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慧遠大師:漢傳淨土宗初祖

慧遠大師:漢傳淨土宗初祖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慧遠大師一生堅毅刻苦求學、求道;
  戒、定、慧三學齊修,教觀雙美;
  大江南北建寺度眾的深廣慈心悲願;
  堅持「沙門不敬王者」的大無畏風骨;
  謙沖自牧、虛懷若谷的求智問道精神;
  福慧雙修、導歸淨土的生死自在……
  在在皆是世人學習佛道的不朽典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釋大參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曾任華梵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天台學、敦煌學、觀音法門及內觀禪法,著有學術論文、散文及新詩等數十篇。
 
  一九八九年就讀輔仁大學期間,參加大千佛學社,皈依懺雲法師及親近臺中蓮社,修學淨業。一九九三年於慈光山文殊院 聖開老和尚座下出家,次年受三壇大戒。二〇〇九年以後,依止大航法師學習教觀二門,及親近當代南傳大師讚念長老修學內觀禪法。
 
  現居觀音蘭若,為長老禪法推動與書籍出版園丁,籌畫出版《讚念長老的內觀禪法》、《喜悅的心》及《佛陀的兒子》等書。
 
繪者簡介
 
玉鼎
 
  宜蘭冬山鄉人。自幼喜愛描繪佛菩薩法相,曾受喇嘛指點繪製唐卡技法,後隨工筆花鳥畫家林淑女老師習畫,並獲陳淑吟老師指導構圖與設色。
 
  玉鼎曾皈依大寶法王,法王慈悲道出佛畫是他一生志業,並賜法名「玉鼎」,予他甚大鼓勵。二〇一〇年創立「玉鼎佛畫藝術」,期許以繪事涵養內德、修持心性,恭敬莊嚴法相,與觀者一同走進虔敬修行之路。
 

目錄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推薦序一
慈悲濟眾,文章華國 高柏園
推薦序二
亂世中的明燈──慧遠大師 林崇安
編撰者序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示現】
第一章 出生游學.千里尋師

弱而好書,珪璋秀發。……遊學許洛,故少為諸生,博綜六經,尤善莊老。……年二十一欲渡江東,就范宣子……共契嘉遁。
五胡亂華,干戈不息
出生雁門,冠族門第
游學許洛,博綜六經
棄儒學道,心慕范宣

第二章 出家修行.三學兼備
後聞安講般若經,豁然而悟。乃歎曰:儒道九流皆糠粃耳。便與弟慧持,投簪落彩,委命受業。
道安座下,精勤苦學
登壇說法,一鳴驚人
隨師避難,法化各地
荊州論辯,道恒邪說
四海鑿齒,彌天道安
襄陽助師,立寺行道
苻堅戰役,永別恩師

第三章 隱遁匡廬.東西林寺
桓乃為遠復於山東,更立房殿,即東林是也。遠創造精舍,洞盡山美。……復於寺內,別置禪林。
一生建寺,遍及南北
廬峰瑰麗,靈祕奇絕
手杖掘地,清泉噴湧
詣池誦經,龍王降雨
西林褊狹,山神造寺
阿育王像,虔求自來
建般若臺,譯經念佛
築佛影龕,敬圖遺跡

第四章 廬山教團.率眾行道
可謂五百之季,仰劭舍衛之風;廬山之㟪,俯傳靈鷲之音,洋洋乎未曾聞也。
四眾歸心,望風遙集
十八高賢,白蓮結社
虎溪三笑,千古佳話
齋會唱導,化俗有功

第五章 平等度眾.法難護佛
夫稱沙門者何耶?謂能發矇俗之幽昏,啟化表之玄路。……若然雖大業未就,觀其超步之迹,所悟固已弘矣。又,袈裟非朝宗之服,鉢盂非廊廟之器;沙門塵外之人,不應致敬王者。
慈悲善巧,對應權貴
汰洗僧眾,殃及全國
桓玄問難,沙門敬王
沙門袒服,備受質疑
情義深重,不捨盧循

