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疫苗商戰:新冠危機下AZ、BNT、輝瑞、莫德納、嬌生、Novavax的生死競賽

疫苗商戰:新冠危機下AZ、BNT、輝瑞、莫德納、嬌生、Novavax的生死競賽

A Shot to Save the World: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Life-or-Death Race for a COVID-19 Vaccine

  • 定價:550
  • 優惠價:949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6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商業書
★《金融時報》年度與麥肯錫商業書獎入圍
★紐約時報暢銷書《洞悉市場的人》作者最新力作
 
  小說般精彩起伏的劇情
  生物醫學史上最激勵人心的篇章
 
  溯源超過40年 訪問超過300位產官學研專家
  以宛如小說的筆法 生動展現新冠疫苗5大廠牌的激烈商戰 
 
  「一本鼓舞人心、資訊豐富,讓人愛不釋手的書。」──《賈伯斯傳》作者 華特‧艾薩克森
 
  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時,幾乎沒有人做好準備。政府官員、企業領導人和公共衛生專家對於百年來最具破壞性的流行病束手無策,就連許多世界上最大的藥廠和疫苗製造商都反應遲緩,無法拯救絕望的世人。
 
  當病毒劫持世界,此時挺身而出的,竟是一群看起來不可靠的科學家和商人!
 
  包括狀似滿口謊話的法國商人班塞爾(莫德納執行長)、沒有研發病毒疫苗經驗的土耳其移民吳沙忻(BNT創辦人)、使用可疑技術的波士頓科學家巴魯克(腺病毒專家)、被同儕排擠的英國科學家沃倫和匈牙利籍研究員考里科(mRNA研究先鋒)……
 
  為了與死亡賽跑,這些科學家與商人群起而戰,爭相將畢生的努力投入新冠疫苗,力圖在這場研發競賽中奪得勝利。 
 
  《華爾街日報》調查記者、《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作家古格里‧祖克曼帶我們潛進高度機密的實驗室及各大疫苗機構高層。深入淺出的報導,加上高潮迭起的劇情,讓本書不只是當代最重要的疫苗科學編年史,也成就一則關於競爭、野心與信念的動人故事。 
 
權威推薦
 
  陳建仁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
  徐明達 國立陽明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林奇宏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賴明詔 中央研究院院士
  顏博文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黃玉成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 
  翁啟惠 中央研究院院士 
  蔡長海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
  張上淳 台灣大學副校長 
  邱冠明 亞東醫院院長 
  吳忠勳 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 
  洪子仁 新光醫院副院長
  施信如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
  李志文 杏輝醫藥集團董事長
  林榮錦 晟德集團董事長
  林詠青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
  (依來稿序)
 
好評推薦
 
  《疫苗商戰》描寫當代最重要的疫苗研發故事,本書細述一群科學家如何在不被看好的艱困中奉獻付出,堅持不懈,最後成功製造出讓全人類受益的全新疫苗。類小說的筆觸,綜觀疫苗的研發、挑戰與信念,對於立志於科技研發的讀者,和生醫產業的企業家正是一大鼓舞。──陳建仁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
 
  本書就是描述新式疫苗的發展經過,在人類疫苗發展歷史上寫了新頁,很值得一讀。──徐明達 國立陽明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讓台灣讀者一睹為快這場關於人性、信念與時間賽跑的故事。──林奇宏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新冠疫苗的研發是生物科技最閃亮的成果,相當於醫學的阿波羅計畫。但它不是一帆風順,它躍過了科學的障礙、投資者的遲疑以及政治的不確定性,才有今天這樣百花齊放的新冠疫苗景觀。──賴明詔 中央研究院院士
 
  天下文化這系列關於當今主流疫苗研發上市的專書,對於這一波疫苗研發的第一手資訊提供,以及未來公、私部門各界的防疫合作和策略上,應該會有較完整及實際的助益。──顏博文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且聽這些生技藥廠中的關鍵人物談談他們如何突破這些疫苗的關鍵技術。這是所有關心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生醫科技的各界人士,都應該閱讀的一本書。──黃玉成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
 
