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圓之書:知識發展的球狀視覺史

圓之書:知識發展的球狀視覺史

The Book of Circles: Visualizing Spheres of Knowledge

  • 定價:799
  • 優惠價:971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7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圓圈的百科全書,結合「藝術和科學」、探究「圖像和資訊傳達」,囊括建築、都市規劃、設計、時尚、科技、宗教、地圖、天文學、物理學等!
 
  ‧全書收錄逾三百張古今東西珍稀圖像遺產,是從事圖像、設計、資訊視覺化、文化史等領域架上必備之一冊。
 
  ‧如果對資訊分類和大數據相關的知識發展有興趣,不能錯過這本書!
 
  眼睛是第一個圓;它形成的地平線是第二個圓;在整個自然界中,這種基本的形狀不斷重複出現。圓可以說是世界密碼的最高象徵。——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美國思想家、文學家)
 
  一個人千萬不能滿足於任何思想圈,而是要一直確信,更廣泛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約翰・理查德・謝弗里斯(英國自然作家)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鑑智僧璨(禪宗三祖)
 
  《樹之書》作者、資訊視覺化專家曼努埃爾・利馬的最新著作,這次他將主題轉移到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圓形。《圓之書》可以說是一本圓圈的百科全書,從建築、都市規劃、藝術、設計、時尚、科技、宗教、地圖、生物學、天文學到物理學等,都可以發現渾圓的輪廓。在存在過的每一個文明,圓形幾乎都成了一種普遍性的比喻,代表完美、統一、運動和無限,喚起人們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更進一步觀察人類對於圓形的運用,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種連續的秩序,從數世紀以來所建造的城鎮和都市,到我們設計的家用物品和工具,再到為了互相溝通而創造的書面標誌和符號,都有圓形的存在。 
 
  本書從資訊視覺化的角度出發,收錄逾三百張古今東西的珍稀圖像遺產,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勾勒出圓形數千年演進的歷史,並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圓圈應用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作者曼努埃爾・利馬為資訊視覺化的領導研究者,曾獲美國《Wired》雜誌讚美為「能將數據轉化為藝術的人」,多次受邀至TED大會等相關主題的場合發表演說和授課。本書為其第二本繁體中文化的著作。
 
跨界好評推薦
 
  朱疋(裝幀設計師)
  何佳興(平面設計師)
  何景窗(書法詩人)
  怡海(平面設計師、城市盜賊團)
  高妍(插畫家、漫畫家)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彭星凱(臺北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創辦人)
  鄒駿昇Page(視覺藝術家)
  蔡南昇(平面設計師、薄霧書店主理人)
  劉錫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人)
 
各方好評推薦
 
  一為全、全為一的信仰,包容科學到文化,圓是一個點與一個宇宙。——怡海(平面設計師、城市盜賊團)
 
  從森羅萬象中歸納出資訊可視化的創意法則,超越想像的系統性視覺圖鑑。——蔡南昇(平面設計師、薄霧書店主理人)
 
  這本書就像是趟迷人的旅程,以全新角度來呈現「圓形」思考。——《自然》期刊
 
  《圓之書》不僅呈現了圓形視覺資訊圖表的詳盡分類,同時也深刻剖析渾圓輪廓長久以來對人類的吸引力和背後的心理。——《Wired》雜誌
 
  從各種圖像可以明顯看出人類對圓形的偏好是如此根深蒂固,而作者利馬在本書提供了引人入勝的解釋。——《Fast Company》雜誌
 
  作者利馬蒐集了相當大量且多元、跨越各年代的圓形畫作、資訊圖表和插畫。——《衛報》
 
  這本圖片豐富的著作歌頌了圓形的美麗和多元用途。作者利馬並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人類如此深受這個簡單輪廓的吸引。——《BBC聚焦》雜誌
 
美國亞馬遜網站讀者五顆星好評
 
  ‧關於「圓的分類」非常聰明貼心且實用,提醒讀者圓形的各種運用方式。書中收錄為數眾多附圖說的圖片,兼具出色的歷史深度和國際廣度,值得好好欣賞和閱讀。
 
  ‧這本美麗的書蒐集了許多有趣的圓形視覺資訊圖表,對圖像素養和資訊視覺化有興趣的教育者和藝術家,本書會是絕佳的資源。
 
  ‧如果你熱愛設計相關的書,這本優美的作品絕對適合你!
 
