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加碼
恣意橫行:違法手段×企業醜聞×內部攻防戰,Uber如何跌落神壇?

恣意橫行:違法手段×企業醜聞×內部攻防戰,Uber如何跌落神壇?

Super Pumped: The Battle for Uber

  • 定價:480
  • 優惠價:5240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版權熱銷12國◀◀
▶▶美劇《金融戰爭》(Billions)製作人操刀改編影集!◀◀
 
如《惡血》黑暗失控,如《鯨吞億萬》高潮迭起!
失控的發展策略、有毒的新創文化,
看狂人如何用謊言、背叛與欺騙建成這座失速帝國!
 
  挾以全球「共享經濟」之勢,Uber大舉進攻世界各國,衝撞當地的計程車生態與法規制度,在身價上漲數百億美元的同時,也被眾多國家封鎖與抵制。這個原本只是在暴風雪下招不到計程車而誕生的突發奇想,究竟是如何造就矽谷的劇烈震盪?這家顛覆乘車產業的創舉,又是如何在身價暴漲之際,一夕之間跌落谷底?
 
  《紐約時報》記者麥克.伊薩克從2014年開始關注Uber,目睹這隻明星獨角獸的起落興衰。他採訪Uber上百名現任與離職員工,彙整未曾曝光的第一手資料,揭露這家有望取代亞馬遜、蘋果和Google成為新一代科技巨擘的內幕,在其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裡頭實則藏匿無數謊言、背叛與欺騙。
 
  其中,創辦人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便是最大的幫兇。曾被背叛而不再信任創投的他,手握「超級投票權股票」進而壓制股東權限,更嚴格篩選投資人與董事會成員,讓他得以不受制衡恣意妄為;儘管他狂傲自大、全力衝刺的處事風格讓Uber得以站上高峰,卻也致使底下員工奉行他所謂的「十四項核心原則」,狂踩道德底線、追求成長不擇手段,各種脫序與違法行徑層出不窮:
 
  ◆和各國叫車新創大打撒幣戰,耍陰招不擇手段◆
  為了打趴各國勁敵,Uber除了瘋狂燒錢發放獎勵金,
  更會進行各種不法勾當,
  例如派人到Lyft臥底竊取機密資料;
  網羅中情局、特勤局、FBI前幹員組成SSG(戰略服務團),
  人身監視、拍照、錄音滴滴出行、Grab、Ola高管;
  豪值千萬遊說立法議員(說服不成就動員用戶塞爆官員信箱);
  對當地警察行賄、偽造等額收據請款;
  利用「灰球」工具欺騙並躲避執法當局的取締⋯⋯
 
  ◆惹怒科技界大老,槓上蘋果和Google◆
  Uber偷植入能竊取用戶個資的程式碼,
  試圖施展奧步騙過蘋果、闖關App Store,
  引起庫克(Tim Cook)與該部門負責人埃迪.克尤(Eddy Cue)震怒;
  Google自駕車計畫員工安東尼.李文道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和卡蘭尼克密謀,
  不僅誘使多名員工集體叛逃,更竊取Waymo多項商業機密與專利,
  致使賴利.佩吉(Larry Page)氣得一狀告上法庭⋯⋯
 
  ◆「兄弟文化」盛行,罔顧司機、用戶與員工權益◆
  從 #DeleteUber和卡蘭尼克拒絕退出川普委員會為始,
  接著是前SRE工程師蘇珊.佛勒(Susan Fowler)的吹哨文、
  卡蘭尼克對司機吼叫的影片瘋傳、南韓召妓與印度司機性侵醜聞炸了鍋,
  一連串風波讓Uber潛藏的爛瘡一口氣噴發,
  各地分公司離譜的狂歡、種族與性別歧視、暴力等惡劣行為再也掩蓋不住⋯⋯
 
  為了止血,標竿創投(Benchmark)比爾.格利(Bill Gurley)一行人決定開鍘,夥同第一輪資本(First Round Capital)、小寫資本(Lowercase Capital)、門羅創投(Menlo Ventures)等投資人進行逼宮,終於讓卡蘭尼克步下寶座。
 
  沒有卡蘭尼克的Uber 2.0,將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故事仍未完待續。
 
  「這個創業人和創投人口耳相傳的警世故事,
  不僅代表矽谷最好的一面,也象徵矽谷最壞的一面。」
 
本書特色
 
  1. 作者追蹤報導Uber多年,根據他採訪過上百位Uber的現任與離職員工,以及未發表過的第一手資料寫成這本書,內容相當精采且充滿轉折。
 
  2. 作者深入地描寫卡蘭尼克的思想和心理,詳盡講述2017年Uber衰落和卡蘭尼克被趕下臺的經過,推薦給任何想了解更多關於新創公司和創業投資運作的人。
 
得獎紀錄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最佳暢銷書
  《財星》雜誌、《星期日泰晤士報》2019年度最佳商業書籍
  TechCrunch、NPR、彭博社2019年度選書
  亞馬遜書店2019年度暢銷書、商業領導類&非文學類Top 20
 
