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臨終自在的十七堂課

臨終自在的十七堂課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修行百千日,用在臨終時!
不怕臘八日,心有摧破卒!
 
  本書依佛法發展的先後,闡述臨終、死後、投生的真相。眾生上至天人,下至螻蟻,無不苟且偷生。如何臨終自在,實乃吾人最應重視的課題。希望本書能對每一個人,尤其是從事臨終關懷、助念與導示者有所啟發。
    
  臨終自在的十七堂課:
  第一堂課:心是關鍵點、第二堂課:生前的承諾、第三堂課:淨業得解脫、第四堂課:證初果得自在、第五堂課:想與等想、第六堂課:十七種中陰有法、第七堂課:情與想、第八堂課:無住得自在、第九堂課:空性得自在、第十堂課:有定有慧得自在、第十一堂課:淨除業障,生諸佛前、第十二堂課:念佛法門,願生佛國、第十三堂課:法報化三身的實現、第十四堂課:死後的保證、第十五堂課:生命終點站、第十六堂課:解疑二十問、第十七堂課:本無生死。
 
  「生死二法,一心妙用;有無二道,圓融真德。」:一心是指真如心或佛性,生、死是它的妙用,雖生而實不生,雖死而實不死,因為真如心不生不死,證得真如心的佛菩薩,雖示現生死,只是應眾生之感。有即是無,無即是有,圓融無礙,當體是涅槃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前半偈是《大乘起信論》的詮釋,後半偈是《華嚴經》的詮釋。
 
  「心本周遍,無有去來;亦無生滅,無相湛然。」:真如心體空清淨,橫則遍虛空盡法界,豎則無始無終、無去來無生滅,無諸法相,湛然無垢。這是《般若經》的詮釋。
 
  「心施假用,現六根體;心施空用,亡五陰身。」:佛菩薩以真如心示現六根,說法度眾,實無六根,假名六根;以真如心觀一切皆空,五陰無我。這是《楞嚴經》連結《大乘起信論》的詮釋。
 
  「生是眞生,滅即圓滅;生死體一,空有不二。」:佛菩薩的生是以真如心生,滅是以圓寂心滅。他們都不執著生死,生死悉無自性故體一,空有皆緣起故相不二。這是般若中觀對生死、空有的詮釋。
 
  「迷假謂生,迷空謂死;空假二用,唯一中體。」:迷執假有,稱為生;迷執空無,稱為死。其實,生是心的假用,死是心的空用,生死不離心,即空即假即中,空假皆中。這是天台宗空假中三觀連結《大乘起信論》體用一如的詮釋。
 
  「入有非有,入空非空;體用同時,畢竟常樂。」:佛菩薩悟得真如心,不住生死故入有非有,不住涅槃故入空非空。佛菩薩通達真如心,體能生用,用不離體,體用一如,畢竟常樂。這是《大般涅槃經》連結《般若經》、《大乘起信論》的詮釋。
 
  「三各具三,倶體倶用;一切諸佛,不離生死。」:三,指法報化三身。法報化三身各具法報化三身,體中有用,用中有體。一切諸佛雖證法身,但以報身、應化身度脫眾生,故無住涅槃,不離生死。這是《大般涅槃經》連結《大乘起信論》的詮釋。
 
  「能至涅槃,三界衆生;不離二見,沈沒六趣。」:三界眾生皆有佛性,能至涅槃,但以不離生滅、常斷等二見,故沈淪六道輪迴。這是般若中觀的詮釋。
 
  「無作生死,無始無終;圓融有無,非斷非常。」:真如心的體,不生不滅,雖有生死相,卻無生死執,無始無終,無邊無際,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體用一如,圓融有無,中道實相,非斷非常。這是般若中觀連結《華嚴經》的詮釋。
 
  「行者觀之,不畏生死;欲出生死,不見生死。」:學佛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生死皆空,度一切苦厄,不畏生死。若欲出離生死苦海,當觀生死如夢幻泡影,斷離執取。這是《般若經》的詮釋。
 
  「欲得涅槃,不執涅槃;唯除執見,當至佛地。」:若想證得涅槃,就須不執著涅槃實有,唯有斷除一切執著與邪見,才能成佛。這是《般若經》的詮釋。
 
  最澄大師的《本無生死論》,屬於勝義諦、中諦的生死觀,臨終甚或生前若有此實相般若,當下圓證佛果。這是修行的終極目標。
 
  若是因地修行,仍須「發無上菩提心,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如法修證」,以四無量心、六度萬行自度度他,安住心性,臨終憶佛念佛,必能自在無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振煌居士
 
  台南市白河區人。1945年出生,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佛教居士會副理事長、淨覺僧伽大學大乘研究所所長。
 
  長期致力推展居士菩薩道及佛教現代化、國際化、學術化、生活化。長年於海內外主持佛學講座、研習營及禪修營。翻譯藏傳、南傳佛教英文書籍為華文,翻譯漢傳佛教為英文。於2007年創立社團法人中華維鬘學會,擔任理事長,於2013年卸任,任名譽理事長迄今。
 