  這是一本值得細讀、令人感動、又有高度啟發性和激勵人心的偉大作品。 ──翁啟惠 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世界各國紛紛投入疫苗的研發與投資,積極與新冠病毒抗戰,展現創新的爆發力。迎戰疫後新變局,期許大家一起努力,同心協力,積極創新,引領台灣的教育、醫療、生醫及數位產業有突破性的成果,領先全球。──蔡長海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
 
  當每一個科學家前仆後繼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時,才是這個世界賴以穩定、前進、突破的最重要根源!──邱冠明 亞東醫院院長
 
  天下文化出版的疫苗相關書籍讓我們更高度關注此議題。國內必須藉著強化跨部會合作及整合產、學、研、醫的潛能、建構以國內外學研界在嶄新mRNA疫苗及藥物之開發,輔以CDMO委託開發製造之能量,進行臨床前製程開發及臨床藥物之量產,才能加速提升國產mRNA疫苗研發技術與生產平台發展並與國際接軌,進而帶動國內上游產業形成另一群護國神山。 ──吳忠勳 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
 
  天下文化順應COVID-19疫情出版一系列報導疫苗相關書籍,像是AZ與BNT疫苗在面對疫情危機時刻展現創新爆發力而研發上市的過程,令人動容。近日台灣本土疫情趨於平緩,正是回頭關心台灣疫苗產業發展的好時機。──洪子仁 新光醫院副院長
 
  成功者除了科學和時機之外,從書中也讓人看到另外一個成功的元素,當疫苗廠商及研發單位懷著救世的使命,而不拘泥疫苗一定要自家研發,跨廠、跨國的合作成為成功的關鍵。 ──施信如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
 
  天下文化一直以來秉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為願景,與國際接軌,在《疫苗商戰》甫一出版,就介紹給普羅大眾,期能幫助大家瞭解適者生存之道,進而在自己面對危機時,能立即克服重重困難、化險為夷。──李志文 杏輝醫藥集團董事長
 
  《疫苗商戰》的問世,不僅讓產官學界在未來公、私部門的防疫合作和策略上,發人深省;更可讓讀者大眾一窺新式疫苗快速發展的堂奧,見證人類疫苗發展歷史上不凡的新頁。非常值得一讀,謹此推薦。──林榮錦 晟德集團董事長
 
  書中各種疫苗研發技術,在共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下,聯合築起對抗病毒的免疫防線。但也點出變異株迭起、疫苗分配不均、病毒跨物種傳播、個人權利與集體福祉衝突等新挑戰,待你我一起攜手克服穿越。──林詠青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
 
  開發新冠疫苗的競賽是醫學史上最激勵人心的劇情,而《疫苗商戰》是基於出色的報導與訪問所有團隊所呈現出讓人激動的故事。這是一本鼓舞人心、資訊豐富,讓人愛不釋手的書。──《賈伯斯傳》作者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對科學研究與各方人物的性格描述皆有所本。如同眾多偉大的科學傳奇,本書也描繪出各式各樣的機緣、失敗、堅持、挫折,以及失落。──《自然》期刊(Nature)
 
  新冠疫苗發展的迷人紀實著作;作者以扣人心弦的手法描繪複雜的科學研發過程,切入角度令人驚艷,讓人捨不得放下這本書。──《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透過嚴謹的考究敘述這場讓人印象深刻的醫學勝利,值得一讀!──《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敘事推展手法令人振奮,在探討現實世界科學企業精神的書籍中,這無疑是我讀過最優秀的作品,精采程度不輸崔西‧基德(Tracy Kidder)的經典著作《新機器的錄魂》(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我大力推薦各位一讀!──保羅‧卡卓斯基(Paul Kedrosky)SK創投公司(SK Ventures)投資人暨合夥人
 
  一定要讀!──美國最長壽且經典的生活休閒雜誌《城鎮與鄉村》(Town & Country)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古格里‧祖克曼(Gregory Zuckerman)
 
