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心態決定思維判斷
當你想到某位具有傑出判斷力的人,什麼樣的特質會浮現在你腦海中?也許你會想到智力、機靈、勇氣或耐心等等。這些都是值得羨慕的優點,但有一個特點理應排在最前面,卻被忽視了,它甚至沒有一個正式名稱。
因此我給它取了個名字,稱之為「偵察心態」(scout mindset),亦即渴望看到事物本來面目,而不是你所希望的樣子。
偵察心態能讓你辨識出自己出錯的時候、找出你的盲點、測試你的假設,以及改變歷程。它能驅動你誠實地問自己一些問題,諸如「我在那場爭論中有錯嗎?」、「值得冒這個險嗎?」或者「如果另一個政黨的人做了同樣的事,我該如何反應?」等等。正如已故物理學家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曾說:「人生的首要原則,就是別自欺,騙自己最好騙。」
我們自欺的能力是2000到2010年代的熱門話題。大眾媒體和暢銷書諸如:《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How We Know What Isn’t So)、《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騙局》(Why People Believe Weird Things)、《錯不在我?》(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You Are Not So Smart)、《Denialism》、《Why Everyone (Else) is a Hypocrite》,以及《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在在描繪出一幅有損形象的畫面,說明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會自我欺騙,我們會合理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們沉溺於一廂情願的想法中。我們會精心挑選證據,以證實自己的偏見,並支持己方的政治陣營。
這幅畫面沒有錯,但缺少了一些東西。
是的,我們經常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但有時我們也會承認這些錯誤。我們改變主意的次數,少於我們應該改變的次數,但卻比我們能夠改變的次數要多。我們是複雜的生物,有時對自己隱瞞真相,有時卻又勇於直面真相。這本書是關於人們較少探索的一面,亦即我們如何成功地不自我欺騙,以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