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蔡明亮的十三張臉:華語電影研究的當代面孔

蔡明亮的十三張臉:華語電影研究的當代面孔

Thinking with Tsai Ming-Liang: 13 Fac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inema Studies

  • 定價:680
  • 優惠價:9564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開展「蔡明亮學」
當代最強華語電影研究集結
 
  本書以蔡明亮從影三十年來的影像作品為核心,全新編譯羅鵬、裴開瑞、張小虹、林松輝等海內外重量級學者,對其影片及相關重要題旨的代表性學術討論,透過十三個篇章(八篇外文中譯、四篇中文重新編輯、一篇藝術家深度對談),對蔡明亮自《青少年哪吒》(1992)始執導的十部劇情長片至「慢走長征」系列(八部影片,2012-18)創作,展開細緻的文本分析,透過電影分析方法閱讀蔡明亮作品的整體輪廓,從歷史、美學、理論等多重層面,深入開展蔡明亮電影之現代主義、庶民日常與藝術跨域等論題。
 
  本書緊扣蔡明亮由藝術影片至當代藝術實踐的發展脈動,盡顯華語電影研究這三十年來的遞變。前十二篇論著涵蓋城市、寫實、性別、互文、類型、形體、表演及跨域等視角與方法,相互之間形成交鋒與對話。第十三篇特別由孫松榮教授邀請蔡明亮自我剖析其影像作品如何自《不散》以降跨入當代藝術的創作軌跡和淵源。每一篇章共同形構出蔡明亮電影的十三種面孔,意蘊著華語電影研究學門「隨蔡明亮一同思想」的眾多樣貌。
 
本書特色
 
  1.收錄國際級蔡明亮電影研究學者羅鵬(Carlos Rojas)、裴開瑞(Chris Berry)、張小虹、林松輝等十二篇經典與新創論文,全新編譯呈現。
 
  2.蔡明亮長片創作三十年、短片創作四十年,本書蒐集、彙整史上最完整詳盡的蔡導〈研究學術文獻〉及〈創作年表〉,為後進研究者提供重要資料。
 
  3.全書全彩印刷,收錄百幅精采劇照及工作照,更獨家曝光名攝影師林盟山為《河流》、《洞》、《你那邊幾點》等電影拍攝的珍貴劇照,絕對經典、值得典藏。
 
重磅推薦(按姓名筆畫順序)
 
  王君琦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百變千幻不思議:台語片的混血與轉化》編著者
  林文淇 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戲夢時光:侯孝賢電影的城市、歷史、美學》編著者
  林建光 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裸命與例外狀態:《洞》的災難想像〉作者
  林建國 交大外文系副教授、〈蓋一座房子〉(蔡明亮研究論文)作者
  張靄珠 交大外文系教授、《全球化時空、身體、記憶:台灣新電影及其影響》作者
  許維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土腔風格、華夷風與作者論》作者
  陳儒修 政大廣電系教授、《穿越幽暗鏡界:台灣電影百年思考》作者
  黃建宏 北藝大藝術跨領域研究所副教授、《電影,劇場和運動》作者
  楊小濱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你想了解的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但又沒敢問拉岡的)》作者
  楊凱麟 北藝大藝術跨領域研究所教授、〈荒蕪的生命、茂盛的影像:論蔡明亮電影的內框與平行主義〉作者
  葉月瑜 香港嶺南大學電影與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台灣電影百年漂流》作者
  聞天祥 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光影定格:蔡明亮的心靈場域》作者
  龔卓軍 南藝大藝術創作理論所所長、〈我們自己可以成為自己的知識生產者:做為考現學與當代藝術的台灣新電影〉作者
 
專文推薦
 
  「如果貝克特曾為上個世紀代言,包括上世紀的政治災難,則在我們這個世代,蔡明亮為我們發言,內容又是什麼?《蔡明亮的十三張臉》就像一道光線,映照出明亮的意義,來得正是時候。」──林建國 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蔡明亮讓我們看到了界限突破後的一片新地,和如何處理與討論這片視覺與音景新地的挑戰。本書是過去十幾年全球研究蔡明亮的部分成果,構成了「蔡明亮學」的某些基礎。」──葉月瑜 香港嶺南大學林黃耀華視覺研究講座教授、文學院院長、電影與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介紹

主編者簡介
 
孫松榮
 
  巴黎第十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電影學博士,現為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電影創作學系代理系主任。著有《入鏡|出境:蔡明亮的影像藝術與跨界實踐》(2014)等專書。
 
曾炫淳
 
  北京大學中文系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候選人,現為臺北市立美術館研究發展組助理研究員。曾先後在《放映週報》、《電影欣賞學刊》、中央大學出版中心、交通大學出版社擔任編輯,影藝評述散見兩岸十餘家藝文媒體。
 
