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

The Science of Sin: Why We Do the Things We Know We Shouldn’t?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我們老是明知故犯,都是因為人腦愛使壞!?
神經科學家帶你近距離檢視七種難以根除的性格瑕疵,
探索大腦在人性弱點背後扮演的重要角色!
 
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暴怒……
雖說人非聖賢,但人性裡的這些「缺陷」到底是怎麼來的?
從腦神經科學來看,我們有戰勝它們的可能嗎?
 
★英國廣播公司(BBC)、發現(Discovery)頻道知名科普節目主持人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博士為大眾所寫的腦科學之書
★本書獲亞馬遜書店讀者平均四點四顆星好評推薦
 
|專家學者.腦力全開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研究所所長、神經學教授|白明奇
國立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暨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江安世
科普作家|張東君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黃貞祥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謝伯讓
 
你想過為什麼有些人就是無法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嗎?
或者職場怎麼老是有薪水小偷愛摸魚?
路上見到鬧事找碴的年輕人,是否也讓你狐疑,這些反社會行徑從哪裡來?
看到感情騙子、出軌慣犯永遠不知收斂,真想知道這些人在想什麼!
至於那些坐著動也不動的「沙發馬鈴薯」,他們腦袋到底跟一般人有何不同?
 
這些疑惑,《墮落的人腦》都能為你解開。
 
本書匯集神經科學研究的最新發現,以闡明人性如何對抗誘惑,
並解釋我們人格上的瑕疵從何而來。
本書作者神經生物學家傑克.路易斯博士以七種性格缺陷為出發點,
探討大腦在「自制」和「沉淪」之間如何拉扯與對抗,
並提出有助於我們應對人性中那些棘手衝動的策略,以此提升健康、幸福感和生產力。 
 
作者在本書中會探討:
 
▰上傳不完的自拍照、實境秀明星崛起、社群媒體上人人拚讚數──現今社會普遍氾濫的驕傲和自戀情結是怎麼來的?驕傲也跟人腦的同理能力有關係?
▰大吃大喝能抒壓?「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在體內達到一定濃度時,腦中食欲調節機制為何也隨之失控?
▰惡名昭彰的哈維.溫斯坦把犯下獸行歸咎於「性愛成癮」,但科學界根本還未認定有這種疾病!事關基因延續大事,針對人類的好色傾向,聽聽腦神經科學家怎麼說。
▰老是忍不住耍廢、厭世、懶洋洋?你的懶惰是哪一種?背後原因是認知能力出問題?又或者大腦驅動不了做事的動機?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是有科學根據的──神經科學解釋了有錢有勢者為何比社會底層人士更容易起貪念。貪財的大腦是怎麼破壞社會團結與公平正義的?
▰為什麼容易嫉妒的人,往往也更常幸災樂禍?「你落難、我鼓掌」跟「見不得別人好」有何神經科學上的連結?
▰暴怒到甚至動粗的地步,其實跟腦神經的「戰或逃」模式脫不了關係。為一點小事動肝火,是人腦哪個部位太敏感,總想惹事找麻煩?
 
作者兼顧腦神經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將浩繁艱澀的學術文獻化為簡潔易懂的語言,
為我們揭開七種性格瑕疵背後的腦科學真相,也發現人腦仍有無可限量的潛能,
得以矯正、改善這些可能會為社會帶來災難的劣根性。
人類與人性之惡的纏鬥,結果尚未分曉……
 
|腦力全開.推薦好評|
 
了解動物,了解自己。
 
如果你相信演化論,相信物競天擇,就更能了解人類與生俱來的特性。這些特性有些被解讀為十分卑劣、下流,但卻也是物種存續的關鍵因素;然而,人之所以有別於野生動物,高尚的情操、利他的德行等有違生物本能的善行,來自後天不斷的陶冶歷練,這也是成為自認優越高級哺乳類的來源。只不過,這同時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焦慮、罪惡感,之間的拿捏,就要靠智慧了。
──白明奇/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研究所所長、神經學教授
 