第六章 譯經求法.大小並學
初經流江東,多有未備,禪法無聞,律藏殘闕,遠慨其道缺,乃令弟子法淨、法領等,遠尋眾經……獲梵本得以傳譯。……每逢西域一賓,輒懇惻諮訪,聞羅什入關,即遣書通好。
弟子西行,遠尋眾經
僧伽提婆,譯阿毗曇
恭迎覺賢,譯經授禪
曇摩流支,譯《十誦律》
佛陀耶舍,譯《四分律》
神交羅什,《大乘義章》

第七章 圓寂歸西.法流千載 
遠以凡夫之情難割,乃制七日展哀,遺命使露骸松下,同之草木。
預知時至,神生淨土
露骸松下,建塔立碑
東林念佛,薪火相傳

【影響】
壹.傳承弟子

法師嗣沫流于江左,聞風而悅四海同歸,爾乃懷仁山林、隱居求志。於是眾僧雲集勤修淨行,同法飡(餐)風栖遲道門。
常住眾
一、慧持
二、僧濟
三、法安
四、道祖
五、曇邕
六、曇順
七、僧徹
八、慧要
九、曇恒
十、道敬
十一、道昺
十二、曇詵
十三、道汪

參學遊方僧
一、竺道生
二、慧觀
三、慧叡
四、道溫

高士弟子
一、劉遺民
二、周續之
三、雷次宗
四、宗炳
五、張野

貳.慧遠的重要思想與著作
方外之賓,服膺妙法,洗心玄門,一詣之感,超登上位。如斯倫匹,宿殃雖積,功不在治,理自安消,非三報之所及。
〈三報論〉
「毗曇思想」
《法性論》
《大乘大義章》
《沙門不敬王者論》
〈沙門袒服論〉

附錄
慧遠大師年譜
參考書目
 

推薦序一
 
慈悲濟眾,文章華國
高柏園(前華梵大學校長、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為人不能無感,讀書不能無感,尤其讀高僧大德之傳記更不能無感。今有幸拜讀大參法師《慧遠大師──漢傳淨土宗初祖》一書,又豈能無感!
 
  本書的傳記部分大分七章,對慧遠法師之生平、行道、影響、貢獻,有十分豐富而深入地敘述;雖是述而不作,其實在字裡行間,也隱然可見大參法師的感動與用心。蓋在史料、事蹟、人物的選擇及描述重點,便可看出作者的前理解,也正是作者言外之意之所在。本書於史料之使用甚多,此為傳記文學之所本;唯作者不僅敘述史料,在其間也透露出對歷史之總總感嘆、對百姓眾生之憐惜之情,此正乃大慈悲心之表現也。傳記一如歷史,並非只是事件、史料之組合,而是有精神、史觀貫注其中,以佛法為本,以慈悲為用,使本書非僅一故事,而更是高貴生命之行誼,亦可說是道在內身之表現。
 
  以此心讀此書,則處處見真心,頁頁現實情,篇篇成般若,即事言理,理融於事,非文字般若又為何?《論語》載孔子有予欲無言之嘆;子貢未達,更請再述,孔子乃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依此說,則道無所不在,教無所不在,言與不言,又何異焉?體之可也。
 
  佛教是生命的學問,也是實踐之學,生命實踐即在日常生活中表現,也在待人接物,應對進退之間完成。慧遠大師思想深廣,然其一生行誼正是不言之教,密意無限,本書即是依此線索,如莊子之以寓言為廣,使讀者受教於默然,神會於當下,而形式性之理論學說即已隱藏其中。雖然,作者慈悲,於傳記之外,更列〈慧遠的重要思想與著作〉一節,以方便讀者一窺大師思想之堂奧。至於流風餘韻之影響與傳承,則以常住眾、參學遊方僧、高士弟子三義敘述,一可知其薪盡火傳之文化傳承、慧命相續,二是見法輪常轉,止於至善之不可思議因果也。
 