名人推薦
 
  Jenny/JC財經觀點
  周立瑋/呼叫小黃計程車搜尋平台創辦人
  矽谷阿雅/矽谷創業家、前矽谷臉書產品經理
  ——震撼推薦
  (依照姓氏筆劃排序)
     
國外好評
 
  「所謂的『獨角獸』霸主——Uber,它的故事不僅和權力息息相關,也展露了某些新創公司創辦人如何積累並堅持走下去的歷程。除了這本讀來津津有味的書,麥克.伊薩克的官方帳號還蒐羅了更多令人震驚與憤怒的新消息。如果你想知道今日矽谷的運作,你一定得讀這本書!」——約翰.凱瑞魯(John Carreyrou)/《惡血》(Bad Blood)作者
 
  「麥克.伊薩克的新書乍看趣味橫生,同時更是一本重要之作,揭露Uber內部混亂的運作方式與戲劇性的權力鬥爭,是如何讓這家公司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貝瑟妮.麥克萊恩(Bethany McLean)/《安隆風暴》(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作者
 
  「一本令人目不轉睛的報導文學巨作,若要了解矽谷這股不計代價追求成長的風氣如何出了差錯,本書提供了必要的管道。」——希拉.科爾哈特卡(Sheelah Kolhatkar)/《黑色優勢》(Black Edge)作者
 
  「崔維斯.卡蘭尼克顛覆了整個產業,賺進數十億財富,還讓這家公司的名字變成人人都在使用的動詞,然而這些事蹟皆是靠著摧毀擋在他面前的人事物達成的。這本書揭露了這股流行文化如何失控,讀來引人入勝。」——尼克.比爾頓(Nick Bilton)/《浮華世界》雜誌(Vanity Fair)特派記者
 
  「針對科技業最自負、令人生厭又最具社會變革力的公司之一,本書詳盡又毫不保留地細數其中創業家的傲慢、驚人的過分行徑和殘酷競爭。在循線追查Uber的動盪軌跡與卡蘭尼克最終從神壇隕落的過程中,麥克.伊薩克描繪——同時也是控訴——這些商業行為、文化價值與神話如何形塑出新的社會架構。」——安娜.維納(Anna Wiener)/《恐怖谷》(Uncanny Valley)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克.伊薩克
 
  《紐約時報》科技新聞記者,他對於Uber的報導獲得了傑拉爾德.勒伯傑出商業報導獎(Gerald Loeb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business reporting)。麥克.伊薩克經常於《紐約時報》報導Uber、Facebook與矽谷科技企業的相關新聞。他也常受邀出現在電視新聞,包括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與美國有線新聞頻道(MSNBC)。麥克.伊薩克目前居住在美國舊金山。
 
譯者簡介
 
林錦慧
 
  政大英語系畢業,曾任《時代解讀》(TIME Express)雜誌副總編輯,現為專職譯者。
 
  譯有《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當最後一個音符輕柔落下》、《複業時代來了》、《惡魔財經辭典》、《星際大戰如何以原力征服全世界》、《深入Apple直營門市》(榮獲經濟部金書獎)、《一個人的療癒》等。
 

目錄

各界讚譽
前言
 
第一部
第一章:XX
第二章:一個創辦人的養成
第三章:泡沫後的憂鬱
第四章:新經濟
第五章:寸步難行的有錢人
 
第二部
第六章:「讓專業的來」
第七章:創投界最高的男人
第八章:雙人舞
第九章:冠軍心態
第十章:家演
 
第三部
第十一章:大哥與小弟
第十二章:成長
第十三章:討好攻勢
第十四章:文化戰爭
第十五章:建立帝國
第十六章:蘋果事件
第十七章:「最好的防守是⋯⋯」
第十八章:自駕車衝突
第十九章:一帆風順
 
第四部
第二十章:三個月前
第二十一章:#DeleteUber
第二十二章:「在Uber那非常非常詭異的一年⋯⋯」
第二十三章:⋯⋯讓他們摔得很重
第二十四章:別想偷走佩吉的東西
第二十五章:灰球
第二十六章:致命失誤
 
第五部
第二十七章:侯德報告
第二十八章:串連密謀
第二十九章:創投人的逆襲
第三十章:退而不出
第三十一章:大拍賣
 
結語
後記
致謝
資料來源
注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489093
  • 叢書系列:方向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4.7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那天晚上,沒有人想走路回家。
 
