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套書

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套書

  • 定價:2000
  • 優惠價:751500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15日止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分期說明

3期0利率每期50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國家人權博物館X春山 合作出版
胡淑雯.童偉格 主編
歷史是一個人性劇場

  繼《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之後,春山出版與國家人權館再度合作白色恐怖散文選,散文選涵蓋散文、回憶錄、傳記與口述,同樣由小說家胡淑雯、童偉格主編,在超過兩百本書籍中,精選四十七篇作品,四十三位作者,近九十萬字的規模。散文選以截然不同的視角切入白色恐怖歷史的肌理,區分為繫獄作家、青春、地下黨、女人、身體、特務、島等七大主題,並由研究者逐篇注釋,增強背景理解。

  在這個選集中,我們將首次將這些受挫、受辱或者心靈扭曲的主體放置一處,甚至涵蓋特務、線民等加害者與協力者,也注重多元族群包括外省、原住民與離島馬祖、外國人的經驗,使他們共同發聲,像是一個巨大的人性劇場。我們在這些活生生的記憶中,找到一條通往人間之路,看到無辜受難者、革命者、人生遭到毀棄的家屬,也有判決了兩百多位共產黨卻遭內鬥誣陷的調查局處長。這些故事或者令人驚怖、畏懼、迴避,但同時是這塊土地上曾經擁有的真實人性,在這個人性劇場中,觀者將找到自己的位置與啟示,同時也找到與這些歷史的聯繫,以人性的方式。

  ■卷一 雪的重述.萌 Resurrection

  陳列  藏身
  楊逵  園丁日記、種了七棵榕樹
  葉石濤  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年代[節選]
  柏楊口述  柏楊回憶錄[節選]    
  陳政子口述  陳政子訪問紀錄
  伐依絲.牟固那那  光明乍現、反共大陸的童年
  張光直  蕃薯人的故事[節選]
  鄭新民  十七歲:火燒島最年輕的政治犯[節選]
  楊牧  愛美與反抗
  莫那能口述  被射倒的紅蕃

  本卷「雪的重述」主題為陳列、楊逵、葉石濤、柏楊四位曾繫獄的作家,在出獄隔年、六年甚至幾十年後留下的記述文字,他們繫獄的時間橫跨五○、六○與七○年代,整體濃縮了白色恐怖不同階段所發生的事。主題「萌」從陳政子到莫那能,橫跨鹿窟案、鄒族案、四六事件、戒嚴時代到原住民族處境,呈現十幾歲少年少女因時代的牢,要付出的青春代價。

  ■卷二 地下燃燒 The Underground

  藍博洲  白色恐怖的掘墓人
  林書揚  曾文溪畔的鬥魂──莊孟侯與莊孟倫
  黃素貞  我和老蕭的抗戰和地下黨歲月
  陳明忠口述  無悔──陳明忠回憶錄[節選] 
  吳聲潤  二二八之後 祖國在哪裡?[節選]     
  陳英泰  回憶:見證白色恐怖[節選]     
  林易澄  他一定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
  葉怡君  白堊記憶:一群五○年代「老同學」戰鬥的故事

  本卷以藍博洲撰寫的曾梅蘭一九九三年尋得其兄徐慶蘭之墓開啟地下黨的湮沒歷史,並一路或跟隨莊孟侯、莊孟倫與鍾浩東、蔣碧玉、蕭道應、黃素貞,理解日治時期反日與農工運動的脈絡,或重回一九四七年二二八現場,明白這個關鍵事件如何讓許多年輕人,成為一九五○年代受左翼思想燃燒的名字,於是銀行員在銀行被捕(陳英泰)、教師、國小校長在學校被捕(陳明忠、郭慶),以及機械廠的工人開始製作手榴彈(吳聲潤),最後則以五○年代倖存者看到刑場馬場町成為紀念公園以及政府開始進行補償作業為詰問:歷史該如何補償?