  ‧圖像非常棒,內容也組織得很好,將圓形的資訊視覺化做出出色的呈現。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曼努埃爾・利馬(Manuel Lima)
 
  出生於葡萄牙,為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被美國《Creativity》雜誌提名為「2009年50位最具創造力與影響力的人物」。利馬是Codecademy.com 設計負責人、VisualComplexity.com創始人,也在美國紐約的帕森設計學院教授「數據視覺化」課程。
 
  利馬有超過10年的數位產品設計經驗,曾在微軟、諾基亞、R/GA和Kontrapunkt設計公司等任職。他在帕森設計學院取得工業設計學士學位和設計與技術碩士學位。 
 
  利馬是資訊視覺化領域的領導者,經常受邀至世界各地的專業會議、大學院校和設計、藝術節等活動發表演講,包括TED大會、倫敦國際劇場藝術節LIFT、巴塞隆納OFFF藝術節、Eyeo設計藝術節、電子藝術中心(Ars Electronica)、互動設計協會(IxDA)、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皇家藝術學院、紐約蒂施藝術學院、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阿姆斯特丹大學,以及馬德里普拉多媒體實驗室(MediaLab- Prado Madrid)等。
 
  他也是西方各大報章媒體的常客,如《Wired》、《紐約時報》、《科學》、《商業周刊》、《創意評論》、《Fast Company》、《富比士》、《Grafik》、《SEED》、法國《étapes》與西班牙《國家報》等。
 
  利馬另著有《視覺繁美:資訊視覺化方法與案例解析》(Visual Complexity: Mapping Patterns of Information)和《樹之書》,後者已由大塊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林潔盈
 
  台灣大學動物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博物館學碩士。
 
  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如果,你來佛羅倫斯:漫步在天堂美食與文藝復興之間》、《法式料理聖經》、《希利爾講藝術史》等。
 

目錄

自序
感謝辭
引言
圓的分類
第一族 圓圈和螺旋
第二族 輪和派
第三族 網柵和網格
第四族 消長和波動
第五族 形狀和界線
第六族 地圖和藍圖
第七族 節點和連結
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
 

自序
 
  2011年二月,我剛在里斯本大學科學哲學中心舉辦的科學與藝術中的圖像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演講。我回答了觀眾提出的幾個問題以後,觀眾席中有位教授站起來問道:「為什麼你放出來的視覺化模型,大部分都採用圓形佈局?」我負責主持的場次以「資訊視覺化的出現」為題,我不但對她提出的問題非常感興趣,也有點惱怒自己為什麼從來沒有觀察到這麼顯而易見的情形。「那是個很好的問題,」我答道,然後暫停了一下,再坦率地回答:「我不知道為什麼。」在該場次結束以後,我們針對這一點進一步交換了一些想法,不過我很快就發現,我無法回答她的問題。若說這個問題跟了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其實是輕描淡寫了。
 
  同年九月,我在紐約公共圖書館召開我第一本書的新書發表會,私下與一名觀眾重新講了這件事,這名觀眾提到了一個確立了圓形與快樂的臉之間的相關性的實驗,讓我著迷不已。自此以後,我就全心投入這個主題了。
 
  我花了點時間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過從很多方面來說,這本書確實能向最初那個有趣的問題提供答案。隨著我對於視覺化方法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圓形佈局無所不在的情形確實也變得極其驚人。舉例來說,我在「VisualComplexity.com」網站上編入索引的1000個專案中,大約有302個專案(約佔三成)是以某種輻射狀構造為基礎(該網站是橫跨十年的視覺化專案線上資料庫,涵括的領域包羅萬象,從藝術到生物、電腦系統到交通網絡等)。
 