  慧遠大師早年深入儒理,博綜六經,於世學尤善老、莊,而後歸止於佛教,此亦是中國文化生命之縮影也。而「虎溪三笑」之軼聞雖不必是史實,然其會三歸一、和而不同的文化雅量與精神則無可逃也。以此回想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致力於儒佛會通之旨,亦正可與慧遠大師之行誼遙相呼應。即就佛教內部而言,慧遠大師推動譯經求法、大小並學,開文化交流之風,成小大無礙之學。其立遠規、結僧團,開中國佛教組織戒規之宏基。至於會眾修念佛三昧,共期西方,則為中國淨宗初祖之大事業。既重念佛,則梵唄唱導自是要務,而慧遠大師更為齋會準則樹立典範。大師並以《沙門不敬王者論》,為佛教之價值與尊嚴提出五大論述,使佛教真正成為三教之一。
 
  以上略述慧遠大師之思想精神,一方面仰懷古德之高風亮節,一方面也以此呼應中國佛教之當代使命與任務。易言之,慧遠大師已盡其時代之使命,而我輩亦宜於古德之加持下,善繼善紹,共同為?類的時代問題,謀求根本解決之道。
 
  我與大參法師曾於華梵大學共事多年。法師一心向佛,學養豐厚、聰慧熱情、富行動力;除教學研究之外,更走訪世界名山大川,古剎聖宇,尤其對敦煌文化研究更深。文如其?,今讀此傳記,固是仰讚慧遠大師之德行,也是領略大參法師的學養與智慧,尤其可感受其間慈悲願力之躍動。今僅以拙文賀本書之峻成,也期盼能有機會再讀到大參法師更多的新作。區區之意,或即在是。
 
 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八日於淡江大學中文系
 
推薦序二
 
亂世中的明燈──慧遠大師
林崇安(中央大學退休教授、內觀教育基金會董事)
 
  從佛教史來看,佛滅後五六百年,諸大菩薩應運而生,在印度開始弘揚大乘佛法,以般若、淨土、華嚴等眾多法門來利益眾生。再過二、三百年,與漢地佛法相關的菩薩們也陸續應運而生。
 
  例如,支婁迦讖(一八〇)、支謙(二三〇)、佛圖澄(二三二)、道安(三一二至三八五)、慧遠(三三四至四一六)、法顯(三三七至四二二)、鳩摩羅什(三四四至四一三)等等高僧的出世,各有精彩的度眾事業。以下對慧遠大師的菩薩事蹟作一概述──
 
  (一)累積智慧資糧:
  慧遠大師在二十歲以前鑽研儒道,深入掌握其思想精華,二十一歲從道安學習中觀般若,經由比較而知佛法大海之深廣,從此投入菩薩事業。
 
  西元三七八年,道安法師為免徒眾遭受戰禍,分遣各地布教,四十五歲的慧遠大師乃率弟子數十人南下;可知他在南下前已有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具足充分的智慧資糧。
 
  (二)充實三藏的翻譯:
  西元三八三年,五十歲的慧遠大師到了廬山,定居於此後,安心辦道。他知道經、律、論三藏是佛法的根源,要盡量從印度吸收佛法資料。
 
  例如,迎請僧伽提婆入山,譯出《阿毗曇心論》四卷與《三法度論》二卷,並作序提倡,開啟了江東地區毗曇學的先河。弟子法淨、法領等遠越蔥嶺,西行求經,遇佛陀耶舍、攜回方等新經二百餘部。迎請佛馱跋陀羅入廬山,譯出《修行方便禪經》二卷,傳出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數息觀和界分別觀的修行法門。祈請曇摩流支,將姚秦時弗若多羅譯傳未盡的說一切有部《十誦律》補譯完整,使之成為善本。
 
  將鳩摩羅什法師之百卷《大智度論》加以刪節,成《大智論鈔》二十卷,並撰序文,便於後學。另外,大師根據與羅什法師的交流,著有《問大乘中深義十八科》並《羅什答》二卷,後改名為《大乘大義章》流通於世。這一切都是為了深化義理和實踐,促成未來大法之弘開。
 