  ■卷三 她的花並不沉重 Her Flower Is Not Heavy

  季季  行走的樹[節選]
  唐香燕  一九七九,動盪美麗島:側記唐文標
  唐香燕  心內彈琵琶──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陳勤口述  天空在屋頂的那一端     
  藍博洲  歐巴桑
  蔡烈光  陳年往事話朱家[節選]
  吳俊宏  永不開花的枯葦

  本卷凸顯女性的位置與視角,她們猶如苦海女神龍,沒有輸給命運。季季糾葛於前夫楊蔚的線民身分,對因民主臺灣聯盟案入獄的友人深感負疚,描述他們的殞落。唐香燕則是美麗島事件當事人陳忠信的妻子,她記述自己的遭遇,也留下黨外運動瀟灑來去時代的身影。陳勤懷孕入獄,帶著女兒在獄中生活一年多。藍博洲所描述的「歐巴桑」許月里,從少女至老,仍堅持社會改革信念。蔡烈光則嫁入遭槍決的朱點人之家,成為朱家長媳,她節制又細膩地描述朱家人如何逃脫政治犯家庭的印記。本身亦為政治犯的吳俊宏,妻子陳美虹的父親劉耀廷在她十一個月大就遭槍決,吳俊宏留下陳美虹與雙胞胎妹妹陳美蜺、母親施月霞的悲傷往事。

  ■卷四 原地流變 Becoming

  蔡德本  蕃薯仔哀歌[節選]
  施儒昌口述   施儒昌訪問紀錄
  顏世鴻  青島東路三號[節選]
  林傳凱  流血的身體、寂寞的枯骨──側寫「白色恐怖」下雲林地區的兩位女性
  吳易叡  乾杯!白鴿──敬高菊花與無法公共的記憶
  謝聰敏  白崇禧與賴阿統     
  廖建華  詹益樺:那一天,阿撒普露
  謝聰敏  談景美軍法看守所[節選]
  李世傑  調查局黑牢三四五天[節選]
  高麗娟  從覺民到覺醒──開花的猶大[節選]

  本卷包含身體與特務兩個主題。身體主題從蔡德本到廖建華,描述遭逮捕、審訊、刑求的身體以及精神痛楚,如蔡德本筆下主角經連續多天不間斷訊問,舌頭長滿水泡,連吃一口饅頭都像燙傷,高草不斷寫血書陳情,顏世鴻則描繪出槍決密集的一九五○年秋冬,那些與死神鄰近的身體,高一生女兒高菊花一輩子被植入了創傷,施儒昌協助哥哥施儒珍自囚十八年,詹益樺自焚,是以極致的消失做為永恆的抗議,而賴阿統遭莫名逮捕與釋放,更展現政權支配身體的任意性與絕對性。特務主題從謝聰敏談景美軍法看守所開始,拉出撲朔迷離的闇黑迷宮,特工人員也成為自家人整肅的對象,高麗娟則是在多年後告白,在黨外雜誌臥底的那段青澀歲月。

  ■卷五  失落的故鄉 The Flying Hometown

  劉宏文  失去聲音的人
  呂培苓 一甲子的未亡人──王培五與她的六個子女[節選]
  胡子丹  跨世紀的糾葛:我在綠島三二一二天[節選]
  周志文  曹興城的故事
  杜晉軒  流離尋岸的鄔來
  郭于珂  生哥    
  鄭鴻生  荒島遺事──一個左翼青年在綠島的自我追尋[節選]
  陳榮顯  一部紀錄片的完成
  彭明敏  逃亡[節選]
  唐培禮  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臺灣白色恐怖[節選]
  謝聰敏口述  臺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節選]兼獄中來信
  高金郎  泰源風雲──政治犯監獄革命事件[節選]