  暢銷書《洞悉市場的人》(The Man Who Solved the Market)、《史上最大交易》(The Greatest Trade Ever)和《頁岩油商》(The Frackers)作者,《華爾街日報》特約撰述,主要報導金融機構、人物專訪、企業等,亦從事避險基金和其他商業調查報導;曾三次贏得財經新聞界最高榮譽的羅布獎(Gerald Loeb award)。
 
譯者簡介
 
張玄竺
 
  (序、第一至六章、第十五章)
 
  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文學碩士,荷蘭拉德堡大學跨國商業溝通碩士在讀中。從文到商、從東方到西方,人生不斷跨越與挑戰。翻譯既是寄託,也是身心靈的形而上搖滾。
 
廖月娟
 
  (第七至十章)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譯作繁多,包括《賈伯斯傳》、《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旁觀者》、《謝謝你遲到了》等數十冊。
 
鍾榕芳
  
  (第十一至十四章)
 
  翻譯碩士就讀中。
  翻譯此書時,因科學家的奉獻精神熱血沸騰,因熱血中流著其守護世界的心血而滿懷感激,謝謝你們。
 
黃瑜安
 
  (第十六章至後記)
 
  政大經濟系畢,目前就讀臺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
  翻譯期間接種了兩劑新冠疫苗,在此感謝科學家夜以繼日的付出。
 

目錄

人物列表
自 序 戰勝病毒的故事
 
序 幕 鎂光燈照不到的地方
第一章 人類第一支疫苗(1979─1987)
第二章 用昆蟲細胞製藥(1985─1994)
第三章 對抗愛滋的腺病毒(1996─2008)
第四章 不穩定的mRNA(1988─1996)
第五章 破解mRNA難題(1997─2009)
第六章 把人體變成蛋白質工廠(2007─2010) 
第七章 莫德納公司與班塞爾的野心(2010─2014)
第八章 被忽視的冠狀病毒(2015─2017)
第九章 惡血案爆發,莫德納受疑(2014─2017)
第十章 一拍即合的科學家與億萬富豪(2001─2017)
第十一章 疫苗研發大轉向(2009─2017)
第十二章 無法成功的小公司(2005─2018)
第十三章 生醫產業的明日之星(2017─2019)
第十四章 新冠疫苗生死賽開跑(2020年1月─2月)
第十五章 誰參賽、誰退出?(2020年2月─3月)
第十六章 曲速行動(2020年2月─4月)
第十七章 競爭白熱化(2020年春夏)
第十八章 BNT、莫德納、AZ奪得先聲(2020年夏秋)
第十九章 Novavax、嬌生後來居上(2020年冬─2021年夏)
後  記 變種病毒與未完的競賽
 
謝辭
各章注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254223
  •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序幕 
 
鎂光燈照不到的地方
 
吳沙忻在冒汗。
 
那是二○一九年十月初,午後炙熱的陽光下,吳沙忻站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城(Kansas)的停車場。那時,吳沙忻和幾個同事已經花了數週往返美國和歐洲,努力想讓投資人對BNT產生興趣。BNT是吳沙忻創辦的一家德國生技公司。
 
旅途並不怎麼順利,吳沙忻向投資人說明,BNT正在研發對抗多種癌症和傳染病的疫苗和治療方法。其中一個方法是讓一種叫做mRNA的分子攜帶指令進入體內,使身體能夠抵禦疾病。公司需要公開上市,籌備現金來繼續研發工作。
 
投資人很喜歡吳沙忻,他列舉數據、引用晦澀的研究論文,展現出讓人印象深刻的淵博知識。他們也很喜歡BNT準備研發疫苗對抗幾十種不同疾病的野心。吳沙忻深信免疫系統可以學會對抗疾病,而且已經花了二十多年時間研究該怎麼實踐。
 
