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又要同時展出了,讓人想起十年前(2011)「國寶總動員」展覽時的盛況,除了兩岸的文藝界,大概世界各地研究中國繪畫的學者都來了,只見平常觀眾稀稀落落的展廳,一下子擠滿人,加上講解員,各國語文交織,好像到了聯合國。
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都被列為國寶,除了不能出境展出,即使在故宮博物院,每三年也只能露面四十二天,如今同時展出,當然是非常難得的。
不少朋友知道我曾經臨摹這三張畫,要我配合展覽寫一本專書。起先我一口就謝絕了,因為過去有關這三張畫的分析介紹已經太多,說來說去就是那些材料,犯不著我再出來充數。但是接著大家要我辦個雅集,把自己臨摹的作品掛在一起,講講心得。這主意倒勾起我的興趣,因為畢竟分析各別作品的人多,把三張畫放在一起比較的人少,加上我為了臨摹,曾經扒著故宮櫥窗和三張高仿的大畫學習多年,甚至找顯微放大和近紅外線拍攝的資料研究,確實有些心得和創見可以跟大家分享。
這本書就是如此產生的,我儘量不炒冷飯、不掉書袋,而是模擬帶讀者進入故宮博物院展廳,看三張掛在眼前的畫,用連小學生都聽得懂的語言,為大家分析導覽。看大處也看小處,看氣勢也看趣味,看構圖也看用筆,看裱裝也看材料,甚至從科學的角度探討這三張畫的地理和風水,希望帶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