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第三類接觸

第三類接觸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書名看似科幻外太空的詩或故事,其實多一半只是宣傳效果;藉以引導讀者好好去讀這本詩集,最終不會空手而返。因為書裡充滿了篇篇意境深遠可讀性至高的好詩。這本詩集料非暢銷書,選擇年輕有活力有創新條件,並有豐富經驗的斑馬線文庫來出版一部前衛的編排雅緻脫俗的詩集確是此書的賣點也。

  詩集《第三類接觸》分為〈酢漿草〉、〈舞者〉、〈普羅旺斯的某年夏天〉、〈七里香〉、〈車站〉與〈巴比倫〉六卷近九十首詩作,收錄作者自2016年出版《風景線上》五年來的作品集結。

  內有詩人簡政珍教授、女詩人琹川與顏艾琳的精彩序言,後有多位詩壇名家的力薦推介文,是一部行吟詩人紮實的精心之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堃


  本名張臺坤, 1948年出生於臺灣臺北。

  旅居美國三十多年,目前寓居加州Tracy市。現已退休,專事寫作。

  早年曾創辦並主編《暴風雨詩刊》,1980年加入《創世紀詩社》為同仁迄今,現任海外事務顧問。《美國詩藝協會》 ( Poetry Society of America ) 會員。《加州作家俱樂部》 ( California Writers Club ) 會員。《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約) 會員。《世界藝術與文化學院》(World Academy of Arts and Culture)(三藩市)永久會員;2019年獲頒榮譽文學博士學位(Bhubaneswar, Odisha, India)

  作品散見臺、港、中三地主要詩刋及各大報紙副刋,並入選《臺灣年度詩選》與重要文學選集。曾獲《全國優秀詩人獎》、《中華文藝獎章》、《人文薪傳獎》等。

  著有詩集《醒‧陽光流著》(1980)、《調色盤》(2007)、《影子的重量》(2012)、《風景線上》(2016)、《第三類接觸》(2022)等。
 

目錄

【推薦序一】 清澈明晰的詩想/簡政珍
【推薦序二】 一個人的旅程/琹川
【推薦序三】 或者,詩/顏艾琳

【卷一】 酢漿草
四行小詩與短詩的交匯   
行道樹
鄉音  
卡夫卡日記  
看雲  
腳印
圖書館一角
星期天  
杯子  
花窗玻璃  
抒懷四行小詩—輯六首  
花卉四行小詩—輯八首  
酢漿草  
月光變奏曲  

【卷二】 舞者
龍山寺的下午  
空了的戲台
街角  
舞者  
三水街  
鳶尾花  
清水斷崖—花蓮  
街頭藝人  
雨中  
那年冬天  
立霧溪  
鳥的天空  
赴約  
吉普賽人  
秋收  
小站旅次  
ISIS正在寫歷史
亞述帝國的覆亡  

【卷三】 普羅旺斯的某年夏天
普羅旺斯的某年夏天  
第三類接觸
九月,在波士頓  
墨西哥的某個晚上  
越南咖啡  
西貢街頭  

【卷四】 七里香
七里香—懷念一個人  
演出的你—懷辛鬱(1933-2015)  
R. I. P. 小燈泡   
拳王阿里之死
—Muhammad Ali-Haj(1942-2016)  
金閣寺倒影  
滿月與潮汐  
非浪漫的暗戀  

【卷五】 車站
水燈  
車站  
青銅器時期小記  
梧桐步道回音  
菜市場聽海頓  
只是走開—寄洛夫(1928-2018)
兵馬俑六則  
幾度黑色幽默—懷秀陶(1934-2020)  

【卷六】 巴比倫
巴黎聖母院  
鋼鐵的輓歌  
阿富汗  
印度行四帖  
白色五月  
貝魯特黃昏的蘑菇雲
—2020年8月4曰下午6時,貝魯特港大爆炸事故  
巴比倫  
伊洛瓦底江為誰哭泣—哀緬甸  

【後記】 算作詩的閒談
【附錄】 詩集《第三類接觸》名家評介


 
 

