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的話
嘿,別再只是場外旁觀了
冬陽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次寫文章用上這兩句話,是在小學六年級的國語文競賽。那是奉名言錦句法、開門見山破題法為作文圭臬的時代(現在是否依然如此?),以應屆畢業為題的書寫,可能有九成的學生都會順口用上這兩句吧?此後我總是時時提醒自己,別在演講或撰文時老套八股地用成習慣了,顯得過於方便隨興沒誠意。
然而,閱畢本屆徵文獎決選入圍作之後,這兩句話倒是很快浮現我的腦海。
過去一年,華文推理創作持續有所斬獲:冷水砼〈冬日將盡〉再次受韓國《Mysteria》雙月刊青睞譯介刊載,三津田信三、薛西斯、夜透紫、瀟湘神、陳浩基聯手接龍的《筷:怪談競演奇物語》計售出日本、韓國、越南版權,張國立《炒飯狙擊手》售出俄羅斯版權(這應該是俄羅斯出版社買下的第一本台灣推理小說),既晴原著、哲儀編劇作品《沉默之槍》於公視人生劇展播出,臥斧《FIX》將由植劇場改編為第二季影視作品,薛西斯與鸚鵡洲合作完成大受好評的漫畫《不可知論偵探1:捨身羅漢篇》,張渝歌帶著他的長篇小說《生死長夜》寫作計畫獲臺灣文學基地邀請擔任駐村作家,接下來還將見到林斯諺大幅修訂新版短篇小說集《羽球場的亡靈》(原名《霧影莊殺人事件》)、冷言重新修潤長篇小說《上帝禁區》,這一切真是熱鬧非凡(限於篇幅,未能完整列舉所有作家作品,還請見諒)。
拉長時間來看,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於二十年前誕生,持續不間斷的徵文獎活動也悠悠過了十九個年頭,新血的加入與新概念的刺激長期推動這個群體前行,因此有了更廣泛的接觸、更多元的嘗試,每每讓人眼睛一亮。就拿今年的作品來說,網路直播題材再次出現在競賽作中,多了一點懸疑與幽默的元素輕巧地推動案件調查;現實社會的不安躁動藉由犯罪事件呈現,我們能從字裡行間讀到香港年輕一輩的焦慮煩憂;把對未來世界的想像與傳統偵探解謎的格局調和出新趣味,持續探索的衝勁實在讓人激賞;想在三萬字篇幅完成《東方快車謀殺案》式的故事還不落俗套,那就要看創作者拿出什麼好點子了。
自五十七篇參賽作脫穎而出的決選入圍作,和過往的華文創作相比進步成熟多少?作者們展現了多少發展潛力?評審們能怎麼樣為他們的未來推一把?協會該如何彙整更多資源擴大創作能量及其影響力?每辦完一屆徵文獎,這連串問號總是不斷朝我們湧來,然後在每一場討論、每一次決定中,往前多推進一些。
面對時光流逝,我不希望是老生常談式的追憶,而是透過發展的歷程去調整,令每一位熱情的參與者投入的力氣產生更大成效。「理事長的話」應該只是個引子,讓各位在享受這場推理競賽饗宴之餘,稍稍知曉哪些事情已經發生、或是正在醞釀,更樂見你積極起身從旁觀的場外踏步進來。
謝謝購買並閱讀這本徵文獎作品集,你可以給予參賽者支持鼓勵以及具建設性的指教,提供協會在活動設計與推廣上建議,介紹更多人來看這些很棒的故事(小說、漫畫、戲劇都有,偷偷說,未來可能還有有聲產品喔),用自己舒服的方式成為推動華文推理發展的一分子。
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