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倖存者,如我們

倖存者,如我們

We, the Survivors

  • 定價:420
  • 優惠價:66277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2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吳明益/那就是羞恥聽起來的聲音?──關於歐大旭的《倖存者,如我們》

    文/吳明益,|,聯經出版2021年10月28日

    那時我才明白,母親編故事的用意並不是要安慰我,而是想讓自己安心。她越對我、阿王或任何想聽的人重複講述,我就越清楚她必須堅信那些故事是真實的─父親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未來一片光明……。 我在學校開設「世界文學選讀」時出過一個作業,要學生試著繪製一幅他們自己所閱讀 more
 

內容簡介

無論你是什麼人或來自何處,生活於世,幸而生存,
但我們,僅僅是倖存卻無力改變之人。

國際知名華裔作家歐大旭,撼動人心大作。
入圍2020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決選!

  《倖存者,如我們》看似是一個殺人犯對著年輕的(而且和他出身完全不同的)研究者陳述「他的世界」、「他的記憶」,但也不妨視為一種申訴、抵抗、重述。因為「我所經歷的不是法律所能判明的」,「我所經歷的不是妳這樣階層的人所能理解的」。歐大旭寫的不是知識分子,他也不是用一種俯視的角度,以知識分子的觀點在看這些他筆下的角色。他很像在自己對自己的寫作者身分做出質詢:即使和他們對話了,你真的能「筆代他心」嗎?──吳明益

  「妳要我談人生,不過我談的只有失敗。」
  我們不被當作真正的人,我們的名字從來不會被記得,
  只能想辦法活著,因為這就是我們的命運。

  自小生長於馬來西亞漁村的阿福,早已習慣自己的卑微身世,安於千篇一律的生活。他的父親、祖父,以及身邊所有的男人都是漁夫,他們的命運任由環境擺布,每天面對潮汐與暴風雨,活著已是上天賜福。在別人眼中,阿福來自悲慘的底層,無論如何力爭上游,人生都已經毫無選擇。

  直到有一天,阿福成了殺人案的主謀。人們懷疑他不是絕望就是瘋狂,但來自美國的社會學博士譚素敏,卻對阿福的生命產生了好奇,並以訪談之名,想要記錄下自己未能經歷的人生際遇。在一次次對談中,阿福陳述起自身記憶,也包括不時浮現的自我懷疑。而他的娓娓道來,逐漸暴露出兩人階級的距離,與相互理解之不易。看似平和的對話,竟是隱含著拉扯的張力,成為了另一種的對抗與質疑。

  《倖存者,如我們》是歐大旭又一凝視現實的深沉之作,如此優雅又如此哀傷,描繪了邊緣人社會中的掙扎與遊蕩,更迫使讀者反思權力、種族和階級。遭受種種苦痛的倖存之人,究竟能否在絕望中找到希望之光?

盛情推薦

  ▍專文導讀

  吳明益 

  ▍連袂力推
  平路
  伊格言
  言叔夏
  連明偉
  陳思宏
  陳雪
  賀淑芳
  黃錦樹
  張貴興
  顧玉玲

名家好評

  底層掙扎殘酷哀歌,精采好讀。──陳思宏

  沒有冷酷的數字、僵硬的史料、麻木的政治語言、虛假的紀念碑,歐大旭以小說家的靈動筆法,一個小人物的靈魂凌遲,奏響了世紀末一則充滿骷髏絮語和血肉溢流的難民輓歌。看似輕快的繪描,讀來泫然欲泣、撼動人心。──張貴興

  鑲嵌小說中如此熟悉的馬來西亞路名、鎮區地名,在歐大旭筆下,如平行宇宙般,顯現出另一張地圖;那張把移工排擠、踐踏棄拋於疾病漫漶與死亡籠罩的酷厲對待。他們向來沉默無聲。小說藉由這如此複雜的倖存者敘述,說出了我們共同的焦慮,我們何以遺忘、何以視而不見。──賀淑芳

