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創作展
凡妮莎

凡妮莎

My Dark Vanessa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  費時 18 年創作、翻譯超過 30 國語言  ◆◆◆
#MeToo 風潮話題之作,席捲全球的震撼小說!
 
“成為大人以後才明白,
未成年的自己……已經遭遇了多少傷害。”
───── 作家/少女老王(專文推薦)
 
  ★ Amazon 書店、Goodreads 總計超過 20 萬筆好評
  ★ Goodreads 讀者評選 2020 年度最佳小說第 5 名
  ★《鬼店》、《牠》、《安眠醫生》驚悚大師史蒂芬.金,《慾望城市》主演莎拉.潔西卡.帕克,《控制》作家吉莉安・弗琳痛心推薦
  ★ 廣獲《科克斯書評》、《華盛頓日報》、《紐約時報》、《衛報》、《出版人週刊》星級好評
  ★ 獲選 Amazon 2020 年 3 月最佳書籍、《圖書館雜誌》2020 年最期待書籍、《經濟學人》2020 年度必讀書單、Apple Books 2020 年最佳出道作品、《圖書館讀物》2020 年圖書工作者最愛書單、《美麗佳人》2020 年即刻預購書單、《Bustle》2020 年度必讀書單、《新聞週刊》2020 年最受期待的 20 本書
  ★ 獲英國最負盛名的文學獎「狄蘭.托馬斯獎」提名
 
  這是愛情,還是暴力?
  被愛著的,怎麼可能是被害者?
  跨越師生界線後,隨之而來的,是一段支離破碎的人生。
 
  15歲的她,青澀、厭世,在寫作方面天賦異稟,卻覺得自己跟世界格格不入。
  42歲的他,老練、成熟,熟稔文學,總是用隱晦的挑逗、謹慎地吞噬他人的人生。
 
  遇見史特蘭以前,凡妮莎只是個孤僻的高二生,平凡到沒有人會看她一眼──直到史特蘭走近,將她的髮色比喻成楓葉。

  起初,史特蘭以美國文學老師的身分,指導她、為她批閱作品;後來,他開始借書給她,在字句中埋下濃烈的情愫。

  再後來,他的手覆上她的腿。她躺上他的床,任由他觸碰、舔舐,粗暴地奪走童貞。
  「可以嗎?」史特蘭總會禮貌地問,卻不會等待凡妮莎的回應。
  但她也有屬於自己的渴求,因此能明白他無法抑止的慾望,儘管她在過程中總是感到抽離、看見他的下體就會想吐。

  十七年後,一則社群貼文,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走向。
  面對女學生的指控,史特蘭開始接受調查,凡妮莎長久以來編織的愛情故事也被迫改寫。
 
  她和那名女學生一樣嗎? 
  她是被愛者,還是被害者?
  她的身上,是否也該貼上「倖存者」的標籤?
  沉默與隱忍,是否會讓她成為加害者?
 
  「我必須相信我們兩人之間的關係是一則美麗的愛情故事,妳懂嗎?我是真的、真的必須那樣相信。」── 凡妮莎
 
本書特色

 
  1.作者文筆洗鍊、成熟。在沉重的故事中,包覆層層細膩情感,讀來張力十足、後勁強大。

  2.本書用嶄新視角,帶領讀者直面「權勢性侵」、「熟人性侵」的本質,以及受害者的心理創傷。

  3.在血淋淋的情節外,期盼幫助歷經類似「苦戀」的讀者,找回修復和重生的希望曙光。

國內推薦
 
  真心推薦──────
  作家/少女老王(專文推薦)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短評推薦)
  台北市立大同高中英文科教師、圖書館組長/李珮寧(專文導讀)
  (依首字筆劃排列)

  「《凡妮莎》這本書,絕對無法用簡單幾句話帶過;舉凡『師生戀』、『誘騙性行為』、『強暴未成年』、『蘿莉控』、『創傷症候群』……都不能完美詮釋它。《凡妮莎》是一個悲劇,源自一個壞大人,以及許多壞大人,讓凡妮莎成為了一個『壞掉的大人』。」─── 作家/少女老王
  
  「本書幫助我們理解熟人、權勢性侵被害人如何活在理性和情感失調的世界。為了讓自己心靈不至崩潰,而使用複雜的心理防衛機轉,以致於出現許多常人看來不合理的行為。唯有社會更多的理解、不責備,方有助於倖存者自我統整之復原歷程。」───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
 
