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我城故事:大稻埕街區生活書寫

我城故事:大稻埕街區生活書寫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我們的城市可以是什麼樣子?
每一次行動和論述對「我城」的描繪,都是對居住之地的深情回應。

  談論臺灣文創與城市經營,為什麼繞不開大稻埕?
  1980年代,「我愛迪化街」運動保留了在地的歷史建物,也為日後的文創聚落奠定下空間基礎。
  而綜觀大稻埕歷史,更有著女學生、撿茶女工、老闆娘、女給、藝旦、看護婦、產婆……眾多女性行過街市、追求自主生活的身影。
  時至今日,在地居民、文創工作者與政策協商下,共同描繪大稻埕的生活樣貌。

  ——當我們談論大稻埕,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臺藝大藝政所教授殷寶寧老師,從都市文化治理角度出發,走過形塑了在地認同的「我愛迪化街」運動,注視大稻埕歷史上女性現身之處,論析文創聚落的政策與論述生產,並重新檢視博物館與在地的互動關係。
  我們的城市可以是什麼樣子?每一次行動和論述對「我城」的描繪,都是對居住之地的深情回應。
  從最貼近記憶與生活的地方開始,再走一次大稻埕。

本書特色

  ★從女性生命經驗及在地人的視角出發,書寫大稻埕的故事
  ★兼具學理與政策實務執行的觀察角度,適合關注文化治理的你
  ★不只是感性書寫,也不只是學術論述,以人為本,關照在地

好評推薦

  從《情欲.國族.後殖民:誰的中山北路?》、《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到《我城故事》的大稻埕,殷寶寧教授兼顧思辨與情感的筆觸,再度引領我們細察街區的紋理,傾聽記憶的跫音,尋索芸芸眾生的安居城市。~王志弘(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本書是作者自我觀察及思考探尋,有其細膩,有其見解,提出了自我獨有的取徑,邀大眾一起閱讀大稻埕街區的人事物。令人回想起過往三十四年歲月,保存途中是大家共同攜手促成,林衡道老師上街導覽分享、文建會郭為藩主委第一個以文化單位主管表態支持,才有後續重新研究規劃大稻埕街區未來的可能性、多位媒體人接力報導及在地居民願意站出來支持等等。後有幸經營大稻埕故事工坊時,始終希望大家以在地為師、居民為本,故事由地方而生,因大家而不凡。知道城市過往,再走的下一步才能穩當。本書給讀者一把鑰匙,邀請大家一起思考與討論,大稻埕改變仍在進行中,需大家重新思考現在及未來。在各種擺盪及平衡中,找到屬於這塊土地的原味。~丘如華(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我愛迪化街」運動發起人)

  寶寧帶著我們從盛華到幽蔽、從凋零到煥容的大稻埕史中,窺見了台灣女性們掙扎著走出方井之地的痕跡,並述說了如今所見的大稻埕是多麼得來不易,在文化與開發之間,如寶寧說的,我們需要歷史的根與美。~李衣雲(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熱絡的街區不只為了觀光消費,更是工作生產與生活棲息之所在。寶寧扎實而有趣的研究,豐富了我們在此扎根的想像。~李明璁(社會學者/大稻埕「探照文化」創辦人)

  這是一本以大稻埕近世代演變為本,針對其城市發展與文化治理的分合關係,做出細膩描繪分析的迷人書籍。作者以理性感性均具的書寫,款款吐露出一個專業者對於我城的愛與關懷,讓人感動也佩服!~阮慶岳(建築師/小說家)

  1875年,淮軍來台灣打原住民,獅頭社之役,開山撫番第一仗,淮軍灰頭土臉而去。2021年,淮軍後裔在台灣的小姑娘,寫大稻埕發展史,文藝復興又一書,寶寧教授開心出版新作。這就是台灣的族群融合。~陳耀昌(醫師/作家)

  一座城市,孕育影響在這裡生活的每一代人,而每一代人也以他們的生命故事重新定義這座城市,進而定義自己的未來。閱讀本書,重新思維大稻珵的身世與紋理,可以重建城市的當代視野,讓我們有更寬廣的文化視野展望城市的未來,繼續書寫台北的我城故事。~鄭麗君(前文化部長)