  本卷收錄在朝向島或遠離島的各種移動中,成為沒有故鄉的死者或流亡者。國共內戰造成連串有形與無形的國界效應,從劉宏文的馬祖書寫開始,描繪離島之間誤觸國界的荒謬罪刑,流亡師生在澎湖遭軍隊整肅的恐怖,撤退來臺的軍人被質疑忠誠。反共國界亦擴展到東南亞,杜晉軒筆下遭國民黨特務綁架來臺的鄔來,一夕之間變成臺灣人,卻遭控為匪諜而判刑,馬來西亞來臺求學的陳欽生,被指控與臺南美新處爆炸案有關,流放至更遙遠的綠島。鄭鴻生與陳榮顯皆留下關於綠島的記憶,鄭鴻生在綠島指揮部服役時,甚至見過等待出獄的柯旗化。這個危險之島也是亟需出逃的,彭明敏、唐培禮與謝聰敏三連篇,與泰源監獄事件,見證七○年代初期的風聲鶴唳。

本書特色

  1將一九八七年解嚴前後至今,陸續出版的龐大的白色恐怖書寫,節選出層次分明的主題,並藉此更新對白色恐怖理解的視野。

  2兼具文學與歷史性。選集中你將認識到相對陌生的當事者,他們可能不是文學家,但你將驚訝於他們的文學豐富性。本次選集將以主題的方式,逐步引介讀者認識過去的重大白色恐怖案件,如臺大與師範學院的四六事件、形同滅村的鹿窟案、共產黨支部在臺灣各地的發展與瓦解、牽連一百多名師生的澎湖煙臺聯中案、綠島再叛亂案、柏楊案、臺獨案、民主臺灣聯盟案、海軍白恐案與美麗島事件等。透過選集閱讀,建立認識的基本框架。

  3製作大事記,透過作品寫作、首次發表與出版時間,對照作者經歷以及政治、文化的發展,能對白色恐怖的歷史作用力有全貌理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四十三位作者
  卷一  陳列/楊逵/葉石濤/柏楊/陳政子/伐依絲.牟固那那/張光直/鄭新民/楊牧/莫那能
  卷二  藍博洲/林書揚/黃素貞/陳明忠/吳聲潤/陳英泰/林易澄/葉怡君
  卷三  季季/唐香燕/陳勤/藍博洲/蔡烈光/吳俊宏
  卷四  蔡德本/施儒昌/顏世鴻/林傳凱/吳易叡/謝聰敏/廖建華/李世傑/高麗娟
  卷五  劉宏文/呂培苓/胡子丹/周志文/杜晉軒/郭于珂/鄭鴻生/陳榮顯/彭明敏/唐培禮/謝聰敏/高金郎

國家人權博物館

  二○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歷經多年籌備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二○一八年正式成立,除持續推動威權統治時期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工作外,亦擴大支持各種人權議題及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展現臺灣追求落實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決心。二○一九年,人權館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Asia-Pacific),與國際人權思潮接軌,促進民主與人權理念的推廣及深化。

主編簡介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哀豔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目錄

■卷一目次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寫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出版前
 
童偉格.胡淑雯 編序 靈魂與灰燼
 
童偉格 導讀 雪的重述
陳列  藏身
楊逵  園丁日記、種了七棵榕樹
葉石濤  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年代[節選]
柏楊口述  柏楊回憶錄[節選]
 
胡淑雯 導讀 萌   
陳政子口述  陳政子訪問紀錄
伐依絲.牟固那那  光明乍現、反共大陸的童年
張光直  蕃薯人的故事[節選]
鄭新民  十七歲:火燒島最年輕的政治犯[節選]
楊牧  愛美與反抗
莫那能口述  被射倒的紅蕃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大事記
 
■卷二目次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寫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出版前
 
童偉格.胡淑雯 編序 靈魂與灰燼
 
童偉格 導讀 地下燃燒
藍博洲 白色恐怖的掘墓人
林書揚  曾文溪畔的鬥魂──莊孟侯與莊孟倫
黃素貞  我和老蕭的抗戰和地下黨歲月
陳明忠口述  無悔──陳明忠回憶錄[節選]         
吳聲潤  二二八之後 祖國在哪裡?[節選]   
陳英泰  回憶:見證白色恐怖[節選]     
林易澄  他一定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
葉怡君  白堊記憶:一群五○年代「老同學」戰鬥的故事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大事記
 
