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宋太祖傳

宋太祖傳

  • 定價:860
  • 優惠價:977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73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終結五代十國,鞏固中國版圖,
開啟多項創舉。
設立市舶司,重啟海上絲路;
發展印刷,刻印《大藏經》、
編印醫書與法典通行;
行醫濟世,推動醫藥發展;
同時研發造船、火器,
促進民生與貿易。
 讓宋朝的文化、科技獨步世界。
 
  趙匡胤利用長年累積的實力,於五代十國紛亂的局面中等待時機、累積人脈、逐漸崛起。待時機成熟,憑藉「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兵不血刃地取代後周,開創宋朝。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南征北討致力統一全國大業,並二度「杯酒釋兵權」,解決唐朝中葉以來藩鎮割據的亂局,加強中央集權,保證了社會穩定。更設立「封樁庫」,勤加儲蓄,以期向契丹贖回燕雲十六州。
 
  在治國方略上,他改革科舉、復興學術、建立募兵制、重修法律,令武將讀書,大舉任用文臣,開啟長達三百年的文治時代。更振興經濟、改善社會結構、關注民生,使宋朝工商業、手工業得到高度發展。 
 
  宋太祖在位十七年,為宋朝打下良好基礎,其死因、繼立問題卻成為千古謎團,這究竟是不是宋太祖為鞏固江山而設計的策略?宋代歷史專家王育濟、范學輝以「宋太祖及其時代」為基本論述角度,參考學界的研究成果,以豐富史料解讀宋太祖如何承先啟後地成就大宋王朝!
 
本書特色
 
  1.爬梳史料,從趙匡胤的成長背景重現宋朝開國史。
  2.故事性強,書中引用許多傳說,令整體風格更貼近現代閱讀習慣。
  3.特別闡述從皇帝到官家的皇權定位,這是宋朝獨有的政治心態。
 
好評推薦
 
  「宋太祖即位後,兢兢業業,為鞏固其江山而努力,雖然可以說是出於個人的利益,但也不可否認他有安定天下的遠大志向與切實可行的政治手腕。……宋太祖在治理國家時最明顯的表現,其一為收藩鎮兵權集權於中央,其二即是嚴懲贓吏。……『宋祖親見五代時貪吏恣橫,民不聊生,故御極之後,用重法治之,所以塞濁亂之源也。』在宋太祖的治理之下,宋朝逐步走向安定繁榮。」——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育濟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治學領域為:宋代政治史、宋元明清思想文化史、歷史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等。著有《理學.實學.樸學:宋元明清思想文化的主流》、《天理與人欲——理學理欲觀演變的邏輯進程》、《中國文化發展史.宋元卷》等專書。發表〈「金匱之盟」真偽考〉、〈論「杯酒釋兵權」〉、〈宋太祖傳位遺詔的發現及其意義〉、〈「官家」與宋代皇權的理性定位〉等宋初政治史論文。
 
范學輝
 
  逝世於二〇一九年,享年五十歲。二〇〇一年在山東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後留校工作,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兼任《文史哲》雜誌編輯,二○一九年獲評山東大學傑出中青年學者。著有《宋代三衙管軍制度研究》、《宋太宗皇帝實錄校注》、《宋朝開國六十年》等專書。發表〈變法與變意: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芻議〉、〈「將從中御」始於宋太祖考〉、〈釋宋太祖「今之武臣,欲盡令讀書」〉、〈宋太祖朝的翰林學士〉等宋初政治史論文。 
 

目錄

第一章 家世、時代與成長
涿州與保州:趙匡胤的祖籍
風雪杜家莊
洛陽少年與汴京亂局:「香孩兒」的成長
漫遊無所遇與千里送京娘
 
第二章 軍旅生涯
投奔後周二主
高平之戰
殿前都虞侯與義社十兄弟
三征南唐:三軍矚目新統帥
 
第三章 「陳橋兵變」與「杯酒釋兵權」
三封節度使與「點檢作」
是誰廢匿了世尊遺詔?
兵變陳橋驛
「一著黃袍便罷兵」
平定二李
杯酒釋兵權
 
第四章 統一戰爭
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
風雨下荊湖
攻取後蜀與戰後失誤
謀北漢:諜戰與歧途
平南漢
得南唐:最漫長最成功的戰爭
 
