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學術大師的漏網鏡頭:中研院名家史話,你不知道的蔡元培、胡適、傅斯年、陳寅恪、董作賓、顧頡剛……

學術大師的漏網鏡頭:中研院名家史話,你不知道的蔡元培、胡適、傅斯年、陳寅恪、董作賓、顧頡剛……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SSR出沒!有神快拜!
胡適、蔡元培、傅斯年、陳寅恪、董作賓、顧頡剛、張玉法……
從近代中國到當代臺灣,看這群人如何撐起學術界的一片天!
 
───解密中研院的名家軼事,勾勒華人學術圈的發展輪廓───
 
  為您獨家幕後直擊:原來這些學術大神也有超展開?
  ■在那個權威的時代,敢跟蔣介石「頂嘴」的人,只有他!
  ■到底誰欠傅斯年稿費?居然還逼得他親口「討債」?
  ■女友探班是大忌?被發現之後為何大家都搶著辭職?
  ■第一屆中研院院士選舉開跑!到底是哪些神仙在打架?
 
  創立於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中研院),向來是華人學術圈裡領袖同倫的巍峨殿堂。對二十世紀的華人來說,開創建立現代意義的學術社群,舉步維艱,長路迢迢。中研院的發展歷史,是最好的一頁見證。
 
  走過近百年歲月的中研院,一路上風風雨雨,積蘊了無數的逸事篇章,足可啟迪後世。青史故蹤,深富意趣。作者以第一手的史料,層層解密中研院早期的學術糾葛及重大爭端。
 
  從自由主義者胡適,中研院首任院長蔡元培、《自由中國》雜誌創辦人雷震、史語所創辦人傅斯年、殷商考古專家董作賓、古史辨派代表顧頡剛、美國漢學家費正清,以至陳寅恪、吳晗、何炳棣、王叔岷、劉廣京、張忠棟、張玉法等人,名家薈萃各有專精,治學之餘亦與政治人物互相往來,機鋒處處,誕生許多不為人知的奇聞軼事。他們建立了一整個近代學術圈。本書補實並還原人際網絡,描摹了這頁璀璨歷史的吉光片羽。
 
  想認識中研院的歷史,哲人間的交往,進而勾勒出臺灣、以至華人圈的學術發展概況,本書是不可多得的讀物。
 
獨家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陳建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劉維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Cheap│知識型歷史Youtuber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潘光哲
 
  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歷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約聘研究助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國際日本文化研究「外國人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訪問學者、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胡適紀念館主任等職;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任研究員兼副所長。專業研究領域為近現代中國史與當代臺灣史。
 
  著有《華盛頓在中國:製作「國父」》、《「天方夜譚」中研院:現代學術社群史話》等專書及學術論文五十餘篇,另主編《殷海光全集》(新版)、《容忍與自由:胡適思想精選》、《傅正《自由中國》時期日記選編》等史料彙編。
 

目錄

改定版序
SCENE 1 你不知道的中研院
1. 學以濟時艱:中研院人文學術的「經世」傳統
2. 胡適和蔣介石的「抬槓」:中研院的任務為何?
3. 玻璃心碎滿地:胡適和蔣介石「抬槓」之後
4. 獨立之精神:從選舉中研院院長的一次故事談起
5. 中研院院長和政治:從蔡元培說起
6. 再論中研院院長和政治:胡適、雷震和蔣介石
7. 蔡元培的人才推薦書:開創學術的自主空間
8. 進軍西北:創立一個研究所的故事
9. 「公」、「私」之間:從總幹事丁文江說起
10. 知識場域的桂冠:第一屆中研院院士選舉
 
SCENE 2 你不知道的學術大師
1. 所長所長:從傅斯年說起
2. 傅斯年的稿費
3. 「胖貓」與「小耗子」
4. 誰是史語所的「拒絕往來戶」?
5. 考古學家的辭呈:一則董作賓的田野工作談
6. 在未知中冒險:烽火年代的學術評鑑軼事
7. 少年學者奮鬥記:周一良和他的自由學術天地
8. 「三年內不許發表文章」:王叔岷洗掉才子氣
9. 「白色恐怖」下的中研院:從費正清的「紅帽子」說起
10. 胡適與顧頡剛:從師生同志到陌路兩端
11. 胡適與吳晗:一段被噤聲的情誼
12. 胡適與林損:怎樣才是合格的大學教授?
13. 「戰友」:傅斯年與吳晗的學術交誼
14. 漂向南方:顧頡剛離開北京
15. 老虎亦有打盹時:何炳棣的「小辮子」
 
