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兒童文學的新生與新聲

兒童文學的新生與新聲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生態.現象.文學史
  旨在從史料文獻《月光光》、《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等的爬梳發現,重新理解臺灣兒童文學史的生成,再從歷史演進的脈絡中,提取若干發展現象剖析其原因和影響。

  ☉文本.類型.作者論
  經由不同文本類型的創作考察,包括:林鍾隆《南方小島的故事》、張雅涵《叔叔的祕密情人》等作品,用當代觀點詮釋解析,並透過幾位兒童文學作者作品,論述作家們的創作與生命的聯繫,以及地位。

  新世紀以來的臺灣兒童文學,由於家長的重視與投資,以及教育部的鼓勵與政策推動,積極發展中小學的閱讀教育,得以蓬勃發展。然而除了圖畫書以外,童詩等文類的萎弱,還有本土經典被漠視等現象,亟待被關心改變。

  作者謝鴻文以其對兒童文學研究的專業,撰著本書,並將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剖析,最終期盼臺灣兒童文學有更多新生與新聲匯集。

  「輯一是宏觀的論述,可見作者視野的開闊,以及心繫在地與兒童的殷切;輯二則是單一微觀,雖以文本、類型與作者論為題,卻是別有心得的論述。」──林文寶

本書特色

  獲頒「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等國內外多項大獎,兒童文學創作者暨研究者──謝鴻文,以新觀點剖析國內外相關著作與文學史!

各界推薦

  林文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許建崑(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謝鴻文


  兒童節生於桃園,天意注定和兒童有不解之緣。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畢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博士班肄業。

  現任FunSpace樂思空間團體實驗教育教師、林鍾隆兒童文學推廣工作室執行長,亦為華語世界極少數的專業兒童劇評人。

  曾任SHOW影劇團藝術總監、北京大學校園戲劇研究中心特聘專家、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祕書長、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桃園縣兒童文學協會理事長等職。

  曾獲亞洲兒童文學大會論文獎、日本大阪國際兒童文學館研究獎金、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等多個獎項。

  著有兒童文學作品《雨耳朵》、《埤塘故鄉》、《不說成語王國》等書,論述《凝視臺灣兒童文學的重鎮:桃園縣兒童文學史》、《兒童戲劇的祕密花園》等書,另主編有《社區劇場實踐之道》、《風箏:一齣客家兒童劇的誕生》等書。

  擔任過《松鼠任務》、《我要給風加上顏色》等兒童劇編導,《鮭魚大王》、《蠻牛傳奇》等兒童劇編劇,是當代臺灣少見同時跨兒童文學/兒童戲劇,學術與創作兼擅的多元創作者。
 

目錄

【推薦序】期待的新聲/林文寶
【自 序】兒童文學永遠需要迎接新生與新聲

【輯一 生態.現象.文學史】

臺灣兒童文學史發展起點的異議
臺灣兒童文學的烏托邦幻想世界
守望明天:當代臺灣童詩的烏托邦想像
臺灣童詩的沒落與未來復興的反思
明月光華映照臺灣童詩的黃金年代──《月光光》在臺灣兒童文學史的價值與意義
經典陌生化──臺灣兒童文學閱讀、出版的一個怪象
當代臺灣少年小說呈現的世界圖像
從2006至2009年《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觀察當前臺灣兒童文學發展
臺灣兒童文學研究前進的一大步──《2007臺灣兒童文學年鑑》出版的意義與省思
共生時代的兒童文學──第七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觀察
用兒童文學為孩子種夢──第十二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暨第三屆世界兒童文學大會側記
在共生共榮的想像裡看見什麼?──第十四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的省思
90年代後兒童與成人繪本在臺灣出版X創作的共振與合奏
全球化視野中當代臺灣繪本的本土化建構
回望二十一世紀初臺灣兒童文學:黃金十年,抑或衰退的十年?
兒童閱讀的新推手──故事劇場在臺灣的實踐

【輯二 文本.類型.作者論】
童詩中的童言本色
童詩的靜觀與鏡觀
童詩反映的性別意識
圖像詩的「語言」意義──以詹冰〈山路上的螞蟻〉為例
林鍾隆珍稀的日文繪本創作《南方小島的故事》
林鍾隆〈我要給風加上顏色〉與安.艾珀《風是什麼顏色?》美學精神的互通
地域文化特徵在曹文軒小說中的顯影
童書的禁忌和逾越──論張雅涵《叔叔的祕密情人》性別多樣化的書寫
生存在愛與尊重的世界──探索兒童文學裡的身心障礙者書寫
靈魂與火不滅──幸佳慧的創作與她的公民社會行動
冷藏的火把──鄭清文的文學風景
圖畫書的戲劇性
在兒童戲劇中溫暖相遇──黃春明與兒童戲劇
當春風停止吹拂──「人文合一」的傅林統與其作品