推薦序一

清澈明晰的詩想
簡政珍(詩人、作家、文學評論家,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張堃《第三類接觸》這本詩集,語言素淨,思緒清楚,讀來非常舒服。整本詩集共分六卷。第六卷還有幾首散文詩。卷三與卷六有些異國風景,跟旅遊有關。整體閱讀後,有一個很明顯的感覺,稍微長一點的詩(大約是15行到35行之間),詩行經常穿插了對當下景致的看法、反思,看似有點議論痕跡,卻與那些散文化「說明」性的詩作迥異其趣,仍然有回味無窮的空間。這些較長的詩中,〈金閣寺的倒影〉、〈月光變奏曲〉、〈龍山寺的下午〉、〈七里香〉等讀起來非常有韻味,議論的痕跡也比較輕描淡寫。〈金閣寺的倒影〉如此的意象:「松風/吹過廊房,吹過/層層飛簷/把江戶僧人誦唸的幾句經文/一起吹落在水面上/激起朵朵漣漪/也泛開了池中的倒影」,由於有這樣的意象支撐敘述,最後的結尾頗具禪意:「我不禁自問/為何不留下灰燼/讓時間永遠停止在/靜幽的波光與禪機之間」。〈龍山寺的下午〉最後結尾,詩中人似乎感覺觀世音菩薩錯身而過,讓人驚喜。本詩不刻意講神秘經驗,卻讓讀者更感受到「第三類接觸」的真實。

  這本詩集最值得注意的是短詩。文字精鍊,詩興濃縮,很值得回味。如詩集一開始的幾首詩,〈那年的法國梧桐〉、〈靜電〉、〈練習曲〉等等。試以〈西貢街頭〉為例簡單說明:「胡志明/握拳站在廣場中央演講的姿勢/最後站成一座/沉默的銅像/曾經滔滔不絕的口沫/如飛濺的噴泉/一上一下/噴過了/也就算了」。胡志明當下已經變成沉默的銅像。回看過往,他當年慷慨激昂的革命口沫,有如現在的噴泉,有上有下。「也就算了」,一語雙關,過去的血腥,就算了,怎麼計較,現在口沫如噴泉又能有什麼作為,當然也ㄧ樣「就算了」。

推薦序二

一個人的旅程
琹川(詩人、作家、編輯人、畫家,退休教師)


  人遊天地間,從出生到老,從此方到彼方,從歷史到文藝,從記憶到遺忘,一個人的旅程有多長有多廣有多遠呢?而旅程中,總會不斷的與不同時空的自己相逢或擦肩而過。張堃的詩記錄著旅程的所見所思所感,他不刻意營造艱澀的意象,而是以親和的文字讓讀者自然地走入他的詩境中,進而低迴尋味。

  當入秋的歲月已染霜,總不時要頻頻回顧,那清新可人的春華、波動的夏日海洋—「以童稚的深情/去量度一則/信以為真的傳說……遺忘久矣的往事/在我們相會的陡降坡上/從葉子的縫隙中/被喚回」(酢漿草),在歲月的陡降坡上,我彷彿看到白髮與童顏的相互凝望。那個母親教唱兒歌的遙遠童年,如今騎白馬過蓮塘的秀才,胸前佩戴著跟他的白髮一樣白的康乃馨,時光啊!總如是匆匆於轉眼間。「掛不住夜空的沉寂/一輪明月/摔落了/被遺忘的舊址/今晚多了一地破碎的月光」(月光變奏曲),遺忘其實是想起,將時光再重溫一遍,而活著不就是站在現在與過去、未來的交會點上,「時光真的不會老去/只是遺忘了/又被記起」(普羅旺斯的某年夏天),誠如「那年徘徊的鞋聲/至今仍埋在新落的落葉中」(那年的法國梧桐)。

  既是時間的旅人,也是空間的遊者,張堃旅遊各地身處其間,有其對景物歷史的慨嘆與個人抒懷,只見他在墨西哥的某酒館,喝著加了檸檬片和少許陳年超現實,帶點無以言喻苦澀的龍舌蘭酒;或正好趕上新英格蘭早秋的波斯頓;忽而又見到他在越南喝著調了不少舊社會元素與半調子巴黎風情的一杯咖啡;或是黃昏時來到印度的太陽神廟,登上高聳寺塔眺望那依稀冒著最後落日餘煙的海盡頭;在日本的金閣寺,詩人於水波倒影中看到火海裡的寺廟,旋即已是金碧輝煌的禪寺,忍不住自問「為何不留下灰燼/讓時間永遠停止在/靜幽的波光與禪機之間」,空間建築無法完全複製,因為缺了時間的吻痕總是不對味。