各方讚譽

  《倖存者,如我們》是個反諷的書名,它描繪了數十億人的生活,或許不包括本書的讀者。這是個關於底層人們的故事。嚴苛的環境與極度的貧困,主宰著這些難民、打零工的人的生命,他們的奮力掙扎以失敗告終,因為他們本就不該倖存下來。在他人筆下,這或許會變成一則抽象的報導,但歐大旭賦予這些人物燒灼、撕裂的血肉。不幸的是,這些人物正是我們一般人在二十一世紀的寫照。──愛德蒙‧懷特(Edmund White),《已婚男人》(The Married Man)作者

  關於今日種族主義的偉大小說,它正是我們殷切期盼的作品。它同時也是一幅東南亞的大師級壁畫,以及關於貧困階級出身人物的動容故事。就像是當代的《黑與紅》,既尖銳又切合當下。《倖存者,如我們》是我近年來讀過最美妙、最有力的小說。──艾杜瓦.路易(Édouard Louis),《跟艾迪了結》(En finir avec Eddy Bellegueule)作者

  直到最後一個字,《倖存者,如我們》都緊緊抓住人心。歐大旭對於階級、男子氣概、全球化的處理方式,只有他才能辦得到。他完全翻轉了我們既有的假定,同時創造出一個世界,而要不是因為他的文采,這個世界會是難以接近並無法看穿的。──塔米瑪‧亞南(Tahmima Anam),《黃金時代》(A Golden Age)作者

  完全讓讀者沉浸在故事的氛圍中,《倖存者,如我們》是部動人又美麗的小說。質疑體制的不公。──《週日郵報》(Mail on Sunday)

  在歐大旭這本令人緊張卻又出奇動人的小說裡,他讓我們一睹、甚至些許了解,社會的複雜性與體制的不正義,是如何導致現在這個荒謬卻又駭人的時代。──約翰 伯恩賽(John Burnside),《衛報》(Guardian)

  最為高明的政治小說……描繪了一個誠實的人在陷入開發中國家的貪腐時,會是怎樣地堅韌不拔、充滿人性、毫不妥協。──《衛報》(Guardian)

  歐大旭的筆法絕非道德說教或陳腔濫調。他巧妙地交織了個人與政治,明白地告訴我們,兩者絕不可能相互分離。驅使我們個人做出某事的力量,不過是更大力量的折射;但個體對此無法加以改變,必須從全球的角度著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LS)

  以馬來西亞為場景,這本緊扣人心的小說檢驗了偏見與難民經歷……歐大旭並不仰賴慷慨陳詞,他的高明之處,在於透過個人微觀的角度來講述全球化的故事。當他最後終於回頭開始敘述主角阿福的罪行時,他的筆法是輕快的,就算這是個題材陰鬱的小說,但它的調性始終如一,不會過於嚴肅或沉重。甚至可以說,它的結尾是輕柔的,不過,《倖存者,如我們》裡頭的駭人罪行,仍讓讀者無法輕易忘懷。──《觀察者》(Observer)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歐大旭(Tash Aw)


  出生於台北,小時候隨馬來西亞籍華人的雙親回到吉隆坡,在馬來西亞念完中學後到英國劍橋大學研讀並考上律師執照,於倫敦一家法律事務所服務。他一心嚮往創作,工作餘暇埋頭寫作,後來毅然放棄待遇豐厚的律師生涯,進入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著名的創作課程就讀。《和諧絲莊》即是在東安格利亞大學讀書期間完成。此書出版後,與石黑一雄共同競逐曼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入圍《衛報》「第一本書獎」(Guardian First Book Award),同時榮獲2005年英國惠特布列(Whitbread)首部小說獎、大英國協作家獎「東南亞與南太平洋區第一本書獎」(Commonwealth Writers’ Prize),2007年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之後陸續出版作品包括廣獲媒體書介好評的《沒有地圖的世界》、讓他二度入圍曼布克獎、獲選全美公共廣播電台及BOOKPAGE雜誌年度好書的《五星豪門》。 

