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4年09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2年療癒大作。
 
有一種痛,我們難以述說──羞辱創傷。
而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
 
羞辱創傷,是我們教養文化裡,
最沉痛巨大的傷害。
 
  「養你真辛苦,養條狗都比你好。」
  「你是從垃圾場撿回來的。」
  「你怎麼這麼笨?你真是一個很爛的人。」
 
  這些話,我們耳熟能詳嗎?
  這是我們習慣貶低一個人價值與自我的方式。
  讓對方感受到羞恥、覺得自己很糟糕、不值得活。
  而,我們卻往往不自覺。
 
  有一種很深的痛楚,你難以說出口。
  但它們牢牢箝制住你的人生;你無法愛人,也無法被愛。
  那是羞辱創傷。
 
  我們習慣用「羞辱」方式教養孩子
 
  許多父母不經意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笨?」「你是個壞孩子。」「你做錯了,我要懲罰、羞辱你。」甚至「你不比別人好,所以我羞辱你,希望你知道羞恥,才會努力進步。」
 
  當父母「為孩子好」,期許孩子更優秀與完美,但卻深深斲傷孩子的自我、價值與人格。孩子的心碎裂,世界崩塌。他們讓自己無知無覺,或討好,又或將父母殘忍的語言內化在心裡,不斷攻擊自己……而當他們有下一代,「要對自己殘忍,才會進步」的羞辱教養方式,成了血液裡唯一的基因。
 
  以語言,述說創傷;以六階段,走過每回羞辱情緒重現的驚濤駭浪
  
  在童年,也曾經歷羞辱創傷的慕姿心理師,她知曉當年老師是為她好,但卻是這份為學生好的心意,讓羞辱創傷更被隱身,也更不易被覺察。
 
  將當時的情景說出來或寫下來,是慕姿心理師認為療癒羞辱創傷的第一步;接著,自我接納與哀悼、與唱衰魔人對話等六階段,讓我們緩緩撕下那些過往貼在身上的內在負面標籤。那些「我是不被愛的、我是不夠好的、都是我的錯……」的禁錮與牢籠,慕姿心理師陪你一起走出來。
 
  心受傷了,我們渴求陪伴與溫柔以對,
  但當孩子犯錯,我們卻對他說:「你做錯了,你表現得很糟、很差勁。
  為了你好,我要懲罰、羞辱你。」
  長大了的孩子,心遺失;若心仍在,也荒蕪一片。
 
本書特色
 
  ◎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撰推薦序。
 
  ◎「當你翻開這本書,或許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對象可能是父母、老師、同學、上司……
  在這過程中,我想邀請你,在當時,你或許沒有機會照顧自己、站在自己這一邊,但當你現在重新經驗,甚至重新感受過往的回憶湧起、情緒升起的時候──
 
  請你試著站在自己這一邊,對自己說:
  「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這句話,我們都要記得。
  
  我也期待這本書,有機會能讓大家留意到「羞辱創傷」對孩子、對人的長期人格與心理、生理傷害。一旦我們有機會去看見、理解,才有機會調整與改變。
 
  而社會,就有機會變得不一樣。
  走上這條療癒之路並不容易,希望我的書,能夠陪你一程。」──摘自序〈寫在《羞辱創傷》之前〉
 
  ◎面對羞辱創傷,慕姿心理師提出實用又完整的「療癒六階段」:
  階段一 探究你的羞愧創傷:傷口被看見,才會被療癒。
  階段二 哀悼那些你所失去的,了解不是你的錯。
  階段三 撕下你的負面標籤:重述關於你的這個故事。
  階段四 情緒調節的練習與重新建立──面對情緒重現,我可以怎麼做?
  階段五 與唱衰魔人對話。
  階段六 與人互動。
 
療癒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葉丙成(台大教授)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蘇明進(大元國小教師)
 
  ◎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
  「慕姿整理了諸多概念,彙整成生命中各種情境,說出了同為創作者,我寫不出來的深刻經驗。一般人並不大明瞭,成長中各種形式的對待,其實已達到「羞辱」的層級,有些隱形的語言傷害、以為對人好的各種安慰、那些發心善意的語言,或是照顧者本身心靈的恐懼,造成了人們日後的身心反應,都是羞辱創傷的一部分。」──摘自推薦序〈看見傷,清除恥辱的印記〉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從遭受羞辱後的行為表現到邁向療癒的方法,周慕姿心理師再次發揮她過人的才華,對這個長久在許多人心中隱隱作痛的創傷議題,做了全面性的介紹。」──摘自推薦序〈重獲靈魂──心的創傷與修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慕姿 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之一。2017誠品暢銷榜冠軍、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博客來年度暢銷TOP2《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作者,而《情緒勒索》一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泰國、越南、星馬、印尼版權。另著有《關係黑洞》、《他們都說妳「應該」》、《過度努力》三本書。除去心理師/作者身分,私底下也是民謠金屬樂團「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的主唱,以及鏡好聽PODCAST節目《周慕姿讀靈魂腳本》主持人。
 
  從傳播到心理諮商、心理師到金屬樂團主唱,不管在哪裡,似乎都是個「非典型」角色,一路上也面臨許多考驗與自我掙扎。因此,周慕姿對自己諮商工作的期待,是希望能幫助人看到自己的選擇「是怎麼被困住」,還有「為何被困住」;而後,幫助他們看到「自己擁有的能力」與「其他的選擇」。她相信: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以及,若能以「真實的自己」面對生命,我們就能掙脫無形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
 