  「《凡妮莎》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結構複雜的語句,卻充滿優雅流暢、平實清新的文字。透過作者對主角內心的細膩描繪,讀者得以窺探青春期少女宛如迷宮般的心理及複雜情緒。藉由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為故事編織豐富的背景與情緒流動,娓娓道來凡妮莎在暴風雨中奮力生存的人生旅程。」─── 台北市立大同高中英文科教師、圖書館組長/李珮寧

國際推薦

  「這是個很難輕鬆讀完的故事,但要將它從手中放下,更難。」── 《鬼店》、《牠》、《安眠醫生》驚悚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我忍不住用最快的速度看完這本書。」── 《慾望城市》主演/莎拉.潔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
 
  「《凡妮莎》是部真實、充滿人性的深度作品。一本無法錯過的好書。」── 《控制》作者/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
 
  「不容忽視、極富感染力與話題性的作品。」── 《書單》(Booklist)
 
  「可以看出作者對心理學做足了功課……《凡妮莎》是一部撼動人心的出道作品。」──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星級評論
 
  「本書將促使讀者重新定義『受害者』……一本直搗人心的犀利大作。」──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論
 
  「本書勢必會引起大批女性讀者共鳴,但男人更應該讀它。」──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情節豐富,戲劇張力十足,又牽動人心的作品。」──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堪稱 #MeToo 時代的代表作。」── 《Vogue》
 
  「當凡妮莎發現自己的初戀被指控為性侵犯──凱特.羅素將其中的細膩情感和糾結描述得淋漓盡致。」── 《美麗佳人》(Marie Claire)
 
  「本書將為受侵犯的眾多女性,訴說內心的痛苦與糾結。」── 《ELLE》
 
  「《凡妮莎》是這樣的一本書:占據你清醒的時間,將你抽離現實,直搗你內心深處並縈繞其中。」── 《君子雜誌》(Esquire)
 
  「一部威力強大的作品,重新塑造我們對受害者的認知。」── 《週刊報導》(The Week)
 
  「如同所有生活在後 #MeToo 時代的人們,我也在過去幾年聽聞非常多關於壞男人和權力濫用的事件,但凱特.羅素筆下的凡妮莎跟那些主角完全不同。本書用嶄新的視角,探入那些想撕掉『倖存者』標籤的內心。」── 《Bustle》
 
  「凱特.羅素充滿力量、撼動人心的首部著作,令人欲罷不能。」── Apple Books
 
  「從師生界線的瓦解,到凡妮莎為了生存編織的謊言;本書對『侵犯』進行了強烈、極富層次的探討。」── 《Stylist》
 
  「《凡妮莎》帶讀者進入性愛致使的灰色地帶──慾望和墮落、女孩和女人、強迫和容許……令人屏息,像是吞進燃燒的液體而無法將其吐出來。」── 《白色夾竹桃》(White Oleander)作者/珍妮特.費祺(Janet Fitch)
 
  「細緻、強大、具時代性的作品。一旦開始閱讀,就會停不下來。」── 英國布克文學獎得主、暢銷歷史小說《狼廳》(Wolf Hall)作者/希拉蕊.曼特爾(Hilary Mantel)
 
  「閱讀本書前,請確保你有足夠的空閒時間,因為《凡妮莎》會讓你深陷其中。」──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凱特.羅素的文筆、觀點,以及對於『合意』和『性』的議題掌控,讓本書成為不能錯過的必讀書目。」── 《別冊》雜誌(Another Magazine)
 
  「看完之後,會一直留在腦海裡的作品。」── 《柯夢波丹》(Cosmopolitan)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凱特.羅素(Kate Elizabeth Russell)


  堪薩斯大學創意寫作博士、印第安納大學藝術創作碩士。來自緬因州西部,現居美國威斯康辛州。從小就有寫日記的習慣,14 歲時閱讀《蘿莉塔》,從此改變她看待世界和男女關係的視角。《凡妮莎》為其歷時 18 年的首部著作,甫出版便引起極大關注,在全球翻譯超過 30 種語言。

譯者簡介

Valeria Lee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碩士,曾至德國慕尼黑大學留學。現職為高中英文教師。喜愛文學、電影與旅行,嚮往在文字中徜徉。有幸遇到凡妮莎,在琢磨字句的過程中找到教學以外的第二個人生信仰。
 
 

推薦序

在暴風雨中奮力生存的人生
(台北市立大同高中英文科教師、圖書館組長/李珮寧)