那是二〇一四年冬天的波特蘭(Portland),天氣冷到必須穿厚外套,市中心的交通擠滿學生、通勤族、採購佳節禮物的人潮。那週稍早下了雪,街道上還有雨水和融化的小雪,鬧區百老匯大街兩旁的樹上掛著白色、閃爍的耶誕燈飾,增添了幾許佳節喜慶,但是這樣的晚上站在路邊等巴士可不好玩。當地交通部門官員站在冷颼颼的戶外,溼答答、百無聊賴、不太高興,他們要招車。
 
這些官員並不是要招計程車回家,他們是波特蘭交通局(Portland Bureau of Transportation)的人員,有任務在身:把那些替Uber開車的人找出來、攔下來——Uber是一家成長快速的叫車新創(startup)。為了爭取合法上線而跟波特蘭官員協商幾個月之後,Uber決定把協商扔出窗外,在沒有交通局的許可下,選定這個晚上推出服務。
 
這是Uber的日常。這家公司從二〇〇九年就開始對抗議員、警察、計程車從業人員和業者、運輸工會,在創辦人兼執行長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眼中,整個運輸體系是不正當的壟斷,目的就是防堵Uber這種新創公司。他跟矽谷很多人一樣,相信科技具有翻天覆地的力量,他的服務正是利用程式碼不可思議的力量(包括智慧手機、數據分析、GPS即時讀數),試圖改善人們的生活,讓服務更有效率,把想買東西和想賣東西的人媒合起來,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可是那些心態保守的人令他愈來愈氣餒,那些人一心只想維護老舊的體系、架構、思維。在他看來,現今那些掌控、支撐計程車業的腐敗機構都是十九、二十世紀的產物,而Uber就是要來顛覆那些機構的陳腐觀念,引領整個產業邁入二十一世紀,可是,運輸官員受制於立法議員,立法議員受制於金主和支持者,而金主通常包括駕駛工會和計程車業者,這兩個都是樂見Uber失敗的團體。
 
***

會員評鑑

4.5
8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9
2.5
|
2025/02/14
詳述UBER創立至今的發展歷程,是能一窺這家話題性企業的機會。

不過因為作者並非UBER內部經營者,其所能呈現的只是表面的消息,加上全書過於冗長,後半段談到內部鬥爭時,節奏明顯變調,失去前半段觀看新創企業衝鋒陷陣的緊湊感。

根據過去的閱讀經驗,好看的企業傳記書籍,幾乎都是由企業創辦人或經營者所撰寫。創辦人能清楚傳達當初創立企業的願景,以及其動力的來源,還有在經營過程中的種種體會與心境轉折,這些都是我在閱讀企業傳記時想要看到的內容。相對的,由外部人士像是記者所撰寫的企業傳記,讀起來就好像在看新聞報導,其中提及經營者的情緒或感想大多淪為臆測,實在是令人食之無味。

閱讀本書時,有一個問題值得深思:立基於違法手段的經營方式,是否是企業經營的正道?我的答案是:不是。儘管UBER的績效證明了共乘的確有其需求存在,不過如果每家企業都用這樣的方式經營,那麼市場將一片混亂,結果便是全部的企業都受害。企業能順利的經營,除了歸功於企業家的創新與能力外,有更大的原因來自於整體市場的制度完善。舉例來說,智慧財產權的觀念以法規規範,可以保障創新的想法能帶來的商業利益,鼓勵更多人願意將想法付諸實現,最後整體社會都能受益,而這樣的正向循環便有賴於每個人對法規的遵守。

另一方面,是「惡法非法」或「惡法亦法」的問題,而我贊成「惡法亦法」。惡法亦法指的是即使法規不合理,不過如果法規是透過正當的程序所制定,那麼這樣的法規還是必須遵守。因為,如果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判斷來決定要不要遵守法律,那麼法治社會將不復存在,你認為合法但我認為非法,該以誰的標準為主?所以,透過正當程序制定的法律,就要以正當程序來推翻,這才是法治社會的精神。

UBER雖然爭議不斷,不過就企業的經營角度來看,UBER仍有相當的參考價值。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的案例,都能從中學習到寶貴的教訓。


》》更多好書分享:FB「黑皮哥的藍色密室」
展開

這本書詳細地揭露矽谷新創不澤手段在各國衝鋒陷陣,以龐大資金和各種遊走法律邊緣的行為摧毀對手。作者說故事功力一流,情節緊湊,適合拍成商戰電影。對於想了解矽谷生態的人,絕對不能錯過此書。
展開
user-img
Lv.1
4.5
|
2021/01/29

精彩絕倫,佩服作者的撰寫能力,彷彿就在矽谷親眼望見一個科技新星崛起與墜落。
不同於惡血的通天騙局,Uber創辦人有遠見、有膽識,但不止遊走在灰色邊緣而是觸碰道德底線的經營模式,終究無法成為偉大的企業。
展開
user-img
Lv.6
5.0
|
2020/12/30
劇透警告

你見過計程車業打起游擊戰嗎?
  你見過一間公司明目張膽的違反政府法規嗎?
  你見過利用顧客、利用民意,來向政府施壓嗎?