  (依姓氏筆劃)
 

作者介紹

撰文者簡介

殷寶寧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臺北北門外出生,淡水河水門的國慶煙火,為幼時最璀璨的天空記憶。

  敕使街道與北淡線鐵道間的聚落長大,大稻埕第二公學校校友。這個移動軌跡與淡水河環抱了大稻埕,迄今仍每日奔波出沒於淡水河流域。

  現職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專長領域包含建築與文化研究、文化資產與博物館、性別研究等。

  近年出版專書:《性別與設計:建築與女性主義的邂逅》、《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目錄

‧推薦序

‧序

‧第一章 重新敘說我城故事
一.我是大稻埕人?
二.「我愛迪化街」
三.故鄉沒有年貨大街—— 都市文化治理的臺北認同
四.專家系統與地方認同
五.文化治理迷途?「都市再生前進基地」與「大稻埕博物館」
六.我城故事,打算怎麼寫?你也是大稻埕人?

‧第二章 「我愛迪化街」的大稻埕在地想像
一.迪化街的歷史時空
二.「我愛迪化街」保存運動的時空場景
(一) 在地商家與居民感受的視角
(二) 重要催生者:丘如華女士與樂山基金會
(三) 公部門技術官僚專業價值的支撐
三.媒體傳播的能量
四.從都市計畫到文化資產保存路徑上的披荊斬棘

‧第三章 從家庭到城市:大稻埕中的女性
一.臺灣女性的在地歷史與空間現身
(一) 臺灣女性的歷史面貌?
(二) 從空間變遷切入歷史想像
二.女性主義地理學觀點:資本主義空間與性別位置的翻轉
三.走出家庭的女性:女子首學與宣教事業
四.大稻埕女子公學校
五.掙脫身體與禮教的束縛?黃玉階的至善堂與解放纏足運動

‧第四章 走向城市的女性樣貌
一.港町與千秋街的茶葉世代:騎樓下的揀茶女工
二.穿梭家與店的大稻埕老闆娘
三.性別化職業的積極主體:從「藝旦」到女中
四.看護婦與產婆
五.從女性主義城市到反公共領域?

‧第五章 大稻埕「文創聚落」:飲食文化、美食地景與文創轉向?
一.大稻埕文創好生意?
二.大稻埕無形文化與創意產業的美學化
三.「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的在地闡述
(一) 臺灣文創政策的殊異性
(二) 文創產業與在地文化的關聯
四.文化創意聚落與美食地景
(一) 大稻埕=「年貨大街」?
(二) 「文化引導都市再生」:大稻埕美食地景
五.牽動與互動:文創產業與在地產業的關聯
(一) 這不是我的「年貨大街」!在地商店街與市集的衝突
(二) 不只是商店,這裡是我的家
(三) 導覽與故事訴說—從藥材到藥膳體驗經濟的創新實踐
六.從美食地景到創意產業:大稻埕的美學化消費

‧第六章 兩座博物館:大稻埕
一.從老街上誕生的博物館開始提問
二.老屋、老街與博物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與迪化二○七博物館
(一) 為何選擇落腳於此?
(二) 老屋再生與博物館服務
(三) 街區老屋與博物館展示
三.博物館與在地文化保存
四.街區博物館:走出國族主義

‧第七章 尾韻
一.想要說什麼呢?
二.為你留下記憶/ URS
(一) 你們的城市記憶
(二) 已經過去卻想留下的故事
三.URS vs. 大稻埕
(一) 大稻埕的空間優勢
(二) 文化是好生意?商業即是文化?
(三) 社區守護導向的都市保育觀點
(四) 批發零售業?文化觀光還是創意產業?
四.我城,是嗎。
‧附錄
‧參考文獻

 
 