  張堃肯定是繪畫的愛好者,從花店角落的鳶尾花,靜靜綻放著看花人的心情,到牆上幾可亂真的複製畫,逼真的複製了畫家的嘆息(或許也是詩人的嘆息吧),「夜太長了/睡夢中的花期又過短/此外,僅僅留下/一堆不安的顏色/在畫裡畫外/掙扎著」(鳶尾花)。而在〈普羅旺斯的某年夏天〉「晃盪在油畫裡的小汽船/正鼓浪返航/遠遠鳴響著/法蘭西老式的懷舊汽笛」,腦海裡便無由浮現莫內的馬賽港口的畫面;「當我走進一畦/開滿紫色陽光的薰衣草花田/才恍然發現/塞尚馬蒂斯都走過的鄉間小路/而今更寂寞了/幽幽響起的老歌,在梵谷常去的酒館,也反覆哼唱那幾句嘆息/好像訴說/那束始終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永不枯萎」。而於〈墨西哥的某個晚上〉詩人白天在美術館看了芙麗達的畫作,一個將病痛所受的折磨轉移於畫布上的女畫家,其畫充滿隱喻與具象表徵,常讓觀賞者震驚於一個女人所承受的各種痛苦,「那些畫原本不安/當高音最後衝出了音域/也就更加浮躁/一幅幅伸出了翅膀/在樂隊急促的演奏中/緩緩上昇/飛在芙麗達曾經仰望過的夜空」。至於〈舞者〉一詩,總讓我想到出生於俄羅斯最愛畫雨中撐傘女孩的安德烈.柯恩。當然這首詩也可能是作者在雨中憶想著一段遙遠記憶的獨舞,以現實的場景去轉化出詩的意象,頗有印象派之風。

  雨勢最急的時候
  一把傘
  瞬間撐開
  且在水花濺飛的街上
  由遠而近
  旋轉著一個意念
  抽象的
  沒有臉部表情的
  馬賽克的
  舞姿
  連續翻轉
  像陀螺一樣
  不斷轉身之後
  舞步就急速模糊了
  張開的傘
  這時緩緩收起
  如謝幕
  雨仍然下著
  只是舞影伴隨雨聲
  由近而遠
  漸漸隱去了

  一個人的旅程,有時會重複回到某地,「一切和多年前拍攝的一幀風景照片/幾幾乎/沒有改變/只不過相機不同了/我的記憶/也數位化儲存了而已」〈清水斷崖―花蓮〉;在〈赴約〉一詩中,作者赴的應是昔日之約,「沙灘上一行/剛剛踩出的腳印/被沖刷過/仔細看才想起/那是一張舊照的背景」。一個人的旅程,也總是不斷地和過去的自己相逢,遊走時空,於某個熟悉的點相遇,在〈龍山寺的下午〉「剛剛錯身而過的人/正抬起頭看了看/兒時也仰望過的同一尊/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的白光一閃/只見他拖著我的背影/踽踽走出寺外」。而〈車站〉一詩,來往匆匆的行影中,迎見不同時空的自己,也送別過去的自己,時間的輪子恆常不斷地向前奔馳,我們不由自主被載著走且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思念與思考。有時停靠於某一站也只是因緣際會的巧合,無所謂必然。如今與倦遊的自己坐在候車室裡,下一班是抵達終站,或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沒有人知道,只知道未來的車子來了,我必須上車,並和眼前及過去的自己道別。

  在這裡和自己相逢
  也在此地
  與另一個自己分別
  中間的過程
  只是車速的移動
  沒有多餘的時間
  去彼此思念
  今生來世的距離
  想到停靠某地
  好像是必然
  卻多半出於偶然
  而今佇立月台
  如倦遊回來的旅人
  亦似一名送行者
  不知道究竟抵達終點了
  還是再次啟程
  只知道一起等候
  列車進站
  最後又要揮手告別