 
  故事開場於二〇一七年,三十二歲的凡妮莎是一位飯店禮賓接待員,趕著出門上班的她持續關注著社群媒體上,按讚數及分享次數不斷飆升的貼文;那是一篇受害者挺身而出的自敘文。小說的時代背景,恰好呼應現實生活中,反性侵及性騷運動「#MeToo」在美國好萊塢引爆、在全球延燒,最終演變為終止性別暴力運動的時間點──各界名人紛紛出面,勇敢訴說自己曾受性侵害、性騷擾的遭遇。接著,故事倒轉回到十七年前,十五歲的凡妮莎就讀於一所享譽盛名的私立寄宿學校。她對文學天賦異稟,對成人世界充滿好奇,高二剛開學不久旋即與極富魅力、善於觀察的四十二歲英文老師史特蘭陷入不倫戀。隨著劇情推進,讀者可以觀察到這段禁忌之戀對凡妮莎造成的嚴重傷害:曾經的文學才女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滿焦慮及自我厭惡的成年女性。所有角色的命運轉捩點,始於一篇控訴的貼文──發文者泰勒曾是史特蘭的學生,她聲稱自己在當時遭受侵犯,希望得到凡妮莎的協助與支持。大多數讀者都會預期,同樣身為受害者的凡妮莎站出來聲援,然而,她卻跟我們所認知的性侵受害者大相逕庭。她第一時間打電話關心史特蘭,堅信他的清白,並向他保證自己會站在他那邊。
 
  對於某些讀者來說,史特蘭是一個標準的性掠食者。一開始,他先讚美凡妮莎的穿衣風格,並以指導為名製造肢體接觸。接著,他的言論及行為越發大膽;不僅將凡妮莎的頭髮比喻為楓葉,還化身啟蒙導師,介紹知名文學作品給她看,甚至用席薇亞.普拉絲的詩傳遞露骨的暗示。這些行為開始在凡妮莎的心裡產生漣漪:「我慢慢開始明白,他介紹這些書給我的用意並不是要我愛上它們,而是希望我能透過這些詩人的作品,用不同視角來看待自己。」除此之外,史特蘭不斷指出他們兩人間的相似特質:「我可以從妳的寫作風格中看出來,妳跟我一樣,是一個帶有黑暗色彩的浪漫主義者。妳也喜歡黑暗陰沉的事物。」最後,他利用自己的年長及教師身分,誘使凡妮莎與其發生性行為──這正是「權勢性侵」的一種模式。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曾表示:「權勢性侵是一個慢慢馴服的狀態。一般性侵可能出現暴力脅迫、反抗,但是這種(權勢性侵)馴服的方式,很多時候不會留下證據,甚至被害人看似有同意跟配合的狀況。」史特蘭對凡妮莎類似追求的行為,正是馴服獵物的過程。凡妮莎在這段關係當中享受到有如男女交往的互動,即便產生認知失調,也拒絕懷疑加害者的真實意圖,反而變相自我催眠她跟加害者其實是男女朋友,他們擁有一段雋永難忘的愛情故事。
 
  大眾對於性侵受害者往往有所謂「完美被害人」的迷思:被害人面對加害者時,應感到厭惡至極,甚至能夠大聲譴責。然而作者筆下的凡妮莎極為立體,具有豐富的層次及複雜的內心情緒。她深信史特蘭不可自拔地愛上她,並堅持自己也渴望這一切;她對於自身遭遇的扭曲解讀令人深感不安,甚至憤怒不已,而讀者只能無奈地看著她往謊言裡越鑽越深。偶爾,凡妮莎的理智會透出一絲曙光:當她第一次與史特蘭發生關係,即便她痛到哭出聲,史特蘭依然沒有停下動作;抑或是當他們的戀情被校方發現後,史特蘭為了自保而背叛凡妮莎。作者並非透過平鋪直敘的方式,呈現性侵受害者對於自身遭遇的理解及揭露──這正是本書精彩之處。當讀者以為凡妮莎終於看清加害者的真面目,並準備要逃離這段有毒關係時,她又再一次說服自己,試圖合理化加害者的行為,從眾多(在外人眼裡)再明顯不過的性侵事實抽絲剝繭,找尋他們愛過的證據,最後再度深陷泥淖,走進自我認知的迷宮之中。
 