  對她而言,「接納自己,獲得自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周慕姿心理師FB:reurl.cc/m7pVl
  心曦心理諮商所FB:reurl.cc/69G1M
  官方網站:beasincere.com/
 

目錄

009【推薦序】看見傷,清除恥辱的印記/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
014【推薦序】重獲靈魂──心的創傷與修復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019【序】寫在《羞辱創傷》之前

壹 傷與痛,是最難忘記的 
035是什麼,讓我們失去愛自己的能力?
037我們愛著那些會傷害自己的人
038創造一個「虛假的自己」
羞辱創傷的傷害
041什麼是羞辱創傷?
042「羞辱」大多「有目的性」
043為什麼要談「羞辱創傷」?
046「羞辱」比你、我想像的還常見
047當羞辱像「抓交替」般……
048所以,羞辱是一種懲罰?!
050我們批評著那些和我們不同的人
052羞辱別人,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強
053社會充斥要我們合理化或忽略自己感受的「名言錦句」
056屬於自己的咒語,需要自己才能解開

貳 羞辱創傷的樣貌
「羞辱創傷」引發的症狀
065情緒重現
068情緒調節困難
069過度警覺
071退縮麻木
074慣性羞恥
078自毀與自我傷害:身體與心理
080自厭懲罰──自我批評/自我怪罪
082「自我批評/自我怪罪」與「自省」的不同
085羞辱創傷最直接的表現:否定自己
父母的羞辱創傷
089為什麼當別人(孩子)與我們想的不同時,我們就要攻擊他?
092要靠比較,才能知道夠好

參 羞辱創傷的形式
外貌、性格、能力與價值否定
098包裹在「為你好」的羞辱,最難以被辨識
100「逗弄」是隱微且不易辨識的羞辱
肢體、精神暴力
103體罰
105心理控制
110當孩子心裡,裝的是父母的感受與需求……
112並非要責備父母
霸凌
115教師霸凌
118唯一一張沒有給媽媽看的獎狀
119孩子隱微、難以辨識卻又常見的羞辱創傷

肆 羞辱創傷的影響
自我防衛機轉
126戰、逃、僵
127討好
129否認
132「感恩」與「創傷知情」能同時存在
「為什麼是我?」──自我歸因與投射性認同
136我會被父母羞辱,是我的錯
137負面的自我認同:用以解釋自己會被這樣對待的理由
139孩子用「虛假的自我」,求得生存
我該怎麼做,可以不再被傷害?──僵化的防衛機轉與因應的生存策略
148僵化的防衛機轉:用於面對難以忍受的狀態
159相信完美才會被愛:隱藏真實的、不夠好的自己
166當「討好」成為一個生存策略
171上癮行為:用以代替情緒調節、自我撫慰與連結
覺得這個世界/他人很危險:對世界的負面看法
176容易攻擊別人/自覺被攻擊
178不想跟世界產生關係
178沒有同理心
這世界有可以相信的人嗎?有人愛我而不傷害我嗎?──對關係的不安全感
181我害怕站在自己這一邊/怕欠別人
185害怕被拒絕
186靠羞辱別人來抬升自己

伍 我不喜歡我自己:從羞辱創傷到自我厭惡,怎麼發生?──關係中羞辱創傷的影響
做自己,為什麼那麼難?
193做自己被懲罰的情緒重現
195避免強化「內在的負面標籤」
因為羞辱創傷形成的內在負面標籤
197一 我是不被愛的、被拋棄的
201二 我是不重要的、比不上別人的
204三 我是不夠好的、犯錯是不被接受的
206四 我的感覺與想法是不對的、不重要的
209五 都是我的錯
212六 我很糟糕
內在負面標籤、羞恥感與假我的關聯
215使用「假我」,很難避免「說謊」
216失去感覺愛與連結的能力
因為羞辱創傷而造成的「重複性生命腳本」
218犧牲自己換取關係──愛情創傷
225你是否會讓我失望?──權威創傷

陸 當我們陷入羞辱創傷而過度努力──沒關係,還有我愛你
階段一 探究你的羞辱創傷──傷口被看見,才會被療癒
236「自我悲憫」,讓自己能夠前進
237我曾經遭遇什麼?
241淡化與合理化的影響:停止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而是自己身上
階段二 哀悼那些你所失去的,了解不是你的錯
245哀悼的步驟
247學習自我悲憫
階段三 撕下你的負面標籤──重述屬於你的這個故事
階段四:情緒調節的練習與重新建立──面對情緒重現,我可以怎麼做?
261情緒重現造成的關係傷害與信任重建:重新當自己的父母
階段五 與唱衰魔人對話
266平等、尊重地跟唱衰魔人對話
268很多時刻,唱衰魔人是想保護我們
270建立「自我安撫」與「溫柔的講話方式」
階段六 與人互動
271與他人的關係──建立親密
272當我們失去學習建立親密的機會……
277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學會建立界限與尊重彼此
當我有羞辱創傷,怎麼做,才不會延續?
289當我發現內在的負面標籤──練習與覺察
291當我發現我將羞辱創傷丟到別人身上
一起把內心那個「好的自己」找回來──你知道嗎?這不是你的錯
 