作者簡介(依篇章順序)
 
羅鵬(Carlos Rojas)
 
  杜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學系教授
 
裴開瑞(Chris Berry)
 
  倫敦國王學院電影學系教授
 
馬蘭清(Gina Marchetti)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
 
馬彥君(Jean Ma)
 
  史丹佛大學藝術與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馬嘉蘭(Fran Martin)
 
  墨爾本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劉永晧(Yung-Hao Liu)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副教授
 
包衛紅(Weihong Bao)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影與媒體學系副教授
 
謝世宗(Elliott Shr-tzung Shie)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何重誼(Jean-Yves Heurtebise)
 
  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林志明(Chi-Ming Lin)  
 
  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孫松榮(Song-Yong Sing)
  
  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電影創作學系代理系主任
 
張小虹(Hsiao-Hung Chang)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林松輝(Song Hwee Lim)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

譯者簡介
 
蔡文晟
 
  巴黎第十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電影學博士,現為湖北經濟學院新媒體系副教授。譯有《電影導演的電影理論》(2019)、《吻:唇與身體之密語》(2016)、《電影編劇:來自法國的錦囊妙計》(2015)等書。
 
 

目錄

致謝
推薦序|林建國
推薦序|葉月瑜
 
導論:邁向蔡明亮電影研究|孫松榮
1 「哪吒在此」:論《青少年哪吒》中的轉/嫁式結構|羅鵬
2 愛情何處尋?《愛情萬歲》中的誇張寫實主義與縱情|裴開瑞
3 論《河流》:酷兒・離散・寓言|馬蘭清
4 延遲的聲音:《洞》的互文、音樂與性別|馬彥君
5 歐洲未亡人:論《你那邊幾點》的時間焦慮|馬嘉蘭
6 我想起花前:分析《不散》的電影片頭字幕|劉永晧
7 愛的生物機械學:論《天邊一朵雲》的色情歌舞片與前衛|包衛紅
8 航向愛欲烏托邦:論《黑眼圈》及其他|謝世宗
9 走向美術館:論《臉》的互文轉譯與影藝創置|何重誼 、林志明
10 面對《郊遊》:論蔡明亮的跨影像實踐|孫松榮
11 臺北慢動作:身體-城市的時間顯微|張小虹
12 在城市裡「慢」走:「慢走長征系列」與奇觀式的時間實踐|林松輝
13 除了放映,電影還有什麼?蔡明亮 ╳ 孫松榮 對談錄
引用書目
 
作者簡介
各章原文出處
圖片版權說明
附錄一、蔡明亮電影研究學術文獻
附錄二、蔡明亮創作年表
 

導論
 
邁向蔡明亮電影研究
孫松榮  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本書主編
 
  蔡明亮 2.0
 
  正當我們如火如荼地為這本籌劃已久的編著進行翻譯、校稿及撰寫的夏末之際,蔡明亮導演及演員李康生出席第76屆威尼斯影展參加舊作《不散》(2003)4K修復版的首映。威尼斯作為蔡明亮的福地,結緣於二十五年前的《愛情萬歲》(1994),當年三十七歲、出生於馬來西亞古晉、以臺灣導演之名闖蕩影壇的這位年輕創作者贏得了金獅獎。從那一刻伊始,蔡明亮的名字及其獨特作品,獲得國際影壇的注目,開啟他身為全球藝術影片作者的濫觴。2019年9月初,乃是他與小康近八年來的第六次重遊水都,2012年〈金剛經〉於「地平線短片」單元亮相、2013年《郊遊》獲頒評審團大獎、2015年《那日下午》入選觀摩片單元、2017年《家在蘭若寺》獲選進入「虛擬實境電影故事」競賽單元,及2018年《你的臉》入圍非競賽類的「非虛構」單元。威尼斯影展可謂對蔡明亮情有獨鍾,不僅是對創作者豐沛藝術實踐及其創意的肯定,更重要的,還在於連同《不散》在內的六部作品,尤其能體現出蔡明亮十幾年來在美學表徵與創作思維上的關鍵轉變。
 
