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作者與我是在公益社團結識的好朋友,後來又獲悉她的先生也畢業於高雄工專(現為高雄科技大學),是低我一屆不同系的學弟,巧的是,她們也住在我家附近,每天早上我前往公園運動時,都會路過她家門口,算來也是鄰居。
作者為人熱心公益,個性坦率。某一天,她碰到我,希望我為她的小說寫序,我倒沒料到這位作者對寫作這麼感興趣、有如此才華,因為彼此很熟悉,在受寵若驚之餘,我便毫不猶豫地答應為她寫序。
在本書中,作者很細膩的描述了女主角津子(化名)就讀國中時所喜歡的一位男同學的情懷,為了向這位男同學表示好感,她便去學校車棚找這位男同學的腳踏車,偷偷地塞紙條在他的腳踏車上;學期成績公布後,甚至還去布告欄找他的名字,當看到他的名字後高興的不得了!這一切的舉動,在在證明了她當時對這位男同學有多麼迷戀。
沒想到,事隔30多年以後,即使津子結婚生子了,她對這位男同學的迷戀依然無法忘懷。在一次的聚會後,便藉由Line通訊軟體,常與這位男同學互通訊息。雖然男方也已結婚育有小孩,先後在大陸與外國工作,卻仍阻擋不了津子對這位男同學的思念及情感,所以,造成日後情感上無法自拔的束縛及困擾。
我很佩服書中主角津子願意面對年輕時的感情,很勇敢地把自己內心深處情感點滴呈現出來,書中人物情節非常單純,即便津子日常生活上的小動作也成為作者筆下的生活樂趣。為情所困的津子,在吃了醫生所開立的藥方無效之餘,最後,尋求賽斯心法的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後,終於在心靈上得到茅塞頓開的豁朗,我想這就是藉由外在的知識力量來探索自我,經由開啟心靈、沉澱,溶入理性,相信並說服自己,勇於掙脫漩渦的最典型例子吧!
書中的津子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陷入精神外遇,綜觀當今工商社會人際關係密切,不乏精神外遇的案例,就法律責任而言,雖尚無辦法提出告訴,但卻違反了倫理道德。在我擔任生命線理事長期間,根據1995(諧音:要救救我)來電求助電話統計數據分析;發現國人因情感因素所造成的情緒挫折感比率不在少數,當一個人遇到情感無法自拔時,往往也是生命最脆弱的時候,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從旁協助開導,一念之差,往往天南地北,若能夠及時轉念便是海闊天空。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確,很多事情當下未當機立斷,之後便沒有勇氣去做,以致於年紀大了才懊惱為何當時沒有勇氣,後悔不已,我想這是人的通病。不過這些都是事後諸葛,因為當下你也沒有辦法拿捏,當你做了之後,對於日後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畢竟我們都是人,沒有辦法掌握到遙遠的未來,除非你很肯定將來的結果是正面的。
與其沉迷懊悔過去,不如把握當下,放眼未來!
大高雄生命線協會理事長
王恒陽 謹序2020初秋
作者序
記得小學高年級上作文課時,曾寫過一篇我的志願,希望長大後的自己做什麼工作。說真的,對一個小學生而言,任何職業應該都是相當陌生的,最熟悉的莫過於每天跟我們相處的老師,所以,當時我的志願是長大後要當老師,有教無類,教育英才。到國中時期,我對文學非常著迷,將名作家的文章和唐詩宋詞,非常認真地、仔細地研讀,而把教科書當課外讀物隨意看,故當年的我懷抱著一個夢想:長大後,我要當作家。然而,自從出社會工作之後,為了生活,日夜奔波,終日忙忙碌碌。在現實的洪流中,人往往忘記了自己的夢想。
這是一本記錄花甲女──津子的人生旅途的一段過程的故事。說明了人的一生當中,悲喜交錯,並非一路都是平安和順利的,旅途中難免會碰到波折和不如意的事情。而那些過去的風雨挫折,都是我們學習、成長和進步的養分。過去的經驗,已經教會我們一些看待事情的角度及增強反應的能力。珍惜周遭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的緣分及發生的每一事件,因為這些都是靈魂的精心安排,絕非偶然。所有的不完美,都是宇宙完美計畫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時時自我覺察、轉念,還有適時實施人生斷、捨、離,把握當下的每一天,讓自己生活過得快樂又自在。希望本書對於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困難或是卡關的人,能夠有些許的幫助。
自從接觸賽斯心法之後,新時代的新觀念,改變了我許多的舊思維,讓我受益良多,也喚醒了我年輕時的記憶。賽斯心法鼓勵大家跟隨內心正向的衝動,付諸行動,不怕挫折,只要不違法,不傷害到他人,就勇敢去追夢。時至今日,花甲之際,猛然想起,自己尚有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姑且不論成名與否,單單是勇敢去追夢,完成此生的夢想和自我價值的完成,是件多麼令人快樂的事啊!
停雲 謹上
2020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