推薦序
 
看見傷,清除恥辱的印記
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
 
  知道周慕姿始於《情緒勒索》。
 
  二○一七年,「情緒勒索」成了熱門詞彙,我才注意到這是一本書,且竟然是寶瓶文化出版。好奇之下,我翻閱網路簡介,原來她擔任樂團主唱,而且是重金屬樂團。我閱讀著文字簡介,心中往事浮想連翩,我想起自己的學生山。
 
  山熱愛聆聽死亡金屬,也擔任重金屬樂團鼓手。當年,我已經三十五歲了,聽這音樂覺得「不妥」,從歌詞到樂曲都「欠當」。我希望山不要再聽、不要再玩這種音樂了。
 
  山反而質問我,什麼是好音樂。我裝得理直氣壯,卻支吾其詞地回答,譬如聽來舒服的古典樂。山卻告訴我「舒服」是個人感覺,審美也是個人感官。有人聽不下去古典樂,但是,有人聽了「死金」卻感動。
 
  我知道自己有很大的侷限。
 
  山教我怎麼聽「Slipknot」,聽那唱腔,看那華麗造型,他說自己感動得掉淚。我其實耳膜快破了,心臟也不能承受,但是,我可以懂得他的話,只是距離我非常遙遠,所以日後他到台中公演,我人雖然去為他捧場了,但是卻站在人群之外。他滿身大汗淋漓,如此投入著他的音樂,那個我不理解的世界。
 
  山是我教育路上的導師,所以看見慕姿玩重金屬,又是專業的心理師,心裡挑起豐富的況味,我下單,成了她的讀者。我買過慕姿的書,除了《情緒勒索》、《過度努力》,還有受贈的《關係黑洞》。我深深讚嘆慕姿,她具有一種獨特能力,能將某種模糊的、難以名狀的生命狀態,清晰且有條理地歸納,印證以生活中的案例,具備說故事與分析整合能力,予人重重地衝擊與反思,引人在生活中增添覺察。
 
  《羞辱創傷》也是這樣的一本書。
  慕姿整理了諸多概念,彙整成生命中各種情境,說出了同為創作者,我寫不出來的深刻經驗。
 
  一般人並不大明瞭,成長中各種形式的對待,其實已達到「羞辱」的層級,有些隱形的語言傷害、以為對人好的各種安慰、那些發心善意的語言,或是照顧者本身心靈的恐懼,造成了人們日後的身心反應,都是羞辱創傷的一部分。
 
  書中有位女孩,被媽媽指為拖油瓶,女孩努力讓自己不添麻煩、努力去解決別人的麻煩,她犧牲自己、沒有需求,照顧著每個人。長大後,女孩恐懼著被拋棄,凡事都歸咎於是自己的責任,那怎麼會懂得愛自己?
 
  我看著就想到了好多人,不都是這樣遠離自己?與自己陌生得難以靠近?
 
  慕姿在書中提及自己的經歷,她「被欽點」選舉全校模範生代表,但因全班選她的僅有一個男同學,於是老師請全班同學輪流上台,陳述慕姿「為什麼不適合當模範生,讓她好好檢討」。
 
  讀到這裡,我心被狠狠揪了一下。當天坐在班級裡的女孩,既承受著老師「欽點」的好意,又承受著同學輪流的批評。我感覺身體被槍枝掃射,心裡也被捅了個大洞。
 
  這是個什麼樣的場景?
 
  慕姿很坦然地揭露:「我想起當時的感受,那種被老師羞辱、自己不夠好的羞恥感、對同學與老師的憤怒與受傷、看著同學眼淚的罪惡感……這種非常複雜的情緒,像海嘯一下朝我淹沒,最後我感覺到的,只有麻木感、想躲起來的退縮,還有對世界與人產生極大不信任的感覺。」
 
  我想起工作坊中,諸多成人的回溯,還有好多孩子的傷。
 
  我也想到自己的過去:小學時候因為不寫功課,帶著彈珠到校玩耍,老師在課堂談到童玩,當場要我展示彈珠技巧,隨著又諷刺我只顧玩耍,要我到教室後半蹲。我在教室蹲了兩堂課,蹲到手腳都顫抖,蹲到同學笑著調侃。我從得意的歡樂裡,掉入羞辱無恥的深淵。中學時因物理考試考了五十九分,差一分就及格,我被老師當眾叫到台前,在頭頂剪了硬幣大的光頭,然後,一整天在學校度過,同學忍不住嘲笑著,直到回家,我剃光整顆頭。
 
  那種恥辱的印記經年猶存,讓我對世界產生害怕,不只對世界不信任,對自己也不能相信。
  長久以來,我失去愛自己的能力,我又怎麼懂得愛人?
 
