點:台灣、新加坡、香港、美國(但香港欲通過《逃犯條例》之後,她賣光相關持股,分散到其他投資標的),從此她的生活費不會耗掉本金,光REITs的利息,已經夠她開銷。
她年輕時稱不上有良好的運動習慣,但年過六十,聽到許多醫師提及肌少症,加上看到身邊許多長輩行動都需要人攙扶,她不希望自己走到這一步,於是下定決心認真運動,每天騎健身車或到國小操場健走,每天保持運動半小時,自己也深深覺得認真運動後,身體舒服很多。
過去她也看第四台,在子女勸說下,慢慢減少自己無目的看電視的習慣,要看就看Netflix或HBO,好好放鬆享受一段影集,而不是看第四台那些粗製濫造的節目,吸收一堆錯誤雜訊,心智停止成長。
兒女住在車程半小時的地方,一週見面幾次。各有生活空間的好處是,彼此較珍惜見面時刻,不會互相干擾生活步調。
在兒女的勸說下,退休後她搬到大樓,按照大樓規矩跟著垃圾分類,隨時都可以把垃圾丟在子車,簽約的清潔公司會定期去清運,不知不覺她開始過著「不用追垃圾車」的人生。很多住精華地段的台北人還要追著垃圾車跑,這對新加坡或奧地利人來說,簡直像天方夜譚。
我希望你活得比C型人生更精采
香江第一才子陶傑筆下曾提過一個詞叫「小農DNA」,此類人「嫉妒、自私、小心眼,盯著眼前半畝爛地,以為就是全世界」。然而我們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我們要有宏觀的世界觀,察納雅言、慎思明辨。
有些事情,我們必須及早準備,愈早準備好,我們就能擁有更多餘裕,去過屬於自己的人生,諸如:被動收入、預立醫療、預立遺囑、教養下一代、安頓上一代。
我在想,再過二十年,身邊許多朋友,也會來到L小姐、C小姐的年紀,有沒有可能因為我分享一些好觀念跟可具體執行的方法、可培養的習慣,讓大家從L型人生往C型人生移動,甚至過得比C型人生更精采,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推薦序
與山同坐.紅龜粿
簡報奉行創辦人 RainDog 雨狗
我從地獄來,想往天堂去;
正路過人間,遇見楊斯棓。
我愛台灣,但不愛(部分)台灣人。而本書作者楊斯棓醫師,一直屬於那個我所嚮往的、一個更加美好的台灣。現在透過這本書,你也可以進入這個世界。
自己這些年來,一直致力於把美、日、歐的簡報世界中,還沒引進台灣的經典書籍,以導讀講座的形式,介紹給國內的朋友。在準備過程中,我領悟到一位夠稱職的書籍導讀者,本身需要具備三種看書的視角高度。
仰視、俯視、平視
好的導讀者,首先需要保持智識上的謙遜,以敬重之心,仰視書中的每個細節;更進一步的要求,是要盡可能的看遍該領域的經典著作,才能具備俯視的視角高度,能給這本書在其知識體系中一個精確的定位。
而更考驗導讀者功力的,則是平視的視角。導讀者本身的知識儲備、人生閱歷,決定了自己能和作者對談到何等的廣度與深度。楊醫師在《人生路引》中,就展現出了與山同坐,和各領域大師分庭抗禮、平分秋色的格局、高度與氣魄。
紅龜粿 2.0
市面上介紹書的書不少,讓你看一本書,就能速食十幾本到幾十本書的重點與精華,以時間成本來說,似乎很划算;但這類書往往就像本書當中提到的紅龜粿,「沒有不漂亮,也沒有不好吃,但味道不會超出預期,沒有驚喜」。
的確,一般的紅龜粿,都是以糯米包裹甜豆沙內餡。記得小時候在澎湖家鄉,每年到了農曆春節的初九拜天公那天,都會吃到這熟悉的古早味。
長大後來台北,有次在新北市的金山老街上發現有家粿行,米糰並不是用一般的米粉拌熱水成形,而是用純米漿脫水的米糰做成;第三代的小老闆又研發了咖哩菜脯、筍絲香菇,以及薑汁地瓜等新口味,外型和分量上,也改良成更精巧合宜的一口紅龜粿。