自序

漫遊即書寫:感恩擁有城市中行走的自由


  我一直感恩自己從小到大有很多幸運。其中一個是,從很小年紀開始,我的父母就讓我擁有在都市間行走的自由。幼稚園時,曾自己搭巴士去找家人(別懷疑,那時候還有車掌小姐,票很小一張,淡藍色的。我還記得是44路公車,現在應該是208吧)。小學四年級,一個人在西門町看晚場電影,搭將收班的220巴士回家。當高中同學說,連去巷口文具店買筆記本,她爸爸都不准時,我無法理解。

  碩士班時,讀到Janet Wolff批評Flâneur漫遊巴黎街頭的恣意,享受資本主義世界匿名性帶來的高度自由是虛假的。因為,無法讓女性漫遊者(Flâneuse)安全悠遊其間的城市空間,「自由」都是虛妄。後來,又讀到Elizabeth Wilson回想她的小時候,跟媽媽一起,絕望地等著似乎永遠也不會來的公車,原本滿心期待母親帶她去動物園的歡樂,似乎敵不過這個世界對女性的不友善,以及幸福不斷地、無限地向後遞延,終至消散。這些場景,讓我好有感。也讓我想到,我企圖描繪的大稻埕及迪化街城市空間與社會生活場景;和在這裡人們的歷史記憶,過去與未來。

  女性身影和這裡緊密相連。想想因茶葉致富、將台灣送上世界舞台的茶葉貿易。鼎盛時期,兩萬名揀茶女在亭仔腳、店鋪內外工作,何等壯觀的場面。在永樂座一唱就停不下來的顧劇團,顧正秋與京劇的故事在此被傳頌開來;丘如華老師昔日領軍樂山基金會,力抗恐遭拓寬拆除的迪化街,迄今超過三十年,讓我們今日還能看到美麗的連續性街道與建築立面,而丘老師為台灣文化資產與社區營造培育生力軍無數,仍持續戰鬥力滿滿。慈聖宮媽祖信仰的母性溫暖,霞海城隍廟在風水上被稱為雞母穴的傳說,當然還有長年主管繁重寺務的陳文文大姐。2016年,陳國慈女士領軍的團隊,佈置籌設了溫暖的「迪化207博物館」;而陪伴慰安婦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婦援會,也在這裡悄悄地開張「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昔日風華的江山樓,訴說商賈豪氣,但別忘了在此的藝旦,如何因家貧被賣,從小開始習琴賣藝求生。曾經的公娼館,後來成為訴求性工作者人權的基地。再次地,女性生命史和城市空間如此緊密地,相互訴說。

  這本書的難產過程,正好見證了阿嬤家從閉館到另覓新家,離開迪化街原址。所幸女性強韌的生命力,讓阿嬤家即將再次重現。而長期以生命陪伴大稻埕與迪化街區店屋歷史風霜的丘如華女士,以長期推動臺日文化與社區發展交流的付出,於2020年獲日本政府頒發「旭日單光章」。獲頒這個獎章的臺灣人從1900年迄今僅三位。分別是1900年的辜顯榮,2010年的排灣族雕刻師陳俄安,而2020年的丘如華老師為其中唯一女性。書中許多記敘的故事,或許已經因為寫作時間落差而走入歷史。正如這裡因為承載太多故事讓城市豐富,生命不斷變異,慶幸我擁有這幸運,可以持續地、以性別視角,觀察這個城市裡上映的種種精彩,與生命故事,並持續擁有訴說的權力/利與祝福,期待妳也來訴說妳的城市生命與故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04733
  • 規格:平裝 / 325頁 / 15 x 21 x 1.6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三章 從家庭到城市:大稻埕中的女性(節錄)
 
一、臺灣女性的在地歷史與空間現身
 
(一)臺灣女性的歷史面貌?
 
在第二章裡,我試著用不同的歷史角度來訴說大稻埕過去的歲月。在這一章,我想提出一個嘗試,或者說是提問:我們可以用女性生命經驗來理解城市嗎?
 