  當人曾受羞辱創傷,面對不同的觀點,面對未滿足的期待,可能都會挑起心中的傷口,在反應上出現不當慣性,對於自身出現的情緒,也可能不知如何應對,讓這些傷害延續下去。
 
  慕姿列出的這些狀況,陳述的這些畫面,都很深刻挑起人的經驗。在這些概念與案例裡,讀者很容易重新看見自己,這是一種覺察的方式,也是療癒的開始。慕姿更進一步,在書的最後部分,提供了很多方法,邀請有如此經驗的人,可以如何面對自己,一步一步走上療癒之途。
 
  我想起當年玩團的山,他鍾愛聆聽與演奏「死金」,不僅挑起我複雜的感受,我們在觀點上的差異甚大,也不符合我對他的期待,但是,我最終接納了他。是因為當年我已進入學習,學習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瞭解自己的過去,如何面對我的家人、學生與朋友們。如今,慕姿這本《羞辱創傷》,正如我當年參與的學習,以這麼貼切誠懇的闡釋,帶領讀者認識自己,學習懂得愛自己。
 
  很感謝慕姿的創作,那是我能力難及之處。因為她的出現,讓很多不易表述的面貌,清楚、簡單地呈現在眼前,為人們帶來更多的看見。
 
推薦序
 
重獲靈魂──心的創傷與修復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從遭受羞辱後的行為表現到邁向療癒的方法,周慕姿心理師再次發揮她過人的才華,對這個長久在許多人心中隱隱作痛的創傷議題,做了全面性的介紹。
 
  羞辱是親密關係的殺手,這在臨床中,幾乎是隨處可見的現實。當它被用來對待孩子的時候,它所帶來的創傷回憶會讓人受困在童年的時光。一種身體即便長大了,仍無從對自己的生命經驗客觀看待的停滯現象。其最致命處,在於使人無從尋獲自身的意義,它是一種被完全擊敗的體驗,因而使人置身於黑暗中。
 
  飽受此經歷所苦惱的當事人,有時甚至會表達自己似乎失去了「靈魂」,因此無從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神聖性,或者體驗到那些基本的生存意義。
 
  換言之,當事人失去了對整體性(wholeness)的感知,從而變得支離破碎。沒有能力抵禦羞辱的孩子會因為羞愧與自責,而失去了這樣的能力,從而造成情感與事實之間的「分裂」,並讓我們產生作者在書裡所描述的各種僵化的自我防衛機制。而用神話的語言來說,就是讓人身陷地獄。
 
  但丁在《神曲》中用過這麼一段話描述地獄之門:「進來此處的人們,你們必須把一切希望拋開!」為什麼?因為受創者的人格核心已經被層層防衛給包裹,完全失去了可以選擇的自由。沒有自由,就無所謂希望。
 
  在我的經驗裡,遭受羞辱創傷的當事人不僅會在腦海中重複播放事件發生時的場景,甚至還會用相同的語言來自我羞辱。他們自厭、自毀、對類似的情境過度防衛,從而讓自己在人生的種種可能性面前裹足不前。
 
  他們在另一半面前總是缺乏自信,覺得自己沒資格升遷,自己的成就只是運氣好。他們過分地謙卑了,或者反過來,總是表現得像一個自大又不懂得同理他人的混蛋。
 
  羞辱不僅如書中所說的是一種懲罰,也常常被當成一種武器,在所有權力不對等的情境下攻擊和傳播,例如:親子、師生、職場以及網路。後者最常以匿名羞辱的方式來貶低他人的人格,從而造成程度不一的創傷。這點,尤其值得社會大眾注意。
 
  在阿拉伯著名的傳說文本《一千零一夜》中,冒險英雄辛巴達就曾遭遇這個令人絕望的創傷處境。故事描述他的妻子去世,根據當地風俗,他必須和去世的妻子一起被丟進地底的巨大屍坑中等死。那個不見天日的黑暗之處將會扭曲我們的時空感,使自我永恆地停留其中。辛巴達必須孤單地面對自己的創傷。
 
  這則故事象徵性地描繪了創傷倖存者的心境,它猶如內在配偶的喪失(用榮格心理學的語言來說,就是阿尼瑪或阿尼姆斯),當事人卻在還沒來得及完整哀悼時就被社會給拋棄,只能在屍坑中等待死亡。其實我們周遭並不必然只有惡意的眼光,但羞辱帶來的愧疚感,卻讓我們成為了自身假想情境的孤兒,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被愛、我很糟糕、我不值得。
 
  周慕姿心理師因此在書中提出了「療癒六階段」,在我看來,其要點在於處理那個被我們給內化的加害者。如果不能從內部中止那個壓迫自己的對象,自我狀態的穩定、健康的內在對話與人際關係就很難建立起來。
 
  對創傷倖存者的心理教育,是重要的。這一點,這本書對羞辱所造成的創傷反應提供了極為全面的介紹。但是,社會支持的提供,也同樣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對他人抱持著健康的依賴,在行有餘力之時,也努力地成為他人可以健康依賴的對象。
 
  在但丁遍遊地獄之時,是詩人維吉爾陪伴他層層下降;當他離開時,則是愛人貝緹麗彩帶他前往天堂。從故事分析的角度來看,正是社交網絡對當事人的接納,緩和了他們的痛苦。
 
  我不想在此處奢談創傷後的轉化,因為治癒的過程其實更仰賴行動的介入。當事人試著重建社交網絡的同時,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也可以試著讓自己變得更加寬容,因為一個有愛的社會才能接住每個受過傷的孩子與大人。
 
  正如你可能聽過的林投姐傳說那樣,女主角李昭娘最終在無人幫忙的孤獨處境下,掐死了自己的孩子,自縊於林投樹上,從而成為厲鬼。
 
  這則傳說訴說的,是創傷經驗往往會汙染整個人格,那是人在與「惡」過於靠近所帶來的後遺症。
 
  羞辱會藉由代間傳遞或權力運用,重新施加在任何一個孩子或無辜者身上。阻斷它,不僅是為完善這個社會付出了一份心力,同時也常會涉及個人陰影的收回以及對內心情結的認識。而這一切不是榮格心理學所追求的「個體化」,又是什麼呢?
 