第五章 朝廷與地方
根除藩鎮動亂的「三大綱領」
如何「稍奪其權」
如何「制其錢穀」
如何「收齊精兵」
靖寧:京城、州府與邊圉
 
第六章 皇帝與文臣武將
二府與一日罷三相
獨相十年:趙普的任免
三司使與封樁庫
翰林學士的選任
三衙與樞密院:統兵體制
殿前司將帥的選任
侍衛司與武德司的將領
 
第七章 國計民生
「不抑兼併」
稅制的調整
募兵制——百代之利?
漕運、水利與治黃
救荒與農業生產
「藝祖」:手工藝與軍工技藝
貨幣、城市與商業政策
醫藥:皇帝的興趣與官方的推動
 
第八章 鐵衣士:文治與法制
鐵衣士與半部《論語》
崇文重教與武臣讀書
科舉改革與文官政治
《宋刑統》
武人秉法到文人執法
嚴肅司法程序與吏治
碑誓:不殺士大夫
 
第九章 文偉:文化的成就與土壤
史學與散文
詞與小說
「氣運興隆」的畫苑
「香孩兒」與建隆觀:宗教
 
第十章 金匱之盟與燭影斧聲
宋太祖和他的家人
皇親:兄妹與外戚
皇位傳立:時代習尚與家族利益
皇帝、宰相與儲君
燭影搖紅,雪落人去
「金匱之盟」的餘波及意義
 
第十一章  「官家」時代的宋太祖
官家與皇權的理性定位
祖宗家法:官家時代的規制
宋太祖與宋朝政治
宋太祖與宋代經濟文化
囫圇官家:宋代的軍事困局與機運
 
後記
 

導讀
 
〈宋太祖及其時代〉
雷家聖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教授
 
  一
 
  宋太祖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分裂,開啟了宋朝的治世,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基本歷史知識。然而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結束長期分裂局面、統一天下的皇帝,如秦始皇統一六國、晉武帝司馬炎結束三國分裂、隋文帝統一南北朝,宋太祖與他們相比,又有何特殊之處?
 
  筆者以為,唐朝自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問題嚴重,最後導致唐朝被朱全忠所篡,其後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相繼由節度使篡位稱帝;地方上各節度使更自立政權,這便是五代十國的亂局。這一亂局不但導致國家四分五裂,更可能由於政治的分裂進而導致文化的分裂,秦始皇以來中國大一統的局面有徹底分崩離析的可能。前輩學者經常引用的兩條史料,反映了當時中國北方文化凋敝的情況,其一為唐代晚期,已有「秀才盧生名霈,字子中。自天寶後,三代或仕燕,或仕趙,兩地皆多良田畜馬。生年二十,未知古有人曰周公、孔夫子者,擊球飲酒,馬射走兔,語言習尚,無非攻守戰鬬之事」(杜牧《樊川文集》卷九〈唐故范陽盧秀才墓誌〉)的記載;其二為河朔地區出現「俗謂(安)祿山、(史)思明為『二聖』」(《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張弘靖傳〉)的現象。對此歐陽修感慨說道:「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時歟!當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而搢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皆是也。」(《新五代史》卷三十四〈一行傳〉)歐陽修的感慨絕非虛語。因此,與春秋戰國有諸子百家、魏晉南北朝有世家大族不同,唐末五代並無一脈明顯的文化典範與學術道統,來維繫傳統文化於不墜。故此時期在政治分裂之際,同時也面臨著文化存亡絕續的問題。
 
  另一方面,自從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之後,使中原失去北方屏障,有隨時被契丹入侵的可能。而在南方,越南北部地區有吳權、丁部領相繼稱王稱帝,已獨立建國,脫離中國的版圖。如果此時沒有人能夠儘快結束五代分裂之局,則中國將可能面臨徹底崩潰瓦解的危機,如同羅馬帝國瓦解之後,便無統一重建的可能。趙匡胤建立了宋朝,完成了中國的統一,鞏固了中國的版圖,並為日後的學術復興提供了安定的環境。因此,宋太祖對歷史的影響可能遠超過我們一般的認知。
    
