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危言盛世:中國當代長篇小說歷史敘事(2000-2015)
  • 定價:650
  • 優惠價:958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5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的構思是受二十一世紀「中國崛起」的現象與「中國夢」、「盛世」相關論述所觸動。這一「中國夢」延續了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富強救國的理想與現代性╱現代化的追求,可直接追溯至晚清鄭觀應的《盛世危言》。
 
  全書從文學研究的角度,討論文學如何以自身的形式回應時代變局,以「小說中國」的方式,為新世紀的「盛世中國」提供危言╱微言大義。所關注的重點是:小說如何想像歷史,藉此與現實對話,乃至於思考未來?如何為「盛世中國」與「中國夢」提供獨特的詮釋與辯證空間?其與國家「大說」之宏大敘事又有何張力與對話關係?
 
  在研究方法上,則借鑑後現代學說與新歷史主義對宏大敘事和歷史敘事的反思、烏托邦概念及其文學的寓言性。所論作家作品以中國主流純文學為主,香港文學與中國科幻文學作為參照,依序由不同主題與面向展開討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賴佩暄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小說、當代華文文學,近年稍涉華文科幻研究,尤關注文學與歷史敘事、現實政治、烏托邦想像之間的關係,目前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目錄

序言(梅家玲)
 
第一章 導論:閱讀中國,想像歷史
第一節 盛世:從晚清到新世紀的富強中國夢
第二節 歷史敘事與「小說中國」:主題、選材與研究回顧
第三節 想像歷史的方法:宏大敘事、新歷史主義與烏托邦
 
第二章 百年觀往:敘事與現代中國小說發展概略
第一節 敘事何為?──敘事╱「說故事」之必要
第二節 小說的「崛起」與流變:現代中國長篇小說的歷史與敘事
 
第三章 盛世中國與危/微言:邊緣視野下的政治寓言──陳冠中論
第一節 從邊緣出發:思考中國的一種視角和方法
第二節 小說危/微言:《盛世》的「近未來」想像與現實意義
第三節 從「北京夢」到「藏獨」:《裸命》的族群政治及與性╱命之思
第四節 歷史的無限可能:《建豐二年》的「烏有史」與「未來記」
第五節 誰之盛世?──當代中國的政治惡托邦寓言
 
第四章 奇觀中國與時代史:革命與市場化暴力之怪現狀──余華、閻連科論
第一節 紀時代之惡:革命、市場的狂熱與暴力
第二節 墮落之書:余華小說的時代奇觀與文學現象
第三節 發憤之作:閻連科小說的紀惡書寫與史傳意識
第四節 文學的盛世?──犯禁與惡聲
 
第五章 苦難中國與民間史:歷史「邊」上的「中國故事」──莫言、賈平凹論
第一節 苦難的實相:民間歷史與「故」事「新」說
第二節 輪迴與新生:莫言的「說故事」法與歷史告解
第三節 世情與病苦:賈平凹小說的文化美學與民間述史
第四節 寫在歷史的「邊」上:邊緣、民間與體制內的歷史書寫
 
第六章 抒情中國與心靈史:革命與後革命時代的「史─詩」辯證──格非、張煒論
第一節 在「小我」與「大我」之間:抒情的心靈史
第二節 詩亡而後春秋作: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烏托邦史事與抒情
第三節 歷史與心靈的「地質學」:張煒《你在高原》的抒情史─詩
第四節 精神烏托邦的追尋:「失敗者」的精神家族與抒情寓言
 
第七章 科幻中國與未來史:科技烏托邦的「思想實驗」──韓松、劉慈欣論
第一節 後人類的未來考古:危機、災難與科技烏托邦
第二節 危機與災難的報信人:韓松小說的科幻現實主義與夢魘未來
第三節 道德危,科幻興:劉慈欣《三體》的創傷歷史與宇宙史詩
第四節 想像力之為烏托邦:給現在/未來中國的啟示錄
 
