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從日常落實「治未病」觀念
日積月累強化體質、守護健康
中醫傳統醫學是古人從臨床經驗中,點點滴滴累積出來的智慧精華,近年有幸在臺大醫院參與頭痛及五十肩的臨床針灸科學試驗,更加感受中醫學的博大精深和實用性。我將三十年來累積的臨床經驗記錄下來,期許自己能在醫術上精益求精,也希望在為病患診療時,能用更有系統性、完整性的歸納資料,提醒患者該注意的配合要點,以及如何促進健康、幫助病情康復等自癒力的保健法。
本書最前面先介紹了病患對中醫最有興趣的主題,如體質自我檢測、五臟六腑與健康的關聯、居家常用養生藥材等等,以及我想分享給大家可以落實在日常生活的養生觀點。而在主文中特別精選一些在中醫門診最常遇到的病症,甚至是疑難雜症,分門別類為「日常毛病、皮膚病、婦科疾病、心血管與肝臟疾病、神經與內分泌疾病、骨科疾病」,總共集結了五十五個病症,期望能帶給讀者和其家人病症調養和自我保健的方法,並藉由落實這些方法獲得顯著的助益。此外,因應近兩年肆虐全球的流行病──新冠肺炎,在書末特別規劃一個章節做解說,讓大家了解,中醫藥同樣能扮演專業積極診療的角色。
門診時常聽到病患的疑問:「為什麼我會得到這個病?」我總認為醫師和病患應該一起來討論該病症的病程、預後和中西醫可提供的最有效方法。每個病患都應該了解自身的病情,如此一來心理才會踏實,便能和醫師配合一起面對病情、戰勝病痛。
臨床中醫師常常也扮演家庭醫師角色,所以這本書的每一個病症都會從現代醫學和中醫的核心論點出發,希望能深入淺出、幫助讀者掌握每個病症的病因病理和中醫病機觀點,以及理解現代醫學詳細檢查結果和中醫介入治療的可行方案,但必須強調的是切勿片面相信偏方而延誤病情。也根據每個病症最常見的體質證型及相對治療原則做詳細的說明,並提供全方位的調養方式,包含:內服的養生藥茶或藥膳,外治法如穴位敷貼、穴位按摩、自我運動鍛練功法,以及食衣住行等生活習慣的調整與配合,給予讀者日常居家保健方式和病症調理養生參考。
書中反覆強調的醫囑注意事項,如果能逐步實踐,日積月累去自我強化體質,多數病症常可獲得意想不到的療效。書中每個病症最後也分享過往有過的相關診療經驗,包含診治過程、處方用藥、臨床施治、患者療效回饋和診治心得記錄。當然每位患者病情、病程、體質和療效的不同,強調絕不鼓勵讀者為自己或家人自行調配,服藥仍需諮詢專業中醫師,才能讓自己或家人獲得的完整中醫診療方案。
現代中醫應能發揮更積極角色,去年開始衛福部推動「急診中西醫整合醫療專案」和「西醫住院中醫會診專案」,突破以往國內醫院急診室只有西醫醫療服務之刻板印象,提供如眩暈、急腹症、胸悶、胸痛、心悸、軟組織疼痛、經痛、偏頭痛、癌症疼痛、骨骼關節相關痛症以及腦中風等中醫治療服務,透過中醫處置能幫助加速緩解,讓原本須留觀的患者能提早出院。
中醫十分注重「陰平陽秘,精神乃至」,呼應現代人容易緊張、壓力大、焦慮等心理層面而間接影響健康。還有藉由中醫藥的幫助,調理家中寶貝的長高發育、體重管理、五臟六腑疾病、甚至養顏美容抗衰老等議題調養,這些都是與自律神經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無論在循環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都強調平衡的重要性,這完全符合中醫強調天人合一、全人醫療的宇宙自然道法觀。
在此再次溫馨提醒,本書僅供調理養生保健參考使用,若屬於專業醫療性介入,還是必須先諮詢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和病程現況,做對症的調理治療方案,尤其有嚴重、急性病痛應盡速就醫,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在此特別感謝「蘋果屋出版社」的全力支持,讓我有機會分享這三十年來的診療經驗,讓大家對中醫養生保健有更深層的認識,誠摯希望能幫助常為病痛所苦的讀者或家人,並期許各位能在平日照顧好自己健康,一旦有顯微徵象就有所警覺並趕緊找信任的中西醫診療諮詢,建立中醫強調的「治未病」預防醫學概念,這是我撰寫這本書的最大心願。
羅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