SCENE 3 賢師記往
1. 劉廣京先生學述
2. 張忠棟教授傳
3. 張玉法教授的史學人生
參考書目
 

改定版序
 
  創立於一九二八年的中央研究院(以下或簡稱中研院),屹立至今八十年,仍是華人學術社群裡領袖同倫的巍峨殿堂。在廿世紀的華人世界裡,戰亂不絕,紛擾不已,中研院的創設、維繫、成長和茁壯,實在是歷史的異數。走過九十年歲月的中央研究院,一路行來,風風雨雨,正積蘊了無數的逸事篇章,足可啟迪後世。這部小書,就是個人在專業學術領域耕耘之外,略施副力,研治書寫中研院的歷史典故和前輩風範的成果。
 
  當然,史學工作者回首舊軌陳跡,與個人當下的現實關懷,密不可分。這部小書的觀照視野,往往難免反映自身生活世界的感觸所及。例如,筆者述說傅斯年怎麼評鑑吳晗的學術業績,釋論青年周一良如何在學術的世界裡自由翱翔,講述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中研院曾經意欲「進軍西北」的故事,其實都是對當前學術生產體制的現實,進行歷史的反思,藉以指陳,此際學術生產體制的「合理性」,並不見得是「理所當然」。對於中研院的學術領袖和政治事務的千絲萬縷,本書也有所勾描,希望我們不為一時之間的治激情左右,跳脫黨派偏見,體會品味個人政治抉擇的多重意義。理未易察,善未易明。計較是非對錯,做出打圈或打叉的唯一選擇,往往只會讓複雜多樣的歷史圖像,變得那麼單調失真。
 
  對廿世紀的華人來說,開創建立現代意義的學術社群,舉步惟艱,長路迢迢,中央研究院的歷史,正是最好的一頁見證;這頁歷史涉及的重層樣態和豐厚意涵,更是多樣難盡。相較於正式的學術研究成果,或是比較全面的歷史紀實之作;這部小書,不過只是中研院璀璨歷史的吉光片羽,絕對不是對這九十年歷史進行全面而成體系的研究。惟則,筆者問學研史致知,總自期能夠盡可能逼近歷史原來本相,還原歷史本來場景。像是胡適在怎麼公開場合反駁蔣介石對中研院的「期望」,筆者的敘述,固然參照當時親歷其境的學界耆老的回憶,卻總希望能夠逼近歷史的本來樣態,遂乃比較各自回憶述說的出入所在,並與既存的文字紀錄相對照,庶幾或可求實存真。因此,凡是本書涉及的課題,個人總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多方查找史源,進行研究,述說所本,自需立足於先賢研究業績,或是以個人既有之研究成果為基礎。為免繁瑣,本書諸文之史源與立論基礎,概列入書末的「徵引書目」,以便有心的讀者覆覈查找。
 
  本書舊版,問世於二○○八年。當時許多史料,猶未公開,筆者的書寫,自難求全。例如,〈中央研究院的任務:胡適和蔣介石的「抬槓」〉一篇,筆者初始的描摹,自是輕描淡寫。現下諸如中研院胡適紀念館的檔案已經全面電子化,檢索入手甚易;呂芳上教授領銜主編的《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復且已然問世。凡此新出史料,為濃描細說胡適和蔣介石「抬槓」之後的故事,大有助力。筆者遂乃再擬新稿,以顯新境。至於個人學術研究的成果,多少有所進展,也略予改寫,期可以較臻完整美善的樣貌,奉獻讀者。至於附錄諸篇,述說劉廣京與張忠棟、張玉法幾位教授的學術與生命歷程,既因為他們都是恩惠於筆者的業師,廣京與忠棟先生遽歸道山以後,感懷師恩,筆者自有彰顯師道行誼的責任與義務;也因為廣京先生和玉法先生都是中研院院士,忠棟老師則是中研院美國研究所(現在的歐美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們的學術業績都和中研院密切相關,也是中研院院史的多重采風的一頁。
 
