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

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

  • 定價:430
  • 優惠價:79339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廖瞇/該死,已經看到牠的眼睛了...──讀《就算牠沒有臉》

    文/廖瞇,|,麥田出版2022年01月14日

      《就算牠沒有臉》是黃宗慧與黃宗潔聯手對寫的新書,是一本談動保的書,但剛開始我不太懂這個書名。沒有臉?誰沒有臉?沒有臉是什麼意思?後來我才明白書中的「臉」指的是──你是否「認識」這隻動物?你是否看過牠的眼睛?是否與牠建立了連結?人們容易對自己認為「有臉」的動物寄予情感,而對 more
  • 【2021年第四季OKAPI書籍好設計|手繪&插畫篇】插圖搭配設計手法,讓你一眼著迷

    文/BIANCO TSAI,Jupee,許晉維,廖韡,|,張志偉2021年12月27日

    使用畫筆勾勒具體圖像,或用實際物品改頭換面,甚至只用文字就能勾住讀者目光,這些封面使用各種虛實素材,在設計師的巧手組合下有了變化萬千的面貌。 OKAPI好設計每季發表,以「封面、內頁、裝訂、材質、印刷、加工」六個面向檢視書籍,再以「手繪&插畫、實物轉化、解構字符、抽象表現、媒材整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有意識地對同伴動物投射情感已經未必是人人認同的行為,
還發展為同情寶可夢的角色或是電子寵物,可以嗎?

活在城市裡的動物,是否要長得可愛才有可能被愛?
被繁殖場大量繁衍、被商業操作的討喜,
究竟是犬貓的特權,還是原罪?


黃宗慧:「我的起心動念都是為了運動(做動保)。」
黃宗潔:「我期待的動物書寫,不用以動物當主角,但可以讓讀者反思人與動物的關係。」

十二道在動物研究範疇或動物保護實踐場域時常被詢問/質問的難題

▲以「對寫通信」為概念/動保姊妹黃宗慧教授、黃宗潔教授首度攜手對談的二十四封信|
每一題都有發起篇與回應篇雙向對照,適合中學至大學階段,關懷動物的人、對於動物議題好奇卻常糾結在某些點上而不知如何繼續思考的人。
▲精選重點題目/與人文、生態連結,爬梳爭論不休的各種動物困局|
台灣少見的動物反思議題書,豐富題材包含可愛/厭惡動物、外來種、動物園、虛擬動物、豬的地位、動物標本、寵物咖啡廳等。
▲隨手皆可談動物/由日常生活、流行文化、新聞、人文學科為支點切入|
從戲劇、廣告、人文自然科學、文學、現代藝術、電玩、地方習俗等面向,挖掘人和動物之間的關係與問題。

=好評推薦=

李美慧(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柯裕棻(作家)——專文作序
林清盛(廣播節目主持人)、番紅花(作家)、錢永祥(《思想》總編輯,台灣動保學院校長)、謝佩霓(知名策展人、藝評家)——真心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閱讀本書時,讓我感受到兩位作者如何用生動流暢的文筆,理性書寫對動物保護不同層面的思考及複雜感性的情感,本來理性與感性就不是互斥的,而是一體兩面……
——李美慧(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如果我們生而為人的意義和價值是經由與其他生命相遇的路徑構成,那麼這些曾給予溫暖或因我們而折損的生命,也是構成生為人的部分意義——這意義究竟如何,大概必須探尋人以外的境地,懷著動物給予的洞察和啟發活下去。
——柯裕棻(作家)

一般習用的倫理概念是針對人類而形成的;面對動物,傳統的倫理學思考往往顯得偏狹而又粗暴。相形之下,宗潔、宗慧感知動物生命的方式,以及與動物的互動所牽動的反思,都更為複雜、細膩、深刻,並且不諱言其無奈之處。讀者想要認真面對動物的生命,本書提供了動人的導引,關心動物倫理的人也會獲得知性的啟發。
——錢永祥(《思想》總編輯,台灣動保學院校長)

▲▲▲▲▲▲

無處不是動物議題或動物符碼,
再往後退一步,人即是動物,沒有什麼不同,
何以人類總是能夠高高在上?



