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獻給世上所有女兒、母親、女性的自我修復心理學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獻給世上所有女兒、母親、女性的自我修復心理學

딸은 엄마의 감정을 먹고 자란다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4年03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韓國話題作品,打造母親和女兒「活出自己」的時代

現在開始,是母親和女兒都要「活出自己」的時代。結合心理學研究和諮商案例,放下糾結,與內在的自己和解。獻給受傷的女兒,以及無意的母親一帖溫柔的處方籤,願妳們不再感到匱乏而能感覺到愛。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韓國上市一個月,熱銷20,000本。
★YES24網路書店,9.6顆星好評!
★超過10,000件心理諮商個案的人氣心理師
★博客來當月選書★
★博客來2022年度總榜百大好書
★博客來2022年心理勵志百大好書

  現在開始,是母親和女兒都要「活出自己」的時代。
  「為什麼母親在傷心時,不對兒子而是向女兒訴苦?」
  「為什麼母親看到女兒幸福時,除了欣慰卻也有些嫉妒?」
  「為什麼女兒在想到母親時,總會感到委屈又抱歉,討厭又感謝呢?」

  獻給無形之中受傷的女兒,以及無意造成傷害的母親,
  一帖溫柔的處方籤,願妳們不再感到匱乏而能感覺到愛。

  之於女兒──「媽媽對我永遠都不滿意,她是不是不愛我?」
  透過順從父母慾望來追求個人成就,最終也將淪為順應他人之人。母親的不斷索愛,將影響女兒對自我的肯定與日後適應社會的能力。

  之於母親──「孩子的人生出了問題,是不是我的錯?」
  唯有母親,必須先愛自己,才能堅定不移地牽起孩子的手。不必給答案,只要好好觀照自己的人生,孩子必將學會面對生命的態度。

本書特色

  ★結合心理學研究和諮商案例,放下糾結,與內在的自己和解。
  ★以親子的立場穿插書寫,客觀解折雙方情緒與行為背後的涵義。
  ★宛如走進諮商室,藉由心理師的專業引導,透過自我提問,探索真實核心。
  ★提供如何遇見全新自我,及享受生活的實用方法。

感動推薦

  「作為女兒,也是一位母親的我,在閱讀本書時,心痛、難受與懊悔的母女糾結過往,隨著篇章一一浮現。透過作者冷靜卻又溫柔的剖析,原來真正的修復,在於正視與接納自己原始的焦慮,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陳彥琪 諮商心理師

  「母親必須回到女性,從女性回到個人,解決自己與原生家庭、婚姻的難題,才能更敏銳地察覺孩子的狀態。感謝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想成為的母親,是能作為孩子強而有力的心理肌肉,推動孩子進入下一段情感關係、下一個生命階段。」──諶淑婷 文字工作者

編輯推薦

  還記得在寫這篇推薦文時,正好是母親的生日。一年之中,這是母親最重視的日子。心裡想著,如何替母親過生日又不會讓她失望或產生不滿情緒,為此我奔波打理了一天,最後終於圓滿完成。年幼時,因為家中管教甚嚴,母親對我的關注總是全面性的,不論是生活瑣事還是交友選擇,從學生時期一直到進入職場,每一次的選擇,我都抱持著「錯了,會不會被媽媽罵?」的心態,戰戰兢兢。我心中對母親的愛,仍然是無法用三言兩語訴說完畢,即使有時懼怕,我仍深愛著她。

  從這本書中,我更進一步的理解母親對待我的態度原因為何?背後隱藏著想表達的情緒是什麼?隨著書中文字的慢慢梳理,也許,解開了一部分多年來我對母親的糾結。希望這本書,能帶給不論是母親還是女兒的妳,或是同時兼具這兩個身分的妳,一些強大的勇氣與力量,檢視過去以及面對未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朴又蘭


  精神分析專家

  東國大學教育學院諮商心理學碩士,首爾佛教大學研究所取得諮商心理學博士。曾任職安山精神科醫院心理治療室、首爾市青少年諮商支援中心等,目前在心理診所「彼岸」擔任諮商心理師。至今,已完成一萬件以上諮商個案及夢境分析。

