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謝謝你的指教:哈佛溝通專家教你轉化負面意見,成就更好的自己

謝謝你的指教:哈佛溝通專家教你轉化負面意見,成就更好的自己

Thanks for the Feedback: The Science and Art of Receiving Feedback Well

  • 定價:460
  • 優惠價:941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9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哈佛大學溝通專家25年經典代表作
美國亞馬遜書店長銷書,重量級大師推崇必學的基本功
讀者★★★★★熱烈迴響:「這本書可能會改變你的人生!」

  在這個人人都想給你指教的時代──

  各界回饋都要聽?接受批評指教難如登天?
  轉化棘手對話的獨門心法,
  把錯誤、不公平與讓人感覺很差的建言,都變成你學習與成長的能量!

  EQ大師丹尼爾.高爾曼、《第五項修練》管理大師彼得.聖吉、
  《給予》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葛蘭特、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美.艾德蒙森、
  可口可樂公司前學習長、時代華納董事── 一致推崇

  接受「批評指教」,是一件值得投入心力練習的事!

  每一年,全球共有825萬小時(=9.4萬年)用於準備與進行年度績效考核。
  數千萬的學生要以學測成績去面對各大學或褒或貶的判決。
  每一天,你在網路上發表的任何文字、照片、影片,隨時要面臨各種好評或負評……

  我們活在一個隨時都在接受「批評指教」的世界,而你能夠選擇的是:
  □ 被批評指教惹惱,淹沒在各種情緒裡
  ■ 刻意花心思練習接受指教,從中挖掘可據為己用的成長金鑰

  上司、同事、客戶,或者家人、朋友、伴侶,都會對我們提供「建議」。這些指教、回饋對於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或職涯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面對「批評指教」,我們常常是害怕、抗拒、反彈、躲避,原因有時是難堪,有時是指教的人令你厭惡(典型的「對人不對事」),還有些時候是我們感覺被否定了。

  本書兩位作者在哈佛大學教授談判與高難度溝通超過20年,從白宮到許多高衝突場域都仰賴他們的專業建議。執教多年來,兩人深深體會到,「接受批評指教」的方法,是最值得投入心力去刻意練習、最能幫助每個人自我提升的實用技巧。書中以豐富案例與清晰指引,帶你面對直白的批評、殘酷的年度績效考核,或是不請自來的建議,甚至能學會為自己設下界線,重新主導人生。

  本書將幫助你──

  ◆理解為何接受回饋是如此重要,卻又充滿挑戰性?【破解扭曲回饋的三大機制】
  ◆學會真正理解給予建議的人看見了什麼?【願聞其詳的力量】
  ◆如何針對他人的批評指教進行高難度對話,找出自己成長學習的路徑?【從定型自我轉化成學習型自我】

好評迴響

  ※我必須承認,《謝謝你的指教》讓我讀得很不自在,但這也是我如此喜歡本書的理由之一。史東與西恩透過犀利的見解與各種實用的重點,揭露接受回饋的難處──以及進步的方法。假如你喜歡在職場上接受批評,更愛在個人生活中受人批判,那你應該是全世界唯一能安心跳過這本書的人。──丹尼爾.品克,《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謝謝你的指教》是本有機會改變人生的書,它能幫助人正視生命中最困難卻又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接受回饋。它是一張地圖,帶領讀者遠離防衛心態,朝自覺、更深入學習與更完滿的人際關係邁進。──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   

  ※想成為學習型組織的領袖,首要工作就是提升回饋的品質,而本書是不可或缺的指引。──艾美.艾德蒙森,哈佛商學院諾華領導力與管理講座教授   ※愛上這本書的,不會只有教育與人資工作者。只要是會接受績效考核的人,任何希望進步的人,都該閱讀本書。──B.亞倫.埃騰坎,時代華納公司全球組織與領導發展部門執行董事   

  ※想像一個人人善於接受回饋的組織:在這裡,眾人的焦慮程度很低,且能持續學習與成長。這是不可能的嗎?有了這本獨一無二、直擊人心的書,空想也可能化為現實。──茱蒂.羅森布倫,可口可樂前學習長、杜克大學企業教育學院創辦人   

  ※在工作場合,接受回饋十分重要,但在家庭中,這是關鍵技能。這本簡單又簡練的書,能教我們接受回饋的方法。──布魯斯.法勒,《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與《意想不到的幸福家庭秘訣》作者  

  ※本書讓讀者坐上駕駛座,扭轉了學習主導權的典範。──華格納.丹努佐,IBM前管理發展長、保德信金融集團未來工作力研究部長

  ※接受回饋是一種技能,它和大多數其他技能一樣,需要投入心力與練習,才能幫助人改變與持續進步……在學習此技能這方面,本書是最有效的指南。──《紐約時報》  ※生活中處處是回饋,我們或許無法完全控制他人對我們的想法,但絕對能改變自己面對與處理回饋的方式。──《金融時報》  