  主要譯作:
  《正念明鏡--中陰成就無上密法》、《讓生命終點成為幸福起點》、《穿越生死》、《藏密度亡經》、《西藏生死書》、《了義炬》、《直指法身》、《當修行者遇見大師》、《當野馬遇上馴師——修心與慈觀》、《達賴喇嘛談心經》、《達賴喇嘛在哈佛》、《認識藏傳佛教》、《心靈甘露》、《心靈神醫》、《觀呼吸》、《菩提樹的心木》、《學佛釋疑》、《聖道修行》等四十餘部。
 
  主要著作:
  《佛法新論》、《無堅不摧金剛經》、《大圓滿法--椎擊三要講記》、《佛使尊者--南傳佛教第一人》、《心靜煩惱心熄》、《淨土法門》。
 
  演講集:
  《心經的智慧》、《不惜自焚身》、《維摩詰經的生命意義》、《禪修鳥瞰》、《正念與生命成長》、《西藏佛教的修行道》、《阿彌陀佛的意義治療法門》、《空性與情緒療癒》等小冊子20餘種。
 

目錄

自序
第一堂課    心是關鍵點
第二堂課    生前的承諾
第三堂課    淨業得解脫
第四堂課    證初果得自在
第五堂課    想與等想
第六堂課    十七種中陰有法
第七堂課    情與想
第八堂課    無住得自在
第九堂課    空性得自在
第十堂課    有定有慧得自在
第十一堂課  淨除業障  生諸佛前
第十二堂課  念佛法門 願生佛國
第十三堂課  法報化三身的實現
第十四堂課  死後的保證
第十五堂課  生命終點站
第十六堂課  解疑二十問
第十七堂課  本無生死
 

 
  一般認為嬰兒呱呱落地就是生,心跳停止就是死。然而,每一個刹那都在生,都在死!每一個當下都是生,都是死!生死,表面上發生在身體,實際上發生在心中,因為心是主,身是從。
 
  念頭改變,既是死,也是生,因為前念滅的當下,後念也生。後念出現,既是生,也是死,因為新念生的當下,舊念也滅。生死同時,生即死,死即生。生死無常,隨時隨地都是臨終狀態。
 
  身不能自在,但心可以透過戒定慧的修持而得自在。心得自在,就能化身千百億,利益有情。
 
  凡夫執著生死為實有,故貪生怕死;外道以生死苦由身心而起,故以壓制念頭、欲樂行或自苦行為生死解脫;佛法則以生死苦由執取身心而起,故以觀照身心萬法緣起性空而不執取為生死解脫。
 
  從世俗諦而言,死是生的結束,也是生的開始;生是死的結束,也是死的開始。死一點也不玄、也不恐怖,因為死就是生;死是向生的過程,生是向死的存在。
 
  從勝義諦而言,生死互為表裡,體一相二,無生無死。諸法無我,本性空寂。「臨終」只是假名安立,旨在提醒我們時刻保持清明,活出無常的真理。提起正念,不迎不拒,任其法爾生老病死,就是臨終自在的秘訣。
 
  本書依佛法發展的先後,闡述臨終、死後、投生的真相。眾生上至天人,下至螻蟻,無不苟且偷生。如何臨終自在,實乃吾人最應重視的課題。希望本書能對每一個人,尤其是從事臨終關懷、助念與導示者有所啟發。
 
  最後,衷心感謝所有參與本書出版工程的善知識,從錄音聽打、校對、編輯到印刷,多年的辛苦與無私奉獻,法布施的功德屬於您們!
 
鄭振煌 謹識於中華維鬘學會
二0二一年二月十一日(農曆除夕)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4473601
  • 叢書系列:大眾佛學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堂課  心是關鍵點
 
一、掌握理通事達
 
所謂自在,是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沒有任何罣礙的意思。所謂臨終,有狹義也有廣義的解釋。終,是結束;臨終,是接近結束。今天是昨天的結束,這個月是上個月的結束,今年是去年的結束,這一秒鐘是上一秒鐘的結束。
 
廣義的臨終,就是每一個刹那都是臨終,它是進行式,接近終點。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每一個刹那都是結束之前的狀況,每一個刹那都是臨終。佛法的修行就是要有這種正念,有正念、正定、正知、正見,因此能正語、正業、正命、正解脫。這個是臨終教法很重要的概念。只有做好臨終的光明導引,對於我們在做一般的臨終助念或臨終關懷,才能夠得到真正實質的利益。
 
狹義的臨終,當然是指身體來到終點。這就有很多的因素,有的是福報盡,有的是業力帶來的(過去世與這一世所造的一切業),有的是這一世的壽命(命根)已盡,這就是狹義的臨終。
 
佛法所講的臨終自在、臨終關懷是最為徹底的。很多的世間人也講臨終自在,可是都沒有得到真正的自在,因為方向錯了,大家都在身體上面用功,想要得到身體的長生不老,事實證明是不可能的,因為生老病死是必然的現象。釋迦牟尼佛發現真正能夠臨終自在的法門就是——心。
 
心在哪裡?心又是什麼東西?禪宗二祖慧可大師覓心不可得。德山宣鑑禪師專門研究《金剛經》,他看不起江南禪師直指人心的頓悟禪,所以從四川以扁擔挑著他注解《金剛經》的著作《青龍疏》要去挑戰。到了江南,向一位賣點心的老婆子買點心吃,老婆子問他:「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你要點哪一個心?」德山宣鑑禪師完全回答不了老婆子的提問。
 
這心在哪裡?心是什麼東西?心,我們能夠鍛鍊它嗎?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