  高中畢業後,進入修道院,以十年時間學習靈性。當時活著的使命,是為了默默無聞的人們所背負的痛苦祈禱。後來因對人類的生命與情感不斷提出疑問,為了尋找這一連串問題的解答而還俗。

  即使經過十年的修道院生活,最終仍未能釐清「自我」的混亂與苦惱,直到日後在接受精神分析與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才得以一窺究竟。曾於「涅槃之森」精神分析診所擔任諮商心理師三年,目前於LPI(Lacanian Praxis Institute拉岡學派實踐機構)正式學習拉岡的精神分析。利用這些經驗,直到今日也仍在諮商室裡不斷與個案們對談進而探索人生。著有《小學生自尊心的力量》(合著)。

譯者簡介

林侑毅


  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韓國高麗大學碩、博士學位。擅長翻譯:文學、旅遊、心理勵志、親子教養等主題。譯有《解語之書》、《自行車上的中國壯遊》、《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再也不當吼爸吼媽》等六十餘本,並著有韓國漢學論文十餘篇。
 
 

目錄

前言:
愧疚的心、委屈的心、感恩的心──關於女性的情感連結

Chapter1 女兒是靠母親的情緒餵養長大。
關於母親的情緒
給兒子關愛,卻對女兒處處要求?
女兒從出生開始,就面臨著匱乏
主動退讓的人生
尚未被追悼的情感,終將重新歸來
被困在過去的母親
在關心之外長大的母親
如何不利用孩子來滿足母親的匱乏
愛是自私的
無法放下無能丈夫的原因
犧牲型母親的背叛
對孩子的愛,其實是母親的私心
母親是神
母親的存在,或者恐懼
母親的話語,以及不安
重新回到母親的肚子裡去吧?
母親的不安為孩子所接收
所謂「拋棄女兒的母親」
承認現實,就能得到治療
母親抱蛋的慾望
母親的懷抱令人快樂
「啐啄同時」的心理學
如果不想讓孩子,淪為情緒垃圾桶
將負面情緒發洩在他人身上的孩子
傾聽孩子的心聲
正視母親的內心

Chapter2 我真的是孩子的母親嗎?
關於母親的目光
母親只要過好自己的人生就行
孩子的慾望,父母的慾望
母親的態度,決定孩子的一生
我們必須認真凝視孩子的原因
母親的目光是面鏡子
自己即地獄
盡力不讓自己過得比母親更幸福的女兒
罪惡感的真面目
認真情感,就算是獲得治療
自我貶低的女性
任何情緒都沒有錯
別隨意評論孩子的情緒
開朗正向的態度,表現給誰看?

Chapter3 我也想成為母親疼愛的女兒。
關於母親的匱乏
想逃跑的時候,不安緊接而來
操弄自身匱乏的人
治療記憶中創傷的方法
匱乏與匱乏感之間
真實與幻想之間
沒有「別人家媽媽」,只有「我的媽媽」
理想母親與實際母親的差距
世上沒有所謂的好母親、壞母親
如何成為「我的媽媽」
細看自己,就能看見母親
原生父母的態度與慾望在無形中傳承
名為「家人」的心理聯繫
我也想成為母親疼愛的女兒
偏愛的代價
被偏愛的一方就幸福嗎?
憤怒伴隨著快感發生時
愛隨著嫉妒蔓延
嫉妒或者誓死對抗
我也想成為一朵花
我也不知道的「我」,身體都知道
我們的身體其實有話想說?
當身體感到疼痛時,不妨檢視內心

Chapter4 放下「為母則強」的偏執,才能有所得。
關於母親的母性
不愛孩子的「罪」
那時候是不得已?
事到如今,補償也沒有意義
認同並接受已造成的傷
母親是真心希望女兒幸福的嗎?
母親內心的嫉妒
母親的愛之中也藏有毒性
殺死「母親」,我才能活下來
即便如此,母性依然偉大
渾身是傷的母親,如何再愛人
母親將自己的擔憂,偽裝成對女兒的擔憂
受傷的母親,被困在過去的創傷中
只要在困難的時刻陪在身邊就好
母親的不安未曾消失的原因
母親的不安留下證據
由不安串聯起的母女
不曾被愛過,也能愛人
為了得到母親的愛而放棄自己
用愛保障母親的安全