  細心的讀者或許會發現,本書的許多故實陳跡,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密切相關。因緣所在,實反映個人學術生命的歷練和成長。一九九五年,承杜正勝與王汎森教授的厚愛,筆者有幸進入史語所工作,主要承擔協助該所珍藏《傅斯年檔案》的整理工作業務。俟《傅斯年檔案》的整理工作初步告一段落,承黃寬重教授之命,筆者又負責整理王韜手稿《蘅華館雜錄》,迄二○○一年夏峻事。同年八月,筆者即幸運地轉任近代史研究所的專職工作。筆者的問學求道之路,得以接觸《傅斯年檔案》與《蘅華館雜錄》這兩分珍貴的史料,參與它們的整理工作,實為罕有之機緣。在史語所工作六年,承乏這兩項工作業務,更是厚植治學基礎最為紮實的訓練過程,較諸少林寺幼稚沙彌之習蹲馬步以立昂揚武林之基,不遑多讓。經此一役,個人治學之所得,永植長存;對史語所先賢前輩的風誼,亦稍有知稔。細數中研院的整體歷史,史語所正與院同壽長青,多少舊事,深富意趣,足可發人深思。筆者既有幸多識與史語所相涉的青史故蹤,偶有思慮,即引徵舊檔故書,敷衍成文,自對史語所前輩行誼與互動往來的歷史,勾勒較多,著墨較深。二○○八年秋,筆者方始結束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的工作,返台任職,意外承蒙時任近史所所長陳永發院士提名任命為胡適紀念館主任,近水樓台,親近掌握胡適的相關史料,更為便利;對適之先生的風範掌故,瞭解愈多,撰稿更形易易。凡此因緣所締,對於杜正勝、黃寬重、王汎森與陳永發幾位教授的厚愛提攜,謹此特別表示謝意。
 
  本書諸多篇章的促生園地,是中央研究院研究人員聯合會出版的《山豬窟論壇》。對於共同參與這項事業的林美容、張茂桂、胡台麗、高明達教授等前輩同仁,以及主編《山豬窟論壇》的陳儀深、楊晉龍兩位兄長,亦特此深致謝悃。「儒以文亂法」,本書的若干文章刊諸《山豬窟論壇》之後,或引起不同的看法,必須感謝中研院李遠哲前院長與個人前任直屬長官陳永發所長的寬容涵蓄。南京的邵建先生,多番推薦本書若干篇章轉發於中國的報刊雜誌,其誠可感。台北的蔡登山先生,首先積極鼓勵筆者集結這些文字;初版的簡體字本,承青島的薛原和北京的曹凌志二兄,付出大量的心力。本書新版得以出版問世,有賴林桶法教授等人的支持,尤需銘謝他們的厚情深誼。這部小書的問世,如果能夠引起讀者對於中研院歷史的興味;讓公眾對於這方清醇的學術天地,是在什麼樣的世變大局裡得以維存長續,能夠略有認識和理解,那將是筆者最大的榮幸了。
 
潘光哲謹誌
初稿於二○○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時正旅居北美麻州劍橋
再稿於二○一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時逢胡適先生逝世六十七年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3019
  • 叢書系列:人文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中央研究院的任務:胡適和蔣介石的「抬槓」
 
1958年4月10日早上9點,胡適在台北南港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就職典禮結束之後,旋即召開了中研院第三次院士會議。突然之間,冠蓋雲集,蔣介石總統與陳誠副總統都來到了院士會議現場。於是,胡適以院長身分宣布院士會議召開之後,便邀請蔣介石講話;接下來則是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來賓致詞。等到他們都講完話,又輪回胡適致詞。沒想到,在這樣的場合裡,胡適居然會和蔣介石「抬槓」,把蔣對中研院的「期望」,結結實實地反駁了一通。胡適的這番話「火力十足」,讓人印象深刻,當時人在現場的人類學家李亦園教授,還只是民族學研究所的青年同仁,事隔將近半世紀,對這件事還是津津樂道:
 
「對我來說,胡院長任內,從民國47年4月10日他就任開始,一直到民國51年2月24日他在蔡元培館開會時倒下去過世,在三年幾個月間,有兩件重大的事情。第一件重大的事情,對中央研究院,對我個人來說,都是很難忘的,那就是民國47年4月10日,胡院長就職典禮上發生的一件事……。這一次典禮蔣老總統特別來主持,開會地點在蔡元培紀念館。胡院長是蔣老總統費了一番精神邀請來擔任院長的,因此胡院長就職時蔣老總統特別親自來了,來了之後還講話,在他的講話中不知為什麼忽然說到共產黨在大陸坐大可以說與五四運動的提倡自由主義不無關係,這樣的說話對胡先生來說當然是非常尷尬的,因為五四運動跟他有密切的關係,他是重要的推動者。結果老總統講完之後,胡先生站起來繼續答話,他的答話讓大家臉色都凝住了,他一開始就說「總統你錯了」,在當時那麼威權的時代,他這樣講使全場的人臉色都變白了,氣氛非常緊張,老總統卻很有風度地主持完會議,只是在胡院長任內就未再來過南港了。這一件事,胡院長的表現可以說確實為中央研究院在追求學術自由與獨立上樹立了一個里程碑(李亦園,〈本院耆老話當年〉)。」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