  凡妮莎與史特蘭發生性行為時,讀者可以觀察到凡妮莎並沒有享受整段過程,反而對他的身體感到厭惡。那麼,她又為何要隱忍呢?原因在於,這段關係顛覆了她以往對於自我的認知。凡妮莎內心渴望的,或許是在這段關係中能獲得的愛與認同。在遇到史特蘭之前,她只是一個平凡的高中生,性格早熟的她始終在同儕間格格不入,對於學業表現及人際關係時常感到焦慮不安,自我價值感低落;在史特蘭頻頻示好下,她的人生被賦予了特殊意義。他形容她的頭髮宛如楓葉,並帶領她進入詩人的世界;強烈的關注讓凡妮莎彷彿從微不足道的凡人,蛻變成值得擁有愛情的女人。她忽然領悟自己擁有的力量──她可以讓一個男人為她的魅力懾服。凡妮莎甚至將自己視為這場禁忌之戀的共犯,堅信她是自願與老師發生關係、全程參與一切。唯有如此,她才能感受到自我,這也是她僅存的力量。
 
  在探討「性侵」這個複雜議題時,語言本身的局限性也是此書一大重點。凡妮莎在課堂期末報告選擇了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劇作《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故事講述羅馬將軍泰特斯征戰哥德後所引發的一連串仇殺事件。劇中有不少強姦、割舌、斬肢等可怕情節,因此被視為莎翁最血腥、暴力的作品。主角泰特斯將軍的女兒拉維妮亞被輪姦後,加害者擔心她會揭露他們的身分,殘忍地割掉她的舌頭、斬去她的雙手,讓她不能夠說話或提筆寫字。然而,這依然阻止不了拉維妮亞道出實情的決心。她學會用嘴巴含著木條,在地上一筆一畫地寫出傷害她的人。凡妮莎的報告聚焦於:女性面對強暴時,甚至無法用言語來防禦──這同時也呼應她自己的想法,即言語難以完整且明確地表達受害者內心極為複雜的感受。「這一切不可能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的,倘若試著解釋,別人只會覺得我跟瘋子沒兩樣;前一秒才跟別人說我被強暴了,結果下一秒就開始澄清事情並非如此:嗯,他並沒有真的強暴我。這麼做只會讓事情變得更撲朔迷離。」她認為「性侵」這個詞會吞噬一切,否決了她在這起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她內心的真實渴望。
 
  本書也探討了創傷的生理及心理層面;譴責性侵加害者的同時,帶領讀者以受害者的角度,檢視整起事件。凡妮莎拒絕用「受害者」稱呼自己,更認為其他人不該用「戀童癖」來形容史特蘭。成年後的她持續和史特蘭聯繫,即便在他受大眾抨擊時,她依然傳訊息主動關心對方,一次又一次地拒絕為受害者發聲。在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中,多數從受害者視角出發的敘事都充滿憤怒,但凡妮莎顛覆了這個常規,帶領讀者思考,暴力與傷害關係或許並不是非黑即白。在凡妮莎的認知裡,史特蘭不僅僅是她的初戀,甚至是啟蒙她身體的重要存在。她的人生在遇見史特蘭之後徹底改變,因此,凡妮莎亟欲在這段外人眼中既邪惡又病態的關係中尋找愛的存在。正是這股渴望,模糊了她心中對於加害者與受害者的界線──這也是某些受害者會有的合理反應。
 
  小說中呈現了網路及社群媒體的雙面刃。泰勒在網路上揭露自己的遭遇之後,大眾無不對她深表同情及憤慨。然而,後續泰勒與記者對於凡妮莎窮追不捨的探問,甚至要求她公開自身遭遇,這也讓我們思考,性侵受害者是否就該被迫違反個人意願、出面發聲。作者凱特.羅素在受訪時表示:「我認為大眾不該強迫受害者在網路上分享自身創傷的細節,這麼做會帶來更多探聽,而這只會令受害者更加痛苦。」她希望《凡妮莎》能讓社會大眾看到性侵以及創傷的複雜、多元面向;即便許多人講述的性暴力故事都有類似元素,但受害者的遭遇及內心感受絕不可能是普遍且一致的。
 
  《凡妮莎》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結構複雜的語句,卻充滿優雅流暢、平實清新的文字。透過作者對主角內心的細膩描繪,讀者得以窺探青春期少女宛如迷宮般的心理及複雜情緒。藉由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為故事編織豐富的背景與情緒流動,娓娓道來凡妮莎在暴風雨中奮力生存的人生旅程。
 
