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如果文物會說話:打開博物館大門,看懂中國歷史

如果文物會說話:打開博物館大門,看懂中國歷史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穆天子西行,只是為了和西王母約會?
為了長生不老,漢武帝做過哪些努力?
除了書法,王羲之的隱藏技能是什麼?
陸羽寫《茶經》之前,中國人喝什麼茶?
北宋山水畫裡竟然藏著梁山好漢的祕密?
元朝的蒙古人為什麼會出現在江南園林?
明式傢俱是木匠皇帝發明的嗎?
方世玉為什麼喜歡在染坊裡打鬥?
 
文字記載的只是半部歷史,另外半部讓文物告訴你。
 
  博物館裡的每件文物都不再是靜止不動、沉默無語的,它們將因為你頭腦中鋪設的知識脈絡而活躍起來,伴隨你一同探索古代中國的奇妙世界:你可以通過玉器了解中國史前文明的「滿天星斗」,借助青銅重器探索周代的江南,可以從東漢時期的壁畫中解開鮮卑族崛起的祕密,還可以從唐代的茶葉與瓷器故事中發現「茶馬古道」的蹤跡……
 
  《如果文物會說話》跳出歷史敘事的套路,用文物背後的信息拼接出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用開放的多學科視角刷新我們的固有認知,串聯起一條簡明新穎的中國史脈絡。
 
本書特色
 
  1. 穿越時空,了解稀世文物的「前世今生」;
  2. 揭開國家寶藏的神祕面紗,輕鬆學歷史長知識;
  3. 立體、辯證且多角度看問題,擁有全局觀思維;
  4. 擁有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人物與藝術談資;
  5. 打開看世界的「另一雙眼睛」,開闊視野和胸襟。
 
好評推薦
 
  李純瑀(臺師大共教中心國文組助理教授)
  邱建一(藝術史學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經緯
 
  上海博物館副研究館員,人類學家、作家。
 
  長期從事人類學、民族史、藝術史等方面的研究,力圖向公眾傳播學術新知。著有《四夷居中國:東亞大陸的人類簡史》、《如果文物會說話》、《與人類學家同行》、《從考古發現中國》等多部作品;譯有《石器時代經濟學》、《伊隆戈人的獵頭》、《二十世紀神話學的四種理論》、《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等六部譯著。
 

目錄

前言 在博物館重新發現中國 
第一章 被玉石改變的遠古中國 
從新石器時代開始 
玉器是用來祭祀的嗎?
玉器換忠誠 
穆天子西行之謎 
玉石貨幣的最後記憶 
玉石與上古中國的融合

第二章 隱藏在青銅器中的周代興衰 
商周文明的標誌 
青銅器原料之謎 
吳國特產青銅劍 
江南銅礦爭奪戰 
「銅馬體系」的崩潰 
西周的兩位遺產繼承人 
告別青銅時代

第三章 博山爐與秦皇漢武的尋仙之路 
秦皇漢武的永生夢 
博山爐上的仙境 
秦始皇被方士騙了嗎?
漢武帝的「神山探索小隊」 
天馬的代價 
昂貴的尋仙之旅 
從「神仙」到「蠻夷」 