 
 

推薦序

期待的新聲
林文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個人從事兒童文學研究與教學,是以書目為入徑。長期以來編寫年度兒童文學書目。初期是以原創作品和論述為主,而後又有了外來翻譯作品類,書目編寫始於1983年4月,止於2009年底。

  也因此對從事兒童文學工作者的著作(含創作與論述),會有所了解,知道鴻文就是始於他的創作,而後有機緣在研討會上才正式認識,其為人沉默寡言,溫文有禮。

  其後,收到《凝視臺灣兒童文學的重鎮―桃園縣兒童文學史》(2006年12月,富春文化公司)一書,令我驚喜不已,可見其人之好學與用心,這是臺灣第一本區域兒童文學的著作,後續2015年有《桃園文學的星空》(SHOW影劇團,2015年12月),它應該是前書的增值,今年4月又有《兒童戲劇的祕密花園》(2021年4月,揚智文化公司),這是他長期致力於兒童戲劇研究與教育的成果,全書架構分成理論、創作與教育三個層次,發願為臺灣兒童戲劇的理論點燈。

  如今,又有《兒童文學的新生與新聲》一書行將出版。書名謙卑不亢,似乎亦有所指涉,全書是作者自2004年5月以來至今,在各種雜誌上所發表的單篇論述(約有10種不同刊物),涉及範圍頗多,其中以參加歷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的論文最多(合計相關者有8篇),又就文類而言則以童詩9篇最多。全書計分兩輯,「輯一 生態、現象、文學史」是宏觀的論述,可見作者視野的開闊,以及心繫在地與兒童的殷切;「輯二 文本、類型、作者論」則是單一微觀,雖以文本、類型與作者論為題,卻不是作品的導讀,而是別有心得的論述。

  綜觀全書,不得不認同「新聲」的背後的積累,正如邱傑在〈「石齋夜話」:謝鴻文書鋪人生路〉一文中的第一段描述:要找謝鴻文嗎?謝鴻文不是在認真讀書,就是在用心講書,或是在努力寫書,否則便是風塵僕僕行走在各種鏈結不同書緣的交通線上……謝鴻文似乎就是這樣一個人。(見《人間福報》2019 年8月13日)

  壯哉斯言也,是以當鴻文問序於我,即慨然應允,也由此更了解鴻文其人,於是乎明白未來兒童文學是可期待,是以我衷心推薦鴻文這本書,當然最好的關注,就是拿取書來閱讀,你才了解作者的用心。

自序

兒童文學永遠需要迎接新生與新聲


  投入兒童文學研究與創作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兒童文學何時能擺脫邊緣化,在整體臺灣文學中得到正視與平等的看待?

  1997年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成立之後,每年量產數十位碩博士生及論文,更別提其他大專院校的文學、幼保等科系也有增加兒童文學研究的生力軍,乍看之下,兒童文學研究陣容變壯大了,可是為什麼兒童文學仍然處在邊緣,難以和其他文學學門抗衡,無法在臺灣文學裡得到合理且重要的發聲地位呢?

  依我觀察淺見,其中一個理由是我們的兒童文學研究人才與數量固然有增加,可是整體而言,有深度、有創見的研究仍太少,量多不代表質精。其次,拿到學位之後,能夠持續一直做研究的人明顯不足,絕大多數人都是拿到學位後便和研究絕緣了。當然,人各有志不能以此去苛責;但就研究能量的累積,這樣的斷裂,間接影響使我們的兒童文學理論批評聲音還是顯得薄弱,甚至常有瘖啞失聲的狀況,對於諸多現象也就視若無睹了。

  另一個反映學術研究方向失衡的問題,是這些年來大部分的研究論述或專書出版,多半偏向繪本(圖畫書),其他類型愈顯消聲勢弱,長遠來看非好事。有鑑於臺灣兒童文學的理論批評研究永遠需要更多新生與新聲匯集,需要大家團結一心,需要再多一點點視角寬闊的,公正客觀的,具深度內涵的理論批評建立。尤其隨著現今創作愈趨龐大繁榮,理論批評研究腳步也必須趕快加緊跟上。