  ※本書極為實用,任何有志管理組織、領導團隊、建立合伙關係或處理人際問題的人,都能活用書中種種技巧……兩位作者出色地教導個人與組織如何善用「回饋」的龐大價值,充分使用這項對人類學習而言最強而有力的工具。──《戰略與經營》雜誌  

  ※本書並非教人逆來順受的宣言,而是傳授讀者理解回饋並將批評轉為堅毅篤定學習的技藝。聖人就不必讀了。──《週日標準晚報》  

  ※這本獨特的書教我們如何優雅地接受回饋,無論是上司的批評、孩子對晚餐的評價,或婆婆對於教養風格的指責,你都能大方接受……兩位作者在充分調查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建議與小撇步,推出了卓越的好書。──《親職雜誌》  

  ※本書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面向,兩位作者不是來教導如何有效提出回饋,而是告訴讀者怎麼在接受回饋的同時建立自覺,並且訂立改善與進步的計畫……他們以極富意義的方式,陳述關於回饋的真貌。作者接續先前的暢銷著作《再也沒有難談的事》,再度提供有效的成長架構,幫助人接受以各種方式傳達的各種回饋,將它轉為己用。──《T+D》雜誌  

  ※所有人都必須增進接受回饋的能力,雖不必每次接納對方的想法,但在面對不公允的回饋時,我們仍該捨棄大聲抗議的直覺反應,嘗試探詢雙方觀點分歧的原因……本書還提出一個值得記下的問題:就你對我的觀察,我的哪一種行為妨礙了自己?──《衛報》  

  ※驚人的是,竟然極少有人注重有效聽取回饋這門學問。現在,兩位作者寫出一部完整探究「接受回饋的科學與藝術」的著作……他們深入討論有效應用回饋的方法,同時探索「回饋」的新定義。在益發注重個人與自我的社會文化中,這本教人有建設性地接受並使用他人意見的書,值得大眾一讀。──《科克斯書評》  

  ※我和管理團隊一起閱讀《謝謝你的指教》,還花好幾個鐘頭討論書中內容,彷彿這是教人怎麼一輩子獲得免費咖啡與甜甜圈的說明書!現在,我們有辦法為建設性回饋設立有意義的標準,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和無法順利接受回饋的警員合力發展出合理的解決方法。作者的觀念融合了我們加州警政機構對服務與專業的要求,可說是完美的結合,我們準備在提供給全警局的訓練當中,加入本書的教導。──小J.愛德華茲,少校與警校教官   

  ※《謝謝你的指教》的重點不是如何給予回饋,它比那重要得多,是接受回饋的技巧……在我們心目中,自己是想法開明、情緒上能接受批評的人,然而實際上,我們就是各不相同的人類。這本書承認人人反應各異的事實,也提出面對回饋、處理回饋與隨之成長的方法。──丹.科特雷爾,《國際橄欖球教練》雜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哈佛法學院溝通專家/道格拉斯.史東(Douglas Stone)、席拉.西恩(Sheila Heen)


  道格拉斯.史東與席拉.西恩是三合管理顧問集團(Triad Consulting Group)共同創辦人,服務的客戶包括白宮、花旗集團、豐田汽車、嬌生公司、時代華納公司、聯合利華、波士頓地區性侵害危機中心等機構。他們曾合著紐約時報暢銷書《再也沒有難談的事:哈佛法學院教你如何開口,解決切身的大小事》。

  史東長期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談判學,曾任該校「哈佛談判專案中心」副主任。西恩過去二十五年來,也在哈佛法學院談判專案中心鑽研談判理論與操作,尤其針對高情緒張力、緊張關係這個領域。此外,她也擔任聯邦儲備銀行、新加坡最高法院的諮詢專家,最著名的談判案例為調解當代神學家對於「神是否為真」的紛雜意見。

  史東現居劍橋,西恩則和丈夫與三個孩子住在劍橋北方一間農舍。

譯者簡介

朱崇旻


  曾在美國居住九年,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是以小說為食的謎樣生物,時時尋覓下一本好書。喜歡翻譯時推敲琢磨的過程,並認為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書,譯者都應該忠實傳達作者的立場。興趣包含寫小說、武術、室內布置和冬眠。譯有《深井效應》《深度工作力》《五杯酒》等書。
 
 

目錄

前言──從推到拉
什麼東西算回饋?/回饋的簡史
拉比推更有效/學習與被接受之間的拉鋸
成功接受回饋的益處/挖掘小馬  

回饋面臨的挑戰
第一章 三種阻絕回饋的觸發機制
三種回饋觸發機制/我們為何被觸發?該怎麼改進?  

真相觸發機制──「看清」的挑戰     
第二章 區分欣賞、指導與評量
一個爸爸,兩種反應/三種回饋
三種回饋我們都需要/當心交錯性溝通
出現新問題:指導回饋必然包含評量/該怎麼改善?  