Chapter5 父親扮演好父親,母親扮演好母親。
關於母親的伴侶
妻子的態度,丈夫的態度
妻子與丈夫真正的需求
懷疑與混亂將我們引向新的人生
丈夫的缺點,如何成為刺向女兒的匕首?
「調解人」母親的違規
「原來你都站在爸爸那邊!」
母親隱藏話語的暗示
填補父親空缺的方法
父親與邏各斯
恐懼的來源──缺席的父親
孩子渴望「值得信賴的大人」
母親向後退,父親向前進
「天空之城」心理學
母親與孩子難分難捨的關係
尋找父親的定位
父親扮演好父親,母親扮演好母親
身體長大,內心卻還是孩子的父母
好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

Chapter6 跳脫母親的身分,活出自我的方法。
關於母親的療癒
丟掉母親,我才能活下去
利用「不給予」留住孩子──母親的慾望
徹底失去,才能重新填滿
過得不好也沒關係
如何讓母親的眼神充滿關愛
「三秒母親」的關愛方法
保持愛的距離
缺乏穩定關係的父母,將轉而向孩子索愛
給予兒時母親渴望的東西
認識兒時的自我匱乏
愛,究竟是為了誰?
跳脫女性的身分,回到個人
對女人而言,何謂女人?
最自我的風格,就是最有女人味的
所謂的「獨立自主」
如何愛上無聊的日常
在情緒上的懶惰與身體上的勤奮之間
一向溫柔的母親真的愛我嗎?
從懶惰邁向愛
遇見全新的我
追尋自我的兩種方法
潛意識無法抹除
不是回到過去,而是攜手前進
享受無聊生活的力量
因為無聊而感到不安的人
因為無聊而爭吵的人
建立自己的日常行程
 
 

前言

愧疚的心、委屈的心、感恩的心
──關於女性的情感連結


  「修道院?有那麼多事可以做,妳為什麼偏偏想去修道院?」

  國中二年級時,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曾經這樣問我。我是這麼回答的:

  「嗯,可以一直等別人不是嗎?我非常喜歡等待的生活。我只要在同一個地方,每天以相同的動作祈禱,人們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來找我,想離開的時候就離開。」

  如今的我雖然已經離開修道院,不過想成為「等待者」的渴望,依然在諮商室裡徹底實現。在這條路上遇見的無數悲傷與痛苦,都寫在這本書裡了。寫作本書的目的,是希望將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必然面對的所有情感,分享給更多的人,哪怕只能介紹一部分也好。其中包含了不被理解而感到孤單、委屈的心;以為是關愛而付出,後來才發現適得其反,因而感到愧疚的心;以及即便如此,仍然對守護在我們身旁的貴人抱持感恩的心。

  交稿後,我像是再次與撰寫本書期間攜手相伴的個案們道別,也向她們的父親與母親道別。悲傷不斷傾瀉而下,眼淚久久無法停止。在那段期間,我代替她們的母親致上歉意,也參與她們的悲傷,如今總算是送走了這些回憶。如果這本書能稍稍幫助讀者發現自己未曾了解的真實自我,並且獲得療癒,那將是我最大的喜悅。

  在諮商室與個案見面交談,填滿了我生命中的多數時間。每天重複相同的生活,依照最單純的動線行動著。即便如此,我也未曾感到生命無趣,這是因為許多人的故事豐富了這間諮商室。每天與這些故事奮戰著,全心地投入其中,使我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關心其他事情。

  在諮商室裡的工作,經常得面對與解決各種誤解、扭曲關係造成的傷痛與創傷。可能是他人對自己的誤會,或是自己與親朋好友錯綜複雜的扭曲關係。同時,這也是幫助一個曾經為人女兒的母親、一個在這名母親懷中誕下的女兒,以及一個在這名女兒懷中生下的孩子,解決困難的過程。