性別研究早期從尋找女性的故事開始,想藉由重新書寫歷史,找到翻轉原本歷史論述與觀點的可能性。因此,在研究與寫作的策略上,從女性生命經驗出發,或者是翻找過往女性長期被忽略的歷史故事,是兩個經常被使用的策略。這個策略的先天性限制在於,為了尋找既有體制結構中,女性的生命經驗與故事,因此,不可避免地是以既有的異性戀父權體制脈絡為根基,未能從根本地顛覆這個體制,也往往容易受到挑戰,認為這樣的討論不具有解放性的意涵,特別是無法處理女性主體與情欲特質,以及逐漸多元的性主體論述。然而,即使有著這個結構性的論述限制,我仍忍不住想問,要建構以女性為主體的歷史視角,臺灣女性的歷史要從哪裡開始觀察呢?
 
2015年,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了一套兩本的《臺灣女人記事》,記敘了從1636年到2007年的臺灣女性歷史。這個女人大事紀,以統治者來分期斷代,分別是:1636年的清領之前,1684-1895的清領時期,與1896-1945的日本時代。相當有意思的是,在日本時代之前,特別是清領時期,與女性歷史有關的故事,均環繞著節孝牌坊的故事。
 
比較簡化地來說,如果承襲著既有的歷史教育模式,我們信任我們眼前所看到的史料或歷史教材,如此一來,我們對臺灣歷史中女性圖像的想像,就只剩下為已婚夫家早逝男性的守寡女性形象。然而,歷史上女性的樣貌,就只有這個形象嗎?應該不是吧?然而,從史料來看卻又是如此簡化與狹隘,除了寡婦之外的女性形象均不被記憶,也不被鼓勵認識。換言之,我們自然無法得知,除了這個單一的形象外,歷史上的女性,都在做些什麼呢?但或許還有另一個發問是,是什麼因素造成歷史中的女性僅有如此單一的再現樣態?是哪個環節出狀況?何以致之?是哪個時代與心智狀態的產物?

會員評鑑

3.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5
|
2023/02/20
劇透警告
搜尋所有書目,這本書是少數整本都在談大稻埕的書,不過該書並非漫談大稻歷史,更多篇幅著重大稻埕的都市更新時的文化保存議題探討。

都市更新時,會碰到因為房地產價格高,原本屋主期待獲利,因此選擇將老房子拆掉蓋成大樓以期獲利,當政府指定某處為古蹟時,會受到民眾反彈,有些屋主甚至自行拆除,或是古蹟就莫名遭放火燒掉等事件。如今大稻埕還能夠保留歷史痕跡,是多方努力的結果,不過我自己實地走訪,會發現留下來的古蹟並不多,所以很多時候都只能透過「想像」而發思古之情。

純粹保留下古蹟還不夠,還必須思考怎麼樣活化這些古蹟,進而變成觀光資源,讓民眾更了解大稻埕的意義。一開始政府推出年貨大街的活動,將大稻埕塑造成「北台灣歷史廚房」的形象,南北貨包括昂貴的海鮮食材、中藥、各類平價乾貨,並且加強周遭的傳統美食印象,邀請民眾年前來選購各種食品。不過隨著時間過去,話題性慢慢變少,農曆年間大批蜂擁而去的人潮也造成汙染跟當地民眾反彈。

2010年後大稻埕開始有文創產業進駐,延續著北台灣廚房的意象,有店家規劃串聯大稻埕店家,邀請民眾到老屋一起烹飪跟用餐的活動,吸引上百人參加。另外也有店家結合小農,幫助技術很好但不懂行銷的農民,將他們生產的產品包裝過後,放在歷史風味的老建築中,別有一番趣味,強調傳統古早味精神。也有百年糕餅業,店內透過製作糕餅的器具,介紹傳統糕餅業,一邊販賣研發的新糕餅產品,讓民眾耳目一新。茶行也開始結合原有的建築空間,變成茶葉博物館,可以體驗製茶過程,也可以去傳統建築中悠閒的品茶。一連串的活化,都是利用「傳統感」、「歷史感」,讓人在體驗文化中認識大稻埕、進而被這些歷史元素吸引,而有機會讓年輕人也能喜歡來大稻埕,活化商圈。

本書完整述說大稻埕都市更新的難處與進展,可惜文字稍微生澀,讀起來有些像在讀論文。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