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雨中之林
親愛的雨林
還記得2017年初春,我和思源開設表演課,因報名人多需先甄試。初見你纖細的身軀,卻有堅定的眼神,我願你是我的學生,能有表演上的交流。上課時你渴慕學習,在各項戲劇習作中,見你慢逐一地抒放了自己。課程結束,我們有一個群組,而你總是第一個提出想念大家該約聚的有情人。
上個月大夥兒一起看完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你仍是第一個舉手發問的人。散場, 你告訴我, 你要出詩集, 我主動要求先睹為快。收到你的紙稿,成了我每天繁冗工作下,一劑心靈歇望的時刻。
見你詩中常以景入情,時而像電影的鏡頭,有遠景、中景、近景, 到特寫出最真切的內心。篇篇皆有戲劇的角度,給了角色重量與層次。我圈選如下~
我愛極了你整首〈送上一杯最暖的咖啡〉每一字詞比喻的新意。
「 便利商店的紅酒 有着無法勃起的味蕾」
—〈送上一杯最暖的咖啡〉
「 寫下一首最苦悶的情詩
在公車車窗反潮時
留下一句彌足珍貴的告白
在錄音機的末日」
—〈送上一杯最暖的咖啡〉
「 永恆 在說了愛你之後
便有了時限」
—〈守望花田〉
「 思念學會了跟蹤」
—〈後來的雨擅於調製〉
「 後來的雨擅於調製
敏感 複雜性的 味覺哀樂」
—〈後來的雨擅於調製〉
「 我願 褪去衣衫時
牌位前少一炷香 多一道月光」
—〈證明〉
哇~有太多太多好詩了,我圈選不完……樂見你多年勤寫的詩有成。你做配音工作,總隱藏人後,為各個角色用聲音演出他們的生活。而今你的詩集成冊,你用文字走過自己的生命歷程。
這本詩集或許受衆不多,就像我們總叫你「雨林」,雨中的林,外界可能不識,但林一直都在。願現在、未來有緣的人拾獲,一起涉足林中,深吸詩意的空氣。
「 有一天我們會對望
站在彼岸
不是哭着而是笑着
不是現在 而是未來」
—〈懸崖邊的瘸狗〉
後記
年輕時書寫愛慾的輕盈與巨大—「迎向晨曦的每一天」,後來對性別不平等有感,參與社會運動,社會意識如蝕刻的河岸在生命留下紋路—「命定悖論」。這本詩集如縱貫線,由南至北一路搖搖晃晃地前行,詳實記述了我的前半生,即使有幾乎墜崖之時—「懸崖邊的瘸狗」,勉力被救贖後,終能跛行前進至今。
書寫過程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薔薇樹旁的搖椅結了繭」。我的母親在我五歲時,一路失重地領著我們兄妹,離開了新竹眷村夫家,坐著台汽客運投靠高雄娘家,我像顆種子飄向南方落地生長。
雖是難堪而被動地告別了眷村身分,童年影像卻仍然鮮明。例如, 與弟妹們整村子竄上竄下,看著在戰場上英姿颯爽的老兵們拿一群小鬼沒轍;以及躺坐在搖椅上的爺爺,威嚴卻慈祥的臉龐。院子的薔薇盛開時奼紫嫣紅,雨霧滲進屋裡,我蹲坐在他膝前,看著軍官巨大厚實的手掌為我翻閱讀者文摘,輕聲朗讀。某株小火苗在當下被悄悄地燃起,至今不曾熄滅。母親帶著我們回到南方後,開啟了單親媽媽一生的顛沛流離。搬家的紙箱來不及拆開,又啟程到下一個落腳點。曾珍惜的玩具、書籍、CD漸漸蒙上灰塵,埋在永不見天日的紙箱內。我懷疑自己是否有資格擁有一個恆久不變的住處。一個專屬於我的小空間,永遠在那等著我回頭去把玩,輕輕擦拭、撫弄著並遙想過往記憶。
她因病過世前,曾短暫地實現小小夢想—「滿溢水岸的金針花浪」。我們在山裡租賃了一棟透天小別墅,有山有水,有花有狗,有陪在她身邊的愛人,有一雙兒女偶爾回去讓她興高采烈地張羅飯菜。山中蟲子多,她會細心地將給我們的那份飯菜細心地覆上小木蓋,以免被蟲子突襲。她與每一個突如其來的小生物共存,門前築巢的雀、不該出現在流理檯的小牛蛙、偶爾竄出車底的小蛇,她有時深愛有時懼怕。站在門前等候子女回家的她,被微風和暮光妝點的笑容燦爛無比,我知道這樣的生活就是她一生期盼的,也是我的。
整理文字時,我像個洞悉未來的占卜師,面對著過去每個階段的自己,詢問不同問題。那些我在不同的時空,給了我同個答案。
我曾以為人生就是努力進步,用力留下些什麼,證明自己曾經來過這個世界上。但若不順應世道、不那麼富有、不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楷模,那這樣的我難道不配活著嗎?火箭的一生,追求的總該是愈飛愈高,登不登得上月球是一回事,至少不該想像墜落。我恐怕是害怕費盡心力去追逐的那顆星球。他會否化為黑洞,吞噬我原本已擁有的,得以安然存活的心或軀體。那我能不能不要當火箭?後來的我,在陌生的城市遍尋熟悉的氣味。
我再度回到了北方,也許是某個令我安心的靜巷小屋,某頓摻了甜膩的南方味晚餐,或者是結識令我全神依賴的家人們。我在這些物件或人們的身上尋找的,原來都是我內在最需被填補的那坑洞,跟母親一樣的歸屬感。我願是顆長出翅膀的種子,去我想去的地方,不被風阻攔。落地之處,便是我的歸屬。
無論你是以何種方式讀到了本書,我都致以最深最深的感謝。身為表演者,這是我第一次以創作者的身分產出的新生兒,文字也許不夠成熟,可絕對誠實。我堅信自己的舞台自己搭建,獨立出版看似不容易卻也容易,得到許多人鼎力協助的我,煞是幸運。謝謝暖男編輯柏軒, 謝謝介紹編輯給我的Y u a n 和G e r i ; 為我寫序的文學啟蒙老師楊雅琄;為我拍出奇蹟美照的國國和家致;謝謝我的雛鳥印記、第一位仰慕的藝術家陳昭淵幫我設計愛不釋手的本書。
謝謝出現在我生命中重要的引導者們,溫柔而強大的數點創意公關前總經理黃翠曼;有情有義的前統一超商老闆玉玲姐、玉珍姐、廷汛哥;文學啟蒙老師楊雅琄;在聲音表演路上一路拉拔我的師父孫若瑜和陳國偉,以及偉憶錄音室的好同事們;謝謝霸氣為我推薦的陳妤,我們珍惜著彼此的成長;謝謝甜耳朵讀劇社夥伴陪我作夢;謝謝屏風月姐、思源、妹子、所有同期夥伴給予彼此的巨大生命能量。
謝謝我北方眷村曾有的那些故事和親戚;謝謝我的妹妹、外婆、阿姨始終默默在南方支持著我。謝謝我過往落地之處開過的花朵,你們在我詩裡的每一處微小角落占有澎湃的位置;謝謝葉建忠、仲司、李帛宸、凡吉,你們是我如今泥壤上的牽絆。
謝謝我的母親,來生請當我的孩子,我來照顧妳一生。
2020.10.2 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