  〈金剛經〉為以玄奘為題的「慢走長征系列」(亦稱「行者系列」,2012-18)在威尼斯影展的處女秀,由此揭開漫步世界的序幕。隔年,蔡明亮在影展上宣布,生平首次以數位攝影機拍攝的《郊遊》為他正式告別劇情長片的最後一部影片。關於《那日下午》,導演執意這不是紀錄片也非劇情片的主見,凸顯故事與日常之間的弔詭關係。《家在蘭若寺》展現一種無鏡頭概念的新科技影像之作。這進一步促使《你的臉》重新回到特寫,捕捉臉面的造形力,延續其非紀錄片的主張。《不散》修復版不單重返影展,同時還架置於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的框架下,讓蔡明亮在展廳向觀眾公開展示他費時手繪老電影院與椅子、老影片與童年國宅等圖像的多張畫作,並播放喜愛的老歌。舊作新映的意義非凡,值得一提的,在於《不散》這被導演宣稱為其「第一部非敘事電影」,在他三十年的從影生涯中極具分水嶺的意義。這部接續《你那邊幾點》(2001)之後、先於《天邊一朵雲》(2005)完成的作品,以福和戲院放映武俠經典作品《龍門客棧》(1967)為題,展現一種將敘事表述維持於低限,彰顯人物游弋身體、光影閃爍,及時空延滯等等殊異音像特質。
 
  自《不散》以後,來自國內外美術界的館長、策展人及藝術家陸續接觸蔡明亮,委請他創作。2004年,蔡國強策劃「金門碉堡藝術節」,蔡明亮發表一件奠基於張愛玲短篇小說、結合裝置與現場表演的作品《花凋》。2007年,《是夢》受邀參與以「非域之境」為主題的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作品乃關於導演童年與家鄉的短片,並展陳好幾排老電影院的紅椅子。同一年,《情色空間》展出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發現彼此:國際電影裝置展」。2009年,《臉》作為法國羅浮宮首部典藏電影的作品,先後於巴黎這座老牌美術館與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辦首映,將蔡明亮身為電影作者與電影作為藝術的雙重聲勢推向高峰。爾後,《郊遊》以電影進入美術館為名的「來美術館郊遊:蔡明亮大展」(2014),為接下來幾年導演精心打造的影片展覽——由「無無眠:蔡明亮大展」(2016)、「行者・蔡明亮」(2018)至「蔡明亮的凝視計畫」(2019)——奠下了基石。
 
  如果《不散》為蔡明亮敞開電影事業的新境,成為他三十年來創作生涯的轉捩點,我們又如何超越作者觀點及其創作階段更迭的視野,以兼具史觀、美學思辨及方法論的視域,結構性地深入檢視從初試啼聲的《青少年哪吒》(1992)乃至《郊遊》共十部劇情長片,及截至目前為止那些跨越電影與視覺藝術領域的影像作品?恰如蔡明亮堅持不懈在創作道路上的推陳出新,中外學術世界的華語電影研究社群對其作品的關注與探究,亦長期且密集地映現出一股在書寫質量上的嚴肅剖析與深度開發。自1990年代晚期與2000年初期法文、英文與中文世界的評論人首次出版關於蔡明亮影片的專論以降,環繞其作品研究的熱度並未減弱,反而隨著導演創作的別出心裁,及國內外影展與展覽屢次給予他的肯認,而愈加展露出相應的思考密度、深度及強度。
 
  (全文未完,詳見《蔡明亮的十三張臉:華語電影研究的當代面孔》)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614468
  • 叢書系列:藝術思潮系列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7 x 23 x 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哪吒在此」:論《青少年哪吒》中的 轉/嫁式結構
“Nezha was Here”: Structures of Dis/placement in Tsai Ming-liang’s Rebels of the Neon God
 
作者:羅鵬(Carlos Rojas)
譯者:蔡文晟
 
1995年,製片人王念慈策劃了一系列探討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HIV)的紀錄片計畫,並委任蔡明亮以臺灣的愛滋病(AIDS)現象為題拍攝其中一個單元。此項目最初的構想,是側重愛滋病作為一種跨國疾病所涉及的社會、文化內涵,而非像一般的刻板印象,總是習慣把該疾病和男同性戀聯想在一起(該計畫中其他導演的取徑,則是一些和香港、日本或女性有關的命題)。然而,蔡明亮最後選定的做法,卻和製片人的要求背道而馳,因其片子的聚焦點,仍是那些被病毒感染的男同。就他的觀察,在臺北,人們不只持續對愛滋病有所誤解,他們對那些經常和該疾病掛勾在一起的男同所持的態度,亦是如此。和十多個感染愛滋病的男同患者做過前期採訪後,蔡明亮最終是選用了其中兩段深度訪談,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我新認識的朋友》(1995)這部紀錄片。該片毋寧是一次既嚴肅又抒情的思考,在反思愛滋病對這些人所帶來的衝擊之餘,同時也意在探討,究竟這些帶原者如何在生活起居中去維持一定程度的正常作息(蔡明亮,1995;聞天祥,2002:126-129)。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