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現代佛法十人:楊仁山、太虛、歐陽竟無、虛雲、弘一、印光、圓瑛、呂澂、法尊、慈航 (全十冊):(改變近代佛教發展的十位大師,若要了解他們的生平、他們帶來的影響、他們如何重振佛教,必不能錯過的經典文選)

現代佛法十人:楊仁山、太虛、歐陽竟無、虛雲、弘一、印光、圓瑛、呂澂、法尊、慈航 (全十冊):(改變近代佛教發展的十位大師,若要了解他們的生平、他們帶來的影響、他們如何重振佛教,必不能錯過的經典文選)

  • 定價:3800
  • 優惠價:72660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分期說明

3期0利率每期88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改變近代佛教發展的十位大師,
若要了解他們的生平、他們帶來的影響、他們如何重振佛教,
必不能錯過的經典文選!

  今天在臺灣,佛教大興,是宗教信仰的主流。各門宗派,都有信眾扶持。

  從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說法,到一千四百年前達摩東來,很容易以為今天佛教在臺灣有如此興盛局面,是自然發展出來的,理當發展出來的。

  事實則不然。

  佛教在中國,固然有唐代的大放光明,然而自宋、元、明、清以來,成長已成停滯,甚至每況愈下。佛教的傳承,似乎已逐漸失去了隋唐佛教的氣魄、學問、人格、修持及創新的精神;尤其明、清以降,只知固守傳統,失去了佛法的開創精神。進入清朝中葉,佛教的萎靡與俗化,益發嚴重。

  到了清末大時代變局之際,佛教已經頹廢至極,甚至成為藏污納垢的代名詞。進入民國,尤其在五四運動前後,佛教更淪為應為時代淘汰的腐朽象徵;寺產也成為各方或是覬覦侵奪,或是倡議充公另用的對象。佛教遭到時代海嘯的摧殘,幾至崩解。

  然而,也就在這風急浪高的暗黑之中,有一些人物燦然登場。

  他們以各自堅持的修為、對佛法透徹的認知、對推廣佛法的熱情,力挽狂瀾,在黑暗中大放光明,改寫了過去數百年佛法不振的軌跡,也打開了佛法在二十世紀中國、亞洲以及世界的傳播。

  《現代佛法十人》就是介紹其中代表性十個人的生平,以及他們思想的文集。

  楊仁山:被譽為「現代中國佛教之父」,開創了當代佛教研究新紀元的劃時代大師。
  太虛:提倡人生佛教,發揚菩薩精神,開創佛教思想新境界,允為當代最偉大的佛教大師。
  歐陽竟無:窮真究極,悲心澈髓,弘揚闡述玄奘系唯識學,復興佛教文化不世出的大師。
  虛雲:修持功深,肩挑中國佛教四眾安危,不畏生死,具足祖師德範,民國以來最偉大的禪門大師。
  弘一:天才橫溢,出格奇才,終而安於平淡,興復律宗,民國以來最偉大的律宗大師。
  印光:孤高梗介,萬眾信仰,常將死字掛心頭,淨土宗的一代祖師。
  圓瑛:宗教兼通,保寺護教,勞苦功高傳統佛教的一代領袖。
  呂澂:承繼歐陽唯識,自修精通英、日、法、梵、藏語,民國以來佛學學力無出其右的大師。
  法尊:溝通漢藏文化,開創中國佛教研究新眼界的一代佛學大師。
  慈航:以師(太虛)志為己志,修持立學,開創臺灣佛教新紀元的大師。
 
  《現代佛法十人》的首版,在一九八七年由洪啟嵩和黃啟霖編輯出版,當時,他們就有感於臺灣佛教承受這些大師開創的因緣,而有了極大的發展,希望能回顧這些大師走過的路程、他們留下的論述文章、來往書信,期許新一代對佛法有信仰的人,能受到啟發,並在內義與實證上再開創出新的格局。

  時間過去了三十三年,來到二十一世紀,由於時代劇變,人類的生存環境和方法也都面臨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挑戰,面對更新且更快速變異的環境,我們相信回顧這十個人波瀾壯濶的路程有助於開展我們自己的視野與勇氣,決定重新編輯、出版這一套書。

  新版除了由編者洪啟嵩重新撰寫總序,每本書並新加入十人生平介紹,每篇文章、每封書信都註明原始出處,並統一重新設計、排版、標點。我們希望這套不只是對實踐佛法、研究佛法的讀者有益,更希望也能有助於對佛法感興趣的人當作入門指南。

套書特色

  《現代佛法十人》套書:楊仁山、太虛、歐陽竟無、虛雲、弘一、印光、圓瑛、呂澂、法尊、慈航

  了解漢傳佛教如何從清末的衰頹至民國後的中興,再到現今的發揚光大,必不可錯過認識這十位佛學大師

  無論隸屬何種教派、任何修行程度,本書皆為理解漢傳佛學橫切面的經典鉅著

  民初四大師:虛雲、弘一、印光與太虛法師的精華文選皆收錄此中

  聖嚴法師、星雲法師、證嚴法師、惟覺法師等影響臺灣佛學的重要宗教家,皆與十位大師有所師承或因緣

  提供理解禪宗、臨濟宗、淨土宗、律宗在近代教義發展演變的途徑

  漢傳佛教如何進入西藏、且藏傳佛教在近代的漢譯路線為何,也在本套書中可覓得解答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洪啟嵩


