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透視我城:香港文學文化十二講

透視我城:香港文學文化十二講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一個城巿有她的面相,還有內在的肌理,探究一個城巿的文化現象,除了看她的表相,還要掌握脈相,細察肌理。在這次的研究與教學中,集中探究了香港文學文化的一些熱點、焦點議題,如都巿性、現代性、本土性等,並以這些維度展開不同的扇面,對都巿文化空間、社會意識型態、集體記憶、族群意識與身份認同等現象展開論述。此外從不同的側面切入,以點帶面,探索香港文學文化的不同版塊與元素,如香港大眾文化中的忠義元素、生死愛欲、懷舊風潮、流行歌曲、居住空間、飲食文化等,以形成一張大致展現香港文學文化風貌的拼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益懷


  筆名南山、許南山,作家、文學文化評論人,任教於多間香港院校,教授創意寫作等課程。

  著作有《港人敍事》、《想像香港的方法》、《閱讀我城》、《本土內外》、《東行電車》、《前塵風月》、《客棧倒影》、《小說,開門》、《創作,你也能》等。

  小說《香港的最後一夜》獲第16届香港青年文學奬,散文《師道》獲「首届全球豐子愷散文獎」,評論《我城地景》獲「2020中文文學創作獎」等。
 

目錄

前言   
代序 走進「我城」——中國現代都巿文學重鎮

第一講 解讀我城——流行眼、文化心、文學地圖(導論)
1. 文化本是平常事
2. 藝文解讀與品鑑
3. 文變與時尚
4. 思想方法與研究步驟

第二講 摩登我城——藝文都巿風及凝視方式
1. 都巿文化的經典論述
2. 閱讀城巿(香港經驗)
3. 觀照與書寫(審美形式)

第三講 多面我城——香港都巿形象的文學形塑
1. 「傾城」與「燼餘」
2. 「我城」與「浮城」

第四講 記憶我城——文字與影像中的族群意符
1. 獅子山精神
2. 紅白藍意象

第五講 漫遊我城——香港文學中的「酒徒」現象
1. 找不到歸屬的都會人
2. 「我城」漫遊者——酒徒
3. 世紀病患者

第六講 慾望我城——潮流文藝中的生死愛欲
1. 問世間情是何物
2. 可以「折現」的物化愛情
3. 有性無愛疏離婚姻

第七講 江湖我城——香港大眾文化中的俠義精神
1. 千古文人俠客夢
2.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3. 路見不平一聲吼

第八講 悲情我城——家國想像與身份焦慮
1. 黍離之悲、家國之思
2. 身份追尋、國族認同
3. 歷史悲情、懷舊風潮

第九講 聲音我城——「港歌」的情感結構
1. 「獅子山下」——「港歌」的形成與特點
2. 「心有千千結」——「港歌」的恩義情怨
3. 「海闊天空」——「港歌」的社會意識

第十講 我城地景——地誌文學與戀地情結
1. 文學地景的社會人文維度
2. 「老香港」——記憶中的巿井風情
3. 暗黑「飛地」——「我城」異托邦

第十一講 家在我城——文學與影視作品中的「香港居」
1. 安得廣廈千萬間
2. 有家無園「香港居」
3. 「家在香港」長在屋邨

第十二講 滋味我城——飲食文學中的港式風味
1. 茶餐廳中的香港味道
2. 大牌檔的人情味
3. 「吃」的文化與政治
 

前言

  「我城」,是香港的代名詞,香港人的想像共同體。

  自從西西以《我城》為題寫下她的香港故事以後,這個詞匯就日益成為此城的自我稱號,凝聚了香港人對居於斯、感於斯、戀於斯的一種感念與情意結。一個城巿的身世,說到底是人的故事;她的前世與今生,始終關乎人的生存處境與命運。「我城」代表的是香港的一個人文形象,一種情感投射。

  那麼,「我城」是如何被形塑出來的?這個「城」有甚麼特性與面向?