  以上,Uber通通都做到了!我覺得超級強,這不夠堅定、膽子不夠大、意志不動如山還真的做不到,我要獻上深深的佩服。卡蘭尼克下放許多權力給各地的總經理,且大量聘用年輕、熱血、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二十多歲新人成為總經理,讓他們管理各地總部的營運。看!年輕就爬到高位,在Uber公司中不是夢想耶!
  當然,現實沒有如此美好。年輕有時是有勇無謀的好點形容詞,至少就發生這些年輕總經理搞出不少風波,且各自的地域風俗特點濃厚。這些Uber的公司文化,都源於執行長崔維斯.卡蘭尼克的個人特點與魅力,他強勢、且會用上各種手段取得壟斷的地位,這樣的作法在新創產業可以殺出一條血路,也讓許許多多年輕人追隨他。

  就這樣,不計後果的大量使用資金、硬碰硬的做法、不聽人勸且誇大的行事作風讓卡蘭尼克替自己弄了不少臭名聲,物極必反啊物極必反,人還是低調點好,而且必須知足。
展開
user-img
Lv.5
4.0
|
2020/12/30
劇透警告

Uber前幾年真的掀起宣然大波,在全球各地造成共享經濟的大震盪。

當然,像Airbnb之類的更早就出現,也造成一些問題,但基本上影響還沒那樣強烈,真正對生活與交通產業造成影響的,是從Uber開始的。

其實最早注意到Uber,正如本書所述,就是從他們極具爭議性的行銷方式開始的,簡單說,是從媒體上看見他們造成的爭議開始的。

爭議有兩點,一是經營模式明顯對勞工造成剝削,因為完全是假承攬之名行雇傭之實,對勞方極沒保障,而在這個同時,也同時造成對消費者的不保障。

第二點是對現行產業的破壞,因為資方對於雇主責任的空白,節省了大量成本,得以進行削價競爭,而這是不公平的競業行為。

當然,上述兩點也正好是Uber被人「稱讚」的地方,因為便宜,駕駛人時間比較自由,而服務「聽說反而更好」(這一點我保留)。

講白一點,就是沒出事的話很不錯,出事的話沒保障,跟他賭的意思。

實際上,出事機率的確不高,而這一點正是問題所在。

當然,本書不是討論這些問題,而是針對更根本的--公司經營方針--來討論。

簡單說,老闆是個「沒什麼道德觀念,眼中只有錢」的傢伙,雖說他至少對員工還滿慷慨的。

好吧!雖然看起來我都在罵這家公司,但他帶來的新經濟思考的確有點意思,只是思考歸思考,擺進現行體制則是另一回事,則絕不是像某些進步派宣稱的政府動作太慢之類的,而是政府本來計有義務放慢腳步,因為那種弱肉強食的制度本就不是一個正常政府該去做的,何況共享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發現問題很多,才沒那麼美好勒!

實際上Uber在各國都造成影響,而他的作法就是「在法規完善以前先違法運作」,老實說這一點就很無恥了,而且基本上就是在消費民主法制國家的社會信任,他在極權國家就跟龜兒子一樣不敢亂來,光這一點就能斷定他不是什麼正派公司了(有良知的「正常人」--你得先是個人才能是商人,反而該是去衝撞極權國家,支持民主國家,反過來的絕對能斷定是邪惡,而且沒有例外)。

何況當各國法令趕上來,比方說Uber在台灣已經乖乖納入計程車管理……換句話說,他其實適用違法帶頭衝高短期獲利來炒作股票吸金,還誘騙一大堆從業人員進場接受剝削,如此而已。

當然,變成巨獸以後,別說很難死,你還怕他死,因為會造成大地震,尤其他已經有了如此海量個資(對,這是公司最有價值資產,因為這個交通產業巨獸底下沒有車輛),現在甚至開始經營外送服務……

總之,故事還沒結束阿!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致富,從改變心念開始:2025采實電子書全書系,全展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人的療癒展
  • 語言檢定展_獨家特談
  • 商業周刊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