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專家之路:從學徒到大師

專家之路:從學徒到大師

Expert: Understanding the Path to Mastery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從拜師、出師到專精,活出與「習藝」密切結合的人生。
為什麼我們應該在人生的某個領域成為專家?
為什麼專家正在消失?我們能怎麼做?

  ◆本書賣點
  ●作者以擔任外科醫師、一般科醫師、醫學顧問、教師及研究者的四十年經歷,分析、耙梳專家養成的核心價值,跨界比較不同行業的辛酸與困境,證明每個人都走在專家之路上,而且並不孤獨。

  ●學徒、熟手、師傅是職涯必經的歷程,也是生命的終極探索。本書解釋各階段需要學習的心法、面臨的處境與障礙,以及應該處理的關鍵難題。

  ◆內容簡介
  實地感受高手的養成過程──踏上無止境的終生學習大探索

  蕾絲編織工藝師和血管外科醫師有何共通之處?倫敦薩佛街的裁縫師與分子科學家有哪些地方一樣?戰鬥機駕駛員與爵士音樂家呢?乍看之下,這些人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作者倪朋是「專家的專家」,一生致力於找出專家之間的連結。

  倪朋在書中分享個人行醫經驗,中間穿插各界傑出人士的洞見,再加上最新研究帶來的佐證,指引一條我們所有人都能踏上的明路:從學徒期的苦熬與磨練,再到熟手期的摸索個人特色與獨挑大梁,最終成為師傅級的人物,把技術傳承給後起之秀。正如倪朋所言,一切殊途同歸。

  不論你目前正在打造新職涯,也或者正在學習語言或樂器,還是單純努力成為想成為的人,這本開創性的著作揭曉如何能一路走向精通。

  ▲專家之路的三個主要階段:

  一、學徒階段:一開始,你一無所知,只能觀察、模仿他人。在師傅的工坊中,事情該如何進行,就學著去做。師傅會為你的工作成果及你犯下的錯誤負責,要是有了特殊的成果也歸功於師傅。

  二、熟手階段:你以獨立專業人士之姿,展開事業。這時你已經離開師傅的工坊,四處遊歷參學,開始為自己的成果及失敗的後果負責。你繼續累積經驗,也不斷磨練、拓展自己的技藝,發展出自己的一套風格。

  三、師傅階段:終於,你開設了自己的工坊,開班授課,把專業的知識與技術傳授給下一代,並竭盡所能地堅守並拓展這個領域。

  ▲專家之路的學徒、熟手、師傅3個階段,應該處理哪些核心問題?

  學徒:重複性工作的價值/進入實務社群/練習感官的語言/聽身體說話/養成「各就各位」。

  熟手:避免擅自假設/有能力改變框架/培養自己的聲音/在龐大壓力下即興發揮。

  師傅:走出新方向/跨越哈哈牆/清楚為何卡關/繪製地圖與擔任嚮導。

本書特色

  ◆「不只是」培養專業的地圖指引:作者悉心描繪專家養成的過程,那是一條發掘感覺與感受的道路,有時極難用文字表達。目前市場上有不少探討「練習」的書籍,大多集中於技術的鍛鍊,卻較少著墨專業心性的培養。

  ◆完整描述專家養成的心法:學徒、熟手、大師三階段的習藝過程,構成一個很完整的論述,同時穿插、對比不同行業的視角,輔以各領域專家的訪談,以實例演繹說明,讓人豁然開朗,饒富興味。

  ◆觀察入微的剖析,有臨場感:作者結合自身擔任四十年專業醫師及醫學顧問、教學者的經驗,將訪談不同領域專家的感想與觀察,無縫帶入他想要探討的各項主題,把成為專家的整個過程,從裡到外,細細做了「外科手術式」的分析與耙梳。

  ◆跨界的職業比較學:很多人以為只有機師、醫師、演奏家才算得上專業,而修車技師、泥水匠、水管工人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工匠或師傅。但後者的專業養成未嘗不具門外漢難以觸及的「眉角」。作者研究專家時,發現各行各業都有專精的竅門與特殊路徑。他用跨領域的觀察、比較、分析,找出共通處,以及值得別的行業領教的特殊手法及眼光。

名人推薦

  朱宥勳 作家
  江振誠 國際名廚
  吳則霖Berg Wu 世界咖啡大師賽世界冠軍、興波咖啡共同創辦人
  林東陽 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創辦人
  林建煌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陳威宇 Mr. Voice歌唱教學系統創辦人
  陳毓襄 國際知名鋼琴演奏家
  焦元溥 樂評人
  劉孟捷 柯蒂斯音樂學院(世界音樂天才搖籃)唯一亞裔鋼琴教授
  蔡淇華 作家、高中教師
  謝哲青 作家、節目主持人
  專精推薦