■卷三目次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寫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出版前
 
童偉格.胡淑雯 編序 靈魂與灰燼
 
胡淑雯 導讀 她的花並不沉重
季季  行走的樹[節選]
唐香燕  一九七九,動盪美麗島:側記唐文標
唐香燕  心內彈琵琶──回憶蘇慶黎和蘇媽媽蕭不纏
陳勤口述  天空在屋頂的那一端         
藍博洲  歐巴桑
王培五  一甲子的未亡人──王培五與她的六個子女[節選]
蔡烈光  陳年往事話朱家[節選]
吳俊宏  永不開花的枯葦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大事記
 
■卷四目次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寫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出版前
 
童偉格.胡淑雯 編序 靈魂與灰燼
 
胡淑雯 導讀 原地流變
蔡德本  蕃薯仔哀歌[節選]
施儒昌口述   施儒昌訪問紀錄
顏世鴻  青島東路三號[節選]
林傳凱  流血的身體、寂寞的枯骨──側寫「白色恐怖」下雲林地區的兩位女性
吳易叡  乾杯!白鴿──敬高菊花與無法公共的記憶
謝聰敏  白崇禧與賴阿統     
廖建華  詹益樺:那一天,阿撒普露
謝聰敏  談景美軍法看守所[節選]
李世傑  調查局黑牢三四五天[節選]
高麗娟  從覺民到覺醒──開花的猶大[節選]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大事記
 
■卷五目次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 寫在《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出版前
 
童偉格.胡淑雯 編序 靈魂與灰燼
 
童偉格 導讀 失落的故鄉
劉宏文  失去聲音的人
呂培苓 一甲子的未亡人──王培五與她的六個子女[節選]
胡子丹  跨世紀的糾葛:我在綠島三二一二天[節選]
周志文  曹興城的故事
杜晉軒  流離尋岸的鄔來
郭于珂  生哥       
鄭鴻生  荒島遺事──一個左翼青年在綠島的自我追尋[節選]
陳榮顯  一部紀錄片的完成
彭明敏  逃亡[節選]
唐培禮  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臺灣白色恐怖[節選]
謝聰敏口述  臺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節選]兼獄中來信
高金郎  泰源風雲──政治犯監獄革命事件[節選]
 
編輯說明與誌謝
作品清單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大事記
 

編序

靈魂與灰燼 


  受難者的時間是無限綿長的。在血肉與言說的無盡中,流淌著一種再怎麼失敗也不會輸掉的、近乎永恆的東西。於是我們面向過去,倒退著走入未來,或者,逕向往昔出發,直取歷史景深中、層次豐饒的空白。在《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二○二○)出版後的整整一年,我們繼續散文的編務。更大量的文本,與生命時間本然的絕不可逆,使我們更真確地,體會到一種矛盾。一方面我們理解,這必將是一部過早完成的散文選集,只因目前,更多史詮仍待沉澱。另一方面,我們也察覺,無論何時完成,這部選集已然遲到太久: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無數青春的見證者,已經帶著他們各自珍貴的記憶,潛入歷史的無記憶裡。

  我們實踐的,是這般必然的早到與過遲。於是,我們但望這部選集能夠免於時間的焦躁,為讀者提供一個暫可靜視的介面,陳明這些書寫的各自所向,釋放它自有的文學質地。但首先,我們必須自我釐清,什麼才是(或什麼不是)「散文」。我們理解,在華語現代文學中,散文的本體論始終模糊,只在和其他文類並置相較時,定義才可能相對清晰些。例如:有別於詩的「詩體形式」(verse form),散文含括一切白話文書寫;有別於虛構的小說,散文則指涉一切紀實作品。因此什麼是「散文」?一個最權宜、卻也最明確的答案是:所有非虛構的白話文寫作,理應都是散文。