第八章 結論:小說中國,危言盛世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反思盛世中國
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作為一種以敘事見長的文類,「小說」上天下地,出虛入實,向來是能夠見證,並參與歷史社會急遽變動進程的重要象徵活動。舉凡政權更迭、人間悲喜、暴力與苦難的消長輪迴、情感與欲望的抒發探勘,莫不經由小說家們的書寫想像,開啟觀照現實的不同視界,並且醞生反思與批判的動能。新世紀以來,無論政經局勢、科技發展,全球近數十年間之變化快速,實遠勝於既往。尤其是中國大陸,歷經翻天覆地的文化大革命之後,從改革開放到「中國夢」的追求,所帶來的,不只是中國知識分子長久所憧憬的「盛世」想像,也不只是備受國際關注的「中國崛起」現象,更有無數集體意識與個體心靈的往復交鋒,輾轉求索,其內蘊的複雜性,亦屬前所未有。長篇小說向來是大陸文學書寫的大宗,就其探析這一過程中的曲折變化,無疑是當前現代文學研究中,最為值得關注的論題之一。
 
  青年學者賴佩暄博士的《危言盛世:中國當代長篇小說歷史敘事(2000-2015)》一書,正是聚焦於此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然地,她的書名取義於晚清鄭觀應的《盛世危言》,著眼點卻別有不同。相對於百餘年前,鄭觀應面對中國數千年未有之變局而全面構思中國邁向富強之道,賴博士的《危言盛世》,則是在新中國商戰有成,盛世已臨的新世紀,經由小說去透析潛藏於富強榮光之下的陰影與潛流。「危言」未必「聳聽」,卻總是以另類的觀照,在昇平時代中道出其中可能的危機與災難;在習以為常的生活裡指陳出它的異常與反常,它的奇觀與夢魘。因此,就在新中國為富強盛世而一片歡欣鼓舞的同時,本書所關切的,卻是如何憑藉「小說」的「微言」,去剝解堂皇的「大說」;如何經由小說家充滿想像力的種種「危言」,多面向地去閱讀中國,想像歷史。
 
  中國當代小說篇什浩繁,所涵括的體類與書寫面向更是包羅萬象。《危言盛世》選擇聚焦於新世紀之長篇小說的「歷史敘事」,所著眼的,既是「歷史」在時間向度上的縱橫古今,以及生活經驗的豐富多元,更有「文學敘事」介入「歷史」之建構與反思過程中,所開展出的無限能動性。二十世紀迄今,中國先後歷經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土改、大躍進、大饑荒、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開放之後的市場化等重大時期,它們為千萬人民帶來的希望與絕望、苦難與創傷、昇華與墮落,在在成為小說家們敘事書寫的源頭活水。無論是寫實還是科幻,是宏觀還是微觀,無不鑑照出當代中國的各種面向,並隱含反思與批判。而如何以少總多,觀微知著,遂成為研究者的一大考驗。
 
  也因此,本書擬定「盛世」、「暴力」、「苦難」、「抒情」與「未來想像」五個重要主題進行論述,並鎖定五、六○年代出生的特定世代,每一主題各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小說進行深入研探。在論述次第的安排方面,作者採取「從邊緣出發」,以香港作家陳冠中的「盛世書寫」作為研究切入點,一則開宗明義,揭示全書主旨;再則,陳的「中國三部曲」,恰可為「盛世中國」所蘊含的政治危機與歷史想像,演示出文學敘事的無限可能性。
 
  其後,以余華、閻連科論「暴力」;莫言、賈平凹論「苦難」;格非、張煒論「抒情」,以及韓松、劉慈欣論「未來想像」,則是分進合擊,從不同面向探討盛世中國內蘊的各種問題性。余華與閻連科向來以刻劃暴力為能事,其小說出版之後所引發的爭議,不僅帶出文學與出版市場間的互動關係,還有出版檢查機制所隱含的另類「暴力」問題。莫言、賈平凹從民間立場重述歷史,既是重新反思苦難,亦從文化美學與敘事方式的角度去回應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格非、張煒近年來的史詩性長篇小說,是近百年中國烏托邦追求史的回顧,卻也是個人幽微心史的寄託,所開啟的「史」與「詩」的相互辯證,以及流露其間的抒情特質,格外引人深思。至於韓松、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其所體現的「科技烏托邦」視野,為現實中國投射出另類想像,又不啻以相對「邊緣」性的次文類,與主流的小說敘事進行對話參照。
 