本書由兩位在動保領域深耕多年,長年開設動保相關課程、做動物延伸研究的作者,以當代台灣動物議題為題幹,對各式動保困境,爭論不休沒有答案的難題展開深度對話。

書中分成兩大篇——愛的倫理篇與生命教育篇。探討:

▲ 韓劇《愛的迫降》中,女主角拒吃曾和她對視、「打過照面」的小豬。人類是否容易偏心,投射情感在「有臉的動物」?
▲老鼠在影視文化被萌化與擬人化的頻率之高,卻無法讓大眾接受並喜愛老鼠,現實中的老鼠仍無法從厭惡動物翻身,原因何在?
▲愛動物、在意動物福利、不忍動物受苦,但也放棄不了肉食,我們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掙扎嗎?
▲外來種確實會對原生物種造成生存壓力,但回到物種本身,牠們究竟是「入侵」?或只是盡其生物本能「適應」新的環境?
▲我們如何面對同伴動物的死亡?如何能代替牠們做出安樂死的選擇?
……

這二十四封信從人與動物,拉到環境、社會,全面尋思動保議題的最大可能性,嘗試理出一條路徑,並不是為某個議題定下絕對解答,也非希望遇到某類議題就產生預設立場,而是深切期待開啟更多對話的可能性。

=精選段落=

同情皮卡丘,不行嗎?
長期以來「惡名昭彰」的擬人化,就算是一種情感投射,難道不能成為人們擴大倫理對象的起點嗎?至少對我來說,童年時為了卡通裡的小鹿斑比或「頑皮熊」的遭遇傷心,和現在為那些被傷害、虐待的動物感到痛苦,就情感層面來說都一樣真實,並無二致。
當然,人活得太過心軟是件辛苦的事,尤其如果情感投射的對象還擴大到虛構的動物世界,「道德包袱」確實還挺沉重的。但我想從一個乍聽之下可能有點荒唐的自身經驗說起,思考擬人化的虛構角色,如何觸動了我的同情╱情感,以及就算這樣的情感模式被視為過度投射,它又如何、或是否可能成為「另類的倫理起點」?這個說來莫名的經驗,就是我為何會成為一個《精靈寶可夢Go》(Pokémon Go)玩家。

「可愛」是特權還是原罪?
更激烈一點的批判,則認為由於「可愛動物保護主義」當道,貓狗的「勢力」已經擠壓到其他動物的生存空間。但是,倡議同伴動物福利(以及救援淪為流浪動物的同伴動物)真的可以等同於可愛動物保護主義嗎?而貓狗在許多人眼中很「可愛」這件事,又真的讓運動比較容易推展嗎?那麼其他的可愛動物呢?是不是也因為得到人類較多的關心與青睞,而比起醜陋動物或厭惡動物,受到了更多的保護?

水族動物不是奇觀
二○二○年三月初,觀光勝地晴空塔裡的墨田水族館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一度閉館,館方擔心其中生性害羞的花園鰻會「忘了人類」,發起噱頭十足的「花園鰻視訊會」,反應之熱烈,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花園鰻一直是日本諸多水族館的明星之一,連卡通《蠟筆小新》都曾經以花園鰻為主題,描述牠們受歡迎的程度。劇情安排一群花園鰻立志要像水族館內的海豚一樣有人氣、像娃娃魚一樣引發話題、甚至像大王具足蟲一樣獲館方青睞推出周邊商品,因為牠們知道,只有變成頭條焦點,才可以確保不會因為過氣而被拋至生活條件很差的、地下室的水槽。為此,牠們不惜顛覆花園鰻很少離開巢穴的本性,從底砂中游出,還雜耍般地排成心型圖案取悅遊客。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宗慧(Iris Huang)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常自嘲以動保為主業,教書為副業。曾任《中外文學》總編輯、NTU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主編。著有《以動物為鏡:十二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課》,編有《台灣動物小說選》,合編有《放牠的手在你心上》,合譯有《拉岡精神分析辭彙》。
2018年獲台大106學年度教學傑出獎;研究計畫〈從精神分析之鏡/外看動物他者〉曾獲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計畫。學術研究專長為精神分析與動物研究,個人研究興趣為家中貓與龜的日常生活點滴。

