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日本文化與思想傳世系列(共9冊)【博客來獨家套書】

日本文化與思想傳世系列(共9冊)【博客來獨家套書】

  • 定價:3440
  • 優惠價:9309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24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分期說明

3期0利率每期103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日本研究的百年傳世經典※
※深入理解大和魂的系列巨著完整收藏※
 
  遠足文化「傳世系列」目前共九冊,時間橫跨明治、大正、昭和時代,內容囊括日本精神思想、文化技藝、商業經營等,撰著者皆為東西方知名學者、精神領袖或一代巨匠,旨在藉由不同面向與路徑,讓讀者深刻了解台灣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日本」。
 
  一方面透過露絲‧潘乃德、小泉八雲等歐美研究者的視角,探索大和民族不為人知的精神層面,另一方面也從鈴木大拙、澀澤榮一等日本人的角度,探討美術、劍道、茶道、禪道、俳句甚至商業中蘊藉的日本思想,堪稱日本人論的巔峰造極之作,日本研究百年不朽的經典,更是深入理解大和魂不可或缺的系列巨著,值得典藏。
 
  1.菊與刀: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格(2018全新修訂版)
 
  本書乃美國學者露絲.潘乃德於二戰末期接受美國政府委託,研究在當時最令西方感到陌生而難解的敵國日本。作者利用當時日本發佈的宣傳電影、集中營中的日裔美國人、戰俘的訪談紀錄以及日本人的文學作品蒐集資料,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針對日本這個國家及其民族性與社會進行了系統性分析,試圖跳脫西方的刻板框架來重新勾勒日本文化的客觀面貌。
 
  露絲.潘乃德在書中賦予了日本文化「菊」與「刀」的雙重意象,代表著各種美國人所無法理解的矛盾之處,並從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開始,逐步列舉隱藏在日本人行為模式背後的道德準則與心理依據。透過論析階級制度、政治體系甚至於各種習俗,作者歸結出日本道德價值具備多領域性,且屬於經由外界約束的「恥」感文化,而非西方以絕對道德和良知為出發點的「罪」感文化。不論在精神訓練、教育養成還是自我價值認同上,日本文化都是以羞恥心作為起點而開展;這讓日本人宛如受到鐵絲圈架束縛的菊花,在名為義務與各種規則的限制下尋找生長的出路。如今面臨戰後革新的過渡期,作者以為比起外在的約束,不妨以傳統日本「將自身比做刀」的美德彰顯自我負責的精神,在保持自身不染鏽蝕之餘實踐和平自由。
 
  2. 代表的日本人:深植日本人心的精神思想
 
  本書的寫作背景正值日本明治維新後開始強盛的時代,日清戰爭與日俄戰爭的戰果讓全世界注意到日本這個國家。然而外國對日本的認識尚淺,只有片面的刻板印象,如:異常忠誠的武士道精神、切腹等等,但真正讓日本強大的並不只有這些,因此作者內村鑑三選擇用英文撰寫此書,希望透過敘述這五位人物的生平,將日本人的精神思想傳達給外國人知道。
 
  身為基督徒的他更引用歐美熟知的《聖經》內容,讓世界知道在被基督教國家的人們稱作「異教徒」的日本人當中也有不輸西方聖人的人物存在,例如西鄉隆盛如何等待機會、改革日本;上杉鷹山身為一個統治者,卻又擁有多麼無私的精神,願意縮衣節食、與百姓同甘共苦;日蓮在佛教流派分歧的時代,如何教人重回佛教經典的教義、改革佛教⋯⋯而這些代表人物的思想精神都用不同的方式遺留下來,供後人效法。
 