各界佳評

  作者羅傑‧倪朋太了不起了。──馬克‧米奧多尼克(Mark Miodownik),《10種物質改變世界》(Stuff Matters)作者

  引人入勝,深具啟發性。──《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疫情讓所有人發現仰賴專家的必要性……本書是一場豐富的終生學習大探索。──《衛報》(Guardian)

  這位外科醫生縫合了醫學與人文。──《衛報》(Guardian)

  倪朋比所有人都懂專家。在這個我們懷疑起人類力量的時刻,這本書高度重要。──肯‧阿諾(Ken Arnold),惠康收藏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

  文筆一流,熱情洋溢,是不可或缺的一本書。──提姆‧殷古德(Tim Ingold),亞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

  表面上不說,但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之後,大家愈來愈意識到專家的確重要。──蘇珊‧史坦德林(Susan Standring),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傑‧倪朋(Roger Kneebone)教授


  擔任「帝國學院參與暨模擬科學中心」(Imperial College Centre for Engagement and Simulation Science)與「皇家音樂學院與倫敦帝國學院表演科學中心」(Royal College of Music and Imperial College London’s Centre for Performance Science)主持人。他在人生的第一段職涯擔任外科醫師,替南非的創傷病患動手術,日後轉換方向,在英格蘭西南部擔任一般科醫師,今日任教於倫敦帝國學院。他研究不同領域的專家可以如何向彼此學習,並且召集一支跳脫傳統的創意隊伍,成員包括臨床醫師、電腦科學家、音樂家、魔術師、陶藝師、木偶師、裁縫師與戰鬥機駕駛。這是倪朋教授寫給大眾的第一本書。

譯者簡介

許恬寧


  師大翻譯所畢,專職譯者,近期譯有《觀察的藝術》、《微精通》、《和手機分手的智慧》、《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目錄

第1章 專家與看不見的魚
第2章 外科醫師與裁縫師
第3章 苦熬與磨練
第4章 運用你的感官
第5章 空間與其他人
第6章 犯錯與修正
第7章「重點不是你」
第8章 培養出自己的聲音
第9章 學習臨場發揮
第10章 改變方向
第11章 傳承
第12章 專家的重要性
謝詞
延伸閱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777147
  • 叢書系列:Smile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4.8 x 20 x 1.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內文試閱1】
 
第1章 專家與看不見的魚

 
我拜訪德瑞克.弗郎頓(Derek Frampton)的那一天,他正在替雲豹擺姿勢。我從來沒看過雲豹,牠像隻坐著的大貓,尾巴蜷曲一旁,凝視著一隻小豹子,就好像下一秒,小豹子就會蹦蹦跳跳玩耍起來。這對母子栩栩如生,我不敢相信牠們是標本。
 
德瑞克是標本製作師,是業界的第一把交椅。他邀請我到家中看他如何工作。我們站在他的「陳列室」,裡頭熱鬧極了,五花八門的動物齊聚一堂。玻璃櫃裡滿是飛禽走獸,密密麻麻,每一寸角落都被占據。一張桌子上,快完工的長尾鸚鵡,雙翅用細線固定好姿勢;鱷魚盤據另一張桌子,吻部大開,眼看就要一口咬下獵物。在日光的照射下,一旁的樹蛙閃閃發亮,身軀五彩斑斕。除了氣氛有幾分詭譎,時光凍結,不然真像身處在動物園裡。
 
我這次專門拜訪德瑞克,原因是他是英國首屈一指的業界專家。我對專家特別感興趣,希望能多認識幾位。德瑞克搬開椅子上製作到一半的石龍子,挪出地方讓我坐下,開始講解剝製標本包含了哪些步驟。
 
德瑞克口中的流程直截了當。你就移除動物的皮,用石膏模型重製軀幹的形狀,最後覆蓋上皮毛就完成了。德瑞克讓我看一張斑馬皮,鬆垮垮地堆在角落。我請教在最後階段,石膏塑型的部分要怎麼做,德瑞克回答:「很簡單,你就雕塑一匹相同大小的斑馬,然後把皮放回去。」
 
「很簡單」幾個字是關鍵。如果你想擁有一匹斑馬,很簡單,你就雕刻出同尺寸的石膏像就可以了,這還用說嗎?然而,對我來講那是異世界,我一頭霧水,而那正是德瑞克是專家的原因。