傲慢地以為可以貪求更多,尤其是在飲食男女方面;然後嫉妒他人、求之不得就暴怒;不想努力了開始怠惰……這些經常輪迴地折磨我們的七宗罪,無論內容、順序和前因後果有何差異,都不是好萊塢電影情節,而是大家的生活日常吧?!我們會這麼墮落,原來是人類大腦在作祟,那要如何得到救贖呢?這個各大宗教都探討過的問題,其實最好由科學來解答!讓風趣的神經科學家用這本詼諧的科普書,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人性中的七大罪吧!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傑克.路易斯Jack Lewis
神經生物學家和電視節目主持人;在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取得神經科學博士學位;並繼續藉由功能磁共振成像來研究人類大腦如何整合聲音和視覺;後又於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進行博士後研究。在過去十年中,他一直致力於吸引到最多的受眾來關注最新神經科學研究。路易斯曾與人合著兩本科學普及書:《解析大腦》(Sort Your Brain Out,暫譯)和《為性唱歌的老鼠》(The Mice Who Sing for Sex,暫譯);也常擔任知名電視台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發現(Discovery)頻道、獨立電視台(ITV)中,科學與知識性節目的與談人或主持人。

譯者簡介

鄧子衿
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專職生命科學、食物以及醫學範疇的科普翻譯,曾獲得第九屆吳大猷科普翻譯獎佳作,雜誌譯稿散見於《科學人》與《國家地理》雜誌,近期的翻譯書籍有《生命的法則》、《群的征服》與《毒特物種》等。

 

目錄

Chapter 1: 太初有道

Chapter 2: 傲慢

Chapter 3: 貪吃

Chapter 4: 好色

Chapter 5: 懶惰

Chapter 6: 貪心

Chapter 7: 嫉妒

Chapter 8: 暴怒

Chapter 9: 救救我們的靈魂

Chapter 10: 超越誘惑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359372
  • 叢書系列:科普漫遊
  • 規格:平裝 / 340頁 / 21 x 14.8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內容連載

你實在太虛榮了,我敢說你認為這本書是為了你而寫的
 
八卦雜誌和追蹤名流的部落格,經常會計算每個明星利用自己各式各樣的社群平台帳號所放上網的自拍照總數。二○一三年在IG中放最多自拍照的是凱莉.詹娜(Kylie Jenner),好姊妹坎達兒(Kendall)和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只稍微落後,分別名列第四與第五。光憑自拍的數量當然不能用來判斷虛榮程度高低,但這種自我推銷的社群媒體機器,影響力非常廣泛。卡戴珊三姊妹和詹娜兩姊妹的追蹤人數,加總起來有一億五○○○萬,有數百萬人每週觀賞他們的電視節目《與卡戴珊一家同行》(Keeping Up with the Kardashians),好密切追蹤她們一連串的攝影工作、購物行程,以及家庭爭端。這種社交媒體的流行,讓愈來愈多人能夠接受極端現象:人們把自己對外貌之美的講究推到極限。極度虛榮並不會直接導致自戀(見四十八頁),那只是形成自戀的七個因素之一,但大眾把虛榮當成正常社會現象而接受它,卻會讓自戀的情況惡化。
 
從前從前,但不是太久之前,大家認為男性如果太注重自己的外貌是沒有氣概的事情。當然在特殊的場合會打理外貌,但是一般男性在打理時會盡量注意要把招搖的程度降到最低,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同樣的,在幾十年前,女性如果動刀整容,通常會好好保守秘密,可能只會讓最信賴的密友知道。如果在公開場合問她「是否進廠修了一下」,大多女性都會否認。而今,女性往往會大方承認隆乳,受到稱讚之後還會對朋友說:「如果想,可以試試看。」時至今日沒有人覺得過度虛榮有什麼好害羞的。牙齒美白到整容手術等,現在都已經太普遍了,甚至已不值一提。
 
如果在街上有人拿著針要對你的臉部進行皮下注射,你可能會叫警察。不過現在每年有許多人接受肉毒桿菌注射,拉平皺紋,好隱藏年歲的痕跡。英國整容外科醫生協會公布的資料指出,二○○三年到二○一三年這十年間,在英國進行整容手術的人數增加了五倍。以往是有錢人和名人才進行隆鼻、臉部拉皮和隆乳等手術,現在這些則已成為十六歲女孩的生日禮物。
 