  行文至此,讀者或許會好奇辛巴達最後怎麼逃離這個巨大的屍坑吧。在那裡待了不知多長的年月,辛巴達才終於在一隻動物的帶領下,找到了山壁上的出口。在童話故事裡,動物往往是靈魂的象徵。失去靈魂、無法言語、置身黑暗的創傷倖存者,終於在漫長的迷失之中,修復了自身,潛意識為他送來了一隻代表靈魂的動物。在這個原先沒有出口的黑暗,辛巴達終於找到了通往大海的門。
 
  願所有因各種形式的羞辱而背負創傷之苦的人們,都能因為這本傑出的作品,再次與自己的靈魂相遇,再次通往自由的大海。
 
 
寫在《羞辱創傷》之前
 
  寫《羞辱創傷》這本書時,不免自己、身邊人的過往創傷經驗,像走馬燈一樣跑進我腦海。
 
  在我寫到「教師霸凌」時,剛好許多人和我分享這類的經驗,而這類羞辱創傷所造成的自我懷疑與痛苦,很多時候對我們的影響極為深遠。
 
  我自己曾有個經驗:
 
  小時候學鋼琴時,遇到了一個很嚴厲的鋼琴老師。當然,在那個時候,許多父母都會跟老師說:「如果我的孩子不乖,請盡量教、盡量打。」現在想來,這樣的說法,除了與「不打不成器」的文化有關之外,也是父母想要讓老師知道:「我是一個明理的父母、會好好教小孩,不是那種會為了溺愛小孩而不管他的父母。」
 
  也就是說,父母說出這段話,代表的是自己很負責任、捨得讓孩子「吃苦」,以換得更好的未來,而不會溺愛小孩,造成別人的困擾。
 
  所以,我媽媽不免俗地也對老師這麼說,而老師也沒客氣。當時我報考的英國皇家鋼琴檢定,在聽力相關的主題上要求很高。如果你沒有絕對音感,幾乎是無法通過。同時間有一個孩子與我前後上課,他是一個很認真、琴彈得非常好的學生,但因為沒有絕對音感,在聽力的練習上,非常吃力。
 
  我印象很深刻,每一次,老師讓我們一起做模擬測驗時,答不出來的他總被老師「修理」:用尺打、把琴譜摔到他身上、推打他、辱罵他……那過程對於還是小學生的我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即使我只是一個旁觀者。如果連我都覺得那麼可怕,那對於承受的他來說,是多麽令他恐懼的經驗?
 
  但是,父母並不清楚這個過程。當他的父母來接他時,總是謝謝老師認真的教導;希望老師可以對他再嚴格一點,因為父母希望他未來可以出國學音樂。
 
  某次,在他答錯問題,老師辱罵著他:「你是豬啊!」「你怎麼那麼笨,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我教狗,狗都會了!」「彈琴好有什麼用,耳朵根本是廢物!」一邊說著,又一邊推了他,「砰!」地一聲,他摔到地上,就在我的面前。
 
  我正要去扶他,他自己站了起來,一滴淚也沒掉。
  我看著他的臉,那是沒有靈魂的表情。
 
  現在想起,或許那就是在巨大的羞辱創傷之下,他關掉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沒有感受、像傀儡一般,讓自己忍過這段時間;努力生存下來。
 
  讀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說:「這老師根本不適任、他有問題,應該要換掉他才對!」又或者會好奇,為什麼這老師的學生,包含被傷害的他、與我,我們都沒有跟父母說過這個老師教學的情況?
 
  我猜,對他與對我來說,我們都以為:做錯事被傷害、被羞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那是老師在花力氣「教我們」。如果跟父母說,父母可能不會站在我們這一邊,還會責怪是我們沒做好、而且「不懂得老師的用心」。
 
  於是,我們都閉嘴不說,以免再遭受一次不被理解、被指責是「你的錯」的羞辱創傷。
 
  這其實就是世代累積的羞辱創傷所造成的「約定俗成」──社會共同忽略他人的感受,「感受」僅為上位者、有權力者服務。而在這個創傷經驗中遭遇過的傷痕與羞恥,就這樣埋藏在我們心中,成為啃噬我們自我、懷疑自我能力與價值的養分。
 
  現在的我,看著這個老師,或許他也是羞辱創傷的受害者,或許他以前學鋼琴時,也是被這樣對待,所以他認為這麼做是為我們好、是正確的。
 
  也許他有他的理由;也或許,這的確是文化造成的,是一個共犯結構。
  但此時,我只想對著那個曾被傷害過的孩子說:
  那真的不是你的錯,你沒有做錯任何事,值得被這樣對待。
 
  當你翻開這本書,或許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對象可能是父母、老師、同學、上司……
 
  在這過程中,我想邀請你,在當時,你或許沒有機會照顧自己、站在自己這一邊,但當你現在重新經驗,甚至重新感受過往的回憶湧起、情緒升起的時候──
 
  請你試著站在自己這一邊,對自己說:
  「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這句話,我們都要記得。
 
