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創造更多有意義的連結
我曾是一個不善於聊天,甚至有些不屑於聊天的人。
去外地參加行業會議,我經常一下飛機就關進自己的旅館房間,在溫暖的被窩裡追劇;年會的茶歇期間,我要嘛假裝忙碌地收拾文件,要嘛起身去找洗手間,坐在馬桶上一直待到下一場開始;雞尾酒會上,我會躲開張牙舞爪的人群,借著飲料迅速吞下幾塊小點心後獨自離開。
在我看來,那些強顏歡笑,穿梭於觥籌交錯之中的精英人士,都在交換著輕飄飄的承諾,上演著一場華而不實的戲劇。
我想和人做真正的交談,而在那樣嘈雜的社交環境裡,一個人連自己內心的聲音都聽不見,又如何與人做真正的交談?
直到有一天,當我的名字被提起時,我發現同事們的反應是“Su? Who's Su?”(愫?誰是愫啊?)
直到有一天,去美國華盛頓出差的某集團執行長拉夫先生突然出現在我們的辦公室,旁邊兩位同事和他相聊甚歡,我卻只能尷尬地低頭猛敲鍵盤。
我發現出問題了,在與人建立連結的能力上,尤其是在與陌生人建立連結的能力上,我有缺失。我身上沒有那個可以自由啟動的開關,那個在「啪」的一聲響後,幫我進入社交模式的開關。
而在這個「VUCA」1時代,未來十年,甚至一百年都不會變的是人與人的連結能力── 靈感的連結,資源的連結。偉大的事業,往往始於一個遠在天邊的想法,成就於聚集原本分散於各個管道的資源。
於是我開始好好研究,微交談(small talk)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微交談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牛津英語詞典》如此解釋:small talk就是和不熟悉的人談些不重要的事。也就是說,不是和已經熟識的人聊天,也不是兩個朋友之間規劃週末如何度過,或兩名同事之間討論方案,而是帶著社交的心態,和陌生人聊上幾分鐘,說些沒有清晰目的、沒有明確意義但很有意思的話,讓他想與你結交。
既然說的都是沒有清晰目的也沒有明確意義的話,那麼微交談為何如此重要?
在一次短短的交談中,從表面上看,你傳遞出去的是訊息,實質上,你展示的是「我是什麼樣的人」。而真正拉近你和他的是惺惺相惜的性格特質。
假設你在排隊,突然想上洗手間了。這時候你想回過頭讓後面的某人幫你留住這個位置。哪種表達方式他更樂意幫你?
方式一:你直接說:「能不能幫我保留一下這個位置?」
方式二:你先回頭和他聊一句話:「感覺這隊伍越排越慢啊,我們都快熬了一個小時了。」然後再說,「我快速去上個洗手間,能幫忙留個位嗎?」
無疑第二種成功的機率更高,因為你用聊天的方式展示了你是一個自我邊界較寬的人,同時你把他拉到了自己人的行列裡,對「我們」的處境表達了同情。為了回報你,他幫你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
Small talk is never small(微交談,學問卻不小)。就像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詩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比如,表面上我在和你談堵車,談霧霾天,實際上我可能剛剛經歷一段失敗的感情,或者在職業道路上有困惑;也可能我有一個長年未能和解的兄弟。我渴望跳過陰雨或晴天的話題,聊到心中的謎團。我和你談垃圾分類,可能背後是我對環境、對規則的理解和態度。我和你談度假,背後是我對於生活、家人的關係的看法。微交談的話題本身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交談。
我們和成年人談論死亡,可能談得很膚淺;我們和小孩子聊遊戲,卻可以聊得富有哲學性。
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不喜歡微交談呢?
這可能因為我們之前在微交談中從未觸碰到本質、核心、真實的內容。於是,我們誤認為微交談很尷尬,社交很虛偽。其實擅長微交談的人,哪怕只有幾分鐘,也有可能在兩人之間引導出本質、核心、真實的連結。所以,交談不尷尬,社交也不虛偽。其實,我們如果不懂交談,不善於社交,人生就會更尷尬。沒有人希望多次搞砸和目標人物的面談,或多次錯過你可能的豔遇機會。
很多人不喜歡做線下交談,而更傾向於網上交流,覺得這種交流更有控制感。在線上,每一個短訊都是編輯、潤色之後才被發出去的,每條朋友圈都在展現自己想要展現的一面,我們還能自己決定回覆短訊的時間。在虛擬世界中,我們掌握更多的主動權。而在線下交談時,人們會彼此詢問,還會即時地敏捷互動,這些行為電腦從來不會做。所以交談有風險。沒錯,交談有風險,但會帶來激動人心的機會。
哪些場景需要用到微交談這個技能呢?我來列舉幾個場景:
商務會議上,你光彩照人地端著酒杯,穿行在陌生的人群中,你該拉著誰聊?怎樣聊?