黃宗潔(Cathy Huang)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及香港當代文學、自然書寫、動物書寫、家族書寫。著有《倫理的臉:當代藝術與華文小說中的動物符號》、《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本書獲書評媒體Openbook2017美好生活書獎)、《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生命倫理的建構──以台灣當代文學為例》,其他書評與動物相關論述文字散見《鏡文化》、《鏡好聽》、《新活水》等專欄。

 

目錄

推薦序/
跨越同溫層來溝通動物倫理的難題 李美慧
成為人以外的 柯裕棻

自序/
被動物拯救的人 黃宗慧
動物的事是永不刪除的待辦事項 黃宗潔

第一部/愛的倫理 

【第一題】動物的臉

不吃有臉的動物 
回應篇:就算牠沒有臉

【第二題】厭惡動物
保留所有可怖之物 
回應篇:從米老鼠到過街老鼠:厭惡動物的地位應該/能夠被翻轉嗎? 

【第三題】微侵犯
被「雙重消音」的,豬的一生 
回應篇:牠不笨,牠有話說:豬不是一塊漸漸長大的肉

【第四題】虛擬動物
數位時代的人與(虛擬)動物關係 
回應篇:虛擬/擬人化的生命與哀悼的倫理 

【第五題】可愛動物
「可愛動物保護主義」的迷思 
回應篇:(不)愛的距離:被淨化的「可愛」 

【第六題】同伴動物
放手的艱難:同伴動物的安樂死課題 
回應篇:相信牠們會懂 

第二部/生命教育 

【第七題】動物園
在(後?)疫情時代思考動物園 
回應篇:(水族)動物不是奇觀:從「花園鰻視訊會」談起 

【第八題】動物標本
標本藝術的動物倫理意義/爭議 
回應篇:標本裡,生命記憶纏繞 

【第九題】動物玩笑
沒有「人」因此受到傷害的動物玩笑 
回應篇:找出謔而不虐的那條線 

【第十題】外來種
是最後一根稻草,還是整綑稻草?談外來入侵種
回應篇:回歸「人的問題」思考外來種爭議 

【第十一題】飲食文化
不是人的睿智,而是人的歷史 
回應篇:人類的文化 動物的惡夢 

【第十二題】動物影像
不能承受之重?談殘酷動物影像 
回應篇:我們永遠到得太晚

END
為動物尋找寫作蜜源的人──宗慧與宗潔的對談側記/小美
 

成為人以外的
柯裕棻

初讀《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書稿,內心情感雲湧起伏,想起許多與動物相伴的至福時刻,也想起恐慌與心碎的告別。
每個人多少都記得一些關於動物的事,有些切身的動物記憶會在心底留下炫目的光影。幼時摯愛的貓狗、朋友家絢爛的魚、生物解剖課裡心臟持續跳動的青蛙、不小心對望一眼的下水道口倉皇濡濕的老鼠,或是被狗咬過、被鵝追過、被雞啄過的記憶。除了寵物和食物,多數人的動物經驗也都在遠方——假期生活中偶然的農場牛羊、泰國大象、北海道企鵝、澳洲袋鼠。或是更遠更危險的,山林海洋或柵欄裡不可及的猛獸。

其實現代都會的日常生活充滿了動物。大樓窗外有斑鳩築巢,郊山步道常遇見獼猴、松鼠和藍鵲。新聞裡的動物就更多了:花蓮迷途小熊野放歸山;金門藍孔雀氾濫所以鼓勵孔雀料理;屏東大舉獵殺綠鬣蜥;防堵禽流感整座養雞場數千隻雞全數銷毀;一夕撲殺數十萬頭豬以控制豬瘟……或是校園流浪貓狗遭虐殺。
這些恬暖或驚怖的動物事件忽近忽遠,平時感覺它們邈邈的在文明生活的邊陲,可是一旦湧現又殘酷得難以直視。這些事件讓我們一瞥真相,揭露我們漫不經心的清潔與方便是建立在怎樣的犧牲之上。動物從來不在邊陲,牠們是文明核心碾壓消音的暗面。

