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帝國之間、民國之外:英屬香港與新加坡華人的經濟策略與「中國」想像(1914-1941)

帝國之間、民國之外:英屬香港與新加坡華人的經濟策略與「中國」想像(1914-1941)

Networks beyond empires: Chinese business and nationalism in the Hong Kong–Singapore corridor,1914–1941

  • 定價:590
  • 優惠價:79466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 「中華民族」屬近代所建構的概念,於近世之中,海外華人與中國大陸對此一概念的理解有何差異?
  • 閩、粵、潮、客等移居海外的華南地方族群,對「中國」之想像有何不同? 為何如此?
  • 在二十世紀初,中國大陸國民政府乃至英治下的香港與新加坡,對「國貨運動」的理解與盤算有何不同? 
 
  「中華民族」並非自古以來自有永有之概念。在二十世紀初,中國大陸之政情﹑新加坡與香港的英殖管治﹑日本作為後起帝國在南洋的勢力擴張﹑移居海外的華南地方族群對其廣東與福建等不同僑鄉各異的關心之情﹑海外華商受全球經濟大蕭條影響的商業利益計算,都是形塑「中國」想像的各種不同力量。為此,在中國大陸與海外華人之間,中國民族主義精神有不同演繹。 
 
  換言之,中國民族主義興起,並沒有自動消弭各語言群之間的鴻溝與差異,自動統合各僑鄉聯帶的國家認同。在二次大戰之前,泛中國想像共同體仍未真正成形,廣東、福建、客家等以鄉音為基礎的社會網絡仍具重要影響力,對中國民族主義精神各有不同詮釋。一九一〇年代末,中國大陸民族主義精神以反日為綱;至一九二〇年代,英人被視為敵人;至一九三〇年代,日人再次成為公敵。中國大陸民族主義定義屢有變化,不同華商網絡之間的磨擦隨之而生,鄉緣聯繫最終消磨而非鞏固海外華人的中國民族主義意識。
 
  在此脈絡下,我們應當重新審視新加坡與香港這兩個港口城市的歷史發展軌跡。於近世之中,新加坡與香港不只是英帝國殖民地,亦非只是日人眼中亞洲尚未開發的南洋。南洋華人自稱華僑,也不完全跟從中國大陸的政治領導。進一步地說,南洋並非只是中國大陸的延伸,而是一個獨特的政經與文化空間。這個空間以香港與新加坡為兩軸,香港接連廣東,新加坡接連福建,同時亦串連日本帝國的商業網絡(例如粵商的神戶-香港-新加坡商業網絡,或閩商在日本南進政策之下從基隆經爪哇各埠到新加坡的物流線)。與此同時,香港和新加坡的商業走廊,是在中國、南洋與日本帝國(包括臺灣)貿易交流與政治動員之中華商跨域活動的匯集處。這個空間的歷史,也因而是多重的流動史。 
 
  時至今日,中國大陸政府已逐漸操控中國與海外之間的各種流動。海外華人如何才能保存既有的多元自主文化空間?參考二十世紀初的歷史經驗,保存閩、粵、潮、客等華南語言,鞏固各華南語言族群的在地與跨域網絡,維護多元自主的民間社會,也許仍然是應對中國大陸官式民族主義的最佳答案。
 
 

作者介紹

作、譯者簡介
 
郭慧英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社會系博士、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碩士與學士。現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系副研究教授。曾任美國羅斯-赫門理工學院亞洲史助理教授(終身制)、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短期資深訪問學者、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歷史系兼任講師、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訪問學者。她的研究計畫兩度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SSRC) 跨區域研究青年學者奬金(2012年博士後研究及2019年新典範計畫奬助),以及2016-2017美國哈佛大學霍頓圖書館William-Dearborn 美國史研究奬助金和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2019年度論文奬。論文散見於Nations and Nationalism, Chinese America: History and Perspectives, Translocal Chinese: East Asian Perspectives, Enterprise and Society, Review (Fernand Braudel Center),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China and Asia: A Journal in Historical Studies等期刊,以及Knowledge in Translation (Manning and Owen eds.)、Framing Asian Studies (Tzeng, Richter and Koldunova eds.), Race and Racism in Modern East Asia (Demel and Kowner eds.), Chinese History in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Du and Kyong-McClain eds.), Singapore in Global History (Heng and Aljunied eds.) 等論文集。著有Networks Beyond Empires: Chinese Business and Nationalism in the Hong Kong-Singapore Corridor, 1914-1941。
 
編者簡介
 
鄺健銘
 
  臺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著有《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與《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合著著作包括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East Asia: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Hong Kong Under Chinese Rul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Gridlock與《社運年代:香港抗爭政治的軌跡》。
 

