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台語片的魔力:從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

台語片的魔力:從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

The Power of Taiyu Pian: Keywords of Taiwanese-Language Cinema

  • 定價:600
  • 優惠價:7420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獎入圍
★2021年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入圍
★第43次中小學生讀物人文社科類推介

台語片超有梗!
由文字大數據而來的110個電影關鍵詞
 
從台語片的作品與電影人的故事
看見台灣人的摸索與嘗試、成功與失敗
以及台灣人的成長
 
  ◎什麼都拍,什麼都不奇怪
  愛情偵探片、西部牛仔片、武俠片、諜報片、科幻片、戰爭片、懸疑驚悚片、世界文學名著改編、民間傳奇、海女片……台語片都拍過
 
  ◎拍出正傳、前傳、後傳、別傳的台語史詩鉅片是?
  「薛丁山家族故事」,橫跨三代,阿公、爸爸、孫子各有自己的主場片
 
  ◎台語片常有的劇情公式是?
  低端女性與高端男性苦命相愛、懷有私生子、被男方家長阻礙;女子因貧窮被迫嫁給不愛的男人;父母與子女相見卻不相識;出家為尼終了一生
 
  ◎在台語片時代,廣告文案寫什麼才能吸引觀眾?
  哀豔絕倫、青年男女必看、為人父母必看、社會教化歌唱打鬥愛情大名片、新藝綜合體
 
  曾經,台灣有個好萊塢。
  1955至1981年間,台灣生產出1000多部台語片。
 
  那時,演員供不應求,不管大小演員,每個人常要同時軋好幾部電影;那時,台語片明星到戲院隨片登台,往往造成轟動;那時,什麼都拍,什麼都不奇怪,西部片、武俠片、諜報片、科幻片、文藝片、神怪片、懸疑恐怖片……台語片是一個跟隨國際潮流的產業。
 
  在那個黃金年代,無數幕前幕後影人投入台語片的產製,為我們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然而,過去由於政治因素,這段電影史一直位居邊緣,加以電影拷貝的大量遺失,更讓這段歷史的顯影困難重重,研究大不易。
 
  本書是一次勇敢與創新的嘗試。
 
  作者採用大數據概念,廣泛收集台語片的舊報紙廣告、本事、時評、文物及當代評論等海量文字資料,以詞頻分析的方法,揀選高度聲量的110個關鍵詞加以介紹。包含了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攝影師、影評;重要作品的類型、故事、角色、改編、時常出現的戲劇元素及設定;廣告用語、行銷手法;當代台語片研究的重要觀點。
 
  本書是一部廣角多元、兼容並蓄的台語片小百科,作者以貫古穿今的方式,把六十年前的台語片元素與當前的流行文化元素相互對話,附加深厚的電影知識,娓娓道出許多電影作品與從業人員背後的故事,呈現出台語片兩段動人的歷史:一段是影片製作當下,電影工作者對創作的投入與付出;另一段是1990年代以來,影史研究者對於台語片各面向的搶救、修復與推廣工作。
 
  這也是一本另類思考台灣的書。
 
  消逝影像的重新書寫,顯現的不只是電影故事,還讓我們看見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及意識形態。透過台語片,我們將有機會認識過去的台灣人會為什麼爭執與衝突?面對各種事情的反應是什麼?他們重視的價值是什麼?他們的夢想與渴望又是什麼?而經過六十多年,我們實現當初台灣人夢想中的理想社會了嗎?
 
