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喝下最後一口牛肉湯,雖然有點涼了,但是還是非常甘甜。趁著口中還有餘香,我們偷偷地把剛剛聽隔壁桌客人所講的台語詞彙記下來──沒錯,這本書所蒐集的台語詞彙,都是我們在台南聽到的。至於新創的台語詞彙,則是我們在台南生活的日常當中,所激發出的靈感。
台南是個遊玩、工作、戀愛的好所在。但我們覺得,台南更是一個聆聽台語的聖地。我從出生、求學、當兵、結婚到工作,都沒離開過台南,而Phang Phang 則是攻讀研究所時,才開始被台南緊緊拉住、紮根台南。她常說:「攏台南啦!」沒錯,是台南讓她學會了台語,了解怎麼品嘗道地的小吃,怎麼欣賞巷弄之間的悠閒,怎麼愛上廟宇剪黏藝術的精緻之美,以及歷史古蹟和老建築。這些瑣碎細微的事物,都因為台語而緊緊地扣在一起,進而向外蔓延,成為一種對台灣每一處的好奇與疼惜。
2015 年,我們出版了第一本書《台語原來是這樣》,裡面所收錄的詞彙都是Phang Phang 學習台語的筆記。這些筆記的內容隨著時間而增加,成為我們的第二本作品《鯤島計畫》,它是由十篇共享世界觀的短篇小說,融入十種不同主題的台語詞彙,故事的時空背景雖有不同,但地點都發生在台南,對我而言是非常燒腦的創作過程。一方面要安排故事情節,二方面又要顧及在行文中加入的系列台語詞彙,算是半實驗型的小說型式。
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也不斷在生活中紀錄所聽到並覺得有趣的台語詞彙,同時也察覺到,有些華語的新詞彙目前在台語好像沒有固定或對應的說法,譬如吸塵器、空氣粉餅等物件名詞,或是厭世、爆雷、情緒勒索等等流行語。所以我們開始創作新詞的全新階段,成為《台語原來是這樣2》的主題。
在本書中,我們以桃紅色的套色字表示新創詞彙,這些詞都是我們經過長時間的討論,選擇貼近華語原本意思,但又很有台語味道的講法,說得順、意思也算通。最重要的是,說給高齡九十多歲的阿公聽,他也可以多少理解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或許有些讀者對本書所收錄的新創台語詞有不同的說法或自己的想像,那也是我們最樂見的情況──因為這代表台語的討論是活絡的,如同這幾年的台語創作,無論任何形式都有越來越「豐沛」的趨勢,彷彿在牛肉湯店,老闆突然為你冷掉的湯碗再次加滿熱湯,食慾又再度被打開的感覺。台語的命運好像也是這樣,經歷了不同時代的波折,但因為台灣人與台語人之間的情感,源源不絕地又注入了「熱湯」。
這幾年,我們也因為台語結識了許多同樣也以台語創作,或是研究台灣文史的前輩與同好,很感謝大家在各層面給予我們的幫助,更感謝幫我們贊聲及寫推薦序的前輩。而回顧本書的創作歷程,有的篇章初寫時,台南美術館才剛開始動工,到現在已經落成開幕多時了,如今回頭校稿、修改文章中的這類細節時,才驚覺台南近幾年有了許多改變及發展。這些變化與成長,不只是執行單位的努力,也需要眾多市民的支持,就像台語以及台灣其他本土語言與文化,都需要靠大家的參與,在不同面向依自己的所長發展。哪怕只是分享一張台語圖文,或是聽一首台語歌,觀賞各類影視作品,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用台語說了一句話,無形之中都在累積能量。
我們覺得台語跟台南很像。台南或許不是台灣最先進的第一大城市,但他一方面保有舊時的美好,帶一點樸實的美感,一方面也一點一滴、慢慢地在轉變。我們會持續觀察、紀錄著生活中聽到台語詞彙,並不時激發出新的台語創新詞。希望未來,這些創意能成為每個人的日常,激發更多台語的討論和使用。
作者 Da Lang
繪者 Phang Phang 2020 年12 月於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