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許婷婷|本書譯者、「日文繪本親子讀書會」創辦人
書中奶奶烤了一個美味的大蛋糕,爺爺的表情看起來一副無法抗拒的模樣,接下來輪番登場的動物表情變化更是一大看點。伴隨著一句句「記得留一半喔。另一半是奶奶的喔!」、「沒問題,一定沒問題。」、「大口大口,吃掉一半。」蛋糕越來越小,孩子讀起來一定會越看越緊張,擔心奶奶發現大蛋糕變小蛋糕後的反應。果不其然,奶奶看到一口都不到的迷你蛋糕後就氣到滿臉通紅、七竅生煙。這樣的繪本内容安排頗有意思,能夠讓小小孩在閱讀過程中對「分數」有初步的概念。
但有趣的是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動物們為了回報奶奶,各自找來了各式各樣美味的食材來裝飾蛋糕,爺爺更是從花園裡採來一束玫瑰花。於是奶奶看到眼前這麼美麗可口的花式蛋糕後,便重新調整心情,笑容滿面的說:「謝謝大家留了一半給我。」這是一個快樂的大結局,讓孩子學習到造成別人損失後,如何補救的重要性。
故事內容同時也提醒著「別讓善意的分享,無限擴大成沒有節制的給予。」例如有的媽媽常說「喜歡就都給你吃,我這份也都給你。」這乍看之下是對孩子滿滿的愛,但孩子在此情境下成長的話,就會不懂節制。無節制的分享也就像是無上限的溺愛,容易造成家庭乃至社會的問題。因此如同繪本後段動物們對於奶奶的蛋糕心懷感恩,奶奶也對大家的盛情表示感謝那樣,在家庭教育中,若能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自然說出「謝謝你跟我分享。」、「謝謝你幫我留一半。」相信分享與否的拿捏尺度將不再是困擾爸爸媽媽的教養難題。在孩子心甘情願享受分享也愛上分享的時候,善的循環就會如迴力鏢般讓自己獲得更多更多。
Peko-Peko|FB繪本閱讀推廣專頁
誰能抵擋得了剛烤出來的蛋糕?好大好鬆軟,光看就讓人口水直流,難怪不僅爺爺按捺不住,就連小動物們也無法抗拒!
「記得!蛋糕要留一半給奶奶喔!」
大家都留下一半的蛋糕給奶奶,然後自己吃掉另一半,但是……咦?怎麼怪怪的?為什麼奶奶的大蛋糕變成了好小好小的蛋糕?
爺爺蛋糕的一半,小狗蛋糕的一半,小蜜蜂蛋糕的一半,明明都是「一半」,一樣嗎?看似簡單的「1/2」分數,突然變得好抽象……
這本《大口大口吃掉一半》不僅透過實體化的蛋糕切割來表現「一半」的概念,更棒的是,正要享用蛋糕的大家,都保有一顆「分享」的善心,持續的將另一半蛋糕留給別人(雖然明明奶奶才是蛋糕的主人啊!),即便到了最後蛋糕變得好小好小,卻還是要留一半給奶奶!
有時候在讀繪本時,反而這種簡單又幽默的故事更讓人覺得討喜,不以又臭又長的艱深文字來論述寓意,取而代之的是小動物們規律的對話節奏與生動的表情神韻:狗狗情不自禁的貪吃、貓咪止不住的流口水,甚至是最後全員的反省慚愧,在大量留白的背景中,更顯得鮮明突出,彷彿身歷其境,因為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早已經加入了這場奇妙的對話。
原本以為的劇情竟然來個大反轉!照理說應該是吃不到蛋糕的奶奶覺得沮喪,怎麼變成了人人都低著頭,不發一語呢?幸好,大家各自分享出自己珍貴的東西,
讓奶奶笑開懷的享用著這份「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小小蛋糕。
一切都是充滿愛的「無私分享」啊!
希望奶奶下次烤完蛋糕先別急著出門,邀請大家排排坐,然後將蛋糕切下一半又一半又一半又一半,這一次,每個人可以分到多大的蛋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