第四章 從東漢壁畫揭開草原部落崛起之迷 
草原部落從哪裡來?
作為資訊載體的壁畫 
「李將軍」傳奇 
邊境上的繁榮 
從雇傭軍到對手 
破解無字史書 

第五章 王羲之書法中的魏晉王朝 
魏晉的困境 
宗師輩出的時代 
颶風之眼下的蘭亭會 
王羲之的隱藏技能 
來自永和九年的三封信 
「天師道」的各種歸宿

第六章 隱藏在石窟裡的北朝皇帝 
北朝的意外收穫 
石窟寺的起源 
北魏的佛教「總統山」 
北朝的全新動力 
佛教影響的南北差異 

第七章 被茶葉改變的唐宋口味與政治 
隋唐帝國的「絲路」難題 
陸羽和飲茶革命 
從絹馬貿易到名馬市茶 
茶葉拯救中原王朝 
從茶都到瓷都 
佛教、茶葉與瓷器 

第八章 宋代山水畫與國家危機 
唐代的遺產 
山水畫的獨立 
集大成的北宋山水畫 
當畫家遇到盜賊 
山水畫的奧祕 
「山水」崛起,山河破碎 

第九章 大隱於市的元代園林與文人 
元朝的成立 
似此園林無限好 
玉山雅集與元代的終點 
不同政見者的隱祕仙境 
超脫與合謀 

第十章 明式傢俱與白銀時代 
充滿想像力的明朝 
明朝的傢俱為何如此有名?
明式傢俱和木匠皇帝有關嗎?
園林裝修指南 
明代傢俱背後的國際貿易 
白銀的去向 

第十一章 明清火器與草原貿易網 
放糧還是不放糧 
火器的進化 
紅夷大炮真的擊中了努爾哈赤嗎?
北方草原的貿易網 
早已被寫下的結局 

第十二章 藍染布與清代的命運 
清朝的經濟危機 
藍染布的興起 
方世玉為什麼喜歡在染坊中打鬥?
帝國的縮影 
藍靛的新時代 
通過物質文化重新認識中國
 

前言
 
在博物館重新發現中國
 
  各位即將打開的這本書,是我近十年在博物館中探索、發現的一點心得體會。在這段寶貴的工作經歷中,我親手接觸過數以千計的文物,每年都要進行許多次面向普通觀眾的講解,還在各種媒體平臺寫作了許多向大眾普及博物館知識的作品。
 
  隨著我與觀眾、朋友不斷地接觸、交流,許多想法逐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昇華。把文物和歷史脈絡結合起來,打破兩者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成為我追求的目標,而這本書就是朝著這個目標進行的一次嘗試。在書中,我更加注重文物背後的歷史脈絡,力圖把深藏在博物館中冷冰冰的文物,用立體、動態的方式呈現給大家,同時通過文物來理解歷史,串聯起一個簡明的「中國史」脈絡。
 
  博物館是充滿文物和知識的好地方,大家都喜歡去博物館看展覽,從那些古代藝術品當中,吸收知識養分,獲得思路靈感。博物館也是高雅、有情調的地方,能給每個參觀者帶來穿越時空、和古人交流的體驗。但是,我要問一句:你真的可以拍著胸脯保證,你在博物館裡全看明白了嗎?
 
  在中國的博物館裡有很多展品,比如,玉器、青銅器、書法、繪畫、古籍,還有古人用過的瓷器、傢俱、服裝,甚至武器裝備、車馬鞍轎等器具。看到這些古代藝術品的第一眼,我們會覺得太漂亮了,太精美了,這些都是了不得的「寶貝」。可是,在看第二眼、第三眼的時候,如果你還是只能說出這樣的形容詞,或許就會覺得,似乎少了些什麼。我們的頭腦中是不是還應該再想到一些什麼,再說出一些什麼看法呢?
 
  這種「話在心頭口難開」的感覺不是你的錯。因為我們的博物館過去總是告訴你:古人創造了什麼。但是,它忘記告訴你幾件更重要的事情:古人為什麼要創造這些藝術品?古代的藝術家,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創造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藝術瑰寶?這些文物又如何參與了古人在歷史中的活動,見證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如果知道了這些,面對它們你也許就不會再有一種無法觸摸的距離感了。它們在你眼中也就不再是一件件孤零零的藝術珍寶,一個個扁平化的對象,而真的成為歷史脈絡中生動、活躍的見證者了。
 
  我想分享給大家的就是這樣的一些知識。我可能不會就某一件藝術品,談論它的製作技法(比如深雕還是淺刻),也不會奢談它的美學價值,更不會給出它的市場價值(這是我們博物館人眼中對待文物最拙劣的方式)。我想要讓大家知道,這些博物館中的藝術品,首先是我們的先民在歷史上創造出來的「有用之物」。他們曾經使用過這些物品,通過交換這些物品,古人可以建立友誼、結成婚姻,推動人口的增長、文化的演變。只不過,它們中的一小部分,有幸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千百年仍得以保留下來,進入博物館裡,讓更多的人瞭解古人的所思所想。
 
  這樣的基本思路,也來自我本人的人類學經歷。人類學家研究物品的歷史時,不願將其單純地視作「寶物」「珍品」,或是歷史名人的遺物,而更願意將其還原為和每個人平等的人類文明的證據。在我的第一部著作《四夷居中國:東亞大陸人類簡史》中,我曾嘗試將古代物質文化的創造過程,作為解讀歷史上人類活動的重要視窗,讓讀者更清晰地看到物品背後的生產—消費機制對人類文明的推動作用。
 