第三章 首要任務是理解──從「你錯了」轉變到「願聞其詳」
我們擅長找碴/首要任務是理解
從「找碴」轉變為「找差異」/你仍不同意的時候
附帶評語的對話      

第四章 看清自己的盲點──發現別人眼中的你
差距地圖/行為盲點
三個盲點放大器/有什麼能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盲點?

人際觸發機制──「我們」的挑戰      
第五章 別切換對話軌道──區分個人與事情
人際觸發機制會導向換道對話/兩種人際觸發機制
人際觸發機制:該怎麼改善?/有效對話

第六章 確認關係系統─退三步
問題出在誰身上?誰必須改變?/看清關係系統
退三步/透過系統看回饋
系統觀的優點/討論系統
用系統支持改變(而非阻撓改變)

自我觸發機制──「我」的挑戰   
第七章 腦內線路與性格如何影響你的故事
腦內線路帶來的自由/腦內線路不過是故事的一部分
情緒會扭曲我們對回饋本身的看法/情緒誇大了回饋      

第八章 拆解扭曲之物──看見回饋的「實際大小」
一個假期引發的腦內風暴/拆解扭曲之物的五種方法
人生給你重大考驗時

第九章 培養成長型自我──把回饋導向指導
回饋能動搖我們的自我認知/你的自我是脆弱,還是堅韌?
捨棄簡單的自我標籤,培養複雜性/從定型心態轉變為成長型心態
朝成長型自我邁進

對話中的回饋     
第十章 我必須做到多好?──夠了就該劃清界線
尋找界線,劃清界線/三重界線  
我怎麼知道需要劃界線了?/界線派上用場之時:一些常見的關係模式  
優雅、誠實地婉拒回饋/你有為他人減輕代價的責任  

第十一章 掌舵對話
對話中的關鍵影格/對話的曲線:起頭、內容、結尾  
起頭:以同步開場/內容:管理對話的四種技能  
結尾:以承諾來總結/統整流程:動態對話      

第十二章 展開行動──五種實作方法
只需問人一件事/進行小型實驗  
度過J形曲線/指導你的教練  
邀請他們進入你的內心  

第十三章 同心協力──組織中的回饋
世上沒有完美的回饋系統/高層與人資部門能做什麼?  
團隊領袖與給予者能做什麼?/接受者能做什麼?   

致謝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43693
  • 叢書系列:人文思潮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4.8 x 20.8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從推到拉

我們生活在各界批評指教的汪洋之中。 光是在美國,每個學童每年就有多達300份的作業、作文與考卷;數百萬名孩童會在參加體育團隊選拔或戲劇社演出時受評量;將近200萬名青少年會收到SAT成績,面對各所大學或褒或貶的評價;至少4000萬人在網路上挑選戀愛對象,其中71%的人相信自己能一眼就尋獲愛情,而在彼此認識後……每年有25萬場婚禮被取消,還有87.7萬對配偶申請離婚。

職場上還有更多意見回饋在等著我們。每一年,有1200萬人失去工作,無數人擔心下一個輪到自己;超過五十萬間新企業首次開張,還有將近60萬間新公司關門大吉;數千家公司掙扎求活,其會議室與茶水間充斥著關於公司為何營運不佳的爭論……各種批評指教漫天飛舞。 對了,我們還沒提到績效考核呢!根據估計,今年會有約50%至90%的員工收到考核結果,這不僅關係到加薪、獎金與升遷,還經常和我們的自尊息息相關。全球各地,每年共有825萬小時──整整9.4萬年──用於準備與進行年度考核上;在事後,我們感覺自己老了好幾千歲,但真的有學到任何東西、獲得任何成長嗎?  

.瑪姬收到的考核結果是「符合預期」,這在她聽來就像是說:「妳怎麼還在這裡上班?」
.你讀二年級的孩子在美術課畫了一幅「媽咪罵人」,因此成了學校家長日的熱門話題。
.你的配偶從好幾年前開始,老是一再針對你那些人格缺陷抱怨不停。你覺得配偶不是在「給你建議」,而是在「煩你」。
.羅德里戈一次又一次閱讀自己的「三六○度全方位績效回饋報告」,看得一頭霧水。現在他只知道,自己和所有同事的關係都變得更尷尬了。  

《謝謝你的指教》這本書所討論的,是「接受回饋」這項大挑戰──我們該如何接受好評與負評、正確與錯誤的回饋、若無其事的意見、苦口婆心的指教,以及不經大腦的建議?本書並非鼓勵人進步的讚歌,也不是來信心喊話教你如何接納自身錯誤。我們確實會鼓勵你,但主要目標是誠實檢視「接受回饋」這件事為何困難,並提供架構與工具,幫助你消化有挑戰性,甚至是令人崩潰的資訊,將它轉化成加深見解、讓自己成長的能量。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