吳沙忻和同事們必須做出決定。他們沒有好的選擇:不是取消公司上市,就是削價吸引投資人。幾位主管圍坐在他身邊,另外幾位坐在敞開車窗的黑色廂型車上躲避炙熱的太陽。旅途漫長,他們準備要回家了。
 
「我們得做出決定。」吳沙忻跟團隊說。
 
決定並不難,公司需要資金,不論價錢如何都得賣股票。幾天後,吳沙忻帶著疲倦的笑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上市,募得一億五千萬美元,只比他們希望募得的一半再多一點。即便降價,公司股價還是在第一個交易日就跌破五%。
 
他不在乎投資人的想法,有一天他們會明白他和公司正在做的事情。吳沙忻非常肯定。
 
讓人懷疑的技術
 
四十七歲的班塞爾,法國人、豐唇、蘋果下巴、穿著賈伯斯品味的高領上衣,從二○一九年以來面臨更嚴厲的質疑。他花了八年的時間經營一家位於波士頓的生技公司:莫德納。當時,大家只知道班塞爾很會說服別人,卻不太知道他有什麼科學成就。班塞爾有種特殊能力,讓投資人相信莫德納可以用mRNA開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和藥物。然而,科學界大多對這個想法嗤之以鼻。他們都知道mRNA太不穩定了,很難在體內持續製造蛋白質。
 
質疑的人士說,就算有人可以找到運用mRNA的方法,也絕對不會是班塞爾這樣的人。大家都知道莫德納剛成立時的事情。那時班塞爾常常怒罵員工,讓員工承受高度的壓力。
 
「你們有一半的人待不到一年。」班塞爾曾經在開會時不帶感情地對神經緊繃的員工說。

會員評鑑

5
7人評分
|
7則書評
|
立即評分
劇透警告
同事推薦下看完這本書,書中內容對於mRNA的過去和現在寫的很清楚,每一個人物的性格也很鮮明,最大的感想是「時勢造英雄」吧,多虧一群生技業內的冷板凳科學家、才能讓我們有快速、有效的疫苗可用。
當中,更佩服的是AZ疫苗的研究團隊,堅持要以低廉的價格讓更多人接種疫苗,這當中的故事更讓我喜歡,可惜書中大部份著墨在莫德納居多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3/21
危機和災難往往會帶來醫學上的突破,這場疫情迫使科學家改善並證明mRNA方法,加速這項技術的發展進程。
《疫苗商戰》,帶領我了解很多生物理論上的知識,《疫苗商戰》不只談疫苗科技大廠間的敵對,也談科學家之間的互動,所有研究的成功,或許能用「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來比喻,若非科學家前輩數萬次的比對失敗,後學哪能減少失敗,增加成功機率呢?機緣巧合、不怕失敗,可說是科學家研究成功的最佳描述。
《疫苗商戰》,讓不常接觸影音訊息的我懂得~原來我們時常接觸的感冒病毒是冠狀病毒,只不過感冒病毒是溫馴不狡猾的冠狀病毒。
《疫苗商戰》,完全驗證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說的「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covered 19解救了莫德納及BNT二間上市公司的經營危機。
2020年初,莫德納的股價為19美元,疫苗一期臨床試驗成功時股價來到75美元,Novavax的股價從7美元飆升至177美元,疫情下持續飆高的股價,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讓這些創辦人的資產薄扶搖直上。
最後悔的是維京全球投資,因為他們在2019年底賣掉所有他們手上的莫德納股份,沒有任何人料到會有這場疫情風暴。
我們是否會再與另一個致死的病原狹路相逢呢?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3/16
在新冠病毒疫情下,每個接受施打疫苗的人都會想了解的真實故事。每天在大街小巷人們免不了都會討論各種品牌疫苗的好壞處,或者甚至乎做出不打疫苗的決定。 媒體上充斥著真假難分的資訊。面對真實的未來,我們認識到這個病毒是不會被消滅,只會不停的變種來爭取他的生存。 可以想像未來我們人類很可能有更多的疫苗需要施打來拯救生命。這也是一個充滿野心、利益、政治、名譽、生命..的歷史紀錄。Science will win!
展開
user-img
3.5
|
2022/03/08
從疫苗商戰一書看產品開發大小事