  「人類,在本質上無法去愛他人。」

  這是佛洛伊德的話。換言之,人類經營生命的最終目的,是要朝著滿足自我的方向前進。一個人付出所有精力的對象,最終仍是自己。即使是在家庭關係中、母女關係中,也沒有任何例外。

  我們每天都在煩惱,煩惱著該如何拋下內心蟄居的母親幽靈、父親幽靈、社會上各種意見的幽靈,進而毫無罪惡感地活出真正的自我。人們在告別這些幽靈,活出自我之前,必然經歷無數的悲痛與失去,而自我生命的安放處,就在與這些情緒拉鋸的過程中某個或遠或近的點上。

  孩子出生後,遇見第一個能滿足自己快樂的對象,正是母親。第一段人際關係的開始,也是母親。孩子渴望母親,並且跟著母親的目光認識世界,而母親對待孩子原始慾望與需求的方式及態度,將會決定孩子未來的模樣。由於孩子只能透過母親這個對象來滿足自己,所以從這點來看,母親對孩子有著絕對的影響力。

  「母性」,便是在這個脈絡之下被創造出來的社會觀念。「母親必須為孩子付出一切」,這種近乎理想般的使命與幻想,造成各種疾病與衝突、痛苦。無法成為理想母親的自責感與面對外界賦予過多的要求,使得許多母親與孩子的關係陷入一團糟。

  在父權社會中,母親與女兒似乎擁有較特殊的心理聯繫與情感連結。然而我們必須冷靜看待與接受這個事實:母親與女兒的關係,並不像大眾普遍宣揚的,或像多數女兒所期待的──無私的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走上與原生母親不同,屬於自己的另一條為人之母的道路。

  我們和「母親」的世界,究竟有多麼密切的情感往來?彼此間所付出的情感,是真正的愛嗎?在愛之中,必然也包含著毒性。本書所要集中探討的,正是關於世上所有母親和女兒正經歷著互相拉鋸的母女關係。並非父親沒有任何影響力或責任,只是將探討的議題選擇聚焦於母親和女兒間的關係,這點要先告知讀者,並希望大家能理解。

  當我決定撰寫這本書時,最先浮現的情緒和想法是「擔心」。以專家身分說出來的話,真的可以寫進書裡嗎?我能對此負起多大的責任?各種憂慮不斷浮現。然而,我之所以最終能鼓起勇氣,是因為女兒一句鼓勵的話。她說:「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年幼的女兒給予了鼓勵,令我一時哽咽難言,卻也給予我再次投入寫作的力量。我要將滿滿的愛與感謝,獻給我那位願意忍受忙碌的母親、等待母親的女兒。

  此外,我也要感謝願意與我分享自己的煩惱,並且同意將自己的故事寫進這本書裡的所有人,以及加入「慢郎中的書櫃」讀書會的三十、四十、五十多歲的媽媽們,感謝妳們花費將近兩年的歲月,持續陪伴我一起閱讀精神分析書籍。對於大家始終沒有放棄了解自己生命的精神,我由衷感到敬佩。

  更重要的是,我要向正在閱讀本書的妳──曾經是某人女兒,又正是某人母親的妳,以及身處這個嚴峻時代的所有女性,表達誠摯的共感情誼。
 
寫於黎明前的心理診所「彼岸」
精神分析專家  朴又蘭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101732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5
12人評分
|
1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3/10/29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母親」】
母親將女兒視為自己的延伸,而兒子和丈夫則是以他人的身分存在。女兒之於母親,並非以獨立的身分存在,而是與母親本人相同的角色。p.19
媽媽如果從小遭到冷落,可能會用相同的方式對待女兒,相反的也有一些母親會過度滿足女兒的需求,藉此補償自己。因為母親將自己兒時的模樣投射在女兒身上,將女兒當成年幼的自己。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母親」,只要以最真實的自我和孩子建立各自獨立的特殊關係,就已足夠。p.120
只要依照你自己的方式去愛,我用我的方式去愛就可以,我不認為要對待老大和老二或兒子女兒,要一視同仁。只要孩子擁有夠多和母親相處的記憶,便足夠。P.142