我有次在台北萬華的一家法式甜點店,還吃到了變成慕斯蛋糕的紅龜粿。店家把傳統的米原料,改成有紫米的手工甜酒釀。紅豆餡也是自己製作,用來自屏東萬丹的紅豆,從泡水悶煮到炒成紅豆沙,再搭配日本沖繩所產、甜膩感低的本和香糖。還有油,並不是傳統常用的酥油或豬油,而是法國的發酵奶油;甚至就連外觀的紅龜淋面,也不用市面常見的便宜合成色素,改用自然的莓果果泥與天然的紅麴色素。吃起來既清爽,又覺得味道、層次豐富,還增添了幾分法式風情與日式口感。
現在,就請你先隨意翻閱本書的任一章節,結合楊醫師的閱讀心得與人生經驗,並從中練就出二十八個基本功的《人生路引》。只要你試吃過一口,相信你一定會同意:這本書就是那超出你預期、帶給你驚喜的紅龜粿。
十年路引
作家/「上尚講堂」策畫人 胡慧玲
我第一次被楊斯棓吸引,是因為他在臉書上,寫他於妹妹婚禮上的「全台語」致詞。我讀其詞,台語優雅道地、靈動有趣、意蘊深遠。遂開始「追蹤」他。楊斯棓在住院醫師結束後的gap year,自費巡迴演講反核議題,環球演講了兩百二十二場。後來他走上專業簡報講師之路,然後因父病而接下診所繼續當醫師,一邊看診,一邊仍受訓進修。我心想,這人真是怪咖。
我們邀他來演講。演講前有討論餐敘,演講後有感謝餐敘,或許是合節拍,我們漸漸建立某種默契和私誼。分隔台北、台中兩地,也盡可能安排小聚。
長期密集追蹤臉書,我確認並佩服他的獨特性。首先,他的歷史感—他中學時代就熟讀台灣史,又從李鴻禧、謝長廷等人的演講錄音帶,習得台語之美。其次,他的現實感—他用醫官的閒暇時間,大量閱讀利率、稅制、不動產等相關書籍。他深知線性收入和被動收入的差別,並以知識和膽識賺到身家,賺到自由。還有,他的實踐力—他喜愛閱讀,鼓勵閱讀,每月自辦有獎徵讀書心得。選舉活動或NGO捐款,慷慨大方。另外,他尊重專業,也認真造就自己成專業,花錢不手軟—花錢是學問。
我是楊斯棓的鐵粉。除非我生活太兵荒馬亂,否則篇篇細讀。尤其,他二○一六年中因父病危,被迫接下診所。小鎮年輕開業醫師的工作與生活,他寫來是一幕幕的驚世、警世情境劇。我讀了詫笑、蹙眉。在情境劇裡,看到他的人生哲學、勇敢和明快。我常忍不住跟我夫說:「這楊斯棓啊,沒在怕的,每篇臉書都在得罪親戚五十、朋友六十。」
「認識」斯棓十年了。他真誠、實在,不會說一套做一套。他表裡合一,相信什麼就力行什麼。他說話寫文,沒有虛字贅詞、酸言酸語,不假仙、不假掰,知識含金量,忒高。我讀他文章,有樣學樣,校準心之羅盤,因而神清氣爽。比方他說:「遇到大外行不要與之爭辯;遇老千要快閃;若是高手就看有沒有緣分當朋友。」
我想了想,我們最大共同點是喜歡書。年少至今,我主要倚賴閱讀,解決人生的重大困惑。後來靠益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然後又靠運動,強健身心靈。斯棓閱讀範疇廣,常有出版社請他寫推薦序,他說他總是反覆讀兩遍,帶著問題讀,讀到甚至可以代替作者上電台談書。楊斯棓的第一本著作《人生路引》,寫他的讀書心得和人生經驗,如何交相作用,旨在對讀者產生路引之效。
很榮幸受邀替《人生路引》寫推薦序。模仿是一種致敬。我模仿斯棓的態度,讀了三遍書稿,記了六頁筆記,兩天寫一千字。我真心相信他說的:「我愈努力,就愈好運。」
《人生路引》為你帶來奇蹟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經理 張瀞仁
念書是件讓人挫折的事。
我不喜歡考試,為了拿分數、苦讀教科書就不用說了,我常常連看臉書都覺得挫折:誰這個禮拜又達成什麼、誰又去哪裡玩、誰家中了什麼獎、誰今年已經上了多少課、讀完幾本書……這一切,讓人非常挫折。
但也是因為書,我得以認識斯棓;因為臉書,我們成為不常見面,但有些交情的朋友。自媒體大家都可以用,大張旗鼓的自吹自擂或互相批評都很容易,但斯棓總是在推廣閱讀,對身邊的人也保持一種有溫度的距離。