自從COVID-19疫情開始,無論學術、產業都圍繞著疫情相關的研究,看到疫苗商戰這本書,這麼多種類疫苗陸續蹦出來,而最初各藥廠如何選擇那些產品開發,各自的策略為何?選題的智慧與膽識為何?研發非常需要大量資金,募資計畫?遇到開發瓶頸又該如何思維?
做過質性訪談,知道疫苗商戰以超過300位受訪者訪談整理而成,著實佩服。本以為是在講艱澀的生物醫學技術研發?還是各大藥廠如何搶食市場? 經由敘事性質小說能邊看故事,蘊藏豐富的資訊與議題,簡略整理第一章到第七章一點心得。

▌找到產品開發的價值主張
疫苗與藥品的開發總是漫長及需要非常龐大的資金與一大群優秀的科學研究者/與醫學科學家的投入,愈來愈先進生物技術與突破,那些產品開發是有市場價值? 投資人會有興趣? 真的對人類有幫助?

疫情發生時,廣大的民眾需要的是可以預防或增強抵抗力的疫苗或藥物,然而科學研發並非一蹴可幾。例如:愛滋病毒膜蛋白的棘狀病毒集結構會移動,加上突變非常快,愛滋藥疫苗變成虧本生意,持續力及外部挹注資金不足、生產成本過高,若產生藥物不良反應還需負擔高額賠償。人類需要愛滋病疫苗,有長達數十年無法突破技術瓶頸,而製造不出疫苗。科學研究是需要持續籌措資金來試錯,在100次嘗試僅1%的機率有機會找到突破的方法。

▍西藥、疫苗是用來短期調理身體狀況!?
最吸引我的是破解mRNA難題的科學研究者卡塔林.考理科,研究主題冷門、不受重視,mRNA易被身體酵素分解無法克服的舊思維下,持續保有對RNA合成技術的熱忱。即便面臨研究中心資金短缺失業,依舊希望投入mRNA研究,秉持對世界有影響的信念。
她提出的解決方案價值是以修飾後的mRNA,未來的醫療治療理念是:讓身體出狀況時,短期加強或調理即可。 mRNA只要進入細胞質,就可以製造蛋白質。可以不需要插入新的基因才能治療,避免基因對身體的永久影響。
市場價值:有效的短期療法,用mRNA製造短期蛋白質,就必須定期注入mRNA,讓mRNA藥物有固定的銷售市場。修飾的mRNA是產品根基的技術。

技術有了,病人需求也符合,應該很容易募資並找到投資人吧?很遺憾的,因為與大家熟知的疫苗機轉不同,相似技術的公司也不需修飾mRNA,2005年也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最終輸給大部分科學研究者對mRNA的認知。但在2009年這篇論文幫助了沃倫和德里克.羅西(Derrick Rossi),將mRNA修飾技術運用,將細胞轉化為多能幹細胞,轉譯出五種不同蛋白質(將皮膚細胞重新編碼,產生人體蛋白質) 。
卡塔林.考理科對其研究領域的使命,做到對世界有影響的信念,讓mRNA合成技術,影響現今生物醫學的技術與研發。

▍什麼!! 病人可以生產自己的藥
技術突破後,市場開始有信心了嗎?
旗艦先鋒創投公司的阿費揚,投資了十多家新創,都沒成功過,在德里克.羅西說明mRNA的魅力,仍看不出有何市場價值,但對羅西的實驗室「以mRNA將身體變成實驗室,根據需求產生特定藥物」這個想法,產生好奇。
阿費揚直接問「病人可以生產自己的藥嗎?」在這個愈來愈多討論的方法就值得一試。
2010年新創公司成立NewcoLS18-第一家以mRNA為技術的小公司 (天使投資人斯普林格;旗艦先鋒創投公司+羅西、蘭格和錢肯共享股份)
公司設立後,很快的德里克.羅西(Derrick Rossi),哈佛醫學科學家錢肯(Kenneth Chien)首次在小鼠以修飾過的mRNA增強小鼠的心臟功能。(RNA首次可以在體內轉譯成功!!)