  乍看這本詩集取名為《第三類接觸》,總不免聯想到外太空及外星人,繼而令我想起了那個遊歷各星球間的《小王子》,想起在歲月的陡降坡上相會的作者與童年,小王子即是純潔如鏡的童年化身吧!如果每個人都是一顆小行星,一個人的旅程追尋的無非就是最真誠、最能觸動自己情感,且超越了世俗具象之上的心靈故鄉,而詩便是那些星星的語言,只有我們自己可以賦予星星與眾不同的意義。單是透過雙眼,是看不見事情的真相,必須透過心靈去看……「水聲不知從何處響起/豎琴般響過不久/就與風聲重疊/一起奏鳴著/遙不可及的幻境/而流星滑過/夜空的微弱顫音/聽起來/好似輕誦如呻吟一樣的詩句」〈第三類接觸〉。

  在一個人的旅程中,張堃展開羽翼遨遊天地間,縱橫今昔史地,其最終所追求為何,他在〈鳥的天空〉一詩中如此寫著:

  在高樓之上
  在山岳之上
  在雲霧之上,甚至
  在飛翔之上
  我一直想飛出看不見的遠方
  飛出自己
  在一切之上

  我想只有人生閱歷豐富,因而達到某種智慧與心境的人,才能如此從容寫詩,也才能如此雲淡風輕地寫下耐人咀嚼的詩句。

推薦序三

或者,詩
顏艾琳(詩人、作家、藝文策展人/主持人)


  詩已是詩人與陌生讀者相認的密語,什麼樣的詩集,勾引什麼樣的人去尋閱。但在人人都可能自認是詩人,到處都可以貼出發表的網路世代,時刻都有產出作品的字海,一天若能看到一兩首、三四篇好文章,已是海釣鵠候的收穫。

  步入中年,以前的衝勁降速了,每個明天都是今天或昨天,而非緊張的行程、追趕未來。那麼詩人在歲月的歷練,感悟人生的後半段,資深詩人張堃交出一本內斂而飽含文字光華的詩集。行數四五行到十幾行的小詩占了一半以上,意象轉介銳利如匕首,在閱讀行進之間,感受張堃以全知點的俯瞰、旁觀者的側記方式,來切入當下因為內思所連結的外表。

  他成為一個或者,抽離創作者的論述立場,此集常見這種置身於外的眼神,從外景帶入情緒,進而引領讀者深入詩裡情境。我有一種走進電影攝影棚,看見化著粧的人與道具,在一個場景如何布局、走位、發聲、打光看戲的興味。當然張堃就是導演。

  彈奏一室的寂靜
  幾朵昏睡的燭光紛紛醒來
  在火焰中閃爍著
  惺忪的音符

  〈練習曲〉以晃動的燭光,投射出夜晚室內,那個並未出現於詩中的人。而那人靜靜看著蠟燭,也許寂寞的臉龐在燭光中明明滅滅。安靜的景物環境,情緒的流動才是張堃要吟唱的曲調。

  我說的話
  你未必全都明白
  有些發音
  咬字不清,有些
  變了調,更有些
  從開始就錯了
  但我從不含糊的意思
  你一定聽得懂

  〈鄉音〉裡的一語雙關,暗喻幾代人的飄泊與環境差異。鄉音無改而異鄉已成他鄉,在非鄉之地說著家鄉話。難得在路上遇到老鄉,卻發現兩人從故鄉出發,此時雙雙來路與去路皆以紛歧。語言的腔調可以遺傳,說話跟聆聽的兩人,在相遇後的驚喜後,可能會遇到聽了卻不解其意、觀點對立的尷尬。

  舉例兩首短詩,作為打開閱讀張堃新詩集的引子。其他雋永的作品〈圖書館一角〉、〈杯子〉、〈酢漿草〉、〈三水街〉、〈清水斷崖〉、〈雨中〉、〈車站〉……都讓人讀之回味無窮。