譯者簡介

彭臨桂


  熱愛閱讀、嗜聽音樂、沉迷電玩。譯有《無間任務》、《莉西的故事》、《39條線索》、《高爾基公園》等書。

  聯絡信箱: evan.translator@gmail.com

 
 

目錄

導讀|那就是羞恥聽起來的聲音? 吳明益

第一部  十月
十月二日
十月四日
十月六日
十月十日
十月十三日
十月十五日
十月十九日
十月二十四日

第二部  十一月
十一月二日
十一月五日及六日
十一月七日

第三部  十二月
十二月四日
十二月七日
十二月九日
十二月十二日
十二月十五日及十六日
十二月二十日
十二月三十日

第四部  一月
一月二日
 

導讀(節選)

那就是羞恥聽起來的聲音
吳明益


  那時我才明白,母親編故事的用意並不是要安慰我,而是想讓自己安心。她越對我、阿王或任何想聽的人重複講述,我就越清楚她必須堅信那些故事是真實的─父親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未來一片光明……。(歐大旭,《倖存者,如我們》)

  我在學校開設「世界文學選讀」時出過一個作業,要學生試著繪製一幅他們自己所閱讀過作品的「地圖」。地圖無奈得有邊界,比較方便的一種邊界便是國界。於是,便有學生會這麼問我:那柯慈(J. M. Coetzee)要算在哪裡?魯西迪(Ahmed Salman Rushdie)呢?那些移民作家呢,那些暫時「在他鄉寫作」(借用哈金的書名The Writer as Migrant)的作者呢?

  要給個粗糙的答案並不困難,但追究這些「國籍變換」、「族裔和所在國家的關係」、「移民或流亡」……原因各異的作家背景後,我們可以發現,通例式的答案並不存在。在這個全球流動,而且流動的原因如此多元的時代,我們不能不關注到個別例子之間的微妙微小差異。

  歐大旭(Tash Aw)出生於台北,但父母均為馬來西亞籍的華裔,2歲後他便隨雙親返回吉隆坡,這使得他從小便中、粵、英、馬來語混合使用。中學畢業後歐大旭赴英國習法,並取得律師資格,如果放在英國電視台的「新住民」節目裡(假如有的話),就是典型的正面移民範例。但歐大旭對文學心存嚮往,於是進入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著名的創作課程就讀。這個屬於文學、戲劇暨創意書寫學院(SCHOOL OF LITERATURE, DRAMA AND CREATIVE WRITING)的課程從1970年代就開始了,石黑一雄、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都是校友。在學程結束時,歐大旭創作的《和諧絲莊》(Harmony Silk Factory)讓他備受矚目,因為這部初試啼聲之作,讓他獲得了英國惠特布列(Whitbread)首部小說獎、大英國協作家獎「東南亞與南太平洋區第一本書獎」(Commonwealth Writers’ Prize),並且入圍了數個重要文學大獎。從律師到作家,這不僅是新住民的典範,說不定也暗示了我們作家這行因為寫的正是人性,好的寫作者如果從其他行業轉向寫作,往往能展示另一種「心眼」。

  《和諧絲莊》以日軍侵略馬來西亞的戰爭為背景,被視為是一本後殖民小說,對英國殖民的經濟剝削、日本帝國的血腥統治有直接的描寫,也同時寫到了被殖民者長期受殖民後的心態。《沒有地圖的世界》(Map of the Invisible World)則以戰後的印尼尋求自己民族國家的定位,因而與馬來西亞產生的各種較勁與互動作為主軸。歐大旭在國際文壇上再獲矚目的是《五星豪門》(Five Star Billionaire),透過五個角色的生命交織,寫下他們來到中國上海尋找金錢、愛情與中國夢的故事。而這本《倖存者,如我們》(We, The Survivors)則把時間設定在「當代」,敘事地當下大約是2018年前後,一個網路社群媒體活躍的時代。2018的前一年發生了羅興亞難民危機,2018發生了馬來西亞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場選舉,選擇這個年份應該不是偶然。(以下會提及小說的某些情節)

