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新唯識論

新唯識論

  • 定價:550
  • 優惠價:95523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49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現代新儒學開山者熊十力經典代表作!

  本書是熊十力的代表作,標示其哲學思想體系正式成形。

  本書內容原以文言文寫成,為熊十力於民國十一年在北京大學講授佛教「唯識學」過程中,對唯識學漸由懷疑而至批判,最終開創其別出心裁的「新唯識論」哲學體系。經過多次修撰,於民國二十一年出版《新唯識論》文言文本。民國二十七年起,將《新唯識論》譯為語體文,於民國三十三年正式出版語體文本。

  書中,熊十力繼承唯識宗「萬法唯識」思想,認為「識」或「本心」為宇宙本體、萬化根源,並在唯識宗「阿賴耶識」、「種子」說的層層破斥基礎上,建立其「體用不二」本體論,亦由此出發,獨創「翕闢成變」宇宙論及「性量分殊」認識論,構成其哲學思想體系。

  《新唯識論》以佛家思想出發,兼融各家學說,亦吸取西洋哲學觀點,加以分析、評論,正如熊十力自評本書為「自成體系,入乎眾家,出乎眾家,圓融無礙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熊十力(1885年2月18日-1968年5月23日)


  原名繼智、升恆、定中,後改名十力,字子真,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今黃岡市團風縣)上巴河鎮張家灣人。幼時因家境貧困,在家自學,後受「維新派」影響,萌生革命之志而從軍,曾參加武昌起義、護法運動。護法運動失敗後,專心學術一途,先後任教於武昌文華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天津南開中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

  民國九年,熊十力經梁漱溟介紹,至南京支那內學院,師從歐陽竟無學佛教「唯識學」。民國十一年,應蔡元培之邀,至北京大學講授「唯識學」,《新唯識論》初稿漸成形。

  面對清末民初西學衝擊,傳統儒學價值體系崩壞之時,熊十力在中國哲學基礎上,吸取西洋哲學唯物、唯心等觀點,建立其獨有的本體論、宇宙論,主張「體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質不二、天人不二」,認為人與天地萬物同具仁心本體,內蘊極大力量,可以創造、生化出整個人文世界,重建儒學的本體論,奠定現代新儒學的哲學形上學基礎。

  著名學者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等,皆為熊十力學生,《大英百科全書》譽其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哲學家,著有《新唯識論》、《佛家名相通釋》、《論六經》、《原儒》、《體用論》、《明心篇》、《十力語要》、《讀經示要》等。
 
 

目錄

新唯識論全部印行記

初印上中卷序言
 附原本緒言節存
 附筆札

卷 上
第一章 明 宗
第二章 唯識上
第三章 唯識下
第四章 轉 變

卷 中
第五章 功能上
第六章 功能下
卷中後記

卷下之一
第七章 成 物
第八章 明心上

卷下之二
第九章 明心下
附 錄
 



新唯識論全部印行記


  己卯夏,余有嘉州之行,適遇寇機,頻年積稿盡毀,友好多傷之。翌年,本書上卷成,得呂生漢財印如干部。辛巳冬,中卷成,復慮轟炸,老友居覺生先生募資,合上卷付印。昨春,下卷成,復取上、中卷,稍易數處,而以全書由中國哲學會付商務印書館出版。老當國難,精力日衰矣,平生心事,寄之此書。世或罪以謗佛,則豈識予心者哉?有問:「此書非佛家本旨也,而以《新唯識論》名之,何耶?」曰:吾先研佛家唯識論,曾有選述,漸不滿舊學,遂毀夙作,而欲自抒所見,乃為《新論》。夫新之云者,明異於舊義也。異舊義者,冥探真極,(此語吃緊。苟非自窮真極,而徒欲泛求之百氏,則陷於雜博,未能臻至理也。)而參驗之此土儒宗及諸巨子,抉擇得失,辨異觀同,所謂觀會通而握玄珠者也。(玄珠,借用莊子語,以喻究極的真理或本體。)破門戶之私執,契玄同而無礙,此所以異舊義而立新名也。識者,心之異名;唯者,顯其殊特。即萬化之原而名以本心,是最殊特。言其勝用,則宰物而不為物役,亦足徵殊特。《新論》究萬殊而歸一本,要在反之此心,是故以唯識彰名。或曰:「《新論》不亦談妄識乎?豈盡說本心耶?」曰:異哉,汝之固也。辨妄正所以顯本,妄之不明,本不可見。汝以為著書將只單提一義,而不可涉及餘義乎?道理哪得如是簡單。世俗每不悟《新論》所由立名,輒為無謂之非難,故略說如上。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一月二日黃岡熊十力記於陪都近區北碚勉仁書院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222086
  • 叢書系列:大家講堂
  • 規格:平裝 / 552頁 / 15 x 21 x 2.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明 宗

今造此論,為欲悟諸究玄學者,令知一切物的本體,非是離自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識所行境界,唯是反求實證相應故。

譯者按:本體非是離我的心而外在者,因為大全(大全,即謂本體。此中大字,不與小對。)不礙顯現為一切分,而每一分又各各都是大全的。如張人,本來具有大全,故張人不可離自心而向外去求索大全的。又如李人,亦具有大全,故李人亦不可離自心而向外去求索大全的。各人的宇宙,都是大全的整體的直接顯現,不可說大全是超脫於各人的宇宙之上而獨在的。譬如大海水(喻本體。)顯現為眾漚,(喻眾人或各種物。)每一漚,都是大海水的全整的直接顯現。試就甲漚來說罷,甲漚是以大海水為體,即具有大海水底全量的。又就乙漚來說罷,乙漚也是以大海水為體,亦即具有大海水底全量的。丙漚、丁漚乃至無量底漚,均可類推。據此說來,我們若站在大海水底觀點上,大海水是全整的現為一個一個的漚,不是超脫於無量的漚之上而獨在的。又若站在漚的觀點上,即每一漚都是攬大海水為體。我們不要以為每一漚是各個微細的漚,實際上每一漚都是大海水的全整的直接顯現著。奇哉奇哉!由這個譬喻,可以悟到大全不礙顯現為一切分,而每一分又各各都是大全的。這真是玄之又玄啊!

又按本體非是理智所行的境界者。熊先生本欲於《量論》廣明此義。但《量論》既未能作,恐讀者不察其旨。茲本熊先生之意而略明之。學問當分二途:曰科學,曰哲學。(即玄學。)科學,根本從實用出發,易言之,即從日常生活的經驗裡出發。科學所憑藉以發展的工具,便是理智。這個理智,只從日常經驗裡面歷練出來,所以把一切物事看作是離我的心而獨立存在的、非是依於吾心之認識它而始存在的。因此,理智只是向外去看,而認為有客觀獨存的物事。科學無論發展到何種程度,它的根本意義總是如此的。哲學自從科學發展以後,它底範圍日益縮小。究極言之,只有本體論是哲學的範圍,除此以外,幾乎皆是科學的領域。雖云哲學家之遐思與明見,不止高談本體而已,其智周萬物,嘗有改造宇宙之先識,而變更人類謬誤之思想,以趨於日新與高明之境。哲學思想本不可以有限界言,然而本體論究是闡明萬化根源,是一切智智,(一切智中最上之智,復為一切智之所從出,故云一切智智。)與科學但為各部門的知識者自不可同日語。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華文創作展
  • 東立GoodBuy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