  我們也理解,就歷史成因而言,散文之強調白話文形式,直接反映的,是新文學運動起,古典詩亡的實況:在那次標榜「我手寫我口」的文學浪潮中,人們求索某種比起詩,更能符合新時代精神的書寫形式,因此所謂「散文」這一既存的俗常泛稱,始得以被重新揀取、被用以特指一種文學新文類。但弔詭的是,這個文學新文類之強調排除虛構裝置,其所迂迴潛納的,卻是詩亡其後,華語文學創作者的詩心不滅:相似於古典詩人在固定格律與字數裡,存真自我感悟或直觀,華語現代散文創作者,亦務求文雅地言表自我情感的本真。簡單說:對華語現代文學場域而言,所謂「散文」,時常暗指一種浸潤在白話文體裡的詩。

  也因此,雖然散文在業經重新揀取為一種文學新文類時,開放了自身海納一切次文類的想像︱原則上,議論,記述,對話,筆記,凡此種種,邏輯上,散文可以無所不包︱但就創作實踐看來,一般想像的所謂「散文」,依舊以摹寫詩境的抒情散文(lyric prose)為不變的殿堂之巔,並依此,布建了當今散文的典律。關於散文典律,我們的美學期許是:其詞鋒愈留白,其詩境就愈彰顯,其所存真的作者情感,也就愈雋永而有餘韻。而所謂「餘韻」,即明白是一種關於詩的懷想。

  具體說來,在華語現代文學裡的所謂「散文」,即是如此,在自身本體論曖昧的情況下,依舊能做為一個獨立文類,常存於文學場域的想像與實作中︱表面上,它所最想汰除的,正是它最深切藏納的。它的創作技藝要求,就是它的創作倫理訴求:一切表述、描摹與感言,作者皆切不可造偽。它的倫理,也反向規訓了它的技藝:我們想像,一篇傑出的華語現代散文,首先是一篇看不出技術斧鑿之痕的作品;它唯一該具備的,是一道作者的聲音之流,衷誠地,鳴訴一段本真體驗,而使人共感於無論是記趣、憶往,或者,即便是那般艱難的傷逝與受創。

  簡單說,就美學意識而言,華語現代散文已布建了自身的迴路:它訴求作者出於個人孤自的體悟,而將此體悟,昇華成普世的傷與諒。於是複雜點說,在華語現代文學的意義裡,什麼才是「散文」?一個幽深的答案可能是:其實,我們總期待它為我們,預告更為理想的那種「真實」;期待它蘊藉聲明,一種傷痛業已自癒,一種受難,已然獲得了澄明與滌淨。

  這樣的期待,放在我們對文學作品的設想,或許無可厚非;然而,若成為我們對臺灣白色恐怖散文作品之編選的單一標準,則可能,將顯得標準過於高蹈,於是,也使編選的行為,形同一種針對美學意識的檢查。原因很簡單:在諸多事關白色恐怖的史實,依舊等待澄明的現況下,一切關於「昇華」或理想「真實」的預想,可能並不理性。這是說:關於白色恐怖,真相的實質未明,逼視著編選一套紀實作品的困難,我們確切的感知毋寧是:也許,傷逝與受難者每道本真感觸,都應當被記存,而每道理該被記存的實感,都不應當再承受美學的評價。這意味著一部理想的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集,本質上的不可能。

  然而,為了讓記存仍然可能(雖然必有限度),就編選範疇而言,打破我們對散文既有建制的認知,就成了編者該具備的思維。這是說:首先,我們不以上述抒情散文的既定迴路,其所暗示的「雅」與「諒」,做為審選作品的絕對標準,而力求重新釋放散文做為一種特定文類,在成立之初的海量想像。因此,這部選集的編選範疇,除了一般認知的散文文學創作之外,也將涵蓋或許作者並無文學創作意識的自傳、傳記、報導,及任何就我們所知、能及時索讀的「非虛構的白話文寫作」。