  現在,我希望能將這種嘗試進一步延伸。因此,我在本書的每一章裡,都會從博物館收藏的一種具體門類入手,結合文物的時代特徵,把文物和歷史的聯繫呈現給大家;同時,兼顧中國歷史上的不同階段,從史前文明開始,沿襲約定俗成的歷史朝代劃分,按時代順序講述與之對應的文物往事。具體來說,每章開頭會介紹這個時代的基本資訊,接著描繪某一類物質文化製品的創造之路,並且展開圍繞這些製品發生的歷史故事,最後帶出此類文物對歷史的巨大回饋。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玉器瞭解中國史前文明的「滿天星斗」,借助青銅重器探索周代的江南,從東漢時期的壁畫中解開鮮卑族崛起的祕密,還可以從唐代的茶葉與瓷器故事中發現「茶馬古道」的蹤跡……
 
  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讀者透視中國歷史的「3D眼鏡」,讓大家從人類活動的角度,看到文物的流動、變遷之路,以及它們對古代社會、國家的深刻影響。從現在開始,博物館裡的每件文物,都不再是靜止不動、沉默無語的,它們將因為你頭腦中鋪設的知識脈絡而活躍起來,伴隨你一同探索古代中國的奇妙世界。
 
2018年6月12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57481
  • 叢書系列:歷史大講堂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6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集大成的北宋山水畫
 
1126年,金國大軍攻破了北宋都城汴梁,已經退位的宋徽宗和他的兒子宋欽宗被金軍俘虜,押送到了北方。
 
隨著汴京被金軍攻破,大量居民向外逃亡。有一位年過六旬的畫家,也隨著人流逃出了京城。他不顧年邁之軀,向著太行山東麓的山區逃亡,不知道還有一段人生奇遇在等待著他。
 
這位畫家名叫李唐,是徽宗宣和畫院裡的畫師。
 
李唐早年以賣畫為生,宋徽宗時進入畫院,成為一名宮廷畫家。他在畫院中繪成的《萬壑松風圖》,是今天傳世的少數宋代繪畫作品之一,保存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畫面中,一座山峰高聳,山腰白雲環繞,山間松濤陣陣,谷地泉水悠悠,給人一種隱居山谷、回歸自然的感覺,代表了北宋山水畫的最高水準。所以,這幅作品和郭熙的《早春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並稱為「宋畫三大精品」。只是,李唐的這幅作品,是北宋最後一幅有明確紀年的繪畫,因為兩年後,北宋的都城就被金軍攻破了。
 
在山水畫的經典構圖中,往往在畫面最下端,有一片開闊的水域(江河的一部分),水域的盡頭有一條小溪,溪上有一座小木橋,橋上有幾個趕路人,或者挑擔的樵夫。等待他們的是一條進入山中的小路,在小路兩旁,是源源不斷的泉水、奇特的山石,還有被路人驚起的飛鳥。畫面主要的部分,則是雲霧環繞,看起來是幾乎無法攀登的崇山峻嶺。這和畫面下端行色匆匆的趕路人正好形成一種對應。其實這是從一個畫家的視角,描繪了一段進入山林祕境的旅程。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中國畫,我們就可以把各種類別整合起來。人物畫,是在入山路上遇到的引路人。這些引路人或者是打扮普通的「漁樵耕讀」,或者是相貌特別的羅漢、菩薩,隨時準備點化入山的問道者。花鳥畫,是小溪邊看到的祥瑞景象,花卉和瑞鳥代表著祥和安寧的生態世界。哪怕是一根竹子、一塊岩石,都不再是普通的物體,而是仙境探祕過程中的特別收穫,並且在更晚近的時代演變為竹石圖這一類獨立的主題畫。而山水畫既然把這些都包含在內,也就當之無愧地成為北宋宣和畫院留給後人的最豐厚的遺產。
 
北宋的文化如此發達,還有一位熱愛畫畫的皇帝宋徽宗,可北宋的山水畫為什麼和王朝的命運一樣突然墜落了呢?這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內在聯繫呢?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2/09/05
簡體版書名“博物館裡的極簡中國史”其實也很適合,繁體版標題比較平易近人。整本書以文物為軸,串連各朝的歷史發展脈絡。較之常見的王侯將相的史籍,以另一種角度來觀察歷史文化生活的遞進。架構完整,層次分明,廣度與深度掌握均衡,每個章節只要讀下去便欲罷不能。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