會員評鑑

4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4/02/12
很有趣的一本科普書。作者為神經生物學家,以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看傳統宗教的七大罪,探討這些宗教認為的人性之惡背後的生物基礎和演化機制,並提出因應之道。
七大罪可大致分心理性的傲慢、貪心、暴怒、嫉妒和生理性的貪吃、懶惰、好色。
傲慢
以現代觀點來看,就是自戀,自我感覺良好。許多在臉書、IG 每天上傳自拍照或實鏡秀的參加者都屬於自戀人格。神經科學家經由腦部掃描,發現自戀人格者遇到外在環境矛盾時,體內壓力激素會比一般人上升得高,腦部組織反應不悅的前腦島和衝突的前扣帶皮質也較活躍,這顯示出自戀者感受的社會痛苦比非自戀者來得大,因此他們需藉由外在行為來獲得他人的正向回饋來緩和,所以我們常說過度自戀就是內心自卑的反射,但這只說對脆弱型自戀那一半,另一種浮誇型自戀則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別人的肯定和正向評價在他看來都是理所當然。
當自戀到極端就屬自戀型人格障礙,他們在未得預期的他人肯定時往往會出現反社會行為,也往往伴隨酒精和藥物濫用的問題。
傲慢為罪惡之后,常聯結其他種原罪。因為自戀,你認為資源不該公平分配,所以貪心;因為自戀,和大家共桌吃飯時,你選擇最大那份餐點,所以貪吃;因為自戀,你傾向別人應該負擔更多的粗活,所以懶惰;因為自戀,當別人的財富和人氣比你多時,你嫉妒、暴怒;當別人的妻子比較貌美時,你會好色。
貪心
神經科學有一個分支為神經經濟學,研究大腦如何以價值和利益的判斷來做決策。科學家好奇貪婪是屬天生的人性或是後天的抉擇。實驗證明,當受試者需要很快做出利益抉擇的反應時,傾向於公平行事;但如果有較多時間作考慮,人往往會比較自私。換句話說,貪心並不是本能,而是需要用意識刻意控制的,在深思熟慮過後,人比較會採取自利的行為。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人會第一時間選擇公平分配,也許是不想遭受不利益的本能,最後通牒遊戲已很明白告訴我們,人類寧願拒絕天上掉下來的錢,也不願眼睜睜看著別人拿得比你多。
另外,就社經地位來觀察,社經地位較低者較不貪心,而傾向公平分配,也許是因為他們更害怕貪婪行為一旦被揭發,會引致對現行處境更不利益的後果;而社經地位較高者則無此顧慮,因為他們可以在事後鑽法律漏洞而敢放手一搏。
暴怒
往往和報復相關,文中舉出幾個高社經地位的知識份子犯下的暴力罪行。據統計,因暴力犯罪而入獄者有相當高的比例屬精神病態。精神病態和精神病不同,精神病態者的外觀和一般人無異,但缺發同理心。廣義的同理心除了無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外,也對於未來的自己也缺乏同理,亦即他們在犯行當下沒有想到犯罪的後果和未來的自己是否會感到後悔;而精神病則是無法掌控現實而有偏執妄想和幻聽。
嫉妒
這宗罪是我認為最有趣的。從生物學觀點來看,嫉妒也許是因為在早期人類感到資源分配的不公而激發動力去提升自己群體裡位階的演化。
研究發現,要產生嫉妒需要四個先決條件,首先被嫉妒的人和自己的社經地位不能差太多,正如一般百姓不會嫉妒王宮貴族;再者被嫉妒的標的必需和自己切身相關,如財富、權利或名聲等,離自己太遙遠的目標也無從嫉妒起。接著是被嫉妒的對象或目標是自己現階段能力無法企及的,最後會產生酸葡萄心態,也就是你認為被嫉妒者不配擁有這些。
另外,嫉妒和幸災樂禍是不同的。幸災樂禍是當你看到名星發生醜聞或富豪逃稅被通緝那種見獵心喜的心情,但你的生活可能和明星及富豪一點關係也沒有。
貪吃
古代人類為了避免食物匱乏的生存危機,多吃是一種身體能量的存糧概念。但在現代人面臨的卻常是能量過剩的問題,演化和環境變化兩者速度的"不匹配",以及現代生活活動量急遽減少的結果,貪吃不可避免地造成肥胖的文明病,再加上忙碌的生活養成吃太快的習慣,即使已經吃進飽足的食物量,抑制食慾的膽囊收縮素和瘦素卻還沒來得及發出吃飽的指令,食物不斷塞進嘴裡,無怪乎肥胖成為世界的公衛問題。
懶惰
懶惰的罪不是因為生病或過勞而懶得動,而是沒有動機。如網路世代的網路成癮者,缺乏和現實世界交流的動機。動機的機轉涉及多巴胺系統和和報償迴路,研究發現,成癮者涉及此機制的大腦組織如紋狀體和內側額葉眼眶皮質發生了結構性的改變。
懶惰和其他兩項生理罪好色和貪吃是很有關聯的。網路色情成癮者整天在電腦前瀏覽色情網站,沒有動機和他人交往或發生真實的性愛,屬於廣義的懶惰;網路成癮者的飲食習慣不自覺成就貪吃之罪,伴隨而來肥胖問題就是典型的沙發馬鈴薯。
好色
在演化上當然和基因延續相關。性慾大致可分為心理上想要和別人做愛的性衝動及生殖器官上發生血流增加的陰莖勃起和陰道濕潤等性興奮。
有研究發現,讓女性看猴子性交的畫面,女生也會產生生理性的性興奮,但你不能說看了畫面的女性會有想和猴子性交的性衝動。這個實驗讓我們發現女性的性衝動和性興奮也許是兩個不同的神經路線或生理機制,性器官會有反應只是演化上讓脆弱的陰道不被傷害的不隨意反應。因此,當一個女性的性侵受害者站上法庭,你就不能說在被性侵的當下,因為她的陰道濕潤或者有高潮反應,就認為被害者樂在其中或默許強暴的發生。
最後,雖說傲慢為為罪惡之后,但很少有人只犯”單純之罪”,這些罪彼此之間都有關聯或因果關係。探究其根源,這些是人類感到內心衝突和社會痛苦的反應,如人會貪婪地剝屑他人來賺錢,是因為感到貧窮的不安全感;人會嫉妒他人的成就而想把他從高處拉下來,是因感到己不如人的痛苦;人會寧可在家發懶無所事事,是因為害怕求職被拒的失落等。要消弭原罪造成的反社會行為,必須瞭解根源而不是去壓抑,原罪造成的小惡是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卻可經瞭解和掌控來避免更大的衝突發生。
展開
user-img
4.0
|
2021/07/03
書評:墮落的人腦

