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青瓦厝ê安妮》(原文:Anne of Green Gables)是本幾乎無人不曉且廣受世界各地讀者喜愛的小說,過去也曾以「清秀佳人」、「紅髮安妮」之名風靡臺灣,如今在陳麗君教授團隊的努力之下,編譯成適合青少年讀者的體裁,更以臺灣的本土語言及風俗,妝點以恰如其分的「歇後語」,將經典「翻新」,使原本就活潑生動的故事內容更彰顯其生命力,呈現出一番原文以外的獨特風貌。
本書的原著,是加拿大作者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生平創作的起始,從寫成到出版,歷經了諸多轉折,才終於在1908年問世。作者以自己的家鄉——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Prince Edward Island)作為背景,故事中安妮的際遇也與作者的真實童年經歷多所交織,使本書成為帶有自傳性質的成長小說。
作者Montgomery將生命中的挫折與盼望轉化為文學的堅毅力量,以扣人心弦的文風,描寫在陰錯陽差之下來到青瓦厝的安妮,一步步建立信心及安全感的過程:安妮這個帶著傷口的角色,以積極、真誠的能量和態度,溫暖了伴她左右的朋友與家人,最終也幫助自己與童年受傷的心和解,找到愛與夢想的歸屬。如此動人的故事中當然也不乏困難、衝突和對立,作者卻以她流暢的筆法,呈現「起、承、轉、收、合」的敘事結構,這也是百年以後安妮之所以仍在讀者心中活靈活現,而這本書仍雋永不朽的價值所在。
在本書中,我們還能看見作者所欲傳達的理念,以及隨著故事推展更顯深度的角色刻畫:比起對外貌或是孤兒身分自怨自艾,作者筆下的安妮總是努力保持樂觀正向的天性,以奔放的想像力,和一顆真誠又堅定的心,將困境視為啟發並轉換成前進的動力。讀者們彷彿能夠跟著不甘屈服的安妮,從起初的逃避和怨懟,到擦乾淚水、以充沛的生命力主動迎擊,在學習彌補傷害的過程中不忘反求諸己,在一次次的逆境和打擊中成熟、蛻變——從一開始天真爛漫的紅髮少女,逐漸成長為懂得推己及人且時刻感恩的清秀佳人。
青瓦厝的綠色是大自然的原色,雖溫婉質樸卻蘊含源源不絕的活力;而頂著一頭紅髮的安妮總是喋喋不休又富於情感,是渾然天成的熱烈和溫暖。作者屢次於文中透過「紅綠對比」的色彩意象,增添了此書的趣味性、可看性與文學性,(安妮一度不慎將一頭紅髮染成了綠色。)令讀者不禁回味再三,更讓人心想:是這樣令人心安的青綠,才能包容熱情又浪漫的安妮;也只有安妮,能為敦厚、樸實的青瓦厝,添上一抹象徵青春與成長的鮮明色彩,成就青瓦厝一片和諧與長青的美好景象。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所教授 游素玲
序
幸福ê向望
「你ê英語m̄ 是tsiok láu?你哪會無kap in講英語?」若知影我是英文老師suah kap ka-kī ê gín-á講台語,真tsē人會án-ne問我。
Tī解嚴時代尾期大漢,華語是我過去主要ê語言。一直到十二冬前有身ê時,我開始思考,我ê gín-á ê母語/爸語應該是啥。翁婿ê母語是英語,所以伊當然kap gín-á講英語。雖然台語是我ê母語,m̄-koh因為sionn久無講,我對ka-kī li-li-lak-lak ê台語真無把握。
佳哉有翁婿ê支持kap ka-kī ê堅持,我慢慢á一字一句kap阮kiánn 講台語,hit陣台語ê資源比tsit-má khah少,我ài kā華語kap英語ê gín-á 冊翻做台語講hōo in聽,mā因為án-ne,我kā台語koh khioh 轉來。Gín-á khah 大漢了後,gín-á 冊已經無夠thang 用ah,我才發現市面上無寫hōo少年gín-á ê故事冊,真tú好麗君教授招我來參與「世界文學台讀少年雙語讀物」ê 計畫。
我選《安妮》是因為我真佮意tsit本冊kap安妮tsit个主角,伊hōo 我想tio̍h 阮查某kiánn阿晴,活潑koh 堅強;伊ê想像力kap同理心mā親像阮大漢kiánn阿源。Kap咱每一人kâng款,安妮向望有歸屬感,伊透過thut-tshuê來學tio̍h 經驗,伊tshuē-tio̍h 愛mā失去愛。
百guā冬前加拿大ê孤女hōo一對無嫁娶ê兄妹á收養ê成長故事,tī tsit-má進步ê台灣社會來看iu-guân對同,因為血統m̄ 是圓滿家庭上重要ê元素,是愛、差異、了解、接受kap 故事來組成全世界ê 多元家庭。
黃昭瑞N̂g Tsiau-suī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