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不溫婉又怎樣?崩潰媽媽一樣愛出暖兒子:0-8歲男孩的情緒引導練習

不溫婉又怎樣?崩潰媽媽一樣愛出暖兒子:0-8歲男孩的情緒引導練習

  • 定價:349
  • 優惠價:79275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0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家有男孩,哪個媽媽沒有崩潰過?
「小孩在眾目睽睽下做出引人側目的事」;
「小孩態度頂撞、明知故犯」;
「小孩炸開屋子弄得一片混亂」;
「自己肚子餓、想睡覺」;「不爽老公」……,
上面哪一種最容易讓你斷線?

男生就一定只能很調皮?很激動?很白目嗎?
孩子氣質大不同!
媽媽和孩子並沒有「固定的樣式」!
為男孩量身訂做應對進退準則,每位媽媽都做得到。
從今天起,和自責與動輒得咎說掰掰!
只要認識情緒,大人和小孩崩潰後,隨時都能重新開始。

媽媽們不溫婉又怎樣?
一樣能跟孩子一起活得更有愛、更健康、更像自己!

  [ 心理師媽媽與男孩的「共好5部曲」]

  1. 看見互動:認識自己與孩子的樣子和配對,創造安全連結。
  2. 看見性別:了解孩子氣質,拿掉有毒的性別規範,接納你的男孩。
  3. 看見情緒:熟悉六大情緒與情緒調節,為男孩的情緒拉拉筋。
  4. 看見自己:辨識七大依附需求,回應孩子同時也要照顧自己。
  5. 看見溫度:在儀式中傳遞愛,讚頌男孩展現同理和柔軟的時刻。

  [ 讀懂你的男孩,從他的反應中找到「情緒引導指標」 ]

  ★ 指標一:孩子情緒激動之前,我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孩子接收到什麼?
  ★ 指標二:孩子現在已經斷線了嗎?
  ★ 指標三:孩子現在可以聽得到我說話嗎?
  ★ 指標四:孩子現在可以思考我在說什麼嗎?
  ★ 指標五:孩子現在有辦法試著控制或調整他的行為嗎?
  ★ 指標六:孩子在控制或調整他的行為時,需要我幫忙嗎?他想自己來嗎?

  [ 為男孩調節情緒,和有毒的「性別規範」說NO! ]

  ★ 誰說痛跟害怕也不能哭、男生應該很強、不要表現出做不到的樣子?
  ★ 誰說不要跟別人談論你遇到的問題或真正的感受?
  ★ 誰說不要讓別人看出你正在苦惱或害怕?
  ★ 誰說沒有事情應該困擾到男生、女生才會不知所措或顯得慌張?
  ★ 誰說多愁善感,或優柔寡斷都是很娘的?

  [ 崩潰媽媽看過來,找到自我照顧的手感 ]

  讓自己從斷線中恢復,再來處理孩子。

  ★ 崩潰可以只是起點,而不是結局
  接受自己也在學著當媽媽,接受自己也是個不完美的平凡人,是你可以給自己的柔軟。

  ★ 我們先是自己,才是媽媽
  媽媽也會有的七大心理需求:被了解/接納、被重視/在乎、被照顧/保護、被喜歡/愛、被感激/肯定、不被拋下/拒絕、有自主權/掌控感,斷線時刻是踩到了你哪個點?

  ★ 除了深呼吸和正念,你可以向孩子表達需求
  讓孩子知道你是也是有感覺、有需要的。

  ★ 在可以的範圍內先照顧自己一下!
  吃口東西、走遠一下、安靜不說話、讓旁人接手……

名人推薦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趙淑珠 教授
  馬偕兒童醫院 黃瑽寧 醫師
  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 陳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High媽。心理師


  一個從空姐變成心理師的六年級女生,兩個小男孩的媽媽。從政大日文到長榮航空,從長榮航空到彰師大輔導與諮商研究所,諮商心理師執業十年,專長婚姻/伴侶治療、LGBTQ議題、情緒教育。

  加拿大國際情緒取向伴侶治療中心(ICEEFT)認證治療師

  「High媽。心理師」部落格作家
 
 