成為大人以後才明白,未成年的自己……已經遭遇了多少傷害。
(作家/少女老王)
 

  《凡妮莎》的書稿,我其實是在一天之內斷斷續續看完的。

  明明我是坐在熟悉的座位上,但每次中斷閱讀、從書稿裡抬起眼時,觸目所及盡是恍惚與陌生,甚至心裡泛起了恐懼。那一瞬間,我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我徹底陷進了《凡妮莎》的世界。

  凡妮莎的年紀跟我一樣,我們之間除了國籍和成年後選擇的職業不同,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我們都在求學階段住校、都有人際關係的困擾,也都曾將青春少女的憂鬱,寄托在書本與文字創作裡。

  對七、八年級的女生來說,《凡妮莎》道盡了從青春期起,一直深埋心底的「不能說的秘密」,以及成長路上、隨著女性意識抬頭後,面臨的種種掙扎。

  不論是電視劇、又或是現實世界裡,每個爸爸對於女兒「交男朋友」這件事都不約而同地深惡痛絕,希望女兒永遠維持在最純真、最美好、最安全的時刻。

  我們都知道這不可能,甚至大部分的女兒,早早就明白了「性」為何物。畢竟從小說、戲劇、新聞、社群等媒介,誰都可以從中讀取那些掌握話語權的人的主觀想法,再從中融會出自己的想法。
 
  15歲,所有感官正逐漸變得細膩敏感,伴隨許多初開的情感,充滿色彩的幻想漫天飛舞,往稚嫩、光滑的皮膚染上深淺不一的紅暈。唯一笨拙的是那些我們自以為周到的藏匿,其實在大人眼裡全是破綻;畢竟每個大人,也都曾是孩子,何嘗不懂青春期專屬的湧動?

  但不是每個大人,都能正確、正直、溫暖地守護這些年輕的心事。

  《凡妮莎》這本書,絕對無法用簡單幾句話帶過;舉凡「師生戀」、「誘騙性行為」、「強暴未成年」、「蘿莉控」、「創傷症候群」……都不能完美詮釋它。《凡妮莎》是一個悲劇,源自一個壞大人,以及許多壞大人,讓凡妮莎成為了一個「壞掉的大人」。

  但她真的是一個這麼糟糕的人嗎?誰又明白她每個選擇背後的原因呢?

  《凡妮莎》透過不同時空的視角來回交錯,讓讀者得以窺見主角的心路歷程。我們會在凡妮莎15歲的遭遇裡,不斷看見15歲的自己──原來當初的我們,曾經是那麼岌岌可危,只因為沒遇到太多壞大人,才得以平安長大。

  我比凡妮莎幸運很多。現在的我已然成年,也是個老師,已經看得出學生喜歡老師的心意有多明顯;但只要老師堅持自己的原則,一切以學生為重,就能避免《凡妮莎》的悲慘情事。
 
  也是因為《凡妮莎》,我才正視起自己在15歲時,曾喜歡過男老師的心意。這份心意一直是個秘密,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甚至在一年一年長大的途中,這段記憶已被竄改,變成「幸運遇見好老師」。

  15歲那年,我住在學校裡,沒有什麼朋友、家人也不在身邊,孤單、敏感、脆弱的心,隨時都在找能棲息的角落。這時,來自異性老師的關懷與讚美,正好接住了我徬徨的心。在老師的肯定下,我才發現自己是獨特的、有才華的,我是可以綻放光芒的。

  於是,我在老師的推薦下參加了研究比賽;為了繼續獲得老師的肯定與關心,週末回家不打電動、也不出去玩,而是全身心投入在研究中,只要有一點點進展,就會迫不及待地直奔他的辦公室分享。我甚至還去調查老師的課表,只為了在每次下課的10分鐘裡,假裝不經意地走到正確的走廊、跟他打聲招呼。每天只要看到老師,我就會覺得自己充滿力量,這樣的期待與喜歡,伴我度過一個又一個學期。

  儘管我的心如此熾熱,仍有一個聲音,就像警示牌般存在,硬生生地橫在春心盪漾的潮流之中。

  「這是不對的。」

  沒錯,就算再喜歡,我心裡也知道,他是老師、我是學生,無論如何,我們中間都有一條線,是絕對不可以跨越的。

  我之所以說自己比凡妮莎幸運,是因為雖然不知道老師是否感受到我對他的在意,但他的欣賞、鼓勵,以及適時的傾聽與支持,讓我在不斷被否定的青春期裡,找到了能讓自己發光的地方。