  內村鑑三透過這五位不同身分的歷史形象,從政治、治國、農業、教育、宗教五個面向切入,向後世傳達秉持信念、追求理想的根本道理。
 
  書中對於近代的西方文明以及輕易接受西方文明的近代日本文明做出批判,認為日本應重視自身的核心價值,而非一味接受西化,反應出強烈的國家主義色彩。
 
  3. 茶之書:日本文化的神髓所在
 
  《茶之書》的作者——岡倉天心(一八六三到一九一三),生於日本橫濱,父親原為福井藩士,後受命轉為貿易商。岡倉天心所生存的年代,正是西方文明挾帶龐大勢力席捲東方的明治時期。然而,在如此風雨飄搖之際,岡倉先生力抗「西方一面倒」的主流情勢,正視日本傳統美術的優異價值,以美術行政家、美術運動倡導者的角色,為近代日本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奔走效力。為了讓西方世界真實而精確地瞭解東方,岡倉先生以他卓越的英語能力,立基於廣闊的國際視野,致力於東洋‧日本美術與文化的介紹。《茶之書》是岡倉先生諸多著作中最具內省特質,同時也富含哲學思惟的作品。也正因為如此,在他對外宣揚的諸多出版品中,《茶之書》成為橫跨東西方、接納度最高的著作。
 
  《茶之書》於一九○六年五月,由紐約的Fox, Duffield & company 出版社出版,原題為《THE BOOK OF TEA by Okakura-Kakuzo》。此書於美國付梓上市,立刻席捲美國全土。不僅為中學教科書所引用,更於二、三家不同出版社發行,甚至穿越海峽,陸續翻譯為法文、德文、瑞典文、西班牙文等版本,遍及全歐洲,影響力無遠弗屆。
 
  《茶之書》並非茶道的指南書籍。岡倉先生將近代歐美的物質主義文明與東洋的傳統精神文化作為對比,以宏觀的視野,解讀東洋的傳統精神文化奧義。透過《茶之書》的閱讀,我們將可以理解,無論是建築、庭園、服裝、陶藝、繪畫、花藝等藝術文化領域,茶的思想早已滲透、內化其中;而這種和平、內省、在人生中追尋美的思惟、對於人世無常的體悟,以及將不完全之物透過自身觀照與想像,轉化成完全之物的美的體現,正是日本文化的神髓所在。
 
  4. 禪與日本文化:探索日本技藝內在形式的源頭
 
  一八七○年出生於現今石川縣金澤市的鈴木大拙(本名貞太郎),父親為加賀藩的醫生。六歲父親過逝後,兄長各自獨立,只有他和母親一起生活,非常困苦。在第四高等中學(位金澤市)結識一生最好的朋友――京都學派創始人西田幾多郎,但中途因付不起學費而輟學。其後,他曾擔任過小學英語教師,二十一歲時前往東京,先於早稻田大學學英文,後至東京帝國大學學哲學。其間主要在鐮倉的圓覺寺參禪,專研佛經、禪書,並從其師釋宗演,得到「大拙」的居士名。透過釋宗演介紹,鈴木大拙有幸當任保羅・卡洛斯博士的助理。其後十一年間,他在位於芝加哥郊外的一家出版社工作,與保羅・卡洛斯博士合譯《老子道德經》,另譯有《大乘起信論》,並以英文撰寫《大乘佛教綱要》。鈴木的研究與海外交流活動,直到過世為止,不曾間斷。 
 
  本書的雛型,是鈴木一九三六年參加倫敦的世界信仰大會後,在英國各大學演講時的英文講稿內容。按本書的敘述,鈴木認為所謂的禪是,去除儀式、教條或來自種族的特殊心理習性的表面理解,而去理解佛陀自身的根本精神。那即是「般若」(超越的智慧)與「大悲」(愛)。同時禪也是引導我們覺知般若的方法。但那不是科學的、抽象的,而是重視個人體驗、直覺的理解方法。所以,禪源於我們存在的深處,是種超越的孤高(不執着)的精神、氛圍和「一即多,多即一」的思惟。
 
  5. 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
 
  小泉八雲原名派屈克.拉夫卡迪奧.赫恩(Patrick Lafcadio Hearn),一八五○年出生於希臘愛奧尼亞群島,父親為英國愛爾蘭人,當時駐軍在希臘,母親則為希臘人。赫恩在四十歲那年,也就是一八九○年(明治二十三),踏上日本這塊土地,與日本女性結婚,並在一八九六年歸化日本,之後以妻子小泉節的姓氏、結合《古事記》中日本最古老、歌詠日本眾神聚集之都出雲的和歌內容,改名為小泉八雲。
 