  其次,除了打破對散文既有建制的認知,我們一併力求突破的,其實是以抒情做為核心的散文,所不免重新封印於個體的孤隔體驗:如上所述,它總要求一位深思且有能的當事人,獨自解剖個人體驗,從而,才能獲得「作者」的資格。我們認為:事關白色恐怖,個人體驗的公共意義,可以重新辯證、容許歧出對話,也應當,允許更大空間的他者在場。因此,不限於單一創作者的文本,口述史、或以口述方法寫就的自傳等散文作品,也進入我們的編選範疇。

  或者,能果敢地這麼說:在編選《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時,我們的目標,是將編選者解讀能力所及的最大值,兌換成現階段,事關臺灣白色恐怖紀實書寫的極大值,而非相反地,以編選者固有的美學認定,限縮了臺灣白色恐怖書寫的紀實性。我們的能力所及,就是我們的編選範疇。

  由此,最後成書的這整部《散文選》共分五卷。卷一再分為「雪的重述」與「萌」兩個主題。「雪的重述」,收錄四位曾經繫獄的作家,對個人白色恐怖實歷的憶述。這些憶述,透露寫作者在創傷其後,力圖修復「我」之主體性的共同深願。我們以此,索引全書各篇章,對同一段歷史的多元回顧。「萌」則收錄未成年的小孩與青少年,那最初即最終的一次白恐實履。最初,通過這六種追述,再現童蒙生命以其不文寬度,容受初驗的暴力。最終,因這般寬闊生命的脆弱本質︱對暴力的知解,標誌童蒙的從此不再,以及,啟蒙後的智性與抵抗︱我們以此,索引白色恐怖,對「我們」的各種侵臨。

  卷二「地下燃燒」以八部作品,微型示現地下黨人,及其關連者的往歷。這部龐然錯綜的地下史,旁側於五○年代、冷戰框架下,國府治臺史的反面,在彼時最受嚴酷清洗;在多年後臺灣本土化的史詮重構中,卻也最輕易就遭致忽略。持恆抵抗主流論述,這整卷追索,關注自我精神系譜的重溯與再驗:無論是在已然冷峻的昔往,或依舊炙烈的當下,皆以對寂滅者的記存,反語貴重理想的不息。

  對證上述陽剛的話語理序,卷三「她的花並不沉重」,則示現無論如何光亮的反對運動史裡,經常被忽視的女性實存。整卷七部作品,流轉女性身分,為妻女、遺族、眷屬、或政治案件的當事人,以相對而言,更跨域複現的觀看位置,她們修復由日治、戰後、二二八、白色恐怖,直到當下的集體傷痕;也在長列的死亡隊伍中、總是遲來的希望與愛裡,切近逼視傷痕各自的無可告別。

  卷四「原地流變」,從肉身的記憶出發,思索「受刑」與「逃逸」的辯證。本卷且裂變為二,前七篇章,描摹加諸於政治受難者身上,「刑」的具象路徑:痛楚總是由體膚承感,卻永遠比切膚更深,在充滿個體差異的、與恐懼對峙的經驗中,在種種彷彿密室的空間裡,逃逸的路徑漫漶於一人置身的所有時空。在那裡,書寫自白既是自我構陷,也是逃生。在那裡,自囚終身無異於捨命求生。後三篇章,則書寫特務等協作之人的同刑:這些懺情或揭密,為我們反陳「刑」所從出的體制結構。

  對照上述二元裂變,卷五「失落的故鄉」,則將簡化的鄉土二元論,重置為跨界者們,繁多的抵達之謎。在此,原鄉外的離散,和故土裡的離散並陳。只因在同一體制結構內,剝奪人身自由的拘禁,也總體拘限了個體自由的認同。而體制發明的流放,也總格外無異地,為所有流放者,指出一個同樣偏遠的異鄉。以這些移動條理(或漫無條理),我們總結臺灣白恐時空,對「我們」的總體圈限。