  於是這份喜歡,才變成了一段「幸運遇見好老師」的往事。

  我剛看完《凡妮莎》時,內心難以平靜,打電話跟男友坦承,這本書讓我想起青少女時期喜歡男老師的秘密。我告訴他:「如果我今天跟凡妮莎一樣,遇見的是『史特蘭先生』,我想我會跟凡妮莎做出一樣的選擇、走上一樣的人生。」

  講完以後,我很震驚,男友也很震驚。

  「我覺得15歲的自己,無法拒絕喜歡的老師。」

  《凡妮莎》裡的「史特蘭先生」,發現獨來獨往的凡妮莎;她身上的陰鬱氣質和文學造詣吸引了他,但他並沒有引導她在課業上發光,而是藉著授課的名義,借給她充滿性暗示的詩集與小說,再搭配各種貌似不經意的肢體接觸和話語──同理凡妮莎孤單的遭遇,讓她覺得「我很特別」──慢慢侵蝕凡妮莎躁動的心靈。

  儘管凡妮莎知道「這是不對的」、「這樣怪怪的」、「我不喜歡老師的生殖器」、「我覺得老師這樣很噁心」,但史特蘭彷彿洞悉一切般,總會在這樣的時機點上,讓凡妮莎陷入自責的混亂。

  「我也知道跟妳發生關係不對,這都是因為妳很特別,才害我把持不住。」

  「妳,也是願意的吧?」

  「我們之間的主導權,一直都在妳手上啊。」

  這些分明是狡猾的大人在推卸責任、情緒勒索的話語,到了情竇初開的15歲少女耳裡,卻讓她誤以為自己跟老師是同一條船上的人。事實上,她根本是被誘騙上船的人。
 
  我曾在粉專跟書裡分享過,小時候的我非常愛看書,看到書架就會撲上去那種。我永遠忘不了表哥遞給我的「成人版」《藍鬍子》,裡頭藍鬍子對女主角的性虐待露骨又恐怖,在我懵懂無知的年紀裡,烙印下對性的錯誤認知。而表哥只是用充滿期待的臉,看著闔上書的我:

  「表妹,這本書好不好看啊?」

  小時候,我不知道這是一種性侵害;當我成為一個大人以後,便再也無法正視那個表哥。

  有多少大人無法抑制自己的慾望,甚至要在未成年的孩童身上試探?一時的刺激,留下的傷害會有多深遠?這絕對不是一時的推託跟逃避,就能抹滅的。
 
  上大學後的凡妮莎,遇見了H教授;他比她年長、也是名老師,而且非常欣賞她的才華。這讓凡妮莎陷入混亂。她主動發起各種試探,甚至是誘惑、暗示,只因凡妮莎認為,H教授對她那麼好,一定也是喜歡她吧?一定也是想親她吧?一定也是想上她吧?

  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相信所有《凡妮莎》的讀者,看到這邊也會這麼想──這其實就是傷害的延續,我們下意識覺得H教授的各種示好,一定是對凡妮莎抱有不正當情感。

  然而,直到最後都沒踰矩的H教授,為了幫助凡妮莎走出心魔,選擇捅破那層窗戶紙,向她坦言「我知道妳愛慕我」,並說明自己對她的擔心,保證不會因此疏遠她。他甚至在兩人分別很久以後寄信給凡妮莎,說她是自己教過最棒的學生。

  我看到這邊的時候,眼淚已經不知不覺流下。那是一種傷口被人好好看見、好好照顧的感覺。

  原來世界上有這樣溫暖的人,他不但願意去理解凡妮莎異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還不會因為擔心自己名譽受損,就用力推開凡妮莎、跟她保持距離。他將凡妮莎愛慕自己的心意小心捧起,並給予堅定的陪伴,還不忘提醒「一切都是史特蘭先生的錯,不是妳的問題」。

  喜歡一個人的心有多珍貴,我們怎麼會忘記呢?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利用「喜歡」來為所欲為,也不代表「喜歡」可以被隨意丟棄。「喜歡」可以變成各種美好的樣子,但只要有一方心懷不軌,這份情感,終將成為一道難以癒合的傷口,甚至需要深埋隱藏、不見天日。
 
  書中我很喜歡的另一部分,是作者常常將一些檢討被害人的話、錯誤解讀女權主義的發言,透過立體的角色說出口。有趣的是,凡妮莎在這些認知上其實都有很正確的理解,但因為15歲時,有一個壞大人在她心裡留下了一道傷口,導致她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去思考這些事情。這些細膩的心理轉折,全被作者寫了下來;跟著凡妮莎一起受傷的我們,也在這些過程裡,明白了不論什麼狀況,我們需要的都只是一份全然同理的心意。

  沒有任何人的遭遇是完全相同的;可能會很類似,但絕不可能一模一樣,所以我們無法輕易斷定他人的選擇。

  你準備好接住一顆受傷的心了嗎?