  (三)樹立佛法的正見:
  為了建立社會大眾對佛法的正確見解,大師撰有專門探討輪迴報應的〈明報應論〉與〈三報論〉,提出神不滅論、善惡有報等觀點。
 
  七十一歲時,大師針對晉室桓玄而撰有《沙門不敬王者論》五篇。七十六歲時,慧遠大師還寫〈沙門袒服論〉來釐清何鎮南將軍的觀念。大師以正見來護持佛法,也是為了促成佛法久住。
 
  (四)培育僧才:
  慧遠大師門下弟子眾多,有的義解深明,有的戒行清高,有的禪思深入,有的匡拯眾事,這便是菩薩因材施教的自然成果。
 
  (五)作亂世中的明燈:
  大師長年親睹戰亂之禍害與民生之疾苦,考慮如何使佛法利益一般大眾;知道此時般若等法門一時緩不濟急,唯有淨土法門可應此時之機,於六十九歲時見因緣成熟,乃引領大眾歸心西方淨土。此時,各方俊傑名士,如彭城劉遺民、雁門周續之、豫章雷次宗、新蔡畢穎之、南陽宗炳、張季碩等,都前來親近大師。
 
  於是,與劉遺民等一百二十三人,在廬山般若臺精舍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發誓:「眾等齊心潛修淨土法門,以期共生西方極樂世界」。集會前,大師於東林寺前鑿池種植白蓮,因而此集結稱為「結白蓮社」;大師遂成為廬山白蓮社創始者,後代尊為「蓮宗」或「淨土宗」初祖。西元四一六年,大師自知宿緣已盡,安然示寂於廬山東林寺,時年八十三。
 
  以上扼要列出慧遠大師一生的菩薩志業,這些志業在大參法師所撰的《慧遠大師傳》記中,分成「示現」七章及「影響」部分給予詳盡完整的敘述。大師的德行,以及著書立說、弘傳聖教的一生,值得學佛者仔細研讀,瞭解菩薩行者之可貴處,並望有志傳揚佛法者,效法大師的精神,將全部身心奉獻於佛法事業,自利利他。
 
 二〇二〇年七月十日序於內觀教育禪林
 
編撰者序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二〇一八年年底,我剛結束兩年國外參學回臺灣不久,本欲暫時停留,再轉往泰國習禪。一個偶然的因緣,接獲慈濟賦予高僧傳系列—之「慧遠大師」傳記的寫作任務,倍覺感恩;迄今完稿,一年半的光陰,竟不覺飛逝而過。

  中國淨土宗初祖廬山慧遠大師,是後趙國師佛圖澄座下最傑出弟子道安大師的高徒;道安被鳩摩羅什讚譽為「東方聖人」,其修為可見一斑。師徒三代都是中國早期最具影響力的高僧,故隋代天台智者大師曾云:「三德相承如日月星,真佛法梁棟,皆不可思議人也。」
 
  因此,撰寫慧遠大師傳記,始終感到工程浩大與沉重,主因是:祖孫三代高僧都非常長壽,彼此生年都有交集,弘化足跡遍及中國南北,而且內修與外弘功績卓越、影響深遠,所涉及的時間長遠與史料龐大,可說是一部東晉與五胡十六國佛教的縮影。
 
  本書的撰寫,以人物評論為主軸,有別於以往通俗傳記之處在於:以學術及僧家立場,考察慧遠出生前後一百五十年的歷史、人物、政治、戰爭、宗教與思想等,修正學界一些觀點,並對慧遠大師重要著作進行白話翻譯或解釋,使讀者容易進入慧遠大師的心靈世界。除參考正史、歷代高僧傳、佛典目錄、道安與慧遠多種論序讚銘及木村英一、劉貴傑、曹虹、李幸玲、鞏斌、蔣海恕、李勤合等學界前輩研究成果外,也引用近年來胡中才、溫金玉等教授田野調查的新發現寺跡及史料(詳見參考書目)。礙於本書篇幅與係屬通俗讀物之故,行文時不得不省略繁複的考證及出處註釋,敬請前輩學者與讀者見諒。至於筆者對佛圖澄與道安大師的一些心得,則於二〇一九年發表〈佛圖澄在敦煌等地的形象〉及〈道安與慧遠時代的大小並學〉二篇學術會議論文,本書只擷取些重點置入書中。
 