  從敘事結構來說,這本小說都是李福來(Lee Hock Lye,英文名是Jayden Lee,通常大家叫他阿福)的第一人稱,但因其情境不同,略有差別,差別在於他訴說的情境。小說裡的主要聆聽對象是留美的社會學博士譚素敏(Tan Su-Min),譚素敏因為教授的推薦,回馬來西亞針對殺人案的案例進行田野調查,她選上了犯下了殺人案的阿福。當她寫信徵詢阿福的同意時,在信件中表示自己想用「非正式的方式跟你談,描寫出你這個人。」

  於是,小說裡的一個聲腔是「阿福對譚素敏說的自白」,另一部分則不一定是在面對譚素敏的時候,敘述加入了「阿福對譚素敏的觀察與反應」。這兩個有著微妙差異的第一人稱,就此凸顯出人心的複雜,以及水面上與水面下的心理狀態。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60474
  • 叢書系列:小說精選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我的上衣濕了──不只潮濕,而是濕透──它像第二層皮膚緊黏在我背上;只是那層皮膚並不屬於我,而是屬於另一個活機體,既冰冷又沉重,使我不堪重負。隨著我越走越遠離我現在知道是犯罪現場的地方(但當下並不知道──那只是河岸上一個陰暗的場所,跟其他任何地方沒有什麼分別),我留意聆聽警車的鳴笛,以為隨時都會聽見。我一直想,他們要來找我,結束了,警官會把我抓起來丟進監獄關一輩子。我大聲說,你完蛋了。這就是你的下場。聽到自己的聲音讓我平靜下來。我從未感到如此絕對與確定。警察會抵達,他們會把我關起來,而從那時起,我都會過著一樣的日子。一想到要待在空蕩的小牢房裡,下半輩子什麼都不必思考──光是想到這種生活方式就讓我覺得安慰。

……

進入審判的尾聲時,我的律師試圖向陪審團說明我經歷過的童年。她既年輕又聰明,她不收費用,她想要幫助我。我明白我的人生正被用來當成許多事的藉口。我聽著她談論我,雖然說的是事實,但我卻覺得她是在講別人,某個在我家附近長大的人,也許是住在岸邊幾英里處的一個村莊。那個人跟我的名字一樣,而她一直反覆提起。李福來。李福來。總是講出我的全名。有時候她會說,李福來,別名傑登.李,這讓這名字聽起來像是假的,似乎是我編造的──是我編造的沒錯。不過這還是我的名字──已經變成了我的名字。我會選擇它,是因為我在結婚之前找到了適當的工作,而且一切都很順利。這名字很好聽,大家都喜歡──他們以前沒聽過像這樣的名字。這是個很酷的名字,在我印的名片上看起來很專業,而當時我的事業正開始要上軌道。傑登──這是我,不過每次她在法庭上念出來時,聽起來就像她提及的是別人,因為她發音時把它當成了兩個字。傑,登。她好像覺得這很反常。每當我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它正從我身上被剝離,而我從未真正擁有過它。別名。我根本就不應該用那個名字,我會選擇它真是太愚蠢了。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5.0
|
2021/11/17

《瘋狂亞洲富豪》負片版的人生

西方影視圈近年紛紛興起亞洲熱,帥氣亮麗的華裔臉孔搭配金碧輝煌的場景,但這本書是你所有想得到關於那部電影的反面,是反面卻也是真實。作者歐大旭選擇了一個最容易讓讀者如我們這樣的人去凝視的角度,用平易不批判甚至柔恤的文字,回到作為人的身分,去訴說同時代、在這世界上另個角落生活的人的生命經驗,後座力深緩但絕對印象深刻的一部作品品。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1/17
劇透警告

【我們真的有辦法站在高處,凝視位在深淵的人嗎?】

看過幾部移民文學,常伴隨著來自原生家鄉的悲劇,舉凡國內動盪到戰亂不止,不得不離開家鄉,用文字記錄下無法歸根的宿命。
而這本《倖存者如我們》中的主角李福來-人稱阿福的華裔移民第三代,成長於馬來西亞的漁村,沒有經歷過戰亂,甚至沒離開過他的國家(短暫去新加坡度蜜月不算的話),貧窮卻非常努力,老實敦厚,勤奮一如所有須靠勞動養活自己的階級,也不只甘心於自己的出生,有著夢想,時間推移他甚至慢慢當上勞工領班,命運是有可能翻轉的,然而故事一開始我們都知道他殺了人,為何他走到了這一步?