  一八九四年九月,本書初次以原文英文在紐約以及波士頓發行,是赫恩來日後約四年半的時間所交出的第一部日本研究專書,收錄的作品數量(二十七篇)與整體頁數(七百頁)均相當驚人,出版後深獲美國讀者好評,三個多月即增刷三次。本書內文從〈踏上東洋土地的那天〉開始,結束於,除了前三章的場景不在出雲以外,其餘二十四篇全是描述出雲以及周邊地方的風土民情,我們可以說,松江中學的教職,為其提供了一個認識日本的特殊可能,這個日本正處於明治維新後積極西化與傳統之間掙扎。
 
  赫恩於年幼時代曾習法語,到西印度群島後不久後習慣克李奧語(Creole),還學了點西班牙語。赫恩抵達日本時,原本也打算學習日語,卻發現日語出乎意料地困難,而放棄有系統的學習方式,不過,赫恩在寫作時,還是盡可能使用拼音表記日本的獨特事物,針對歐美讀者無法了解的文化差異也會在注釋中詳細解釋。毫無疑問地,《日本瞥見記》做為一則文化比較論,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它跳脫了當時外國人對東方的茶餘飯後雜談以興趣本位為主的輕浮,而且與其知名作品《怪談》一書,在性質上有所差異。
 
  6. 近代日本文明的發展與生態史觀
 
  梅棹忠夫為日本享譽國際的民族學及比較文明學者,一九五七年因應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訪日契機,於《中央公論》二月號發表〈文明的生態史觀序說〉,首度提出「文明的生態史觀」,引發來自各界的踴躍反響,迄今聲望不墜。
 
  本書中文版的第一部分〈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是作者一九八四年應邀在法蘭西公學院(Collège de France)進行五次演講的文字稿。同時也是作者在一九五七年出版傳世巨著《文明的生態史觀》之後,歷經近三十年,根據其於日本各地持續進行探檢以及歷史思考的成果,從比較文明的角度,來探索在現代世界文明中,日本文明所在的位置。此一學術工作,延續了戰前「京都學派」未完的任務,亟思建構出獨到的非西歐觀點的「日本在世界史中的立場」。
 
  在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國內外普遍認為近代日本文明為歐洲文明的複製,或是日本移植了歐洲走過的近代化道路。為了說明日本文明與歐洲文明係平行發展,在本書第二部〈文明的生態史觀〉中,梅棹忠夫將亞洲、歐洲以及包含非洲北半部在內的舊世界,根據當時的狀況與之前的歷史變遷分類,劃分為第一區域、第二區域兩種類型。
 
  第一區域就歷史的類型來說,一開始是作為塞外野蠻民族從第二區域導入了文明。接著經歷了封建制、絕對主義、資產階級革命,最終依賴資本主義形成具有高度近代文明的地區。反觀第二區域,原來是所有古文明的發源地,但是封建制卻沒有得到發展,反而出現了巨大的專制帝國。基於此一矛盾的苦惱,第二區域中甚至有很多地區成為了第一區域各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直到其後歷經數階段革命,終於走向新的近代化道路。
 
  7. 論語與算盤:改變近代日本命運的商業聖經
 
  澀澤榮一一生功績顯赫,而在背後支撐著他的行動理念,正是主張「道德和經濟兼顧」的「道德經濟合一論」。他將《論語》作為第一經營哲學,並在書中總結自身的成功經驗,既講精打細算賺錢之術,也講儒家的忠恕之道,強調論語和算盤兩立的重要性。他希望告訴世人「求利」其實並不違背至聖先師的古訓,可以盡管放手追求「陽光下的利益」,而不必以為與道德有虧。他說:「算盤要靠《論語》來撥動;同時《論語》也要靠算盤才能從事真正的致富活動。」相較於世間認為「無商不奸」、「道德與利益水火不容」,澀澤榮一認為只有秉持著誠信賺取的合理財富,才能使經濟活動長久維持。
 