  綜觀張堃的詩作,揉合口語敘事跟意象指涉之間的筆調,詩意可解、不用刁字、亦不堆砌形容詞,加上這種站在現場之外的或者姿態,可在事件的周遭、上空採取各種視角來圍觀,使得他的詩雅俗可賞,詩味綿長。我的序不宜太長,趕快,收起你對這篇文字的好奇心,翻下去讀詩吧。

後記

算作詩的閒談
張堃


  其實,以詩集編排陣容來看,這本小書大可不必在書尾附上誇誇其言的後記。大體上皆已齊備,多說幾句恐有狗續貂尾之嫌。由於前兩年在中國大陸與出版社簽訂了書本出版合同,卻不知原故地稽延耽擱迄今,為避免有胎死腹中的考量,最後打定主意回台準備出書之際,又踫上百年不遇的新型冠狀病毒,非但肆虐蔓延,疫情又反覆詭異,好像此疫綿綿無止期,看不到光明曙色;出書推遲自是理所當然的事。我一向處事執著,極少偏離謀劃去順應時勢而改變初衷;此次出書算是一種妥協,我把某些看似不得了的事情淡化,包括詩集《第三類接觸》的印行,試著朝「隨順因緣」的心境運轉。年逾七旬,不見得就能從容、看破和放下,但是一定要懂得學習。這個年齡還急忙出書,倒不是驚覺時日無多,而是明知小眾化的讀物讀者日稀,書市清淡,更從未寄以暢銷的奢望;只是深感冷門歸冷門,面對一生有如信仰般的文學追求,仍舊不敢掉以輕心,必須嚴肅以待。

  順應客觀因素的要求,採行書本製作尺寸14×17公分的版本,也突破了中文排列的心理成分,我的書籍首次以橫排面世。這樣的安排,無涉對錯,可能僅僅是習慣的變換或者實驗,而我樂見不一樣的呈現,猶如舞台劇裡轉換的佈景。很多時候靜下來,我常想到自己寫詩多年,究竟探索到了什麼有價值的奧祕?經過這段疫情的蟄伏思考,始加深了解到通過文字,詩已然澄清了自我的視線和思考,詩也是重建心靈秩序最佳的潛修工具,所有的奧祕與妙趣都在創作過程中隱隱幽幽伴隨了作者,有些體悟僅可意會,不便言傳,有些確實是說不清楚的。就如我多年前說過的「多少事盡藏詩句裡」,再開挖深掘下去,不免令人聯想到手術台。這也使我想到英國詩人塞繆爾.柯勒律治(Samuel Tyler Coleridge, 1772~1834)說過︰「對於多數人,經驗像是一艘船上的尾燈,只照亮船駛過的航道。」

  過去將近一年半的疫情期間,困居宅中,對於一個生性喜愛旅行的人,毋寧是一種禁足(軟禁)的懲罰。有的朋友善意建議,趁此機會多聽音樂多閱讀多寫詩。遺憾的是構思不少,下筆成詩者幾無完篇。我不由得想到年逾古稀,是否應了年老體衰創作力跟著下滑不濟的魔咒?我不信這樣的說法。雖然常有索盡枯腸無從落筆的困境,但決不承認江郎才盡的事實;因為我不是南朝的江淹。同時我把滯產現象歸咎於COVID-19。作為詩人,作品是其立身之本。儘管有人鬥嘴抬槓,說農夫不寫詩也是大自然的詩人,我寫不出詩的時候就更不敢自詡為詩人了。至於詩名,想都不用想,詩仙李白有詩云:「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真是何等瀟灑自如,值得效法。

  對我而言,這本詩集的創作路程,無論是文字的或是實際生活表現上,都展現了個人穿越地理、橫跨時空、經歷初老之後歲月洗禮的一趟人生旅行。美國作家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1891~1980)曾說:「一個人的目的地向來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看待事物的新方式。」信然,人生就好比一場未知的旅行,不在乎目的地,最重要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景色的心境,讓心靈也去旅行。是的,我秉持一貫的作風,收入集子中的六卷近九十首詩全是上部詩集《風景線上》出版後(2016)以迄2021年發表的作品,讀者不難發現我依然忠實記錄了人生旅行的軌跡,記載了生活的樣貌,如同最初的承諾,也在生命追求與探索之後,留下走過的誠實印記。