我們第一次見面,是我邀請他到台北市立圖書館來聽我演講。當時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明明他是該場地的聽眾人數紀錄保持人,還是滿滿助教的那種排場,我竟然就這樣開口,而他也答應了。他特地從台中北上,提早入座,結束時默默的走。沒想到兩天後,曾任TED×Taipei講者的他,花了很多時間,一條一條列點,講出他覺得我值得稱讚的部分。他就是如此毫不張揚的鼓勵人。有次我們談了一下午的事情,他一直忍到最後,才輕輕的關心:「妳這種口罩防護力不是很好,是不是買不到?」如此輕、又這麼重的關心旁人。有陣子他家人身體出了些狀況,焦頭爛額、奔波之際,他竟然是開始提醒朋友應該要先注意準備,以後碰到他這種狀況才會比較輕鬆。
講了這麼多他的事,是因為我相對於讀者,多了幾次跟他親身相處的機會;而人如其文,這本書就是他的風格:有飽滿的知識卻不誇耀、有火熱的理想卻冷靜的貼近現實、充滿關懷卻不讓人感到壓力。斯棓念很多書,甚至送很多書,我猜世界各地應該都有收過他藏書贈禮的人,但他花這麼多時間自己寫的第一本,竟然是以人生考驗為經、他人著作為緯的書。我想說他怎麼不多加點自己的看法,他說:「讀者如果不相信我,我至少可以提供其他經典作品的觀點,供他們參考。」至於書中觀點有多深刻,其他我不知道,但身為在國際非營利組織擔任跨國主管的人,我很驚訝他對於慈善和公益的理解。這通常不是看幾本書就好,而是身處這個環境、努力學習一段時間才能建立的見解。
如果你是時間不多,又希望系統性吸取人生旅途中所需智慧與經驗的人,看這本書會讓你像吃了聰明藥。如果你是渴求知識的人,書裡面的書單會是很棒的資源。無論對人生的體悟、對其他族群的關懷,都不是從書裡就可以直接得到的,卻可以透過閱讀而建立;而《人生路引》就是可以幫助建構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一本書。
身為一個覺得念書讓人挫折的人,又要幫一個寫過幾百篇推薦序的人寫推薦序,不管怎樣都不會寫得好。但轉念一想,我可以在這裡有空間,本身就是奇蹟了啊!這本集結了成千上百本讀物智慧的書,相信也會為你帶來奇蹟。
用閱讀徹底升級你的人生
臨床心理師/作家 洪培芸
知名的中國企業家、說書APP「樊登讀書」的創辦人樊登說過,他的目標是「透過讀書讓中國發生改變」。這正是我在楊斯棓醫師身上看到的究極精神,也是我一路走來的生命體會:用閱讀徹底顛覆你的人生,讓你不再跟所有人一樣;能少走冤枉路,不再繞遠路,進而活出前所未有的最好版本。
最初知道楊斯棓醫師,是透過他發表在臉書上的文章,它帶給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強烈。針砭時事,鞭辟入理;分析人情,犀利無比;顯然他的內在,有龐大的知識及資料庫支持。只看他的文章,還不認識本人時,會覺得是「很敢講」(台語:chin-kán-kóng)的大砲。然而,見到了本人之後,卻是一名謙和敦厚的君子!真是完全無法聯想在一起。
還記得二○一九年七月二十日,楊斯棓醫師在慕哲咖啡的演講,我是台下的聽眾之一。演講之後的Q&A時間,難得舉手發問的我,請教了一個卡在我心中的難題,那就是:「要如何進行篩選,幫人撰寫推薦序?」因為身為臨床心理師,也是作家的我,不時收到來自各方的推薦序邀請。當時在我心中糾結的障礙是,我所背書的不只是一本書的內容品質,更多時候,還背書了作者的人品!
信任我的讀者及朋友們,可能因著我的推薦,進而買書,甚至相信這個人。若此人表面道貌岸然,私下卻道德淪喪、人品有瑕疵,我豈不是誤了信任我的讀者?因為他們可能在日後有實際碰面的機會,進而有被利用、被剝削,甚至被侵犯的可能。
感謝楊醫師,早已走在最前方。他大方無私、真誠友善的分享了他的想法及做法,對我啟發及幫助很大!