新奇推薦
 
  王萬睿/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芳玫/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
  陳柏惟/(3Q)立法委員
  黃信堯/《同學麥娜絲》、《大佛普拉斯》導演
  廖金鳳/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教授
  聞天祥/影評,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鄭順聰/作家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專文推薦
 
  王君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各界讚譽
 
  王君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這是一本作者與讀者話舊抒懷的體己談心之作,透過文字的形式和讀者們「聊聊」台語片,而每一個詞條的內容闡述,都暗藏著無數個可以連結當代讀者意識範疇與過去台語片世界的話頭。
 
  王萬睿/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
  作者如同一位穿針引線的說書人,在浩瀚星海般的影像文獻中重新繪製新座標,侃侃而談台語片的黃金時代,在我們來不及參與的電光影裡,點亮了黑白的純粹,投入了彩色的願望。
 
  林芳玫/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
  此書的書寫形式為文化研究的書寫方式與研究方法立下里程碑,也相對製造出一種嶄新的讀者型態:猶如漫步於文字森林,讀者可自由隨興的選擇自己的路徑以及所欲觀看之對象。作者就是文字魔術師,創造了台語片的魔力。
 
  陳柏惟/立法委員
  過去曾因為政治與歷史因素,本來很蓬勃的台語戲劇創作,受到不少打壓影響,甚至被污名化,會覺得講台語比較低俗,但事實上台語片曾有過一段光輝燦爛歲月,各式各樣的素材都有。這些元素反映了市場的需求,而這些作品在行銷時,運用的廣告字句也生動活潑。戲劇作品某方面來說,傳達了那個時代,社會大眾的喜好和煩惱,也傳達了那個時代,一世代的人們對於夢想的想像。所以作者用這樣的角度切入,是非常有趣的角度。我一直覺得,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確立自己是誰,必須要徹底了解自己的過去,而這本書,正可以引領我們了解過去,找到真正歸屬之路!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這是一本有魔力的咒語書,作者竟然想到用《異星入境》來解讀台語片!本書用了無數語詞召喚出往日精靈,尤其是已經消失了35年的大觀戲院就是我兒童時期經常走訪的戲院,電影齒輪帶走了我的青春,本書的咒語則喚醒了我的舊夢,夢中的我依舊只是個愛看電影的孩子。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這本書充滿許多我初翻閱時未曾想像的驚喜。有些詞條,我並未想到竟能上榜,我更驚訝於許多關鍵字最後竟然榜上無名(例如北投),這也讓我們感受到詞頻分析如何打破研究者慣習的威力。更感動的是,看見作者特別為文「拯救」好幾位在台語片研究中相對受忽視的人物,讓人體會到台語片研究永遠都有新題目等待開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奎章
 
  1979年生,宜蘭人,從小在台中長大。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台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並修畢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圖書館專業人員進修學士學分班」。
 
  現任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約聘規劃師。曾服務於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統一蘭陽藝文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第49屆金馬在宜蘭、第35屆金穗獎暨短片輔導金成果展宜蘭巡迴、電影《大稻埕》傳藝中心行銷活動等。
 
  研究所時期恰逢2005華語電影百年及2006台語片五十年,在各大活動中接觸到台語片,由此與這獨特的本土作品群結緣,完成碩士論文《尋找台語片的類型與作者:從產業到文本》(2008)。
 
  工作之餘,喜歡透過看電影來認識世界,目前進行著「歐→亞→非→北美→拉美→大洋洲→歐…」循環選片的看電影計畫。關於台語片背後的有趣知識,有著「如果只有我知道,那就太可惜了」的想法,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多認識台灣與自己一點。
 
審閱者簡介
 
陳睿穎
 
  任職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研究組
 

目錄

台語片的關鍵詞,我們的#hashtag|王君琦
台語片的故事,需要人們不斷訴說∣蘇致亨
各界推薦
 
寫在前面
【報紙廣告】
1.又名 2.大喜劇 3.大悲劇 4.大觀戲院 5.天才童星 6.文藝 7.片上中文 8.古裝 9.本省10.何玉華 11.金馬獎 12.青年男女 13.哀豔 14.倫理 15.徐守仁 16.陽明 17.愛情 18.搬上銀幕 20.新藝綜合體(Cinema Scope) 21.矮仔財 22.歌唱 23.廣播/電視紅星 24.隨片登台 25.續集
 