總評價: ★★★★☆
----------------------------------------------
通用性: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內容密度: ★★★☆☆
敘事易讀性: ★★★★☆
翻譯: ★★★★☆

【內容】
本書主架構是,對「七大罪」(人的七種不好的習性),各別分3層論述:
第1論述層:被認為是七大罪的,七種不好的習性,進行說明。
七大罪: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暴怒。
Seven deadly sins – Pride, Gluttony, Lust, Sloth, Greed、Envy、Wrath

*註:這些「習性或情緒」可說是基層的動機與慾望。本書不直接講偷竊、搶劫等「犯罪」,但可視為「犯罪」之所以會形成,多少都有可歸類於七大罪之因素動機與慾望,才會導向形成犯罪的行為。這中間多少也有些 To a man with a hammer 的部份,也可從其他視角視點來解釋。不過既然本書在寫作上定義為以七大罪作為講述的切面與範圍,作者自然不用、也沒有自己再把這些論點先自己走偏到別處然後再拉回來了。

第2論述層:由生物演化、物競天擇的過程說明其作用、形成原因、引起的問題。
這些反應原有存在的理由,但過度作用的情況下,則會造成對個人或對社會群體的問題。

第3論述層:由腦神經科學說明,這些習性,分別是腦部的哪些什麼功能區塊在作用。
含fMRI或腦波等觀察之腦部作用、實驗或實證結果、習知的經由觀察所得之論點建構與說明。

可以說是腦神經科學、科普類說明書上的一個好用的架構。

其中第2層與第3層可說是互為因果,互為循環。但是也有其它的考量與作用存在,故不會一直無限的強化擴張下去,而是會與其它的內在與外在因素牽制,達成某種平衡或現狀。但因為人的生理反應,或說是人物理上僅存在於現在狀態的必然。在長期與短期影響、個人與群體的折衷方面,部份短期衝動容易造成偏向個人與短期偏好的結果。但也會有部份是在基因與腦部反應的Hardwire層面,已經形成了可利於社群生存的結果 (在其他物種上也有,如蟻的社群)。

但一般來說,仍是需要透過教育、文化、社會制約的影響調整,以及自制。特別是在文化與科技進展的影響下,一個人所能造成的影響與破壞之範圍幅度大了許多,光靠人的先天制約來管理情緒與衝動,是不切實際的。

但這三層架構各有些限制,部份如下:

第1論述層的限制:被認為七大罪的,七種不好的習性。
對中文譯本來說,主要是①大部份台灣區的人對七大罪的條列不熟,且②不同語言間並非完全對等,不是所有名辭都有能完全對齊整理的1:1中文翻譯。像七大罪的這些項目,翻成中文名辭後,在語言與社會文化的限制下,意義多半會變掉一些。且就算是在西方文化中,其解釋與認知就不一定到處都相同、也會隨著時代變動。故本書架構中,在說明前先予定義是有用的。