  國際知名禪學大師。年幼深感生死無常,十歲起參學各派禪法,尋求生命昇華超越之道。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海內外從學者無數。

  其一生修持、講學、著述不輟,足跡遍佈全球。除應邀於臺灣政府機關及大學、企業講學,並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俄亥俄大學,中國北京、人民、清華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演講。並於印度菩提伽耶、美國佛教會、麻州佛教會、大同雲岡石窟、廣東南華寺、嵩山少林寺等地,講學及主持禪七。創辦南玥覺性藝術文化基金會、印度菩提伽耶全佛公益信託,現任中國佛教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大學講座教授、臺灣不丹文化經濟協會榮譽會長。

  畢生致力以禪推展人類普遍之覺性運動,開啟覺性地球,二〇〇九與二〇一〇年分別獲舊金山市政府、不丹王國頒發榮譽狀,二〇一八年完成「世紀大佛」巨畫,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最大畫作」,面積超過一萬兩千平方公尺,二〇二〇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歷年來在大小乘禪法、顯密教禪法、南傳北傳禪法、教下與宗門禪法、漢藏佛學禪法等均有深入與系統講授。著有《放鬆禪法》、《睡夢禪法》、《坐禪之道》、《禪觀秘要》、《如何修持心經》、《前未來》、《天天都成功》、《愛情的22個關鍵辭》、《送你一首渡河的歌》、《送你一首財富的歌》、《送你一首智慧的歌》及《飲一杯心茶》、觀音傳十萬史詩系列首部曲《楊枝淨水》、《佛經地圖:百經卷》等近三百部。

黃啟霖

  臺大哲學系及國家發展研究所畢,一九八三年與洪啟嵩成立文殊佛教文化中心、文殊出版社,一九八九年擔任中央電台編譯至今。譯書有《圓滿之愛──達賴喇嘛訪美演講集》(時報文化)、《開創時代的政治巨人》系列之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達賴喇嘛(鹿橋文化)。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63002
  • 叢書系列:FOR2
  • 規格:平裝 / 2776頁 / 15 x 20.4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出版者序
 
一、

今天在臺灣,佛教是很普及的信仰。無論顯密,各門宗派,都有信眾扶持;四大山門固然如此,其他亦然。並且,即使不是佛教徒,許多人也都願意在日常生活裡親近佛法、佛經,譬如手抄《心經》。

上個世紀末,兩岸開始來往,許多對岸來訪者讚嘆中華文化的傳承在臺灣,其中也包括了佛教文化。所以,我們很容易以為從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說法,到一千四百年前達摩東來,再到一九四九年之後佛教在臺灣如此興盛,是一條自然的傳承之路。

事實則不然。

佛教在中國,到唐朝發展到高峰,有多種原因。一來是當政者的支持,二來有雄厚的國力,三來有出類拔萃的修行者。三者聚合,氣象萬千。

但,佛教也在唐朝經歷了滅佛的大落。其後歷代,再難有唐朝的因緣際會,也就逐漸只知固守傳統,難有可比擬的開放與創新精神進入清朝,佛教的萎靡與俗化,日漸嚴重;到了太平天國席捲半壁江山,對佛教造成進一步嚴重破壞。所以,到了清末民初之際,佛教在翻天覆地的中國已經只能在世俗化中苟延殘喘,甚至頹廢。

民初的武俠小說,寫到廟庵、僧尼,常出現一些藏污納垢的場面,可以讓人有所體會。

五四運動前後,隨著全盤西化的呼聲高漲,佛教更淪為時代應該淘汰的腐朽象徵;寺產也成為各方或是覬覦侵奪、或是倡議充公興學的對象。在大時代的海嘯中,佛教幾近沒頂。

但也就在那風暴中,有些光影出現。

開始的時候,光影是丁點的,微弱的,分散的。

逐漸,光亮起來。

於是我們看到一些人物登場。

他們各有人生路途上的局限和困頓,但卻以不止歇的修行,一步步清澈自己對佛法的體認。

有人家世良好,大可走上官宦之途,卻淡泊名利,刻經講經,點燃照亮佛法的火種。

有人看盡繁華紅塵,走上自律苦行之路,成為他人仰之彌高的人格典範。

有人歷經窮困和親人死別的痛苦,在悲憤中註釋佛經,淬煉出一家之言。

有人學歷僅至小學三年級,卻能成為「當代玄奘」。

有人穩固佛法的傳統和價值。

有人努力在現代語境和情境中詮釋修持佛法的意義和方法。

他們成長的背景不一,年齡有別,途徑有異,但他們燃燒推廣佛法的熱情如一。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