  澀澤榮一引用儒教古籍當中的智慧論述各種現實中面對的情況,並透過各種生動的比喻,除了經營以外,也探討選擇人才的方式、人際關係、勞動的意義等與個人生涯相關的問題,本書既是人生論,也是人類論,同時也是經營哲學和以利益相關問題為中心的道德論。他壯闊的生涯當中所做出的訓示,為今後資本主義的形態和新興國家經濟的發展方略提供了一種思考方向或啟發;即使在百年後的今天,仍是值得人們仔細研讀與省思的人生指引。
 
  8. 日本民藝紀行:探索雋永的手作器物之美
 
  本書詳盡記載了一九四○年前後日本手工藝的現況,是柳宗悅花費近二十年的歲月踏遍日本全境,根據親眼見聞寫成,因此讀來彷彿身臨其境,隨之踏上一次日本民藝考察之旅。字裡行間充分傳達出他對民藝的熱情,但值得一提的是,柳宗悅並沒有因為是手工藝就一味褒揚讚頌,而是從理性的角度針對各種道具物品做出直率的評價;例如,他嚴厲批判神奈川縣的鎌倉彫,對於其他工藝品,也肆無忌憚地提出像是「品質不如從前」、「作品不如以前有力」、「讓人不悅」等意見。無論單價高低或者產自城市或農村,只要有展現手工藝的優點,柳宗悅都將其慎重地列舉出來,希望藉由個人主觀的取捨,歸納出一套手工藝的基準,增進大眾對於民藝理論的理解,進一步提倡對固有文化的保護與復興。
 
  書中雖是以介紹手工藝的現況和未來應有的發展方向為主要課題,但經歷戰爭和戰後的混亂、近年的經濟高度成長所帶來的社會變化,賦予了這本書新的意義。日本的手工藝隨著歷史逐漸走弱、消失,讓本書成為記錄昭和中期日本手工藝的重要資料,同時對於現代民間工藝的復興與保存亦有深刻的啟發。
 
  ★本書曾於2013年以《柳宗悅 日本民藝之旅》書名、2016年以《民藝之國日本》書名出版
 
  9. 日本的思想
 
  一九一四年,丸山真男出生於大阪府,其後遷居至東京,深受父親的友人——站前具代表性的自由主義左派評論家長谷川如是閑影響,於大正民主運動的潮流中成長。在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求學期間,丸山接觸到從馬克思主義立場、分析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特徵與矛盾的「講座派」,其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與學問。一九三七年,原本研究歐洲政治思想史的丸山留校擔任法學部助教,並在當時軍部與右翼搖旗吶喊、皇國史觀盛行的環境下,採用西方的社會科學手法、改習日本政治思想史。
 
  本書譯自一九六一年由岩波書店初次發行的《日本的思想》(日本の思想),係以兩本前期丸山思想的代表作《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和《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為基礎,濃縮他在之前書寫日本政治思想研究和討論當代政治議題時提出的種種想法。
 
  收錄在這本書中的〈日本的思想〉、〈近代日本的思想與文學〉、〈關於思想的應有方式〉、〈「是」與「做」〉四篇文章,皆寫於一九五○年代後期,該時期正是丸山再度轉向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時期,且開始展開他以「文化接觸」為問題意識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因此,他思索著如下的問題。即何以日本在文化上是開放的,許多文化進入日本,並成為日本的傳統,但社會卻一直是封閉的,且可為思想座標軸的傳統也無法形成?此一問題意識貫通本書,後來也促使他從某種文化類型論角度切入日本思想史,展開有名的「原型」(「古層」「執拗低音」)論。即本書也可說是丸山之後思想發展的出發點,或可理解為其原型論的序說。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露絲.潘乃德(1887-1948)/菊與刀: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格(2018全新修訂版)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為20世紀初少數的女性學者。率先提出文化形貌論(Cultural Configuration),認為文化如同個人,具有不同的類型與特徵。其著作中提出的問題與關懷,至今仍受到人類學、歷史學等學科的重視與關注。著有《種族:科學與政治》《祖尼印地安人的神話學》等。代表作則有《菊與刀》和《文化模式》,其中又以《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
 