目錄

前言(中文版作者新序):
《帝國之間、民國之外》的書寫源起 ⊙郭慧英 11
推薦語:
一、馬克・薛爾頓(Mark Selden) (美國康乃爾大學東亞研究學程資深研究員) 22
二、杜贊奇教授(Prasenjit Duara)(美國杜克大學唐騮千講座教授) 23
三、黃堅立(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系教授) 24
四、蘇耀昌(香港科技大學名譽教) 25
五、江柏煒(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26
推薦序(一)挑戰主權國家史觀――從海外華商經濟史解構近代中國政治
⊙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27
推薦序(二)《帝國之間、民國之外》的六個關鍵詞
⊙李培德(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名譽教授) 35
推薦序(三)在多重網絡間的海外華人
⊙李盈慧(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 38
推薦序(四)從廣闊時空脈絡看近代中國政治
⊙邱淑如(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特藏主任) 42
導言:
誰的「中國」?――從海外華人史解構「中國」想像⊙鄺健銘 52
概念圖 63

第一章 導論 71
1.1. 海外華人與中國大陸民族主義 74
1.2. 從客家角度解構中國大陸民族主義 76
1.3. 研究關鍵詞――「海外華人」、中國與華僑 79
1.4. 文獻回顧――在中國大陸民族主義思潮下的海外華人 81
1.5. 研究地域與時段――海外華商網絡 84
1.6. 跨國主義下的民族主義 88
1.7. 重構新加坡與香港關係 91
1.8. 各章概要 94
1.8.1. 第一重視角:二十世紀初期華南――南洋世界經濟區的霸權移轉 95
1.8.2. 第二重視角:近代中國之國家建構 96
1.8.3. 第三重視角:跨界網絡與地方認同 97

第二章 中國大陸民族主義思潮成形前的海外華人 103
2.1. 華南作為中國內部政治邊陲和中國對外經濟核心 105
2.2. 十六世紀全球經濟體系與海外華人角色 108
2.3. 從華南華人到南洋殖民地華人 113
2.4. 英殖官員眼中的華人 120
2.5. 外國勢力、改革與革命 127
2.6. 海外華人民族主義 133
2.7. 香港與新加坡各「幫」華人 135
2.8. 結論 151

第三章一九二〇年代海外華人世界之中的「敵人」與「國家」 155
3.1. 一九一九年的華人反日浪潮 157
3.2. 香港與新加坡的米荒與反日活動 163
3.3. 海外華商和日本南進 167
3.4. 反帝國主義運動裡的「敵人」(1921-1924) 172
3.5. 省港大罷工――廣東與香港的政治與經濟角力 178
3.6. 省港大罷工之中的香港華商領袖 186
3.7. 廣東與香港矛盾之化解 191
3.8. 一九二〇年代的英國帝國主義和新加坡華商 199
3.9. 結論 205

第四章 實業救國――一九三〇年代新加坡與香港對中國民族主義精神之演繹 209
4.1. 陳嘉庚的崛起――南洋的傳奇中國民族主義者 212
4.2. 在廣東與南京政府之間――香港華商的資本民族主義(1929-1937) 227
4.3.中國國民黨的民族主義宣傳和香港華商之回應(1937-1941) 235
4.4. 結論 242

第五章 全球經濟大蕭條下新加坡與香港華商之對應 245
5.1.全球經濟大蕭條之中新加坡華人面對的商業壓力 246
5.1.1.新加坡橡膠製造業 247
5.1.2.新加坡英日布匹銷售戰 258
5.1.3.新加坡閩茶與日茶貿易 262
5.2.香港華商社群內的勢力重組 264
5.2.1.歐亞貿易和華人買辦 267
5.2.2.跨太平洋貿易、南北行、金山莊 269
5.2.3.百貨業之結構轉型 277
5.3.結論 280

第六章 何為「中華民族利益」?國貨運動之下的中國大陸、新加坡與香港 285
6.1. 南京政府時期的中國大陸經濟民族主義 286
6.2. 南京政府的國貨運動 291
6.3. 中國大陸國貨運動之下的新港商業走廊 298
6.4. 二戰期間上海與香港自下而上之融合 309
6.5. 反日貨運動成效的經濟解釋 312
6.6 英帝國邊陲的輕工業發展 325
6.7. 結論 337

第七章 分裂的「中華民族」意識――「新福建」、「新廣東」、中國與新港 341
7.1. 南京國民政府與「僑鄉」 343
7.2. 南洋閩僑與「新福建」(1933-1934) 349
7.3. 香港與「新廣東」 353
7.4. 國民政府統制經濟下的南洋與中國商業關係(1934-1941) 359
7.5. 國共分裂下的海外華人民族主義意識 365
7.6. 結論 374

第八章 結論――中國大陸之外的海外華人敘事 379
8.1. 民國觀點下的愛國華僑 382
8.2. 國民黨之外的海外華人 384
8.3. 英帝國日落之下的海外華人 389
8.4. 想像共同體的不同演繹 392
8.5. 「邦」內之「幫」――中國大陸與海外華人(一) 394
8.6. 「邦」內之「幫」――中國大陸與海外華人(二) 395

參考書目 402-442
註釋 443-539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745895
  • 叢書系列:跨域視野
  • 規格:平裝 / 540頁 / 14.8 x 21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