目錄

推薦序:拔爸,跟我一起溫柔長大!
作者序:暖,是因為心裡有溫柔
閱讀這本書之前:崩潰媽媽的氧氣罩使用說明
作者導讀:運用這本書的方法

Part 1在愛裡,溫柔發芽了
01堆疊小宇宙:偵測與回應孩子的訊息    
02人生的禮物:給小宇宙一個有力量的內在運作模式         
03為孩子創造安全感,卻不要動輒得咎
04孩子有他的樣子,你也是:安全連結是配對互動來的
05把「男孩」拿走,把「獨特的自己」還給他:跨越典型與非典型的男孩    
06帶著愛對孩子說NO    
07儀式與連結:用愛為孩子的小宇宙上色

Part 2 讓男孩的情緒說話    
08 情緒的功能與意義
09 當孩子斷線:認識情緒容納之窗
10 情緒調節的機制與情緒的層次
11 自我調節與他人調節:均衡一下
12 增加痛苦耐受力的情緒拉筋
13 辨識與回應心理需求

Part 3 讓男孩的溫柔舒展    
14 微調的指標在孩子身上:認識你的孩子
15 聰明選擇戰場
16 教男孩學會健康地生氣
17 教男孩尊敬自己的恐懼
18 陪伴男孩面對終極恐懼:對抗兄弟規範
19 幫助男孩在悲傷中與人靠近
20 與男孩談死亡
21 幫助男孩從羞恥感離開,長出行動力
22 男孩可以傳遞愛,也可以有同理心
    
Part 4 有時媽媽,有時自己    
23 記得先幫自己一把
24 找到自我照顧的手感
25 善待和聆聽小時候的自己    

後記:給母親這件事一點時間,記得你真的盡力了

 
 

推薦序

「拔爸,跟我一起溫柔長大!」


  這是一本「真人」寫的書——真實的媽媽,真摯的諮商心理師,真誠的女人。當然不是說其他育兒書籍是「假人」寫的,而是本書中記錄了High媽(同時擁有媽媽、心理師、女性等多種身分)在每日生活中的嘗試,有些時候溫柔,有些時候挫折,有些策略成功,有些策略需要跟小人拔河!而這些真實經驗的分享,或許也能讓平凡的我們,在情緒斷線時可以深呼吸一口氣,知道有人跟我們一樣時不時需要尖叫!

  這也是一本關於情緒的書。這本書特別關注在如何陪伴小男孩的情緒經驗一起成長。為何情緒的肯認、理解、抒解與調節這麼重要?如果大家注意到新聞中關於親密關係與分手的新聞,許多不幸的傷害,經常來自面對挫折事件時情緒過不去,而需要用強烈的、傷害自己或傷害對方的方式來讓大家「看到」:「我有多麼痛苦」。理解情緒的學習當然不僅是男孩與男人,女孩與女人也需要,但我們的文化中對於男孩情緒的壓抑更為用力,所以長大後的男人需要更努力方能找到溫柔的力量!小孩長大過程中,身邊的大人如果可以理解情緒,願意給出空間與時間讓他們得以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到撫慰與調節的策略,方能有機會長成具有痛苦耐受力的大男孩!

  這也是一本重新理解與接納自己的書。從High媽分享的許多日常小互動中,或許你會想:「怎麼可能還有耐心說這些話啦!不把小孩巴下去已經很節制了!」是啊,當我們長大過程中自己的情緒從未被好好的接納與理解,現在怎麼可能可以在各種壓力下好好接住小孩的哭鬧與尖叫呢?希望隨著閱讀本書,你也有機會重新回顧自己小時候的經驗,重新理解他們而得以梳理被壓抑及發酵的各種情緒滋味,能與過去的委屈、不甘或憤怒和解。

  這更是一本關於家人間愛與連結的書。High媽以母親的角色來談如何陪伴兒子的成長,書中爸爸出現的很少。不是因為爸爸無情,而是現代社會中父親/男性被期待要負起主要經濟提供者的責任,他們也面臨另一種社會所給予的「要成功」的壓力。而現在的兒子不就是未來他人的丈夫與父親嗎?如果我們能陪著兒子們溫柔的成長,未來在他自己的家庭中,當媽媽們在情緒斷線或是需要尖叫時,有個溫柔的伴侶會理解的把小孩抱開,讓媽媽可以在深呼吸並安撫了自己的情緒後,有能量再跟小孩說「我愛你」!西方俗諺說「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如果家裡有兩個大人,也邀請你的另一半一起閱讀本書,我們都需要一起溫柔長大!