內村鑑三(1861-1930)/代表的日本人:深植日本人心的精神思想
 
  日本明治~大正時期的思想家,宗教家。學生時代在札幌農學校與新渡戶稻造為同學,於在學期間受洗。1884年留學美國,歸國後擔任教職。1891年於第一高等中學任教時,在教育勅語宣讀式上因為沒有敬禮而被迫辭職(不敬事件)。之後開始寫作,於1900年創刊雜誌《聖書之研究》。提倡不受特定教派或神學束縛、純粹以《聖經》為本的「無教會主義」。著有《求安錄》、《我如何成為基督》。
 
岡倉天心(1863-1913)/茶之書:日本文化的神髓所在
 
  本名岡倉覺三,幼名角藏。是日本近代知名的思想家、美術行政家、美術運動倡導者。
 
  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曾經擔任東京美術學校(現今東京藝術大學)校長、帝國博物館理事以及美術部長,創辦美術雜誌《國華》,帶領橫山大觀等著名藝術家創設「日本美術院」,晚年遠渡重洋至美國,擔任波士頓美術館中國‧日本美術部部長。其波瀾壯闊的人生、帶給東西方巨大的影響力深具話題性,爾後被改編成NHK連續劇《有如脫兔般的岡倉天心》(1985)及電影《天心》(2013),正式公開上映。
 
  著作:《東洋的理想》(1903)、《東洋的覺醒》(1901-1902)、《日本的覺醒》(1904),以及《茶之書》(1906)等。
 
鈴木大拙(1870-1966)/禪與日本文化:探索日本技藝內在形式的源頭
 
  佛教哲學家,本名鈴木貞太郎。出生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與同鄉的西田幾多郎、藤岡作太郎交好,被稱為「加賀的三太郎」。二十二歲前往東京,以非正科生的身分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生時期,跟隨鎌倉圓覺寺今北洪川、釋宗演習禪,受「大拙」居士號。一八九七年赴美,進入伊利諾斯州拉薩爾(LaSalle)的歐朋·柯特(Open Court)出版社編輯部,協助保羅‧卡洛斯(Paul Carus)從事有關東洋學的論說、批評、校正工作,英譯《大乘起信論》《老子道德經》,並以英文出版《大乘佛教概論》。
 
小泉八雲(1850-1904)/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作家,其學識之淵博,涉獵典籍之廣,當世幾無出其右者。且復精通英、法、希、拉丁、及西班牙、希伯來等語,故翻譯介紹之作亦多。在促進東西文化交流與相互瞭解上,可說是近百年來最有貢獻的人之一。
 
  於一八五○年出生於希臘愛奧尼亞群島中之留開底奧島(Leucadia),父為愛爾蘭人,母為希臘人,幼時父母即告仳離,輾轉在愛爾蘭、英國、法國受教育。一八六九年赴美,僅靠作零工及為報紙寫文章為生。一八九○年赴日,娶日婦,入日籍,改名小泉八雲,初在一家女子學院任教,後為東京帝大所羅致,開英國文學講座。一九○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因為工作過度及受排擠,憂憤而死於東京寓中。
 
梅棹忠夫(1920-2010)/近代日本文明的發展與生態史觀
 
  日本生態學家、民族學家。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總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大學理學博士暨日本中東學會首任會長。
 
  作為日本的文化人類學及數理生態學先驅,其研究以「梅棹文明學」著稱並發展出獨到的理論。早年投入京都大學今西錦司門下,隨其參加大興安嶺探檢隊,造訪中國東北,內蒙古等地,並以生態學為出發點,通過動物社會學,將研究中心轉向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和比較文明理論。
 
  一九五七年發表〈文明的生態史觀序說〉,以生態系為基礎,展現多線文明發展模式的世界史觀,對西歐的單線歷史觀造成巨大的衝擊。
 
澀澤榮一(1840-1931)/論語與算盤:改變近代日本命運的商業聖經
 
  1840年出生於武藏國榛澤郡血洗島村(現今埼玉縣深谷市)的富農家庭,而後投身倒幕攘夷志業,在因緣際會之下成為一橋家的家臣及幕臣。曾隨德川昭武遍訪歐洲各國,深受工業文明的震撼。
 