雖然我還沒成為一位媽媽,但可以想像這個社會給了媽媽許多「應該要做」的枷鎖,好像一定要犧牲自己全然為了孩子,才能是好媽媽,不然就會被掛上自私的標籤?如果自身又容易受他人言語影響,給自己過多壓力,很容易因此而產後憂鬱...相信媽媽們只要充分理解自己與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孩子是會感受得到的~

在閱讀這本書以前,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女兒和媽媽之間會有如此特別的情感!?因為我就是個叛逆的女兒(哈哈哈~不是真的會做壞事,而是不喜歡聽媽媽的話。我們有時候會吵架;有時候像朋友;有時候又覺得她是老古板的長輩...透過書中的抽絲剝繭與案例分享,讓我能夠仔細回想與媽媽之間的關係,更了解平時有些與媽媽相處中不舒服的情緒是從何而來~

覺得這是一本書尤其適合媽媽閱讀,能夠了解自己看待女兒與兒子而產生的種種情緒,進而也從中思考與自己母親的關係,學習跳脫身為媽媽的枷鎖,活出自己的人生,也給孩子屬於她的人生~~

看更多心得分享 IG:_reading_now 舒舒看書中
展開
user-img
3
|
2023/08/24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B


我有一個女兒跟一個兒子,跟女兒之間的互動與兒子之間是截然不同的。


不同的地方在哪呢?首先,會覺得母女之間的心是相當的貼近的,女兒對於媽媽的情感也相當的細緻,媽媽的一個眼神跟動作,她都會特別的留意。


這本書以母女的關係為出發,道盡關係中會發生的矛盾與情緒,母女之間會有的微妙關係。
本書作者是一個精神分析諮商心理師,透過大量的個案累積,所以刻畫出母女之間的糾葛情懷。


這本書,我讀起來沒有太大的共鳴,有可能是因為我的母親在我高中離開,我在成長的路上,沒有這樣關係問題存在。


但是,仔細的去思考,確實自己個性的形塑,跟母親從小給我的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


身邊有不少的朋友,至今仍跟母親有不少的矛盾,也正因為如此親密的關係,造就許多難解又沈重的壓力。


母親跟女兒都需要活出自己,雙方各自都是絕對獨立的個體,自己活得精彩,也才更有餘裕的讓關係走向美好。
我在想,任何的關係,不只是母女,應該都是先照顧好自己,然後才有能力好好的愛、正確的愛、健康的愛。


Action:
活出自己


#推薦書單
#閱讀
#閱讀心得
#好書
#讀書
#書評
#閱讀筆記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悅知文化
展開
user-img
5
|
2022/12/25
作者是韓國的精神分析師,很喜欢這本書裡简洁深刻的分析和案例分享。女儿和妈妈的联结是那麼的独特和珍贵。这本书之后真的要考虑生小孩的时候一定还会再读,应该也会有更深的体悟。
展開
user-img
5
|
2022/03/30
書名雖指名女兒,看完整本書發現,更多的是講述親子關係、女性自我實現與享受日常生活的力量!
基底則是建立在,母親如何透過自身心理狀態與行為模式去影響一個孩子(不限於女孩)的思考言行;有時候,母親選擇對孩子這麼做,也許連自己都不清楚背後原因,母親以為的原因,很可能並不是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潛意識中的思緒、母親原生家庭的遭遇。
我們如何看清自己,截斷不良親子互動,增進自我實現的能力,是本書所要教我們的。
我感到獲益良多。
展開
看封面就好有感觸的書!
為人父母方知父母艱難處,
只求自己能在育兒路上給出更多的談話空間,
畢竟原生家庭就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地方!
期許看完書,能夠得到新的視角,讓每次溝通都能越來越好。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新會員獨享】3.8~4.7加入會員輸入指定通關密語抽入會好禮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