趙淑珠 教授(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 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

作者序

暖,是因為心裡有溫柔


  我兒(小名嗨嗨)四歲五個月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在聯絡簿上說,早晨孩子們圍成一圈唱歌、互道早安,有個新來的小班弟弟,站在兒子旁邊,因為不想跟媽媽分開而哭個不停,嗨嗨站在他身邊,一隻手跟著老師的歌曲做動作,另一隻手,卻默默地、溫柔地伸到小班弟弟背後,輕輕地拍著他。半年後,老師在聯絡簿裡又寫,兒子在自由遊戲的時候,會注意到那些沒有遊戲可以加入的小班孩子,主動去牽著他們的手,加入他自己的遊戲當中。

  他能分享、安慰,是因為他能知道別的孩子是什麼情緒,溫柔照顧。

  四歲十個月,兩、三次在聯絡簿裡看到老師寫,今天跟誰誰誰遊戲的時候,被誰誰誰搬的木板或是石頭砸到,兒子很痛,但很鎮定,沒有像小班時那樣暴怒反擊、哭天搶地,默默走到老師身邊,請老師幫忙上藥。

  他能選擇更適當的反應,是因為他能知道調節自己的情緒,溫柔照顧。

  但其實認識我兒的人都知道,他跟溫柔扯不上邊。他奔放,搞笑,有自己的意見,但這個從小外表陽剛、動不動馬景濤上身、讓人看不出有「暖男」基因的嗨嗨,能做出這些舉動,是因為他當時的心裡,有一方溫柔。

  溫柔到底是什麼? 溫柔是一種對人我的同在跟接納,在裡頭,沒有評斷和責難。你接納眼前的人或者接納自己,而後,給這樣的他人或自己一種愛的注視、同在、等待,或是依偎。它是苛責、嚴厲、粗暴、麻木不仁與忽視的相反。

  溫柔是一種對事物的輕巧、打開與放鬆,在溫柔的狀態下,內在有空間觀看、品嚐、觸摸、容納。不著急,不需要朝向哪個方向去。我看過孩子,安靜專注,反覆把水從瓶子倒進水杯裡,又倒回瓶子裡,來來回回,緩緩摸索。

  溫柔是一種在情境中的平靜,在平靜內,你得以思考、判斷、決定行動,這樣的行動是帶有力量而堅定的,沒有緊繃,也沒有攻擊,它不給人威脅感、急迫感,但十分有力。我看過孩子,在與同伴遊戲的過程中,平靜而嚴肅地說,你不能把我的東西拿走;也看過孩子,卡在攀爬的遊戲器材高處,張望、判斷、一步一步地試著踩穩,回到平地。

  溫柔不只是狹義地指輕聲細語,它的基底,是力量。在安全感中,散發出來的力量。

  但,很多父母,看不出溫柔對男孩的價值。因為我們總是把男孩溫柔,跟男孩很娘、男孩軟弱,連在一起。但事實上,男孩溫柔不娘,也不軟弱。男孩溫柔,很暖,很讓人安心和信任,很有吸引力,很有突破性別框架的勇氣。

  到底男孩的溫柔,為什麼重要?

  當無法接受另一半想分手的男孩,在清晨的大街、學校宿舍的門口,用水果刀、用硫酸,和他所愛的人同歸於盡的時候,溫柔在哪裡?當和太太吵架而情緒激動的男人,走到馬路邊,用不帶情感的方法,隨機結束陌生人的生命的時候,溫柔在哪裡?

  你會說,這太極端了,那是少數沒有道德感的男人,那是絕對的惡。

  那麼,當N號房裡那些男人,觀看以虐待的形式來呈現的色情,彷彿所看見的女體並不是生命、不具有尊嚴,以消費、沉默,讓駭人的傷害越演越烈的時候,溫柔,在哪裡?當中學生圍在霸凌的現場,沒有挺身而出、沒有求援解危,甚至加入其中,只為了在群體裡保有地位的時候,溫柔,又在哪裡?

  那不是少數具有道德缺陷的惡,而是群體的麻木不仁和凍僵,那是一個個平凡而普通的男人和男孩,不是嗎?

  男人,站在這個世界裡擁有較多權力優勢的位置。

  多數的國家領導人、百萬富翁、企業領袖、握有學術話事權的、擁有武力能夠在一念之間摧毀與破壞的、多數家暴與性侵的加害人,都是男人。試想,每個有影響力的男人,若都懷有更多溫柔,世界會有什麼不一樣?