  小心!接住的路上……可能會發現還在墜落的自己。

  「我會接住你。」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588099
  • 叢書系列:iREAD
  • 規格:平裝 / 544頁 / 14.8 x 21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

史特蘭和我相遇之初,我年僅十五歲,他則是四十二歲,我們相差近三十歲,而我覺得這樣的年齡差距十分完美──當時的我就是用「完美」來形容我們兩人之間的差異。他的年紀近乎是我的三倍,我很喜歡這樣的計算方式,因為這樣我便可以輕易地想像史特蘭的身體裡藏著三個我:一個蜷縮在他的大腦裡;另一個緊緊地貼近他的心臟;第三個我化成血液在他全身的血管裡流動著。

他說師生戀在布羅維克校內並不算罕見,時不時就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但他說他從沒有跟學生發展過戀情,因為在遇見我之前,他從未有過這樣的渴望。我是第一個讓他產生這般想法的學生。我與生俱來的特殊魅力吸引了他,讓他願意為此賭上一切。

對他來說,我幾歲並不重要。他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我的早慧。他曾說過我有卓越的情商,而且在寫作方面天賦異稟,因此他可以和我對話交流、向我傾訴心事。他也說過,我內心深處潛藏著一種黑暗的浪漫性格,他可以在我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打從我在他生命中出現的那一刻起,終於有人能夠理解他那隱藏已久的黑暗面。

他對我說:「我真的很幸運,當我遇見生命中的靈魂伴侶時,她年僅十五歲。」

我反駁他:「如果要論運氣的話,那試著站在我的角度想想,一個十五歲少女的靈魂伴侶居然是一個老男人。」

我講完這句話之後,史特蘭便盯著我的臉看,想確認我是不是在開玩笑。我當然不是認真的。我對同齡的男生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們不但有頭皮屑和青春痘,也常常對女生很沒禮貌,總是對她們的身材和五官品頭論足。我一點都不適合跟同年紀的男生交往。史特蘭才是深深吸引我的人。他有中年男子獨特的謹慎作風,而且他追求女生時不會操之過急。他將我的髮色比喻成楓葉,帶領我進入詩人的世界,向我介紹艾蜜莉、埃德娜還有席薇亞這些詩人的作品。他讓我透過他的雙眼看見自己,同時也賦予我力量,讓我披著紅髮升起,像呼吸空氣般吞噬著他。他對我用情至深,在我離開教室後,他甚至會在我的位置坐下,把頭靠在長桌上,試著吸進我留下的每一絲氣味。這一切都發生在我們第一次接吻前。在我身邊,他總是十分拘謹,努力不逾越道德的分際。

會員評鑑

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4/27
《凡妮莎》絕不是一本娛樂取向的書,閱讀過程中,你越投入就越感壓抑、難受。

你會跟著凡妮莎從一個無人關注的高中生,因受到史特蘭的偏愛而欣喜,在發生性行為的當下,內心質疑「我們是在做愛嗎?還是我被上了?」最後即便成年、史特蘭爆出醜聞,也始終無法與他切割。

以第三者的角度,可能會有人下定論:這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吧。但,只是這樣嗎?幾次放下這本書、暫時抽離主角的心境時,我也會想:真正釀成這段悲劇的是什麼?如果史特蘭是真的愛上凡妮莎,而凡妮莎對史特蘭的感覺也並非出於被救贖感,那麼整個故事中,真的只有加害者與被害者嗎?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凡妮莎的心之所以破碎,實則不只一位加害者。

本書大膽揭露了「權勢性侵」的其中一種樣貌,可悲的是,這是我們的社會中,每一刻都在檯面下上演的悲劇。然而,比起批判大眾對受害者的冷蔑,或是意圖帶來撫慰人心的效果,我認為凱特.羅素想丟給讀者的或許更接近一些提問、一個思考的機會。不意外《凡妮莎》在#MeToo風潮中引起諸多討論,真心希望臺灣能有更多這樣的作品。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08
師生戀一定不能見容於社會嗎?倘若當年史特蘭老師願意再多等兩三年,雙方保持戀人關係卻不發生性行為,是否在凡妮莎成年後這一切的等待與堅定不移的愛會成為一段佳話?