  我也期待這本書,有機會能讓大家留意到「羞辱創傷」對孩子、對人的長期人格與心理、生理傷害。一旦我們有機會去看見、理解,才有機會調整與改變。
 
  而社會,就有機會變得不一樣。
  走上這條療癒之路並不容易,希望我的書,能夠陪你一程。
 
  註1:提醒大家,書籍只是輔助,當你讀了這本書,發現使用裡面的方法時,仍然難以跳脫被拉回過往羞辱創傷的情緒重現經驗時,建議你尋求專業的心理協助,對你的幫助會更大。
 
  註2:本書所有案例皆大量改編,並經過本人同意。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062966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0.8 x 1.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測你的MBTI

 

內容連載

陸、當我們陷入羞辱創傷而過度努力:沒關係,還有我愛你──療癒六階段
 
這段療癒過程,
是你一路上都孤獨著自己找路的理解,
也是你一路上承擔經歷了許多的懂得。
 
階段一、探究你的羞愧創傷:傷口被看見,才會被療癒
 
你過去遭遇了什麼讓你覺得羞辱、受傷的事?
 
在讀了前面關於羞辱創傷的描述,你發現自己有著類似的經驗嗎?
 
或許,讀完了這些關於羞辱創傷的描述,你想要趕快了解的,是羞辱創傷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以及想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趕快「好起來」。
 
但我想要先請你,試著把你遭遇過,覺得受傷、脆弱,甚至帶有著羞恥感、罪惡感的經驗與記憶,寫下來,或是對著自己說出來。
 
為什麼一定要說出來呢?
 
面對羞辱創傷,當時的情景,會因為被他人對待或傷害的關係,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個汙點,自己的被羞辱記憶。但是,這個記憶是被他人「扭曲過的」。也就是說,是因為我們以他人的觀點為觀點,以他人的感受為感受,而重塑了這個記憶本身。
 
這個記憶本身的「訴說權」,它是什麼樣子的,而我們遭受了什麼,是怎樣的感受與情緒,就這樣,都箝制在他人的手上。
 
因此,去描述、理解自己到底經驗了什麼,當時是什麼樣的感受與情緒,而這又怎麼影響了我們,是一個很重要的自我療傷的階段,也是幫助自己理解:
 
這些經驗本身,對我們產生了什麼影響,造成我們會成為現在的自己。
 
當我們不說出來,我們無法擁有力量,去阻止施加創傷者。當這些是祕密,他們會以為自己仍然可以這麼做。而「祕密」,會讓這個羞恥感,繼續留在我們身上,使得我們承擔這些,變成我們性格中的一部分。
 
把這些羞恥感還給對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還有,這是一種「賦能」,是我們開始學會保護自己、開始給自己力量、開始去正視自己遭受過什麼,以及當時我的感受與情緒是什麼,我終於可以拿回來的證明。

會員評鑑

5
12人評分
|
1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4.5
|
2024/09/02
|
電子書
亞洲文化,時常讓我們帶著傷痕長大,以致於我們也用相同的方式「鞭策」自己。
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學習覺察,有什麼樣的羞辱在身上,因為覺察是療癒的第一步。
「你想太多了」、「不要把自己想得這麼重要」、「每個人都這樣」....等等,看似很日常的句子,都在教我們忽略自己的的感受。
但這些都不利於我們擁抱受傷的自己,並且把這樣的傷痕延續給別人。
展開
user-img
Lv.2
4.0
|
2024/08/03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幾年,照顧自己、了解自我情緒、接納自己,變成很熱門的話題,但是在執行上卻有很大的困難,讓自己花錢消費吃好用好就算是愛自己了嗎?如果你從來都沒有被好好對待過,你怎麼知道要好好照顧自己?如果你一直很討厭原本的自己,你要怎樣才會喜歡他?所以先來幫自己檢查一下吧,看看有沒有受傷

適合這些人
1. 想要探究自己創傷的人
2. 想要練習與重建情緒調節的人
3. 想把「好的自己」找回來的人

🔵什麼是羞辱創傷
❶ 定義
被用貶低壓抑他人的人格或自我價值達成控制或影響的結果,導致受害者覺得自己很糟糕。
❷ 症狀
被指責會有失落或憤怒或無感,諸如此類的防衛機制,常見的有戰逃僵三種。
❸ 舉例
尤其在華人區:當有人做錯事,就會被處罰,會被只有被羞辱,才會記得,至於那個人的感受就不重要,誰叫他做錯事。

「哎唷啊,你怎麼穿那麼少,是要去酒店上班?」
「我是為你好」
「以前我們也是這樣過來的,你現在才怎樣而已就受不了,爛草莓」
「寫錯字是不是沒讀書,可憐,文盲不要出來歡」
「連這個都不會,要不要去死一死」

做錯一件事情,會有一個處罰的量,但是往往就會有人過來給你超過那個應有的量,但是你也沒辦法,畢竟他有話語權。可是久而久之,你可能就會因為長期被羞辱,覺得我會被這樣子罵,肯定是我做錯什麼,這樣長期自我否定,因而無法正確的認識自己。

到最後可能會變成即使對方射箭只是射在旁邊,妳也會把它從草地拔起來,再戳自己好幾下。

但是其實不是你糟糕,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很糟糕⭐️

🔵面對情緒 VS 壓抑情緒
❶ 面對情緒
面對自己的情緒是指你能夠保持自我覺察,清楚地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是什麼。這意味著你能夠識別和理解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忽視或壓抑它們。這種覺察是情感健康的重要部分,能夠幫助你在各種情境中做出更為理性和適當的反應。