  書名《第三類接觸》係採用集子中的一首詩題。純粹只是借與外星人直接接觸,近距離看清UFO,來凸顯想像空間的廣告效果。又與史蒂芬.史匹柏導演1977年拍攝的電影同名,事實上,都沒有什麼連結關係。

  這本詩集就要付梓了,在此鄭重向慨然賜序的詩人簡政珍教授、女詩人琹川和女詩人顏艾琳致上最誠摯的謝意。他們從不同視角鋪陳的序言,無論短長,皆以「眾口鑠金」的方式力薦,令我難忘。同時也不忘向斑馬線文庫許赫社長與施榮華總編輯致敬道謝,沒有他們對詩與藝術的熱力、執著和氣魄,這本小書絕對無法以如此秀麗典雅的樣貌問世。

  另外,一定有讀者會好奇質問,既然已有序文大力推介,為何還要請來多位詩壇名家燃放煙火擂鼓助威?其實非也,我只是覺得小眾化的詩文圈子,找來一些文學格調相若、趣味相投的同好(尤其是年輕世代)齊聚一堂,企冀把冷清的詩集出版,稍稍加溫。有道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何樂不為?千萬莫以為聚眾取暖才好。不管如何,我要向每一位為詩集惠撰推介文的詩人朋友致謝,你們的隆情厚誼可感。突然想到偶爾也跟古人相會,記得我曾發表過一首詩〈在預感中相遇〉,為狄瑾蓀(Emily Dickinson, 1830~1886)而作。她的某些短詩令人著迷。譬如她在時年四十多歲寫的詩句,字裡行間的神祕、冷靜和充滿玄思的情感,照樣打動看似精神矍鑠卻年華垂暮的自己。

  「假若不曾見過太陽,
  我也許會包容黑暗。
  而今,陽光已把我內心的曠野,
  照耀得更加荒涼。」

  《第三類接觸》是我的第五本詩集,距離上部詩集《風景線上》的出版已匆匆過了五年矣。

  出書之後,我將沿例重新整裝,踏上新的旅途,開啟另一個征程。無論舊雨或新知,我深信我們必當有緣再相見,也許再會於網路世界的天涯海角,也許重逢於另一冊新書裡。親愛的讀者,還是一句心裡話,謝謝你讀我的詩;我們後會可期。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541218
  • 叢書系列:創世紀詩叢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 x 17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卡夫卡日記
一條踡伏已久的變形蟲
從泛黃殘破的日記裡
濕濕黏黏地
蠕爬而出
經過了
整個世紀的孤獨冬眠
終於蛻去
一襲不合身的舊衣
—2015 年 3 月《野薑花詩集》季刊第 12 期

酢漿草
以童稚的深情
去量度一則
信以為真的傳說
加上每聽一回
便想快快長大的童話故事
幸運草,還有
整個童年
就匆匆結束了
遺忘久矣的往事
在我們相會的陡降坡上
從葉子的縫隙中
被喚回
(一群孩子從我身旁
嬉笑歡呼而過)
我轉身走入
一簇簇小花淡紫色的回憶
嘴裡隱約又泛起了
只有小孩才了解的滋味
我閉上眼睛
專心地溫習一遍
酸溜溜的兒時感覺,以及
不朽的夢境
—2015 年 2 月 24 日《自由時報》「自由副刊」

龍山寺的下午
順著一縷飄過的香煙
信步走向
不加思索便認出的角落
寺鐘敲過一陣
戛然止住
停在同樣的下午,停在
時間與時間重疊的秘境上
鐘聲卻繚繞在飛簷與廊柱之間
把我擁擠而混亂的回憶
團團圍住
久久不願散去
在微顫的尾音中
依稀聽到一聲聲兒童的呼喊
從出神的幻覺深處幽幽傳來
這時才驚覺
剛剛錯身而過的人
正抬起頭看了看
兒時也仰望過的同一尊
觀世音菩薩
千手千眼的白光一閃
只見他拖著我的背影
踽踽走出寺外
隱沒於
廣州街吵雜的市聲之中
—2015 年 4 月 13 日《人間福報》「福報副刊」
—2015 年 6 月《創世紀詩雜誌》夏季號第 183 期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