讀這本書的書友可以思考,15歲又思想早熟的少女真的不能為自己的愛情負責嗎?如果今天和凡妮莎談戀愛並發生性關係的是年齡相彷彿的男同學,是不是會比較不會受到排山倒海而來的指責?如果這個邏輯可以越過法律界限相通的話,那史特蘭老師主動追求(或說是勾引都可以)凡妮莎又有何不可?

青春期的孩子本就處於年齡與思想的尷尬期,她/他們雖然年齡介於成人與非成人之間,卻如果真的擁有成年人的縝密思考呢?或者還是可以因此指責史特蘭老師的主動且頻繁接觸凡妮莎是個致命的錯誤?

幾歲屬於成年人是法律賦予的規定,但當到達規定的年齡成為成年人後,就一定擁有相對足夠成熟的思想嗎?可以依法律一刀斃命地決定年紀接近成年的非成年人就不具有成熟理性的思考嗎?


讀凱特.羅素 的《凡妮莎》,來一次為年齡思考的大辯論。在愛情中,真的必須存在對與錯嗎?真的有完全不能被容忍的界線嗎?有沒有讀者跟我一樣相信當年史特蘭老師對凡妮莎是真心相愛,只不過人類本來就對戀愛對象的選擇有所不同,有人侷限於喜歡高矮胖瘦,有人喜歡侷限於家世背景,有人喜歡特定職業。凡妮莎只是很簡單地喜歡年齡大自己許多的男性,而史特蘭老師相對也是。

愛情來時很簡單,但怎樣的行為舉措才能見容於社會呢?《凡妮莎》一書讓書友來一次自我的邏輯大辯論,五顆星熱烈推薦。
展開
user-img
4.5
|
2022/12/01
對於暴行之下的受害者,人們的觀感和態度會變得與眾不同,更加小心、和藹和懷疑,同情他們過去曾遭受的侵犯,認同他們願意說出口的勇氣,卻也有些人質疑為何會演變成這樣的局面——檢討被害者。成為一種詭譎的趨向,唯有這樣才能證明善惡有報的因果,才能合理的相信是他人的問題而不是體制。

整本書閱讀起來相當難以下嚥,不是在於浮誇的劇情抑或露骨的敘述,而是對於心靈遍體鱗傷赤裸裸的摹寫格外真實。看著一名成熟的大人利用話語誘拐少女進入禁忌的成人世界,悖德的歡愉扭曲成一種對抗社會的行徑,但實際上不過是合理化自身病態的喜好。

女性主義逐漸升起,有些媒體認為這是一股潮流,而作者諷刺的是在這些聲浪中,受害者的聲音容易被扭曲和噤聲,更甚者失焦原先的焦點,成為一種獵巫行為。

受害者的身分——以加害者的行為還是自身的認知決定——該如何判別。看似黑白分明的疑問,作者藉由不同階段時期的凡妮莎,給了曖昧的回答,某個階段她必須說服那樣的感情是真愛,因為一旦撕開外表的包裝,核心將會如此破爛和腐敗,為了維持僅有的完整,逃避是種允許的反應。

凡妮莎拒絕成為受害者,因為她不認為自己受到侵犯。

作者沒有刻意的安排正義出現,受到傷害的人們依舊努力對抗過去的陰影,壞人得以逃過一劫或是一走了之,這些都是真實社會裡三不五時出現的情節。

劇情把重心放置在凡妮莎的身心層面,她必須學會原諒犯錯的自己——無論是愛上師長,還是後續的各種舉止——才有辦法繼續向前,因為生活不一定每次都有辦法結束在快樂結局。直到最後凡妮莎不需要感情的滋潤、愛慕的眼光或是大眾的憐憫,單純只想親口聽到對方承認犯下的錯誤。

人們傾向所謂的公平,卻學會合理化世間裡的不公平。

世俗的大人操弄懵懂無知的孩子,他的隻字片語是如此險惡,猶如摻了蜜的毒藥,後續體制的操作下更加害原先難以癒合的傷口,而在指責被害者的同時也不禁思考,身為局外人的你我又是站在什麼樣的角度去評頭論足。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春旅遊
  • 小天下暢銷展
  • 兒童節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