最小可行產品生產通過考驗了。

▌誰願意來投資?
共同合夥人錢肯,擔任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簡稱AZ)的顧問,知道AZ產品青黃不接,促成AZ投資莫德納,以獲取數十種mRNA藥物專利權,包括心血管疾病的藥物。這筆交易讓莫德納公司擁有足夠的資金,同時讓執行長班賽爾很快地與其他公司簽約,募集到更多的資金。
班賽爾清楚讓客戶困擾或消耗資源的痛點,急需有潛力的產品盡快取得藥專利權,縮短在實驗室盲選,提供客戶有未來性的產品,先拿訂單再做產品。
mRNA如此吸引客戶願意在沒有取得任何藥品專利權前,先提供資金的原因是a.利用mRNA製造藥物,縮短研發時程到取得藥證漫長的十多年;b.安全性mRNA不會感變人體的DNA,沒有導致突變的風險;c.減少投入成本,不用再投入大量成本建造工廠和處理細胞;d.減少侵權的問題,由於技術新穎、獨特,很可能不會侵犯專利;e. 開啟體內製藥工廠,病人的身體自製蛋白質。

▍產品開發無法量產如何突破?
動物實驗成功一次經驗,量產遇到瓶頸,團隊想破頭也沒找到方法,每個人開始自我懷疑,熬夜加班、擔心被炒魷魚沒工作。資深研究員黃翊群的導師說的一句金句說的真有感:「科學發現需要時間,會按照自己的速度前進,急不得」。就這句話思考產品現況及瓶頸:團隊思忖著mRNA不能做的,反向思考mRNA能做的。現況是雖然存在時間短,依然能被消滅前製造出足夠的蛋白質。非得製成「藥物」?真的技術有問題?公司目標是開發新藥,不是疫苗,投資人與合夥人能買單? 疫苗利潤低,如何擴大盈餘?

默德納公司在確認與競爭對手的疫苗產品效果差異前,保持公司目標,後續從流感疫苗證實現有的技術瓶頸,恰巧是mRNA以脂質奈米顆粒(NLP)包裹產品的特色,善用產品特色發展疫苗,找到產品自己的出路與市場區隔了。

才看到第七章,著實佩服沒沒無聞的科學家,可以透過本書瞭解到科學家在研究生涯中,經歷過生活上的艱難、職涯過程面臨研究經費短缺失業或轉職等壓力與不安全感,更深刻的了解到國內外的研究員在低薪、不穩定的工作環境中,堅持自己的研究領域。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3/01
《人類科學醫學史上最奇蹟的勝利,疫苗商戰讀後感》

前陣子在家讀著近五百頁的《疫苗商戰》,邊看邊做著筆記
兒子一臉好奇地跑了過來『爸爸!你這書好厚喔~裏頭在講什麼?』
我想了想,回道『這是本談我們人類如何對況新冠病毒的歷史故事』
兒子立馬回應「好看嗎?讀歷史故事幹嘛?」說完便跑走去看他的神奇樹屋了

不過,那道問題卻還停留在我腦中
『讀歷史故事要幹嘛?』
說真的,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已經鮮少閱讀像這樣長篇幅的事件紀錄文章
這次很開心有機會藉著閱讀《疫苗商戰》這本書,再次開啟了自己對於為何要閱讀歷史的思考,檢視過去死背歷史時間、人物資訊以應付考試的讀法,如今有了谷歌大神,我們可以怎麼讀,或是應該如何讀這類型的書,是過程中帶給自己的很大反思。

以下,我想從三個視角來與大家分享我的看見

▋面對不可能的任務,這個世界會如何回應?
在2020年以前,你知道我們最快開發出疫苗的時間是多久嗎?
答案是「四年!」,而且統計平均每種疫苗研發的時間,更是高達十年左右。

那麼在這樣的既有認知下,當我們面對席捲而來的新新冠疫苗
你會如何應對?