  在教學與創作之外,我一直期許叮嚀自己,不要偏廢忘情理論批評研究。也相信大量的閱讀啟發,亦有助於自己在教學和創作上的實踐互證。在這般善的循環中,因此有了這本書書寫成形。

  新生,意謂著提醒自己時時保持新人的狀態,謙卑學習,保持活力,再勇敢向前。

  新聲,是希望嘗試多從新的視角觀點切入觀看文本,盼能提出屬於我們這世代新的見解。

  不管是新生與新聲,迎接它,我們的兒童文學才能生生不息。

  本書輯一彙整名為「生態.現象.文學史」,旨在從史料文獻的爬梳發現,重新理解臺灣兒童文學史的生成,再從歷史演進的脈絡裡提取若干發展現象剖析原因和影響;輯二以「文本.類型.作者論」編為一帙,意欲經由不同文本類型的創作考察,用符合當代研究視野的觀點詮釋解析,並以幾位兒童文學作家作品的專題論述,統整出他們的創作與生命的聯繫,進而探究他們在臺灣兒童文學史上的價值與地位。

  誠摯感謝林文寶老師和許建崑老師的推薦鼓勵,謹以此書敬獻給兩位我的兒童文學啟蒙導師:林鍾隆老師與傅林統校長,上個世紀1999年的相遇,因為他們的厚愛提攜,引我從此走入兒童文學的世界裡。如今他們都已遠遊,人生謝幕,但承其精神與典範,我願繼續在兒童文學裡自在優遊,以為回報。

謝鴻文二○二一年十一月寫於桃園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88173
  • 叢書系列:文學視界
  • 規格:平裝 / 198頁 / 14.8 x 21 x 1.0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臺灣童詩的沒落與未來復興的反思】
 
[一、臺灣童詩的冬天來臨]
 
進入21世紀,當前臺灣兒童文學的創作與出版,雖然較上個世紀更進步熱絡,可是各文類的發展並不均衡,市場主流,以圖畫書和童話為主。其次是少年小說,但少年小說又以外國翻譯佔大宗,屬於臺灣本土創作的數量還難相提並論。
 
至於兒歌、童詩、散文等其他文類,普遍有發展停滯受限或衰退沒落的情景,其中又以童詩最蕭條。
 
新世紀以來,臺灣童詩的出版量銳減,許多童詩是靠地方政府文化局才有出版機會,例如李益維《遠足》、林仙龍《風箏要回家》、謝鴻文《失眠的山》等;另外也有像康逸藍《臭豆腐,愛跳舞》是靠私人或團體贊助獲得經費支援才出版的。然而這些童詩集受限於發行量有限,通常也不再版,傳播不夠普遍。
 
比較重要的數本童詩皆由民生報社出版,例如林世仁《地球花園》和《宇宙呼拉圈》、牧也《野薑花的婚禮》、子魚《為天量身高》、林煥彰《花和蝴蝶》。然而,民生報社結束營業之後,偶有童詩發行的僅見於聯經出版社的林茵《詩精靈的化妝舞會》、蘇善《童詩跳格子》、牧也《野薑花的婚禮》;小魯出版的山鷹《星空動物園》;幼獅出版的王淑芬《童詩,想明白:一起讀、一起想、一起寫的詩集》;其他出版社雖也有王素涼《木棉樹的喜宴》、蔡季男《蟬兒吹牛的季節》、林世仁《文.字.森.林.海》等童詩出版,卻只是零星點綴,難成一片壯麗的風景線。有計畫性的規劃童詩書系幾不可見,或沒有規劃書系但願意長期支持童詩出版的出版社也越來越稀有。
 
再則,新世紀以降的童詩,像羅青《螢火蟲》、方素珍《明天要遠足》、詹冰《誰在黑板上寫ㄅㄆㄇ》、林煥彰《我愛青蛙呱呱呱》、楊喚《楊喚詩選》等皆屬於舊作再版重出,若把這些作品剔除,新世紀臺灣的童詩簡直是一片寒冬冷寂的景象,頗有乏人問津之感。
 
[二、回想臺灣童詩的繁榮]
 
臺灣童詩曾有一段輝煌燦爛的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史的研究者普遍認為是1970至1980年之間。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古典文學】看見古籍之美,認識古人美學,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雙書7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