❷ 壓抑情緒
壓抑自己的情緒則是指你讓自己沒有情緒反應,試圖像一個機器人一樣對待自己的情感。這樣做可能會使你看似冷靜和理性,但實際上是在掩蓋你的真實感受,長期如此可能導致內心的壓力積累和情感的爆發。

❸ 舉例:餐廳被灑水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你在餐廳時,服務生不小心把水灑到你身上。這時,你的反應方式可以分為四種:

A是完全不在意,髒了就髒了:這種反應顯示出A對這一事件的情緒反應較弱,可能是因為他認為這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事。他坦然面對情緒,接受現實並不會因為這樣的小插曲而影響心情。

B是不爽,但是壓下去:B感到不滿和不悅,但選擇壓抑這些情緒,不表現出來。他試圖假裝自己像A一樣不在意,但內心卻積累了負面情緒。這種壓抑情緒的方式並不健康,因為長期下來可能會引起情緒爆發或其他心理問題。

C是直接開噴:C選擇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可能會對服務生發火或大聲指責。他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並且選擇直接、激烈地表達出來。這種反應方式雖然能立即釋放情緒,但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也不利於解決問題。

D是不生氣,就只是跟服務生要合理的賠償與補救:D保持冷靜,認識到自己的不便並合理地向服務生提出賠償或補救措施的要求。他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並選擇以理性和平和的方式處理問題,這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維護自己的權益。

在這些例子中,A、C和D都是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並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和處理。而B則試圖壓抑自己的情緒,假裝自己像A一樣不在意。這種壓抑情緒的方式並不是一個好方法,因為它會讓人內心的不滿無法釋放,長期下來可能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面對自己的情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情感健康和自我成長的重要部分。學會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情緒,並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表達和處理它們,能夠讓你在生活中更加自信和自在。同時,也能促進你與他人的良好關係,因為你能夠更真誠和有效地與他人交流和互動。

🔵如何走出羞辱?
假設你可以坦誠地面對與接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去壓抑它,那麼到目前為止,你所做的只是改變自己的心態。然而,如果外界的環境依舊不友善,周圍的人仍然習慣性地羞辱你,那該怎麼辦呢?
❶ 解釋權在誰
感到被羞辱,是因為你把一件事情的解釋權交給對方,讓他能夠用一些負面的、傷害性的、羞辱性的字詞來攻擊你。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會感到無助和被動,因為我們的情感和尊嚴似乎完全取決於別人的言語和行為。
然而,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需要回過頭來審視事情的本質。這件事情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你是如何判斷的?如果仔細思考,你會發現事情可能並沒有那麼糟糕。或許,對方只是口不擇言,並未真正意識到言語的傷害性。當我們能夠認清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將對事情發生的解釋權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意味著,我們不再讓別人的言語決定我們的情緒和自我價值。

❷ 建立自我意識
通過這樣的過程,你可以開始建立更強的自我意識和主見。你不再是被動地接受別人的評價,而是能夠主動地定義自己的人生和價值觀。這會讓你活得更加有自我特色,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

❸ 與其想改變別人 不如顧好自己
如果你總是試圖改變對方,或者期待他向你道歉,那麼你將會陷入無盡的痛苦中。因為這種期望意味著你將自己的幸福和內心平靜寄託在別人的行動上,這是一個非常被動的立場。假設對方拒絕改變,或是從不道歉,那麼你要因此終生不原諒他嗎?這樣的心態只會無止境地消耗你的精力和情感。
與其將改變對方作為目標,不如專注於自己如何應對這些情況。接受並接納自己的情緒,理解這些情緒的來源和背後的原因,然後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和立場。這樣,你不僅能夠更好地應對外界的負面環境,還能從中成長,變得更加堅強和自信。
所以真正的力量來自於你如何掌控自己的解釋權和情感反應。通過重新掌握這些權利,你能夠活得更加獨立和有自我主見,不再被外界的負面言語所左右。這種內在的力量和自信,將會使你在面對任何挑戰時都能保持平靜和堅定。

🔵家人在情勒、羞辱我怎麼辦?
被家人情勒或羞辱會有很多種可能性,但是不論如何,你應該第一個要思考的是:這個不是你應該要承受的,也不需要在第一時間就面對那些問題。
舉例:你想要出門,但是你根據家人的反應知道:如果你現在出門,家人會很生氣、歇斯底里。可是如果你因此決定,那我就不出門。這個時候就是你把你家人的情緒、反應放在你的第一順位,也就是說,只要他的心情有任何的風吹草動,你就會敏銳警覺的馬上察覺?那麼,你還是你嗎?這樣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情感上的自我犧牲和自我否定。
❶ 尊重自己
這種情況下,你需要把你的情緒與感受拿回來。也就是你必須認識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是同樣重要的,甚至有時候比其他人的情緒反應更為重要。當你一直讓別人的情緒主導你的行為時,你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權和自我認同。
家人那邊又會怎麼樣呢?沒差,因為他們遲早會發現,用這樣的方式沒辦法有效地控制你,他們就不會再用這樣的方法了。他們會意識到這種行為模式對他們自己也是無益的。然而,這是他們需要學習和處理的課題,與你無關。你不需要承擔他們的情緒責任,也不需要為他們的反應負責。