會員評鑑

3.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
|
2023/08/19
劇透警告
作者將成為專家之路分成三個階段,由苦熬磨練的學徒期到獨挑大梁的熟手,最後成為肩負傳承任務的師傅。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修習內容。
舉幾個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1. 基本功的價值
所有的技藝的修成從築基開始,這些基本功往往都是一些看似簡單而重複的動作,像廚師要先學切蘿蔔、馬鈴薯;美髮師要先學會洗頭等。初學者做了一段時間後往往覺得無聊,解決無聊的秘方就是全力專注於每一項任務,而且要能感受這些呆板的工作帶給你的反饋,這些反饋常會化成細微的感官記憶。
你常會聽到某些專家說自己有一種無法表述的直覺,一種自我能力界線的認知感,或腦中在面對不利狀況時的警報器,那都是做了幾千幾萬次基本功後內化的能力。
2. 看與觀察的不同
觀察是有意識的看,當你還是初學者時,許多基礎知識尚未內化,只能漫無目的地看;而後晉身為熟手,腦中已形成該領域必備技能的藍圖,因此能夠迅速觀察到需要處理的重點。最後到了大師階段,你又必須捨棄掉職業的觀察慣性,心無見地的看,避免見樹不見林。
3. 師傅的價值
這是引述蘇聯心理學家李夫·維高斯基的理論,任何學習者都有已經能完成的事和即使努力仍遙不可及的領域,這中間有一塊他們自己做不來,但在專家協助下能做到的事,亦即近側發展區間。教師在這一區扮演關鍵的角色。但教師並非因求好心切就一味傾囊相授,而是在必要時刻從旁輔助,也需懂得當學生不需幫忙時放手,退居幕後。傳承並非完全拷貝師傅的技藝,而是讓學生站在你的肩膀上。
這是一本講述職人大師如何養成的書,書中的例子有醫師、美髮師、西裝裁縫師、標本製作師、魔術師等,雖然每個領域的專業不盡相同,淬鍊的過程卻可歸納出一些共通性。可想在AI學習當道的未來,許多技藝會相繼失傳,以後我們也只能從這類書中一窺當初的大師是如何煉成的。
展開
user-img
2.5
|
2022/06/11
很喜歡這封面設計,原本想了解從學徒到大師之路是否有何可學習或需要注意地方,只是一下就翻完,沒提到啥重點,或有什麼新意可學習到什麼,感覺就只是作者的隨筆
展開
user-img
4
|
2021/09/12
|
電子書
這本書傳達的訊息之一是「年齡與經驗的好處」,因而有的地方讀起來顯得嘮叨。儘管如此還是有些啟發。

這本書談的是到達專家境界的過程,以及到達之後,心智模式的變化。作者描述自己從醫科學生到專業外科醫師歷程中的種種插曲,以及他訪談的專業人士的故事。我覺得最有趣的是血液外科的駐院刺繡家(Feur Oakes)以及呼吸藝術魔術(Breathe Arts Magic)。

讀了最大的感觸是職涯發展過程,如果能把成為專家當作願景,或至少是某種可連結的目標,那麼工作起來就會更有方向感,但一般職場環境對於這種連結是忽視的,因而在缺乏環境引導之下要靠個人覺醒去建立這種連結,則是緩慢而跌撞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如作者形容「屎往低處流,而你就在最底層」。這個過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是要有所突破的必要條件?如果無法區分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那麼我們只能繼續鼓勵初學者:「不要放棄,堅持下去。」

其間的差異也就是放任與刻意練習之間的差異。如果我們能更了解這當中的心理機制如何運作,就可以更有效地練習,而職場環境也可以更具支持性。

當這個過程能有更多意識與覺知的參與,則成為專家之後也可以更有意識的認知到自己與初學者的差異何在,那不再是權力金字塔的位置問題,而是身為專家的人看得到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的差異,也就是癥結點,以作者舉的大鍵琴老師的例子,看得到學生的癥結點,「有時改變一手的角度,調整一個指法細節,甚至只要坐得離琴鍵近一點,就能解決。」到了這樣的境界,其實是認知功能的轉化。而我們或許才剛開始要了解這樣的心智模式。理論上是每個人內在都可追求的一種轉化力量。

我覺得這本書可以再強化的地方是:
(1) 論證:可以試著提出假設來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
(2) 光譜:專業人士的光譜可以再更廣泛。作者另外主持的podcast (Countercurrent)裡面訪談的專業人士就更多樣化,但可惜沒收納在本書中。
(3) 學術:例如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目前許多研究與大腦如何學習有關,可以印證本書的內容。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