  整體而言,就這五大面向與代表性的小說文本進行研探,未必能包羅中國當代小說之「歷史敘事」的全貌,然而全書所提出的問題及開展的論證,實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與開創性。尤其,綜觀現今海內外的相關研究現況,明顯可見的是,大陸學界對台灣文學頗多關注,台灣學界對於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卻是相當有限。本書的完成,恰可充實台灣學界在此一方面的研究成果。
 
  再者,由於政治禁忌與意識形態因素使然,若干重要的大陸作家作品無法於當地出版問世,在大陸進行當代文學研究,亦難免有若干盲區,難以觸碰。相形之下,台灣學者的觀照視野,反而較為開濶。即以陳冠中與閰連科為例,陳的「盛世中國」所觸及的「藏獨」問題,閰的「紀惡書寫」及其小說頻頻被列為禁書的市場現實,都限制了它們在中國大陸的研究面向。更遑論長久以來,「啟蒙」與「革命」向來是討論中國當代文學的主流論述,「抒情」論題的研究能量,始終未能被有效地開發。《危言盛世》一書著力於「盛世」、「暴力」、「苦難」、「抒情」與「未來想像」等論題,其所體現的論述觀點與研究取徑,亦因此有別於大陸學界,展現出台灣新一代青年學者研究成果。這一點,我以為更是具有特殊意義。
 
  本書作者賴佩暄博士自大學時期起,即對大陸當代小說深有興趣,隨即就此展開系列研探。大二時,她以莫言與蘇童小說為研究對象,執行國科會(現為「科技部」)的「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表現優異,獲頒當年度的「研究創作獎」。碩士論文研究以陳忠實、賈平凹為代表的陝西當代小說,亦頗受肯定。本書是由她的博士學位論文改寫而成,標識著長期致力於中國當代小說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作為她大一「現代小說選」的授課教師,以及日後的論文指導教授,多年來,她的研究熱忱,以及持之以恆的努力,在在使我佩服而且感動;我們相與研討,我也收穫良多。而今,欣見她耕耘有成,更期待她未來能在此一基礎之上,精益求精,更上層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5952
  • 叢書系列:文史叢刊
  • 規格:平裝 / 458頁 / 14.8 x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導論:閱讀中國,想像歷史(摘錄)
 
本書的發想和論題是受「中國崛起」的現象和相關論述所觸動,研究對象與範圍是「新世紀」(二十一世紀)初的十五年(2000-2015)中創作出版的中國當代長篇小說,以中國主流純文學小說為主,擇取1950年代與60年代上半葉(文革前)出生之重要作家作品為個案,並以香港作家陳冠中書寫中國的小說為引子,同時也納入中國科幻小說作為參照。在題材內容上,則以小說的「歷史敘事」及其所呈現的中國想像為主軸,所感興趣者在於:在新世紀中國崛起的歷史語境中,文學如何透過想像和書寫回應時代、社會的變局?小說如何書寫歷史,以文學想像的形式詮釋二十世紀以來的「中國故事」,凸顯不同面向的中國,以為「盛世中國」、「中國夢」之深省?它如何以歷史批判當下,乃至思考未來?在盛世中國的時代語境中,文學不斷重寫歷史的意義何在?小說的歷史敘事和國家「大說」的宏大(歷史)敘事之間有何對話關係與張力?文學與歷史、政治之間又呈現何種微妙的互動?如是所問,皆是小說的歷史敘事所具有的微言大義,期能從中發微小說作為新世紀中國的「盛世危言」的潛力和意義。是以,文學如何回應時代的變局?為何是小說的歷史敘事?是進入本書論題的關鍵。研究的問題意識、主題選材、研究回顧與方法論,可由以下三個小節進行說明。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