我曾經養過十幾年的兔子,前後三隻。兔子的習性和坊間傳說不大相同。兔子要喝水,多吃乾草,不能給太多胡蘿蔔。他們性格不溫馴,喜歡蹦跳,脾氣大,像貓一樣叫不來。極愛乾淨所以必須時常整理便盆,而且他們非常安靜。我把客廳隔起來讓兔兔自由活動,多數時候客廳毫無聲響像一座寂靜草原,我學會從各種細微的雜音裡分辨兔兔的動靜。喀咑喀咑,小爪子走動。飼料碰著瓷盆,叮瓔叮瓔。撥弄苜蓿草,窸窣窸窣。吃菜葉子戚戚滋滋。從水瓶子喝水是最響的,氣泡咕嚕咕嚕。如果從水碗喝水,就是輕輕地舔一下,再舔一下,像微雨落在水面上。

兔子非常謹慎,他們不以聲音傳達意念或情感。有人說兔子沒有知覺,或兔子非常無聊,這大概是因為人們習於以聲音大小判斷生命的強度和重量。然而兔兔即使謹小慎微,他仍有快樂和不滿。吃飽後直接咕咚翻身倒下,心滿意足拉長身子睡覺。發怒時翻倒食盆再回頭看看我發現了沒有。制止他胡鬧抱開時,兩腿空蹬,聳鬚看我,明明白白的不高興。

我的第三隻兔子是白毛灰耳。他知道自己的名字,我工作時他會在書桌旁的墊子睡覺,坐沙發上看電視他會從椅背跳到我肩上像《鬼燈的冷徹》裡的芥子兔。每天早上他也像貓狗一樣等早餐青菜,我過了時間還不回來他也會等在玄關的角落。一旦理解了這些沈默行為的意義,對我而言,他作為一個生命體的顯著性不亞於任何人。

但是兔子不長命,他們很難活得像貓夠那麼久。兔子走的時候我也像貓狗的飼主一樣難過。有人不理解,說兔子那麼小,你難過什麼。我也無法理直氣壯地反駁,畢竟對很多人而言兔子就是逗貓棒的原料罷了。對這種居於食物鏈末端的動物投注真心做什麼呢?只有1.6公斤的生命對世界有何意義呢?他如果在森林裡,很可能不到一年就被狐狸吃掉了不是嗎?他說不定根本不認得你,兔子有感覺嗎?他們只是上帝創造的食物吧?歐洲人不是吃兔子嗎?

這些提問大概都攸關情感的尺度與法則,關鍵之處並非大小重量或值不值得放感情,而是價值。兔子有經濟效益和使用價值,通常被視為商品和原料,而任何人一旦對原料投以情感,事情就複雜了,因為除了懷裡依我而存的這隻以外,其他的同類是要被綑綁、實驗、剝皮、放在超市販賣的。我知道除非有一天能終結這荒謬的差異,否則我的愛與哀悼永遠會受到質疑,永遠不如貓狗的飼主那樣合理。但是,要多少愛與哀悼才能撼動如此龐大的生物經濟系統呢?我一開始非常弱氣,覺得自己的傷心難以言說,我也沒把握能讓誰明白。

養兔子的十幾年,我慢慢從兔子的位置理解世界。我當然無法明白生為一隻兔子是什麼感覺,但我因此啟蒙理解一些生而為人的事實。我看見從前毫無所悉的,人的作為。比如說,宣稱經實驗測試的洗髮、美容、化妝品,究竟是怎麼在兔子的眼睛和皮膚做實驗的。或者,毛茸茸看起來很可愛的風衣帽緣、冬天的毛小背心、綁頭髮的飾品,如果是真兔毛那麼它就是剝皮製成的,我一伸手去摸,立刻知道那是合成毛或曾是一個會疼痛的生命。或者,曾有人把小幼兔放進夾娃娃機裡夾著玩,就這樣整死了。或者,有些人買兔子給小孩玩一個月之後,懶得理牠就活活餓死或渴死在籠裡。實在不能再細講,生而為人的各種抱歉。