  明治維新後於明治新政府出任大藏省官員參與多項經濟改革政策,1873年毅然棄官從商,走上實業救國之路。他首先以指導的立場創辦了日本第一家近代金融機構「第一國立銀行」,隨後放眼於各個領域及行業,成立與扶植500多間企業,被譽為「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日本實業之父」。
 
  此外亦率先發起組織經濟團體、創設商業學校等,同時致力於社會公共事業的培育和發展。在實業思想上,他將東方儒家精神與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倫理相結合,主張「道德經濟合一說」,奠定了日本經營思想的基礎,堪稱近代日本工商業的精神領袖。
 
柳宗悅(1889-1961)/日本民藝紀行:探索雋永的手作器物之美
 
  日本民藝運動創始者,是著名的美學者、宗教哲學者及思想家。一九一三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曾與志賀直哉等人一同參與文藝雜誌《白樺》的發行,積極介紹宗教神學研究以及近代西洋美術。在因緣際會之下深受日本與朝鮮工藝品吸引,因而展開收集與鑽研,以其敏銳的觀察力與獨到的審美觀發展出一套民藝美學理論。
 
  於一九三一年創刊《工藝》雜誌,提倡民間生活道具結合實用與工藝的「用之美」,帶動了日本民藝運動的蓬勃發展,被譽為「日本民藝之父」。於一九三六年開設日本民藝館並擔任首任館長,一九五七年獲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功勞者」的榮譽稱號。相關著作有《茶與美》、《民藝四十年》、《工藝之道》、《柳宗悅全集》等。
 
丸山真男(1914-1996)/日本的思想
 
  日本政治學者、思想史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及日本學士會員,專攻日本政治思想史。其政治學被日本學界稱為「丸山政治學」「丸山思想史學」。
 
  在日本政治思想史的成就方面,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執筆《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將黑格爾和弗朗茨‧波克諾的研究應用於日本近世思想上,透過「自然」與「作為」的歸納,論述從儒教思想(朱子學)到荻生徂徠一派之「近代思維」的發展過程。此外,丸山認為明治時代的思想在民權(democracy)和國權(nationalism)間擁有健全的平衡,尤其對福澤諭吉有高度評價,將其視為日本近代代表性的思想家。
 
  本書之原著《日本の思想》(岩波新書,一九六一年)發行冊數至二○○五年為止已累計至一百零二萬冊,被日本大學教授列為「學生的必讀書目」,其中的〈「是」與「做」〉(「である」ことと「する」こと)一篇,更曾被選入高中現代文課本中。一九八五年被法國的日語教師資格考試選入考題。
 
  丸山門下政治學者、社會思想史家輩出,他們被稱為所謂的「丸山學派」,饒益日本政治學研究之發展。除日本政治思想史領域的研究者外,包含篠原一、福田歡一、坂本義和、京極純一、三谷太一郎等東大出身的政治學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丸山真男的影響。
 
  除了狹義的政治學界外,研究領域橫跨不同學術的社會科學家小室直樹師從丸山真男學習政治學,作家庄司薫、官僚天谷直弘、社會民主連合創設者而後成為參議院議長的江田五月、教育學者堀尾輝久等,也都是他的學生。在丸山辭世後,日本政治學界、言論界仍多有其信奉者、崇拜者。丸山真男是象徵戰後日本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之一。
 
譯者簡介
 
陸徵/菊與刀: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格(2018全新修訂版)
 
  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密西根大學資訊碩士學位。
 
陳心慧/代表的日本人:深植日本人心的精神思想
 
  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現任專業中日筆譯、口譯人員。譯有《圖解世界5大宗教全史》、《餐桌上的日本史》、《日本古都圖解事典》、《切腹的日本史》、《速解日本文化論》等。
 
鄭夙恩/茶之書:日本文化的神髓所在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組畢業,負笈日本留學。先後於神林恒道教授及藤田治彥教授指導下,取得國立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文化表現論專攻美學領域之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返台後,曾陸續擔任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兼藝術組召集人,以及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兼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展覽組組長。
 