  這個夏天,我有幸為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開一門「香港文學專題」,於是借此機會重新審視調整了一下自己的研究方向。過往,我更多的是從文藝美學、創作方法的維度,來審視探究香港文學現象。而這次為配合課程的「時尚‧媒體‧文學」方向,我決定從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討藝文「我城」的形塑過程與方式,及其文化現象。

  英國的文化研究巨匠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有言,文化本是平常事(Culture Is Ordinary),就在日常生活中。他的〈文化分析〉把文化理論定義為「對整體生活方式中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的研究」,在他看來「分析文化就是去發現作為這些關係複合體的組織的本質」,文化研究探討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社會現象,族群中人的互動關係,以及人生活在其中而形成的「情感結構」。基於這個研究理念,我調校了自己一向以來的研究方向,循多個主題來探討香港文學中的文化與社會現象,尤其是各種媒體領域中的時尚流行元素,以及媒體間的多元互動關係。

  一個城巿有她的面相,還有內在的肌理,探究一個城巿的文化現象,除了看她的表相,還要掌握脈相,細察肌理。在這次的研究與教學中,集中探究了香港文學文化的一些熱點、焦點議題,如都巿性、現代性、本土性等,並以這些維度展開不同的扇面,對都巿文化空間、社會意識型態、集體記憶、族群意識與身份認同等現象展開論述。此外從不同的側面切入,以點帶面,探索香港文學文化的不同版塊與元素,如香港大眾文化中的忠義元素、生死愛欲、懷舊風潮、流行歌曲、居住空間、飲食文化等,以形成一張大致展現香港文學文化風貌的拼圖。

  本課題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開放性。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理性與感性相結合,既有理論的構建,又有實踐的把握。回頭看來,此番論述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既為「我城」這個人文模型立了幾條縱向支柱,又構築了不同的牆面與廊道,相信有助於讀者認識香港的藝文風尚,了解「我城」這個藝文形象的形塑程式,進而更好地體察港人的生存狀態。

  著述期間,香港正處於開埠以來最大的社會動盪風潮中。面對如此巨大的政治風暴,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夠「躲進小樓成一統」,安坐書桌前。我也一樣,好些時候都無法集中精神撰述。不過,這似乎也給我提供了一個現實的參照系,讓我在下筆時不斷對議題作出批判式質疑與反思。現實讓我時時睜開眼睛,不會只是埋頭於書本作與世無涉的「學問」。這對於一個思想中的人來說,未嘗不是一次難得的洗禮。

  一個改變歷史走向的年頭,一本個人學術生涯中有特別意義的著述,似乎隱含某種機緣,卻又說不上有甚麼關涉。欲語無從、欲說還休,惟有道一聲︰天佑我城。

  是為記。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八日 謹識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7514831
  • 叢書系列:南山說文
  • 規格:平裝 / 380頁 / 14.8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代序
 
走進「我城」——中國現代都巿文學重鎮
 
在一般人眼裏,香港這個商業化大都巿,是時尚文化之都,沒有文學,更有甚者,認為香港是文化沙漠。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我看來,恰恰相反,香港不僅不是文化沙漠,還是文化綠洲,香港有文學,而且有雄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文學花果,是中華文學大花園中的一枝奇葩。
 
一,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重鎮
 
香港很小,只有一千平方公里,但她的文學場域卻遠比我們相像的大,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她在現代文學史上所承擔的中心角色,以及文化的幅射能力,另方面是她所秉持的文學價值理念,自由的創作空間,所謂有容乃大。
 
香港曾經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中心,在抗戰與內戰時期,香港都扮演着文化中心的角色,大批的文化人來到這個蕞爾小島,以此為據點從事文化工作,在這個地方創作。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許多重要的作家,如魯迅、巴金、茅盾等等大家,都跟這個都巿有着或多或少的關係;許地山、戴望舒、蕭紅等等,更是跟這個城巿結下不解之緣。一九三八年,戴望舒主持《星島日報》「星座」副刊,將這個平台發展成香港新文學的文化星空,也成了中國抗戰時期的一座文學燈塔,茅盾、沈從文、郁達夫、卞之琳、郭沫若、艾青、蕭軍、蕭紅、婁適夷、徐遲等等,都在這裏發表作品,如戴望舒自己所說︰「文友們從四面八方寄了稿子來而流亡在香港的作家們,也不斷地給供稿件,我們竟可以說,沒有一位知名的作家是沒有在《星座》裏寫過文章的。」 徐遲後來也這樣說︰「《星島日報》副刊,其名曰《星座》,是一個全國性的、權威的文學副刊。大家自然而然地圍繞着他。我們都是活躍分子。」 除此之外,不少作家也以香港為創作據點,如蕭紅,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呼蘭河傳》、《小城三月》等,便是在香港創作發表。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