儘管我持續關注「零殘忍」和「零皮草」行動,偶爾也會想起一些常見的嘲諷:如果你這麼在乎,你何不哀悼一隻雞腿或一片里肌肉呢?或,如果你反實驗,你就別吃藥打針了。或幾近人身攻擊:你生個孩子就不會想這麼多了。這樣的反諷其實都不否認動物的悲哀,只是他們認為既然什麼都無法改變,倒不如狠著心活下去比較不偽善。但這種論點對於善良的定義異常嚴苛——任何人試圖改變若無法一次到位就等於虛偽。事實上也不難明白種種拒斥否認所從何來,因為一旦對制度性殘忍產生共哀,日常就太沈重了。所以有人會別開眼去,拒絕理解。因為只要看見了、知曉了,對事實的理解成為感知,世界觀就從此不同了。

如果我們生而為人的意義和價值是經由與其他生命相遇的路徑構成,那麼這些曾給予溫暖或因我們而折損的生命,也是構成生為人的部分意義——這意義究竟如何,大概必須探尋人以外的境地,懷著動物給予的洞察和啟發活下去。

第三隻兔子生病的那幾個月我一邊寫論文一邊定時餵藥。兔子走後我不再養動物了。那篇論文拖了兩年仍無法完稿,因為我覺得有些段落非常苦。某天半夜滑手機看見Iris在臉書上寫,她一邊照顧生病的貓一邊寫論文,後來貓走了,論文發表後她覺得字句仍留有貓咪的記憶。看見這段話,我一直收妥在心裡的,像兔兔一樣謹小慎微安靜的悲哀忽然擾動起來。我知道Iris能懂得這種難以言說的悲哀,儘管不熟我還是冒昧在深夜寫了訊息,告訴她各種矛盾的感傷。

我們往復寫了將近一小時。我還記得她寫了什麼,她說,愛與哀悼不需要理由。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00930
  • 叢書系列:不歸類_人文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2歲~99歲
 

內容連載

【第一題】動物的臉
 
不吃有臉的動物
 
在南韓和台灣同樣掀起熱議的韓劇《愛的迫降》,敘述了南韓財團千金因為滑翔傘事故誤入北韓,邂逅北韓軍官進而相識相戀的故事,揪心的愛情橋段與南北韓文化差異的呈現,成為吸引觀眾目光的焦點。
 
然而「職業病」相當嚴重的我,觀劇時發現的「彩蛋」,卻是女主角拒吃曾和她對視、「打過照面」的小豬那段情節。 因為在短短幾分鐘的劇情內,竟然出現了許多可以延伸探討動物倫理爭議的對話。如果說男主角到了南韓之後,教女主角冬天發車之前要先敲敲引擎蓋,以免有躲在裡面取暖的小動物來不及逃出去,是直接了當地「置入性行銷」愛護街貓守則, 那麼原本無肉不歡的女主角在準備離開北韓前,因為沒辦法吃打過照面的動物,而毅然拒絕大啖烤乳豬,兩造情境對比下,後者可說更為曲折、有更多可以思辨的空間。
 
不吃豬,改吃魚?
 
劇情呈現女主角隨著眾士兵們到達野餐地點時,意外地發現「主菜」是一路上同行的小豬。北韓士兵解釋,因為冷藏食物不便,所以才在郊遊時牽著豬出門,以便整隻烤來吃。這解釋顯然無法說服女主角:「我已經和牠對視好幾次了,怎麼吃得下去?」她的大驚失色引來的反應則是,「之前不是一日三餐都說要吃肉,為什麼突然裝善良?那要吃什麼?」儘管如此,眾人還是尊重了女主角的選擇:鏡頭一轉,女主角含笑看著士兵們歡樂地在河裡捕魚。不吃豬,改吃魚。
 
這段情節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是因為同時涉及了好幾個複雜的動物倫理議題。首先,女主角「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卻被質疑是裝善良,正反映了長期以來這種「君子遠庖廚」的態度確實很常被譏諷為偽善;而她強調和小豬「對視了好幾次」,所以吃不下去,不但凸顯「動物的眼神」在喚起人類共感上的重要性,也印證了我們特別容易偏心「有臉的動物」,因為選擇不吃小豬的下一刻,我們不就看到成為替代方案的,正是不會和人對視、「沒有臉」的魚?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