第2論述層的限制:由生物演化、物競天擇的過程說明其作用、形成原因、引起的問題。
這部份類似於對人的許多生理反應,或生物現象,如果從演化與物種生存的需要來推敲,大多可以想到其形成的原因。但①本書所提的原因想法不一定代表作者所想到過的所有理由,也不一定和讀者所預想的演化上的解釋同一層級。②再者,演化的過程本身就是基於「演化」Make Do 而來,並不是突然就蹦出個理論上的最佳解,直接套用。而且也沒有理由相信現今的狀況,就是演化過程走完後的最終狀況。現狀也只是個過渡,且這個生物上的過渡過程走得不是很快。

因此對目前人類的 (腦神經上的) 這些現象、反應、規則,也沒有理由認為它就是最好的結果,甚或是最好的平衡。特別是在人類社會科技、互動、影響能力較以往大幅擴增的現在,人在行動反應、腦或情緒行為的演化上,多少會有不及跟上社會與科技與環境發展速度的部份。因此七大罪所表現的危害、或是項目本身的數量與定義,也許往後會有新的社會共識。

第3論述層的限制:由腦神經科學說明,這些習性,分別是腦部的哪些什麼功能區塊在作用。
含fMRI或腦波等觀察之腦部作用、實驗或實證結果、習知的經由觀察所得之論點建構與說明。但是①目前的神經科學,畢竟無法觀察「想法」本身,而是觀察腦部各區塊的 - 血流量、耗氧量、電性活動狀況.. 等等,非常間接的指標的方式。僅少部份有直接電極刺激或干擾一些概括性的某種機能起作用或是使其不起作用的實證。但目前也以藉由累積的實證或是實驗,建立出了哪些區塊是有哪些影響的假說或理論。雖然會有不同說法、或是解釋成立的可能性。目前會變成主要理論的說法,可認為是邏輯與實證上可信的。

②雖對不同文化環境下的實驗者,會觀察到類似現象。但許多「情緒」本身很可能是基於人的成長環境,要有其他人或社會群體存在,才會發生的學習或適應過程、以及人際溝通上的一種反饋與手段。雖然這不妨礙相關探討的實用意義,人道上也不可能將嬰兒從出生後就完全與其他人隔離的實驗 (但有過近似狀況的犯罪案件)。唯相較於以前,目前各文化下的生活、社會、規制之全球共通性,已經越來越高。因此可以說近幾十年來,雖有在不同文化社會國家內,所觀察到的類似腦神經現象上的相同反應,可用來推論這就是腦部基因與成長上所必然會出現的各區塊之功能模式,其在生物學與社會實證上仍是成立;但在文化上,所謂的「在不同的文化與社會下,觀察到相同反應」的這一點,其不同文化的意義大概是越來越淡了。總體來說,因現實世界本身的改變,被「普世價值、共通基準」所包含的部份,在世界各地都在增加中。


【實用價值】
因為是基於生物學、生理學所建立,就其定義上來說自然對於社會上絕大部份的人通用。除非是①神經生理之作用現狀已不同於正常狀況、或說是醫學定義上可歸類於疾病、症候群的人。②在成長背景、與其他人及社會的互動經驗上,顯著與他人不同的人。因此類人所習得與他人互動、回饋的方式,也常會顯著異於一般人。例如在情緒控制、行動控制、抑制與自制的必要性上,與其他人顯著不同者。

對讀者來說,主要是可以多知道一些,所謂「覺得」、「感到一股衝動」、「想要」、feels / feel the urge to… 的這種時候,在生物學上來說可能是發生了什麼事,這衝動可能是從哪裏來的。以及在每章結尾與最終章,作者所給的一些建議與預測,改善方法。最終為推想基於腦神經醫學、以及未來的社會可接受範圍內,往後可能出現的哪些處方與改變。

內容密度不算高,很多事情會前後換個講法再說清楚些。故每一章抓到它要講的重點時,可以跳著幾句或是跳一兩段看過去也無所謂。


【翻譯】
算是OK。大多是單純打字或校閱上,脫漏字類型的疏漏。以及很稀疏的全書不到10處的翻譯後中文語句上,因架構未整理、選用字的因素造成的語義不清不明。整體下來上述問題算略引起注意,但不到明顯有問題的程度。整體來說是本中文讀起來很順的書。


【比較基礎參考:類似讀物】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 科學證據揭露喜怒哀樂如何生成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用閱讀擁抱你的內在小孩!不讓創傷延續的4個修復練習|聯經精選電子書每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