人生最大的幸運,不是一生無風無雨,因為這是不可能的。而是你能踩著前人的足跡,踏在巨人的肩膀上,預先看到生命中的各種難題,可以怎麼解決,才是最好的途徑;哪些坑洞千萬不要跳進去,因為進去之後多半斃命,逃出生天的機率幾乎等於零。
人生最大的痛苦,則是沒有自由;一生聽人發落,任人宰割。很多人活得悲苦,那是因為反覆走著錯誤的路,該準備的時候不準備,該撤退的時候不撤退,甚至還自己動手挖坑,讓旁人看著感到無比悲催。
受苦的人總以為自己沒有別條路走,自己沒得選。其實早有好書擺在眼前,卻不願意翻閱,認真學習,好好修練。
打贏人生這場勝仗,你需要攻略,而這本《人生路引》就是指引你的人生攻略。
中國有樊登,很好。那麼台灣有什麼呢?台灣有言論自由,更有楊斯棓醫師!站在言論自由的基礎上,你不僅會獲得精粹後的知識分享,還有更真實的生命體會。
擴展視野,提升能力,才有實力過好這一生,過著你真心渴望的人生。
書中之書──用閱讀做標記的人生路引
《英語自學王》作者/講師 鄭錫懋
最為難的,就是序文的用字限制只有一千字。
這就像你專程規畫了兩週的假期,一心奔著羅浮宮而去,除了〈蒙娜麗莎〉〈勝利女神像〉〈米洛的維納斯〉之外,連〈荷魯斯〉和〈漢摩拉比法典碑〉也細細駐足欣賞。花了十二天浸淫在博物館裡,連香榭大道的LV旗艦店,都被排除在行程之外。帶著豐盈滿載的藝文體驗回國後,朋友問你:「能不能簡單用一千個字,說明一下你的收穫?」
「不能,句點。」正是我此刻的心情。唯一能說清楚的,是我對斯棓醫師的感激。
和斯棓的相識,是從追星、仰望到快跑、跟隨的過程。斯棓的兩百二十二場環島講座,我像個小粉絲般追了其中五場,見證了何謂「場場更新內容、場場增添驚喜」,由此可看出他是位成長型心態的實踐者。
自二○一四年認識斯棓後,我的人生產生了質變。他的臉書貼文,就像我的窗戶,不只打開大腦迴路,更打通了我的人生出路。我從補習班工讀生一路做到老闆,十四年的職業生涯都在補教業,我的職涯視野,也僅限於此。
交往日深,長年看他用演說傳遞熱情、促發改變;用文字針砭時弊、沁人心脾;用捐輸實際擴大影響圈、打造心中更好的台灣。和他年齡相仿的我,竟也被激起了「有為者亦若是」的夢想。這個擴大影響力、有益於人的想法,才催生了「英語自學工作坊」,也才有了後來的著作《英語自學王》。
斯棓博覽群書,藏書量驚人,作序量也驚人(目前已有近百篇序文,持續增加中)。在「一間間」的藏書中,精挑出對其人生有深刻幫助的二十餘本為綱;用他過人的領悟力,煉製出精華。超越了濃縮式「物理說書」,領先了詮釋性的「化學說書」,根本是「煉金術說書」。透過自身的觀察與經驗,為原著畫龍點睛、增添價值,這本《人生路引》,堪稱是書中之書。
從獨善其身、開創新局、思維習慣,到富足、家庭、助人,斯棓不藏私的分享了他的藏寶圖,鼓勵我們也繪製一張自己的,並且勇敢踏上征途、昂首前行。斯棓如此行,所為何事?我想是為了更好的台灣。他深知,唯有國民的人生變好,台灣這塊土地才會真正變好。
一如在〈父母的語言〉此章節裡,作者丹娜.蘇斯金的故事。她的先生唐恩醫師,陪伴孩子在沙灘玩耍時,目睹了兩個小男孩在湖邊溺水,他不加思索的跳進水裡救人。結果男孩們平安獲救,唐恩卻不幸殞命。
蘇斯金雖遭喪夫之痛,卻選擇化悲痛為大愛,延續先生救人於危難的精神,著力推廣「三千萬字計畫」,幫助更多的孩子,能夠被妥善的教養。因為,她關心的不只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所有人的孩子。「有太多孩子在不利成就的情況下掙扎」,當我們看見了,她說:「我們不能佇立岸邊!」
寫這本《人生路引》,斯棓醫師關心的,不只是自己的人生,而是大家的人生。人生無法預演,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透過閱讀,我們得以汲取前人的經驗,避開滑石、閃過深潭,不致在無知中滅頂。
斯棓是已經到達彼岸的人,看著許多人「在不利成就的情況下掙扎」。他看見了,他不想只是佇立岸邊。
在環島演講中,斯棓總以「感動山神的鸚哥」自居。在森林大火裡,有一隻鸚哥已經安然飛走,脫離凶險。因不忍同伴受苦,就飛去湖邊,用翅膀沾水來回無數次,想用翅膀上的水來滅火。看似徒勞無功的努力,最終卻感動了山神,降下大雨、撲滅山火。
現實生活中,不一定有山神,但斯棓來來回回沾在翅膀上的湖水,真的滴落在我的身上,讓我得以躲過烈火,奔向自由。受人恩情太多,能做實在太少,但願也成為一隻鸚哥,沾濕自己的翅膀,往需要我的地方去。
或許,撲滅人生大火的,不是山神的奇蹟,而是一群一群願意沾濕翅膀的鸚哥,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