❷ 放棄爭論
那麼,如果你想要讓家人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單純地用辯論或強迫他們接受某些觀點通常是無效的。例如,把一本書或一支影片丟給家人看,期望他們因此改變想法,這種方法通常無法奏效。長輩可能會覺得只是被說服而不是理解,甚至可能會更加反感,認為這只是他們說不過年輕人而已。

❸ 設定邊界
要讓他們改變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是通過你的行為和態度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處理方式是不會有效果的。這需要你持續地展現堅定的態度,不再讓他們的情緒反應左右你的決定。當他們看到他們無法通過情緒操縱來達到目的時,他們自然會尋求其他方式來處理問題。
這是一個有趣且實用的結論,因為人際關係是互相影響的。一旦你開始堅定地捍衛自己的情感界限,別人也會開始尊重這些界限。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可能會面臨很多挑戰和壓力,但長遠來看,這會幫助你建立更加健康和獨立的人際關係。

🟡個人想法
這本書的心得不好寫。我可能也把這本書寫的很淺。那很抱歉

以前我想要好好對待自己的時候,就會去逛街,或者去吃一頓好的,但是偶爾的時候會覺得有一點空虛,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可能是我把焦點都放在別人,導致我沒有很好的認識自己,

把自己像對待別人那麼好的規格對待,並且指認出哪些事情其實對我有造成創傷,這是我之後可以試試看的方向。

🔴總結
首先,我們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羞辱創傷是一種心理創傷,通常由他人的貶低、嘲笑或羞辱引起。這種創傷在受害者的內心留下深刻的傷痕,可能導致持續的自卑感、焦慮、抑鬱以及對人際關係的不信任。文章指出,羞辱創傷的常見症狀包括持續的低自尊和自我懷疑、社交焦慮和避免社交場合、情緒波動和容易受到觸動、以及對批評過度敏感。這些症狀會嚴重影響個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在許多華人家庭和教育環境中,羞辱常被用作一種教育手段,家長和老師通過貶低和批評來激勵孩子進步。然而,這種方式往往適得其反,不僅無法促進健康的心理發展,反而會導致孩子形成嚴重的心理創傷,對其成長產生長遠的不良影響。

接著,我們區分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強調了面對情緒的重要性。面對情緒指的是承認並接納自己的情感,理解這些情感的來源和意義;而壓抑情緒則是拒絕承認或試圖忽視自己的情感,這往往會導致情感在內心積累,最終爆發出更大的問題。通過面對情緒,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從而更有效地應對外界的壓力和挑戰。

最後,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應對羞辱,我們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
第一個是掌握解釋權。當我們感到被羞辱時,通常是因為我們把對事情的解釋權交給了對方,讓他們用負面的語言來影響我們的情感。這時候,我們需要回過頭來重新審視這件事,思考事情是否真的如他人所說那麼糟糕,並將解釋權收回到自己手中。
第二個是建立自我意識。強烈的自我意識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價值和長處,不再輕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可以通過自我反思和正向自我肯定來提升自我意識,從而在面對羞辱時能夠保持冷靜和自信。

你是自己人生的主導者,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你的情緒和價值。學會掌握解釋權,建立強大的自我意識,並設定明確的界限,這些都是保護自己、提升自我的重要步驟。無論路途多麼艱難,只要你能夠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保持自信和冷靜,你就能夠從中成長,變得更加堅強。一起努力吧。

🌐延伸閱讀
過度努力
情緒勒索
親密恐懼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4/05/07
周慕姿心理師不談太多艱深晦澀的心理學理論和專有名詞, 將她對華人文化的深刻觀察與心理學充分融會貫通後, 詳實而溫柔的輕撫我們從小到大的傷痕, 最後更有一整章教我們如何平復自己的羞辱創傷; 只有先接納自己才能逐漸理清關係中難以名狀的不舒服,進一步清創,讓傷口癒合.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5/07
劇透警告

認識羞辱創傷

如果我問你,你無法忍受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很直覺性拋出各種形容詞,然而卻沒發現我們說出口的,是否可能是自己身上厭惡的特質。

我不喜歡不努力的人,這卻間接成為我的枷鎖,我討厭不努力的自己;我討厭笨蛋,因為我怕別人認為我是笨蛋,所以我得努力做個聰明的人。

這樣的自我對話聽起來似乎像個傻瓜,但自我悲憫在周心理師新出的羞辱創傷書裡,是很重要的治療過程之一。

許多人不願意或不知道如何開始自我悲憫,怕悲過了頭,在分享感受的過程中還得被指責是否情緒勒索。

的確,情緒勒索浮出檯面後,很多人喜歡使用這個詞來懟回對方,也偶爾有誤用的情況。至少我可以確定的是,表達感受和勒索需求,是兩件不一樣的事。

我透過細讀這本書並寫下自己的反思跟分析,受益良多,一層一層梳理那些潛意識中的想法和做法,作者也在後面提供一些引導的方式來慢慢療癒,非常推薦給想要深深挖掘自己的狠人!

By 幼稚園哲學湯
展開
user-img
3.5
|
2024/03/03
|
電子書
一些人不經意的一些話,竟然會對我們的心理產生影響
可能當下沒有想太多,但那些話都帶有羞辱的成分
了解甚麼話有毒,就能遠離被傷害被羞辱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采實電子書暢銷展:和文字一起拾回夢想的初心,電子書x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全書系(止)
  • 上誼領券(9/7-9/18)
  • 新時代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