【本事】
25.日軍 26.日據時代 27.歹徒 28.王哥柳哥 29.台北 30.台灣 31.巧遇 32.死 33.老闆34.辛奇 35.兩人 36.金玫 37.虐待 38.家 39.病倒 40.追求 41.酒家 42.被迫 43.陳揚44.尋找 45.發現 46.結婚 47.黑白 48.暗中 49.照顧 50.誤會 51.離開
 
【時論】
52.乞丐 53.山胞 54.白克 55.白蘭 56.石軍 57.自然 58.周阿司 59.邱罔舍 60.氣氛  61.粗製濫造 62.陶君帆 63.黃仁 64.《黃帝子孫》 65.歌仔戲 66.《瘋女十八年》 67.《聯合報》68.藝術
 
【文物
69.Taiwanese dialect film 70.文物描述 71.出品 72.西螺戲院 73.《兩相好》 74.林福地75.武拉運 76.英英 77.唱片 78.陳子福 79.陳忠信 80.麥寮拱樂社 81.葉俊麟 82.電影特刊 83.製片 84.劇照 85.編劇 86.《誰的罪惡》 87.《薛平貴與王寶釧》
 
【當代評論】
88.女性 89.小明明 90.反串 91.文化 92.石英 93.西部片 94.冷戰 95.林摶秋 96.武俠片 97.空間 98.《風城情波》99.修復 100.哥德小說 101.現代化 102.連鎖劇 103.郭南宏 104.都市 105.間諜片 106.資本主義 107.電影檢查 108.閩南文化 109.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 110.類型化
 
附錄
〈一〉研究方法說明
〈二〉台語片本事詞頻研究資料清單
〈三〉當代台語片研究及評論資料清單
〈四〉本書提及事件時間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934725
  • 叢書系列:Misfits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7 x 23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瘋女十八年
 
台灣四大奇案之一的「瘋女十八年」,聽起來像個古老、慘絕人寰、前現代的鄉野奇譚,沒想到經過一陣搜查之後發現,以這位遭受生活環境迫害而喪失心智的女子為藍本,竟在不同的時間點,產生了五、六部影視作品,跨距之大,簡直就是跳躍時空的少女。
 
1957年白克導演的台語片《瘋女十八年》是瘋女人故事影像化的第一部,也是白克脫離官營製片廠之後,以民間出資製作、考量觀眾收看需求的第一部作品。他從1956年5月4日《中華日報》南部版一則〈十八年人間地獄〉的報導獲得靈感。在當時一片劇本荒中,白克猶如見獵心喜,將它寫成故事大綱,主要訴說在日治時期,女主角阿蓮 賣身葬母之後,被養父賣入酒家,雖然有同事姊妹淘相助、以及青年周添成為她贖身從良,但婚嫁之後,丈夫添成卻遭逢生意失敗,只能離家投靠叔父、在外經商,留在家中的阿蓮受到婆婆和添成表妹虐待,在柴房中產子。婆婆又聽信算命者之言,把她送進廟裡,終於被逼發瘋,直到十八年後台灣光復,添成返家得知此事,才將她救出、全家團圓。
 
此故事由大同影業公司製片杜雲之支持而拍成電影,上映後大獲好評。從當時評論反應來看,這部作品在創作上至少有三點值得注意。其一,電影從記者至廟中採訪老尼開始,由老尼倒敘出女主角悲慘的人生,這種晚起始點(late point of attack)的編劇手法,在1950年代的台語片創作中較為少見,贏得了觀眾的注目。其二,飾演阿蓮的小豔秋和女配角鍾瑛,受到影評大為激賞,她們成功詮釋出經歷多重轉折的受虐歷程和讓人咬牙切齒的反派,也讓小豔秋從此成名影壇。其三,片中批判了養女制度和迷信思想,在創作者不自覺中提升了觀眾集體的現代化。
 
《瘋女十八年》獲得票房和評論界的正面反應,「瘋女」這種精神障礙者也成為台語片的類型人物,得了失心瘋的角色散見在《難忘的車站》、《安平追想曲》等電影中;台語片裡落難酒家的女性有互相幫助的姊妹淘,似乎也在本片成為公式。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4 山德森之年The Way of Kings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