「妳要我談人生,不過我談的只有失敗,這兩者似乎是同一件事。」

作者歐大旭,出生於台北,父母皆為馬來西亞籍,從小便移民至馬來西亞的華裔作家,書寫出當代不同種族間在各國邊界的勞力流動。明的暗的,在資本主義當道的社會下也帶出底層移工的哀歌。


◆「沒有因為,所以也就沒有為什麼。」

我們太多時候需要一個因果關係來尋求一個明確的解答,來回答社會上發生過的重大議題,最好這個解答出來也要與我們無關。
為什麼他殺了人?一定是因為錢吧、一定是因為身分卑微被刺激吧、一定是因為家庭問題吧、一定是因為精神有問題吧。

我們到底是想要圖個方便的因果關係?還是讓自己好過點的尋求安慰?

而有時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阿福的故事連他自己本人在監獄裡細思也找不到為什麼,進而坦然接受,反倒是他人不斷的填空,試圖要在阿福的人生試卷上寫上正確解答。
像阿福這樣階級的人,大家也很容易的做「歸類」因果,只要有人犯罪,就是一整個集體犯罪。因為他們是外勞、移工,所以偷竊、所以殺人逃逸、所以造成亂象...
如今我們可以隔著書頁在遠處觀看他國這樣的問題,然而面對台灣社會發生過類似的案件,我們有多少次也陷入這樣的偏誤?
.
書寫阿福故事的是一位留美的社會學博士譚素敏,她是第一位願意以「把你當作一個人」來描寫的紀錄者,所以阿福才被打動願意接受訪談,然而隨著看似被記錄的阿福視角,也出現了阿福觀看紀錄者譚素敏的視角,來自社會高端階層的知識份子與底層的對比,我發現了一個埋藏在心裡深處的問題。


◆ 我們真的有辦法以他們的角度來思考所謂失敗的人生嗎?

阿福陳述在法庭上聽到他的辯護律師說詞時忍不住想:「她談論的那個人很悲慘,沒受過什麼教育,簡直毫無希望,是個無法選擇人生的人。不過後來我想到:等一下,這樣不對,我很快樂,我很正常。我知道律師試圖要幫助我,可是我想要她別再說了。」

所以譚素敏訪問阿福故事的結果就是這本書,很有意思的在書中切換兩種視角:以阿福為第一人稱的詳實記錄,與阿福觀察著訪問者譚素敏的過程,明顯感受到完全不同階級與身分的差異。而我想問的是:這樣真能如實紀錄了他們的人生?


這也是我還沒思索出的心情糾結,是對我在閱讀相關書籍後,寫下評論會有的質疑,我們真的有辦法用我們的觀點理解他們的困境?
或是只能有:「噢!看哪,他們的故事終於被寫出來了。」的感想?

譚素敏的訪問後來出版成小說,發表時造成社會極大迴響,阿福從一個「變態且有精神問題的底層移工」,翻轉成了「無法選擇人生,可憐且不小心殺人的底層宿命。」。終究,他還是從這個群體跳至另一個群體代表。但多數人關注的,還是那本「書裡的故事」。


所以阿福怎麼殺了人呢?殺的人又是誰?我希望讀者們都能找這本書來看,一邊參與阿福的選擇。
我幾乎很難把這部小說作為虛構作品看待,因為虛構,向來來自真實,這沒有前後關係。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系列心靈勵志小說完結篇,神祕導師蘇格拉底對生命疑問的最終解答《隱藏的學校》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瑞昇全書系
  • 圓神領券
  • 大塊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