先說說結果,我們在2020年一月從中國武漢出現神秘呼吸道疾病後,到2021年夏季前,僅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供應安全有效的疫苗,讓各國失控的死亡人數、崩潰的醫療體系、數量飆升的重症民眾看見了曙光!

至今,截至目前全國確診數高達4.2億人,死亡人數累計586萬人,這是個什麼概念,差不多就是一個丹麥或新加坡全國的人口數,如此讓人不敢想像,如果沒有疫苗的誕生,那會帶來是多麼可怕的後果。

這本書記錄了這些科學家、機構、國家的努力付出令人讚嘆,書中出現的人物、機構彼此間精彩的故事更是不輸奇幻小說般的精采,十分推薦大家入手來讀,我還搭配著畫角色圖的方式,邊讀邊畫挺有意思的。

本書最讓我驚訝的是許多世界級的大藥廠、疫苗製造商都在這場疫苗競賽中敗下陣來,要說原因嘛,可能是面對疫情的反應過慢,或者無法找到有效的對應方式(畢竟,平均都需花上十年的時間啊)。


▋疫苗是虧本的生意,放手一搏的企業生死競賽?
現在我們看來的人生勝利組,都是過去即將倒閉的魯蛇!?
 發展疫苗研究11年都沒獲得認證,受試者只有250人,只好把公司股票半價賣出以獲取投資金額。
 股價下跌15%,公司一年內流動率高達50%,疫苗也沒通過認證。
 研究運用腺病毒開發疫苗,卻只有366人施打的受試者而不被看好。

以上三家,分別就是現在的「莫德納」、「BNT」,以及和AZ公司合作的「牛津大學」,在閱讀的過程我想起《打造圖像腦》一書中曾提到,「所有的商業始終是一種視覺化的表現」,透過畫「企業中斷線」,讓我邊讀邊畫出每個企業發展的變化,也觀察到許多有趣的轉折點十分有意思。


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原本期待將mRNA技術導入藥品研發的莫德納,卻發現mRNA進入細胞之前,就會快速被切割消滅了,如此一來要製造出有用的藥物根本天方夜譚,此時,企業走到了一個關鍵轉折點。

很巧地此時有位名叫黃翊群的資深研究員接手這個任務,過往從事瘧疾疫苗研究的經驗,讓他發現mRNA無法持續生產蛋白質,還容易引發強烈免疫反應的問題,對於研發藥物來說是缺點,但對疫苗研發來說卻是不可多得的特點啊!

因此莫德納便由過去藥品的研發,轉往疫苗發展的方向發展!

當然也並非所有企業都能順利轉型,包含我們熟知的百視達DVD租借、柯達底片、諾基亞等知名大廠,都在成長的過程錯失關鍵點而失敗,在閱讀這段故事帶給我的關鍵啟發有兩點。

1、跨界經驗的重要,如果公司研究員都只有藥品開發的經驗呢?是否會提出疫苗發展的可能性?
2、擁抱更多的聲音,如果當初莫德那老闆不採納這名研究員的意見呢?


▋面對質疑、冷落、不看好,你還能堅持多久?
書中除了介紹了企業研發疫苗、商業間的合作角力之外,更看見了許多科學家,
他們或許無聞卻奉獻一輩子在不被看好的研究,像是賓夕法尼亞大學來自匈牙利的研究員考里科,其遭受的冷嘲熱諷、降職都沒讓她放棄mRNA疫苗的研究,
這份堅持讓她在最後退休後,以60歲的年紀加入BNT成為公司高級副總裁。

如果是你,你能堅持下來嗎?
有什麼事是你這輩子堅持、使命呢?

看到最後,你真的不得不佩服這些研究員嘗試了上千次實驗,累計不計其數的失敗,才能有機會成功研發,對我們來說『正是唯有蒐集夠多的失敗,才有機會邁向成功』,而背後支撐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正是你的信念與使命。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