  二
 
  宋太祖趙匡胤原為後周的殿前都點檢,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而篡位稱帝,稱帝的過程當然算不上光明正大,但是正因為其得位不正,深恐皇位被他人用類似的方法奪取,因此才有了「杯酒釋兵權」與收藩鎮事權等種種措施,此部分在本書的第三章與第五章有詳細的描寫,茲不贅述。故宋太祖即位後,兢兢業業,為鞏固其江山而努力,雖然可以說是出於個人的利益,但也不可否認他有安定天下的遠大志向與切實可行的政治手腕。王夫之《宋論》稱讚宋太祖:「夫宋祖受非常之命,而終以一統天下,厎於大定,垂及百年,世稱盛治者,何也?唯其懼也。……無赫奕之功而能不自廢也,無積累之仁而能不自暴也;故承天之佑,戰戰栗栗,持志於中而不自溢。則當世無商、周、漢、唐之主,而天可行其鄭重仁民之德以眷命之,其宜為天下之君也,抑必然矣。」宋太祖的戒慎恐懼,除了「杯酒釋兵權」、收藩鎮事權之外,並逐步建立各種制度,例如設置轉運使掌管一道(路)的財賦,並兼有考核官吏、治理百姓的責任,使得宋代「路、府州軍監、縣」三級地方行政制度逐漸形成。在這一過程中,有一項舉措牽涉到宋代官制之重大變化者,便是在地方設置轉運使、知州、通判、知縣等「差遣」,派中央官員治理地方。
 
  研究宋代官制者都知道,北宋前期(神宗元豐改制前)的官制相當複雜,有寄祿官、館職、差遣的區別。所謂寄祿官,原為唐代三省六部諸寺監體制下的各類職官名稱,如六部尚書與侍郎、諸司郎中與員外郎、諸寺卿與少卿、諸監與少監等,館職為各館閣學士之謂,差遣則為官員的實際職務。為何會有如此複雜的現象?在唐代,地方各州的長官為刺史,各縣的長官為縣令,宋太祖收地方藩鎮權力時,將原本由藩鎮控制的地方官任免之權,收歸中央。宋太祖乾德元年(九六三年)六月庚戌,「命大理正奚嶼知館陶縣,監察御史王祜知魏縣,楊應夢知永濟縣,屯田員外郎于繼徽知臨清縣,常參官知縣,自嶼等始也」(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此處奚嶼等人並不是改任為縣令,而是仍然帶著中央的官銜,到地方上去「知」(管理)各縣的事務,這些帶有中央官銜的官員,到了地方上成為一縣之長,便不再執行原有中央官職的職務,因此這些知縣,雖然仍舊保留了中央官職的名稱,但是成為「寄祿官」,僅作為官員階級與俸祿的依據,不再負責原來事務,其實際執掌則由新指派的「差遣」決定。這一做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彰顯中央的權威,讓這些「知縣」仍帶有中央官職,象徵他們是中央派遣而來的官員,與地方藩鎮自行任命的縣令作出區別。
 
  這一做法在北宋前期被常態化、普及化,轉運使、安撫使、提點刑獄、知州、通判、知縣都是「差遣」,他們都另外帶有中央的官職(寄祿官)。舉例言之,宋仁宗宋夏戰爭期間,康定元年(一〇四〇年)五月己卯,「以起居舍人、知制誥韓琦為樞密直學士,陝西都轉運使、吏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范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並為陝西安撫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長編》卷一百二十七)起居舍人是韓琦的寄祿官,知制誥是原有的差遣,陝西安撫副使是新的差遣;吏部員外郎是范仲淹的寄祿官,陝西都轉運使是原有差遣,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是館職,陝西安撫副使是新的差遣。北宋前期官制為何如此複雜多變,其中有著宋太祖獨到的用心。
 
  三
 
  宋朝許多「祖宗家法」大致成形於太祖、太宗時期,因此我們可以將宋太祖與宋太宗的治國方式作一比較。宋太祖在治理國家時最明顯的表現,其一為收藩鎮兵權集權於中央,其二即是嚴懲贓吏(參見本書第八章第五節)。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十四〈宋初嚴懲贓吏〉條說道:「宋以忠厚開國,凡罪罰悉從輕減,獨於治贓吏最嚴。蓋宋祖親見五代時貪吏恣橫,民不聊生,故御極之後,用重法治之,所以塞濁亂之源也。」在宋太祖的治理之下,宋朝逐步走向安定繁榮。
 