  也許有更多的企業和經濟體,會對大地和環境有更多的感激和珍惜,也許有更多的領袖會在不同的族群與衝突中,創造更多的合作和共好,也許有更多的女人和小孩不會面對侵犯和剝削,也許有更多的人在親密關係和家庭裡,更被善待和接住。

  這是溫柔的價值,它使擁有強大權力的男人與草原上的雄性動物宰制者,區隔開來,不只是順著弱肉強食的動物性,而是連上了人性。

  而溫柔的養成,與愛的經驗、情緒調節息息相關,因此,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透過愛和情緒的回應,讓孩子長成一個溫柔的人。情緒引導,是通往溫柔的途徑。而孩子的變化,需要時間,你要持續澆水,每天重複,才會發芽,沒有快速的方法。

  不一定要是一個溫婉的媽媽,才能做到

  而誰說,一定要是溫婉的母親才能引導孩子的情緒呢?尤其是碰到drama king、高需求、容易秒斷線的男孩,對媽媽說溫婉豈不太沉重?

  嗨嗨五歲多的某個晚上,我們在睡前耳鬢廝磨,我決定從他的角度,看一看他是怎麼想我這個媽媽。我問他:「你覺得媽媽是怎樣的媽媽?你有覺得我溫柔嗎?還是覺得我很兇?」(因為他那一陣子有時會說媽媽都一直罵他跟罵爸爸,還會說爸爸你快點幫我刷牙,不然媽媽又要罵我了。)結果,嗨嗨居然說:「我覺得媽媽很好笑!」然後他自己嘻嘻賊笑,滾到我懷裡抱著我。

  我兒並沒有覺得我溫柔,因為多數時候我沒有長裙飄逸、說話輕柔。

  媽媽不一定只有輕聲細語、溫婉的樣式,你可以是你自己的樣子,仍然能做情緒的引導,仍然能讓你的兒子長成溫柔的男人,不要讓溫柔而堅定變成另一種你對自己的緊箍咒。

作者導讀

運用這本書的方法


  第一部分,「在愛裡,溫柔發芽了」,從照顧者與男孩的依附關係開始,幫助你對自己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有更深的認識,知道如何讓孩子往心理健康而有力量的方向去。

  依附理論是一個在普羅教養書中很常出現的主角,但本書切入的角度,將與一般單向的、嬰兒中心的視角不同,你不會只看到生硬的理論介紹,也不會只是單向地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你可以透過實際的生活例子,了解:

  1. 依附關係為何存在? 2. 好的依附關係會對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3. 依附類型有哪幾種?不同類型的孩子會如何?是如何產生的? 4. 孩子的天生氣質有哪一些? 5. 有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照顧指標和作法是什麼? 6. 照顧者與孩子的配對怎麼調整?

  你會從雙向互動的、動態的、關係的角度來理解依附,審視實際的親子互動和教養方式的選擇,重新定位關鍵的是什麼,想一想你的男孩是什麼樣的男孩,你又是什麼樣的你,你們可以創造出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給自己更有彈性的一些原則。

  第二部分,「讓男孩的情緒說話」,談的是情緒理論中,許多關於情緒調節的重要心理學概念,一樣是透過日常的例子,幫助你更了解這些概念可以如何運用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

  在現在這個求快的世界裡,情緒太麻煩了,因此,它常常被我們視為干擾、視為歲月靜好半路的程咬金,但是,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了情緒運作背後的許多美意,它其實是我們通往人生勝利組、長命百歲、交友廣闊、幸福快樂、聰明成功、逆風高飛的一把鑰匙。我們應該要更認識它,而不是逃開它。此部分提到的情緒調節重要概念包含:

  1. 情緒有哪些種類?它們的功能以及對關係有什麼影響? 2. 情緒容納之窗的意義?孩子斷線時可以怎麼幫助他們恢復冷靜? 3. 情緒調節的三大方向、分齡的參考作法,以及常見情境中如何回應孩子的參考例句。 4. 情緒「自我調節」與「他人調節」的兩種策略,以及調節過程中的合理期待是什麼? 5. 什麼是情緒拉筋?如何操作情緒拉筋以幫助孩子增加情緒耐受性? 6. 孩子在情緒中的七大心理需求,以及家長可以如何在辨識後回應他們?