公司茶水間裡,遇上了公司執行長,他難得回國一趟,你有勇氣過去混個臉熟嗎?
公司年會上,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事,你怎樣和他們談笑風生,拉近距離?
在客戶招待宴會上,你怎樣和客戶聊聊家常,增進感情,提高簽單的可能?
面試開始前的幾分鐘,面對已經入座的面試官,你怎樣利用微交談來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
在朋友聚會上,你看上了一個很有眼緣的女孩(男孩),如何上前搭話,贏得對方的好感?或者,相親時,你怎樣和對方開口交談,緩解尷尬?
為什麼這些場景都需要用到微交談?你是否相信,重要資訊都是在非正式管道流通的,重要關係也是在非正式管道結成的。尤其是當你想在關鍵時刻彎道超車的時候,微交談能提供捷徑。我來舉幾個實例。
一個屢次戒菸都未成功的失業宅男,卻在做電子菸出口的生意中,僅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他的人生逆襲源於一次和某位公務員朋友交談時獲得的資訊:歐美的高額菸草稅為電子菸商品的出口提供了市場機會。
一位正面臨求職壓力的大四畢業生在星巴克偶遇已經畢業的某位校友,並從他那裡獲知他們公司剛剛空出一個職位。這位畢業生在職位還未公布時就先人一步獲得了資訊,增加了自己的機會。
一個職業經理人在公司年會上和公司法國區的總裁相談甚歡,不久便被調派到他一直嚮往的城市巴黎工作。
一位高階主管在某次行業峰會上與對手公司的某位鬱鬱寡歡、不得志的經理攀談,那位經理無意間透露了一些關於他們公司新近研發的產品的資訊。這使得這位高階主管可以提早做準備,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
這些聽上去有些「超現實」的瞬間,在現實世界裡每天都會發生。這些暗藏成功的命運關鍵時刻,都源自他們和周圍人的主動攀談。與他人建立連接,才能獲得機會。開啟成功人生的神秘武器,就是微交談。這是成功背後的真相。
微交談開啟社交。當我們在社交時,我們到底是在幹什麼呢?真正的社交不是為了利用別人,而是幫助別人成功。我們有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背景,有自己的人脈,還有自己看世界的視角;我們不僅要做自我推銷,還要幫助別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我們的底氣就更足了。社交不是操縱索取,而是互助合作。我們和他人共享資訊,那麼蛋糕就會越做越大。
我們怎樣進行微交談?從第一句話開始。這是微交談的一個關鍵策略,它在提醒你,和人交談這件事其實並不難。
電梯口遇見鄰居,就說一句話:「昨天聽你們家好歡快熱鬧,是朋友聚會吧?」
出社區大門遇見保全,就說一句話:「我們社區後門的鎖已經修好了,效率好高啊!」
上車坐定後,和司機就說一句話:「週一早上交通這麼順利,難得啊!」
買咖啡時,和服務生就說一句話:「又上新品啦,每週都有驚喜。」
公司茶水間裡遇見不熟悉的同事,也就說一句話:「你和我一樣,公司的早鳥哈。」
不要認為一句話太渺小,它能給你帶來遞增式進步。每天和陌生人說一句話,用這個習慣逐步拓寬你的舒適圈。你從舒適圈的邊緣不停地向外邁出一步,這一步很小,小到沒有失敗的可能;但這一步很關鍵,它能帶來前進的力量。從物理學的角度,物體一旦動起來,產生了慣性,一切運動都會隨之而來,好戲開始啦!正如美國的史蒂芬.蓋斯在提倡「微習慣」時說的:「微量開始,超額完成。」實話告訴你,我在嘗試每天一句話時,這一句話通常會不出所料地引出一次愉悅的交談。
在深入研究過「微交談」這個話題之後,我還發現,微交談不是來自個人天分,而是一項可以後天習得的技能;而且這項技能和你長得帥不帥、有沒有財富或地位都沒關係。你如果不信, 就去網上看一段影片──《賈斯汀.杜魯道在二十國集團找不到任何人可以交談》。賈斯汀.杜魯道是加拿大長得最帥的總理,在二十國集團峰會的會場裡,卻尷尬侷促到找不到任何人交談。所以,你不會因為天生帥氣或變得有名望,就自然而然地懂得社交。