  不過宋太宗時代的做法卻與宋太祖有許多差異。宋太宗時,集權中央已大致完成,宋太宗完成了集權中央的最後一步,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年)八月戊辰,太宗採納右拾遺李瀚的建議,將天下各州皆直屬於中央,「天下節鎮無復領支郡者矣」(《長編》卷十八)。將藩鎮掌控的地方各州管理權完全收歸中央之後,集權中央已經完成,但宋太宗更進一步分割中央各行政機構的事權,以期達到互相制衡、集權於皇帝的目的。在宰相制度方面,淳化元年(九九〇年)十二月辛酉,詔從謝佖之奏,「政事送中書,機事送樞密院,財貨送三司」(《長編》卷三十一),宋朝宰相與樞密使對持文武大柄的體制正式確立,此即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書中所談之「相權的分割」,造成了「今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故財已匱而樞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財不已。中書視民之困,而不知使樞密減兵、三司寬財者,制國用之職不在中書也」(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二十四,〈國用考二〉)的嚴重問題。在國家制度的設計上,宋太祖強調集權中央,多著眼於完成國家統一,削弱藩鎮勢力;而宋太宗則是分割中央機構事權,加強了皇帝專權,卻讓中央官吏互相制衡掣肘,有減低行政效率之虞。
 
  此外,在治國的心態上,相對於太祖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太宗的治國力道則日漸鬆弛,個人也流於奢靡,端拱二年(九八九年)八月癸亥,太宗耗費億萬計,在開寶寺修建的十一級佛塔完工,這佛塔即是今日的開封鐵塔。開寶寺塔雖然雄偉壯觀,但是當時知制誥田錫批評:「眾以為金碧熒煌,臣以為塗膏釁血。」(《長編》卷三十)太宗流於奢侈享樂,可見一斑。
 
  透過太祖與太宗的對比,我們更能看出太祖在治國上的優秀之處。宋朝之所以沒有變成如同五代政權般的短命王朝,實有賴於宋太祖的雄圖壯志與治國手腕。
 
  四
 
  本書作者王育濟教授與范學輝教授,都是宋史學界的優秀學者,這一部《宋太祖傳》更是經過多年的撰寫,十年磨一劍,參考資料宏富,非常值得學習宋史或對宋朝有興趣者一讀。作者之一的范學輝教授,為本書付出心力甚多,但卻在本書尚未付梓之際,驟然早逝,這對宋史學界而言是巨大的損失。在本書出版之際,草此數言,區區不勝悼惋之心,聊慰學輝兄在天之靈。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3804
  • 叢書系列:歷史.中國史
  • 規格:精裝 / 800頁 / 17 x 22 x 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家世、時代與成長
 
第一節 涿州與保州:趙匡胤的祖籍

 
從認祖歸宗的角度說,甘肅天水是天下趙姓公認的郡望。因為這個緣故,宋太祖趙匡胤開創的宋朝一經建立,就與「天水」連在了一起,被稱作「天水朝」。開創「天水朝」的這支趙姓的家族世系,曾被追溯至上古大禹時代的伯益,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就很肯定地講,「國朝世系,實出於伯益」。史載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禹遂「以天下授益」。但伯益即位不久就被禹的兒子啟殺害了,「趙家」痛失天下數千年,直到趙匡胤建立了宋王朝,故蘇轍慨歎說:「天之報益,其在我朝乎?」宋神宗時,又有人依據《史記.趙世家》,把皇家世系上推至春秋末晉國著名的「趙氏孤兒」趙武,並請封祀保護趙氏孤兒的程嬰和杵臼。神宗皇帝當然樂成其事,遂封二人為成信侯和忠智侯,並在絳州立廟。
 
然而,從伯益到趙武再到趙匡胤,趙氏家族是怎樣一步步走過來的?實在沒有任何人可以說得明白,所以蘇轍等人的推斷在宋朝並無多大反響,相比之下,另一種說法倒是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這種說法比蘇轍等人的推斷更為實際一些,認為「本朝,廣漢之後也」,即把趙匡胤家族的遠祖上溯到西漢的名臣趙廣漢,宋代官修的《會要》和《國史》都記載並認可了這種說法。據說,在宋代臣民的奏章中,也是不能直接提「趙廣漢」之名的。
 
其實,趙廣漢與趙匡胤家族的關係之所以能被宋代朝野廣泛認可,倒也並不是因為有多少史實為證,這其中可能的原因只有一個,即趙廣漢是西漢涿郡人,而趙匡胤家族也曾數代居住涿郡,彼此之間有一種地緣上的關聯。涿郡,是西漢初年設郡時的名稱,唐初曾改稱范陽,唐中期又稱涿州,其治所在今天河北省的涿州市。就目前所能查到的史料看,趙匡胤家族的歷史是從其高祖趙朓才開始有較確切的記載,其家族世系為:高祖父趙朓→曾祖父趙珽→祖父趙敬→父親趙弘殷。北宋建國後,分別追封他們為僖祖、順祖、翼祖和宣祖。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