  在五卷共四十七個篇章之外,猶有許多作品,因種種因素,未能收錄於此書。做為本書編者,我們深以為憾。以下謹題記若干,以供讀者尋讀。一如《桑青與桃紅》(一九七六)這部佳構,對臺灣白色恐怖小說書寫的重要性,聶華苓自傳《三輩子》(二○一一),亦細緻留存《自由中國》半月刊同仁身影,對白恐散文書寫,有其顯在意義。王鼎鈞回憶錄《文學江湖》(二○○九),則簡達直述黨國文藝控管下,個人的捲入、與特務的周旋,及最後的遠避。回憶錄對山東學生流亡案,亦有切近分析。

  馮馮《霧航》(二○○三),從一名海軍小兵視角,追述遠在國共內戰前、早自生命之初起,即一路無可緩解的種種錯位與錯待。這部作品,具現一部肉身傷害史,如何同時竟是一部情感啟蒙史、一部同志身分認同史,是我們讀過,最刺痛的書寫之一。崔小萍《天鵝悲歌》(二○○一),則重理個人《崔小萍獄中記》(一九八九)裡的見聞,而以更多年後、更遠距的觀察與思考,落定九年多冤獄中,種種無由的國家暴力。相對於此,黃紀男口述、黃玲珠執筆的《老牌臺獨:黃紀男泣血夢迴錄》(一九九一),則以解嚴後數年內的近距回顧,以一部「野史」之姿,見證並收藏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始末。

  當我們說,此書的編選範疇,止於我們能力的極限時,我們陳述的,毋寧是:面向這般龐然多歧,而同訴真實苦痛的紀實文本,做為編選與識讀者,我們自覺謙卑。我們理解:一個暫可靜視的介面,同時也可以是,無盡起點的重新生成︱何等遊歷,在編選過程中,我們得以識讀靈魂如何焚餘成灰燼;而灰燼,如何藏納了靈魂的重量。

童偉格.胡淑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33702
  • 叢書系列:春山文藝
  • 規格:平裝 / 2184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獨家活動

 

內容連載

藏身 陳列
 
◎收錄於二○一三年八月《躊躇之歌》,印刻出版。
 
1
 
我在獄中就聽說過許多「出去的人」謀生過程裡遭遇的種種挫折辛酸和屈辱的事。一個根本的處境是,公家機構禁絕錄用,而好不容易受僱於私人的公司或店家之後,由於情治單位的不時侵門關照,老闆怕惹禍,往往也很快就會將你辭退。所以我出獄後回家,原本是打算就此留在鄉下種田的。這會很辛苦,我當然知道,但我想,至少,田地和農作物都不會說話,不會移動,當然也不會疑問、監視和跟蹤你,更不可能相互牽累,能絕對地放心相處和信賴;至於作物栽培管理之類更深入的情事,則可以很快學習。我想,就當作形勢所逼下的一種自我放逐或封閉,然後靠著一己的勞力,應該也可以勉強餬口自足地活著的吧,並因而或許還可以多少保有一些尊嚴、平靜、自在,保有一些美質。
 
或者,就像那些稻子、番薯或野草,在天空下,固定在一個偶然而命定的地方,沉默單調地過短暫的一生。
 
根據從小就曾幫忙種作的經驗,我當時以為,農民生活的艱難窘困,他們日日的辛勤勞苦之所以沒有相應的酬報,除了一些長期刻意壓榨欺負這些底層人們的政策之外,主要在於產銷失衡的問題。我因此去縣城的圖書館借了許多這方面的文獻和期刊,諸如:
 
《臺灣省農業年報》
《臺灣糧食統計要覽》
《臺灣農產品生產成本調查報告》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工作報告》
《臺灣主要蔬菜運銷成本分析》
《農業經濟半年刊》
《臺灣農業季刊》
《臺灣土地金融季刊》
《臺灣省物價統計月報》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
《雜糧與畜產月刊》
《豐年周刊》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叢刊》
《農業經濟論文專集》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