我進而發現,想要具備微交談技能的人,不需要顏值超群、滿腹經綸、滿舌生花,只需要練習一些交談的技巧。因為人人都會說話,所以學習聊天,並不像「讓魚兒學會飛,馬兒學會游」那麼難。我已經用書中的這套方法,幫助了上萬名精英人士迅速走向世界。我每年服務將近兩百家企業客戶,其中既有外企,比如蘋果、歐萊雅,又有眾多正在加速國際化的本土企業,比如阿里巴巴、奇瑞、OPPO(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廣核集團等。很多學員使用了這套方法,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從不敢在商務餐會上與人攀談的害羞的人,變成了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的社交達人。
其實,沉默和開口、矜持和放鬆之間的距離,比我們想像中的要短得多。你只需要鼓起勇氣,一步就可以跨過去。我們的日常狀態,從日常工作生活中薰陶出來的氣質,以及做出的各種決定,都會主宰我們的命運── 它不是出身,也不是運氣。
這本書將會讓你知道,不善微交談的煩惱是可以消除的。讓它陪伴你,以每一天為單位,從第一句話開始,用這項技能與更多人創造更有意義的連結。
推薦序
「當你開始學會和陌生人交談的時候,你就找到了和整個世界的連結方式……」
戴愫老師在「得到App」上的課程得到了很多學員的認可。這不是因為平臺推廣有力,而是因為課程口碑確實好。
凡是上過戴老師的線下課程的人,都滿載而歸,收穫巨大。在她的言談中,你能感受到兩種氣質:精練和精當。作為一個表達者,我深知這有多難。
這次戴老師的新作《微交談:告別「聊天終結者」!只要3步驟,一開口就能在5分鐘內贏得好感,陌生人也能馬上變朋友!》出版,我請教她,你為什麼認為我們需要重新學習交談?
她的回答是:「強大的網路世界已經形成一種盡量減少人面對面溝通的趨勢,和陌生人聊幾句的習慣瀕臨絕境,人們的交談力日漸減弱。在和整個網路世界的競爭中,人類勝出的方法就是走出虛擬空間,重新理解怎樣和真實的人做真實的交流,建立共情、信任和親密。」
在這本書裡,你會看到── 交談之難。
表達本身不難,難就難在:一次有品質的交談,是在匹配雙方的價值,激發出集體智慧,所以要做好三方面的平衡。
第一,交談是在即興和計畫之間保持平衡。
每次交談就是一場新奇的探險,它無法被編輯和修改。你永遠不知道你們會探討一個多麼有趣的話題,又能找到多少驚喜。同時,為了在混亂中找到閃現的靈感,演繹出各種可能,交談也講究方法。如果能在即興和計畫之間保持平衡,交談就是一場值得的冒險。如果即興太多,計畫太少,容易流於淺薄的消磨式社交;如果計畫太多,即興太少,你會放不開,同時丟掉了交談的趣味。
第二,交談是在真自我和社會化自我之間保持平衡。
這是一個鼓勵個性的時代,人們展示自己時顯得滔滔不絕,聆聽他人時顯得耐性不足。同時,這也是一個獎勵連結的時代,個人價值在連結中得以彰顯。你看,表達個性時,你要忠於自我;建立連結時,你要愉悅他人。這是一對矛盾。有交談能力的人永遠在尋找這對矛盾之間的交集。也就是說,他的交談方式是對方喜歡的,並且他自己也覺得安逸自由。比如,週一早上和陌生同事聊聊「週末過得怎麼樣」,這並不意味著你在對他的私生活掘地三尺,而是展示對他人關切的姿態,或者向外擴散快樂的習慣。人的成長,就是真自我和社會化自我之間交集的不斷擴大。
第三,交談是在優閒和效率之間保持平衡。
我們發現越來越難擁有優閒了。時間工具、績效主義、結果導向,這些商業世界裡的元素在侵蝕著我們的日常生活,硬生生地把「體驗生活」,變成了「忙生活」。你仔細想一想,那些人性閃耀的時刻,那些人文關懷的時刻,其實都不是講效率的時刻。交談中的等待、傾聽、苦笑、沉默,將真實的自我慢慢展開,坦露給彼此,這就是交談的魅力。可我們的日程表確實越來越忙,怎麼辦?這本書給出了答案,微交談吧。將日程表放鬆一點,每天留一點點時間做微交談,不用長篇大論絮絮叨叨,從一句話開始。
會交談的人身上會散發磁性光芒,故事、人、資源都被他吸引了過來。當你開始學會和陌生人交談的時候,你就找到了和整個世界的連結方式,它可能發生在餐桌邊,可能在會議上,可能在走廊裡,可能在茶水間。
願你從這本書中得到收穫。
羅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