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沒有文化同一性:我們捍衛文化資源
  • 定價:250
  • 優惠價:922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1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文化間「共通」的挖掘,是促使彼此的「dialogue」還是扼殺了各自發展?
那又該如何抵抗隨之而來的扁平化?

如今,文化資源亟需被捍衛!

  ‧ 「語言普世性」可能帶來的危機
  語言源於不同歷史文化基根、某個種傳統、環境與風景,它主導了人們的思維邏輯與對事物的構圖。

  一疊疊相同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同一時間出現在世界各地,將青少年的想像制式化,使其相互雷同,這個現象在相同的全球語(globish)中越來越明顯。如果我們只說同樣的方言、如果語言之間具有孕育力的間距消失,便再也無法察覺各自的資源了。當人們能夠警覺地球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的貧瘠,為何不擔心文化資源的貧瘠?

  ‧拉開文化的間距,讓彼此面對面,找出共通點、溝通或甚至衝撞來製造更多的可能性
  朱利安在《沒有文化同一性》藉由不同的例證來引導我們重新思考文化之間的對話,我們需要提倡的是非相似的共通,因為唯有如此的共通才是多產富饒的。不該任由不同來源的文化因同一化而使自身的特殊性隱沒,應因當透過讓每個共通的觀點,對話能讓每個觀點一點一點地從自身的排他性跳脫出來;以此,對話使得可分享的理解場域逐漸浮現,在此場域裡,每個人開始可以理解他人,讓文化之間保持面對面,產生出張力,社群的共通也才得以因實際的交流衝撞變得更加活絡,

  而這,才是現今這個時代的關鍵!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


  哲學家、希臘學學家暨漢學家,是巴黎迪特羅大學特級教授,也是巴黎人文之家基金會世界學研究院他者性講座教授。他是最常被翻譯成外文的當代思想家之一,其論著已經被譯成25種語文。

  François JULLIEN, philosopher, hellenist, and sinologist, is professor and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Oriental studies at Université Paris-Diderot and chair of alterity at the Fondation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He is one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s most widely translated thinkers.

譯者簡介

張君懿


  巴黎第一大學美學與藝術科學研究所造形藝術創作博士,法國魯昂藝術學院造形藝術創作碩士,曾先後榮獲德國「格爾達・漢高」與法國「遠見與創新」獎學金,於法國人文之家世界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師從朱利安。現從事藝術創作及展覽策劃,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目錄

序    4
一、普世、統一、共通    
二、普世的歐洲思想基底——普世是否為失效的觀念?    
三、差異或間距:同一性或孕育力    
四、沒有文化同一性    
五、我們捍衛文化資源    
六、共通的間距    


 
 



  文化同一性透過民族主義之回歸與全球化之反動,今日逐漸成為全世界不得不正視之訴求。

  文化同一性可說是一座堡壘,用以抵禦外來統一化的威脅,以及內部社群主義可能造成的破壞。在包容與同化之間、在捍衛獨特性與渴求普世性之間,我們究竟該如何取捨?

  這項辯論在啟蒙理想廣受質疑的歐洲尤為盛行。更廣泛來說,它涉及了文化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文化的未來展望。

  然而,我認為人們誤解了一些概念,因為重點不在於造成文化孤立的「差異」(différences),而在於可使文化之間保持面對面,並運用其所製造出的張力促成彼此之「共通」(commun)的「間距」(l’écart);由於文化的本性乃是變動與轉化,因此重點也不在於「同一性」(l’idendité),而在於文化的孕育力(fécondité),或者我所謂的「文化資源」。

  因此,我所捍衛的不是無法辨識的法國文化同一性,而是法國(歐洲)的文化資源,而「捍衛」一詞既是保護,也是開採。因為,若我們明白像這樣的文化資源是源於某個語言,一如源於某個傳統、環境與風景,我們便會發現,資源人人皆可取用,它並不屬於任何人。文化資源與「價值」(valeurs)不同,它不具有排他性;它不自吹自擂, 人們也不會「鼓吹」(prêche)它。而無論人們是否願意發揚文化資源,不管是活化它還是棄之不顧, 這都是每個人的責任。

  如此概念上的轉移,使我們不得不先重新定義「普世」(l’universel)、「統一」(l’uniforme)與「共通」(le commun)這三個相互抗衡的詞,以釐清它們的歧義。因為,這將在後續引導我們重新思考文化之間的「對話」(dia-logue):dia- 意指「間距」與「緩慢演進」;logos 則是指「可理解之共通」(commun de l’intelligible),而正是此「可理解之共通」造就 了人。

  否則,一旦人們混淆了這些概念,便會陷入一場註定沒有結論的偽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987226
  • 叢書系列:朱利安哲思集
  • 規格:平裝 / 104頁 / 10.6 x 17.2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今日,這些資源受到了威脅,因此我更要予以捍衛。
 
我們必須抵抗前述兩大陣線:其一,以相似物(semblant)與擬仿物(simulacre)來充當普世的統一;其二,背離普世而轉向普世之對立面(「社群主義」)的共通。一方面,我們須抵抗文化的貧瘠化,須抵抗全球與商業統一化所導致的文化扁平,因為那是一個「形塑世界」(fait monde)的市場。一疊疊相同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同一時間出現在世界各地,將青少年的想像制式化, 使其相互雷同,這個現象在同一種全球語(globish) 中越來越明顯。所以我們首先要抵抗的便是這些語言,因為如果我們只說同樣的方言、如果語言之間具有孕育力的間距消失了,語言之間便再也無法相互思考:再也無法察覺各自的資源了。不久後,我們只能在同一且標準化的觀念中思考,而將刻板的思想視為普世。「巴別塔」其實是思想的契機,因為,若以溝通無礙為託辭,我們將在默化過程中任憑自己被剝奪最初存在於語言裡的思想資源:這些資源存在於語言的多樣性及其富有創造力的間距裡。若是如此,我們將不再進行翻譯,而無法處於各種語言之間蘊含孕育力的之間:之間讓一種語言的可能性能夠通過另一種語言加以檢證和發掘,反之亦然。譯者也是在之間裡,才得以從另一種語言重新打開語言,讓語言脫離成規、在語言的能力中激發更多語言。人們能夠警覺地球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é)的貧瘠,為何不擔心文化資源的貧瘠?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