  著作:《近代美術館發展之研究》(財團法人台灣省文化基金會出版,2002)、「世界遺產專欄」12篇(《藝術家》No340-351)、《新設計概論與設計基礎》(共著,奇果創新,2013)等。
 
  翻譯:《日本美術101鑑賞導覽手冊》(藝術家出版社,2011)等。
 
林暉鈞/禪與日本文化:探索日本技藝內在形式的源頭
 
  畢業於國立藝專,為國內知名小提琴家。醉心哲學與當代思潮,二○一一年起引介並翻譯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著作,已出版《倫理21》、《柄谷行人談政治》、《世界史的結構》、《哲學的起源》、《帝國的結構》,另譯有《高山寺的夢僧》、《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革命的做法》、《孩子與惡》、《青春的夢與遊戲》等書。
 
王憶雲/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
 
  台南人,日本京都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專攻日本近代文學。曾任致理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兼任講師、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兼任教師。譯有《領導者必先知道的事:松下幸之助給你的95則成功啟示》(合譯、天下雜誌)、《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合譯、木馬文化)、《小泉八雲怪談》(聯合文學)、《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遠足文化)等書。
 
林美琪/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
 
  在出版界工作多年,現為專職譯者。對翻譯工作一往情深,享受每一趟異國文字之旅,快樂筆耕。近期譯作有《我們的築夢咖啡館》、《愚者之毒》、《優格不思議  清新爽口的四季點心》等。譯稿賜教:mickeylin1966@yahoo.com.tw
 
余亮誾/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
 
  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博士。目前除了在大學授課外也從事翻譯工作。翻譯作品有《媽媽我原諒妳》、《奇蹟之醬:醬油老舖八木澤商店重生物語》、《男女の阿德勒心理學》、《我的家園城市》系列等。
 
蔡昭儀/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
 
  專職譯者。文化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國立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碩士。譯有:《神遺棄的裸體》,《真田三代的挑戰》,《惡的出世學》等書。
 
陳永峰/近代日本文明的發展與生態史觀
 
  一九六八年生,台中大甲人。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一九九三公費留學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碩士(一九九六),法學博士(二○○六)。
 
  現職: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專門領域:日本區域研究,東亞文明圈關係史,比較文明・比較文化論,比較政治學。
 
  中、日文著作甚豐。被廣泛引用者包括:「植民地・オリエンタリズム・ポストモダン-周辺からみる帝国の交錯-」(『翰林日本学』);「台湾におけるアジア共同体の歴史的位置」(『アジアにおける地域協力の可能 性』);「海洋中華世界台湾と海洋国家日本の交錯——世界単位としての東アジア」(『転換中の EU と「東アジア共同体」』);〈海洋國家論者的大陸觀:從吉田茂的中國經驗出發〉(《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在 『絕對矛盾』中追求『自我同一』的日本人」(《菊與刀:日本的文化模式》);「我是不是我的我的李登輝」(《新・台灣的主張》)等。
 
陳心慧/論語與算盤:改變近代日本命運的商業聖經
 
  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現任專業中日筆譯、口譯人員。譯有《代表的日本人》、《餐桌上的日本史》、《日本古都圖解事典》、《切腹的日本史》、《速解日本文化論》(以上為遠足出版)、《世界史的誕生》、《日本史的誕生》等。
 
張魯/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
 
  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博物院館員。曾先後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設計藝術系、日本國士館大學,於留學期間遊歷日本及歐洲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主要從事傳統手工藝的研究以及設計製作,並留心融合現代的元素。譯有《日本手工藝》(本書之簡體中文版書名)等。
 
徐藝乙/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
 
  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長期從事工藝美術、民俗藝術、傳統物質文化與文化遺產研究,主導或參加多項科研項目,出版有譯作三十餘部。曾獲中國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以及多項省部級獎。
 
藍弘岳/日本的思想
 
  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學術專長領域包括日本近代史、日本漢學、東亞思想文化交流史及荻生徂徠思想,其著作《漢文圏における荻生徂徠―医学・兵学・儒学》榮獲第七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曾任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630239
  • 叢書系列:傳世
  • 規格:平裝 / 2988頁 / 14.8 x 21 x 18.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