  在所有可能的視覺化模型與配置中(用於圖表的建構可說是具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為什麼在描述資訊的時候,圓形佈局會這麼受歡迎呢?本書主要以三種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對作為所有人類知識領域跨時空文化符號的圓形,針對其普遍性提供脈絡;其次,藉由近年來認知科學鑑別出的一組知覺偏差,來解釋我們對圓形事物與生俱來的偏好;第三,透過21種不同模式的綜合分類發展,來展現圓形佈局的多樣性與靈活性。這本書有300多幅圖像,頌揚著圓形持久不墜的吸引力,而且不只在資訊設計的領域,而是在人類表達的每一個領域。
 
  就我前一本作品《樹之書》而言,搜集並研究數量如此龐大的專案樣本,工作量著實令人生畏;對這本書來說,由於主題的廣度,有時整個工作似乎會陷入癱瘓。面對如此苛刻的目標,一個人要不是害怕到無法採取行動,就是很單純地向前邁進,希望至少能讓我們不斷發展的集體知識向前推進一步。道明會修士博韋的樊尚(Vincent of Beauvais)曾編寫了西方世界在1600年以前最龐大也最受歡迎的百科全書,也就是含有80卷9885章高達450萬字的《大寶鑑》(Speculum Maius,1244-55年)。他曾在裡面提到,「我知道自己無法找到或讀完過去曾經被寫下的所有東西。我也無法聲稱自己能從讀過的東西裡擷取表達出所有值得注意的東西,否則我必然得加上厚重的另一卷。然而我認為,自己應該是從許多好東西裡挑出了比較好的,而且當然也搜集了不少比較好的東西。」
 
曼努埃爾・利馬
紐約,2016年三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49459
  • 叢書系列:Catch
  • 規格:平裝 / 264頁 / 21 x 26 x 1.3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引言
 
在原始人類所接觸的自然形狀中,天體明亮渾圓的輪廓,必然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我們的祖先在目睹了彎曲線條的炙熱太陽有著什麼強大的能力,或是滿月散發出的閃爍光芒之後(圖1),必定會受到這些形狀的美麗、完美與力量所吸引。幾乎每一種泛靈文化對天體都有這類的崇敬之情,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地在不同時期獨立衍生出的諸多太陽神中一窺端倪。當然,我們已故的祖先並無法真正領會圓形這種無所不在的本質。他們無法證明細胞、細菌與微生物的圓度(圖2),或是遙遠行星與恆星的球形結構──這些都是因為太小或太遙遠,使得人類肉眼無法看見的東西。儘管如此,圓形幾乎無處不在。它們可以出現在地形景觀如土墩、隕石坑與小湖泊等,也可以出現在樹幹與植物莖的橫切面(圖3與圖4),或是水面的漣漪,以及各式各樣的樹葉、果實、貝殼、岩石與卵石等。在正確的光線下,我們甚至可以在一些鄰近的行星如火星、木星與金星(天空中第三亮的自然物體)等看到圓形(圖5)。不過對於我們內在的社會本性來說,最重要的也許是圓形重複出現在最親近的親朋好友、熟人與社群成員的眼中(圖6)。撇開其他不談,圓形在自然界中無所不在的情形,必然會成為驚歎與讚美的泉源。
 
出現在自然界的圓,其實不只是驚嘆的泉源。它很快就成為人類文化的主要指針,在藝術、宗教、語言、技術、建築、哲學與科學之中受到模仿與重塑(圖7與圖8)。圓形被用來表現幾乎是每個知識領域中廣泛的思想與現象,它幾乎在曾經存在過的每一個文明中,都成了一種普遍性的比喻。更進一步觀察人類對於圓形的運用,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種連續的秩序,從數世紀以來人類建造的城鎮與都市,到我們設計的家用物品與工具,再到我們為了互相溝通而創造的書面標誌與符號,都有圓形的存在。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