  每個概念都會舉一些親子互動的小故事,讓你能夠帶入自己的育兒經驗中,對照和調整。這本書會從一個與情緒更「親近」、與它當「好朋友」的角度,幫助你重新認識它,形成我們與自己的情緒、與孩子的情緒,一種更放鬆、更自在、為友不為敵的合作關係。

  第三部分,「讓男孩的溫柔舒展」,針對幾種常見的負向情緒:憤怒、恐懼、悲傷、羞恥感,討論男孩經驗中與女孩的不同之處,並且列出家長在回應時可以有的具體作法。

  在前兩個章節,談依附和情緒的部分,提供了跨越性別的普同知識,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大人還是寶寶,都是適用的。但在第三個部分,我們將把「男孩」在許多負向情緒經驗中的特殊性,拿出來討論。許多書籍,都會從生理和發展的角度來切入,談男孩的情緒教養,本書將會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談男孩在情緒發展與情緒表現中,所面對的許多性別規範,這些規範對孩子的影響,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幫助孩子,包括:

  1.    為何男孩的憤怒比女孩更多攻擊性?我們可以怎麼幫男孩把憤怒和攻擊分開?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幫助他健康地生氣?

  2.    社會文化在男孩表現出恐懼的時候都是如何回應?這些回應如何使孩子把自己的害怕掩蓋起來?幫助孩子長出更多勇氣的兩個回應技巧:「肯定」與「切薄」。

  3.    所謂的「性別規範」、「兄弟規範」是什麼?它們如何影響孩子?幫助孩子對抗規範、活出自己的六個配方。

  4.    男孩哭就一定是傷心嗎?我們如何對於哭泣這個行為底下的情緒做更細緻的分類和辨識?如何接納悲傷,但是對於不適合的行為予以設限?我們怎麼跟孩子談分離與死亡?

  5.    羞恥感是什麼?它對男孩的影響是什麼?它與罪惡感、歉疚感、後悔和懊惱的差異在哪裡?我們如何幫助孩子不因為羞恥感而癱瘓行動力?

  6.    同理心包含了哪些能力?幾歲可以發展出來?它與孩子的社交互動有什麼關連?如何培養你的男孩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

  這些內容,更聚焦在生活經驗上,把不同種類的情緒細細拆解,同時把「性別」的影響納入來思考,也提供了許多實際的步驟、例句。其中最特別的,是提供你觀察孩子的六大指標,讓你能夠依孩子的狀態,量身訂做回應孩子的方式,因為,多數的教養書都會提供做法,但現實的狀況往往是,孩子會有他自己的個性、氣質、發展速度、能力,跟書裡談到的實踐方法,通常是有距離的。我們在這種情況下,不是望而興嘆就是焦慮挫敗,因此,本書希望提供一套調整的準則,作為進退的依據,讓你能變換做法,回應孩子獨特的需要。

  第四部分,「有時媽媽,有時自己」,回到我們自己的主體性,來談一談怎麼樣覺察自己的需要、回應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平靜、照顧自己。這個部分,我認為至關重要。因為,我們不只是媽媽,我們同時也先是一個人,有自己的心理需求、依附類型、天生氣質、情緒經驗、女性的位置帶來的性別壓力。

  我們不是扁平的,是立體的,我們處在時空裡,有自己的過去、原生家庭的經驗、做一個女孩的成長過程,我們也處在關係裡,有家人、有伴侶、有朋友,也有跟自己的關係。

  這些方方面面,也是我們真實需要照顧和觀看的,而不是只為了當一個輕聲細語的好媽媽。

  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你同時也善待自己,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70993
  • 叢書系列:親字教孩子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2 x 1.3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01堆疊小宇宙:偵測與回應孩子的訊息

兒子一歲多的時候,一週一次的音樂律動課,是我們的日常。

課上了半年,我觀察到,他已經懂了,在快下課的時候老師發小被被,就是要躺下來了。他會興奮地反覆說著:「躺躺!躺躺!躺躺!」然後跟著音樂躺下來,枕在我的手臂上,嗯嗯啊啊地用他自己的方式,喃喃唱著歌。

躺在他身邊的時候,我常常專心地看著他小小稚嫩的側臉,我們一起靜止在那裡,在那個只有平靜呼吸、只有暖暖溫度、只有和諧聲音、只有柔軟觸感的,屬於我們的小小宇宙裡。

我在心裡,輕輕地對著兒子說話,告訴他,這種感覺,叫愛情。

這個愛情,最初存在於我跟他之間,但它將不會只存在於我們之間,它還會發生在所有與他相愛的人之間,發生在上天和他之間。我希望他記得這個愛情,因為是這個愛情,才能讓他有勇氣面對更大的世界裡,那些困難、痛苦、陌生、冷酷、殘忍和傷害。是這個愛情,會成為孩子動力和光亮的來源。