  本書分為兩部分敘述。第一部分「示現」,擬引領讀者穿越時空隧道,身歷其境地感受五胡十六國爭霸中原的激戰;佛圖澄、道安法化各地的震撼;東晉名僧、高士的風流瀟灑與精湛思想。這些歷史背景,不論順境或逆境,都是孕育與激盪慧遠成為萬世師表的因緣。慧遠一生堅毅刻苦的求學、求道精神;一聞般若經,幡然棄經史的決心;大小並學、三學齊修的教觀雙美;大江南北建寺度眾的廣大悲心;儒釋道三教圓融的智慧方便;大無畏護佛法難的危機處理;轉益多師、虛懷若谷問道鳩摩羅什的態度;福慧雙修、導歸淨土的生死自在……在在都是世人學習與修道的典範。
 
  第二部分為「影響」,首先介紹慧遠大師座下十七位傑出僧眾與五位高賢,其次介紹慧遠大師的重要著作。從中可見慧遠的廬山僧團對四眾教育,在繼承佛圖澄僧團、道安僧團謹嚴律行與般若學風下,有更精緻的儒佛並進、禪淨雙修與山水禪的教學發展,是中國早期寺學最成功的教育典範。
 
  慧遠多元化與國際化的佛教教育,對中國隋唐宗派產生重大影響。慧遠是淨土宗祖師;東林寺是晉宋重要持律道場;慧遠深研般若、教觀並重及禪淨雙修,對天台、三論與禪宗有重大影響;弟子法領、法淨求回《華嚴經》,經佛馱跋陀羅譯出後,成為華嚴宗義理根本;請僧伽提婆翻譯毗曇與弘揚,造就毗曇宗的問世。中國宗派十宗中,除晚出經論的唯識宗與密宗外,幾乎都深受慧遠大師及座下弟子的影響。
 
  尤其,慧遠大師會通儒釋道三教及結社念佛,而傳出「虎溪三笑」與「東林十八賢」等佳話,使得廬山與慧遠大師盛名遠播,歷代帝王與文人雅士爭相追慕賦詩讚銘,其中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孟浩然的〈晚泊潯陽望廬山〉:

  挂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吟味詩意:哲人已委,讓人遺憾;詩人的輕舟卻能無遠弗屆,掠過青山綠水,來到東林寺領受遠公教導……這分奇妙的感動,彷彿超越千載的上師加持,也始終伴隨筆者走進慧遠大師的每個生命歷程,使我獲得無數教導與啟迪。
 
  慚愧的是,筆者學力不逮大師千萬,所述大師生平與影響,恐有不足與錯誤,祈請學界前輩與讀者不吝慈悲指正。
 
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日完稿於新店觀音蘭若
 
致謝
 
  本書能順利完成,首先須感恩新店已故高長春及王金枝老居士夫婦家族,高昆泉及呂餘壬居士夫婦,提供山居蘭若及種種外護。俗家陳氏及姻親家族、諸師道友、護法居士及鄰舍高氏家族的長期護持、照應,使我得以在仿若遠公「盧峰清淨,足以息心」的山林中,悠然讀史、研經、思惟、禪觀與寫作。
 
  這期間,曾一度因病障而中斷,幸賴劉秉政與盧崇耀醫師的醫治而得持續。撰寫過程中亦遇儒學疑難,經朱建民教授提點而解惑。後又因回校兼課而耽誤進度,幾經出版單位一再寬延,本書終能順利誕生。
 
  感恩慧謹法師引介筆者與慈濟結緣,因而得以撰寫遠公之傳記。恩師北京社科院退休張弓教授,始終鼓勵與指導筆者撰述本書。還須感恩多年的師長林崇安教授與高柏園教授慈悲賜序。
 
  最後,感恩翁國超居士引薦佛畫家玉鼎老師,發心繪製兩幅遠公水墨畫像,使拙撰頓然增色生輝。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96870
  • 叢書系列:高僧傳
  • 規格:軟精裝 / 400頁 / 15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