每個孩子,都有這樣一個小小的宇宙,它的名字叫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是1960年代由英國一位精神分析學家John Bowlby所提出的。它指的是,由於人類的嬰幼兒無法獨立生存,於是,為了確保物種的延續,親代與子代之間所形成的、高度連結的密切關係。好的依附關係增加了孩子的存活率,也影響了孩子的潛能發展和情緒調節。

而這個小小的宇宙,由孩子和照顧者一起堆疊。孩子小腦袋裡每天飛快成長的腦神經元突觸,不斷地增加、連結,把他們在這個小宇宙裡所接觸到的聲音、影像、觸感、溫度和味道,不斷地儲存、消化以及歸類,一點一滴地,建構出他們對世界的認識。

兒子一歲半的那段時間,我工作,他就在外婆家讓阿公阿嬤照顧。

晚上接他回家的路程,成為我們最常獨處的時光,小人被安在後座的安全座椅上,常常拿著一隻筆,反覆地、專心地拔開筆蓋,再蓋回去。蓋回去以後,會抬眼看著我,用發現新大陸的表情說:「關……」我心裡讚嘆,原來,他已經懂得什麼是打開、什麼是關上,而且還能說得出來。

也是在那個時期,他可以把動物跟牠們的叫聲配起來!

「嗨嗨(兒子的小名),狗狗怎麼叫?」「汪汪!」
「那貓咪怎麼叫?」「喵!」
「那羊ㄇㄟㄇㄟ怎麼叫?」「咩……」
「那公雞怎麼叫?」「咕咕!」
「那小雞咧?小雞怎麼叫?」「嘰嘰!」
「那青蛙?」「呱呱!」
「那……救護車怎麼叫?」「伊ㄡ伊ㄡ……」
「那垃圾車怎麼叫?」「登登!」

會員評鑑

5
7人評分
|
7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5
|
2023/09/12
透過作者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對於母親這個角色更有了不一樣的認知,如何在保有自我又能顧及家庭之間,找出一個平衡點,這本書給了很棒的分享。
展開
升格為父母之後 常常會有情緒不穩的時候(確定是升格⋯⋯不是降格吧😅😅)
在努力變成更好的媽媽之前
只要看到親子關係的書籍 我都會拿起來翻看
畢竟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沒認識個夠夠
要怎麼幫助孩子呢?

孩子面對世界 的確如同世人說的像張白紙
在幫助孩子成長之路上
掌握與控制 常常只有一線之隔

這本書帶給我很多正向的能量
有時候正確的觀念和道理我們都懂 但缺乏做對事的方法
書裡的文字 大幅幫助我梳理自己的想法
真正的正能量 是透過簡單的文字 有條理的鼓舞到我們這些崩潰父母

感謝這本好書的降生!
展開
user-img
5
|
2022/01/14
High媽的文字總是充滿正向力量。
在溫暖的文字中,看到了崩潰場景,看到我們與孩子的同與不同。
沒有人天生就是媽媽,孩子幾歲,我們就是幾歲的媽媽。
願我們一起成長,一起溫婉,一起暖暖,
愛自己、愛孩子。
展開
user-img
5
|
2021/09/14
看到書中好多溫暖的時刻,真的會讓自己有更多的能量;
期許我們對待孩子有更多包容,同時減少性別的框架和刻板印象,
讓他們能更自在地表達各種情緒,也更理解自己。
展開
user-img
5
|
2020/11/05
我家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兩人番起來的時候,真的是滿崩潰的...
有時候氣著氣著,自己也哭了。
我也知道這不是好的方式,也知道需要整理自己的情緒,用更好的方式去面對。
但... 就很難啊...,常常一次兩次可以,但第三次又爆炸了...
我的情緒並沒有消化,而是被我強壓下來而已。

High媽的文字很平易近人,也很溫暖。
自從看完這本書,時不時就會想到裡面的文字,內心充滿了正能量。
雖然偶爾還是會崩潰,但我已經可以練習坦然面對了。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用一代人的努力終結氣候危機《再生》|自然科普展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