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年度學習書展
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博客來獨家限量書衣版】

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博客來獨家限量書衣版】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99
  • 優惠價:935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3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憂傷可以是一種力量,引領我們走向圓滿光明的人生

《安靜,就是力量》作者最新作品。透過心理、歷史、口述訪談資料,解答憂傷的來源。也說明為什麼坦然接受悲欣交集,我們才能真正地連結彼此,把愛傳遞給自己與他人。

 

內容簡介

《安靜就是力量》作者首部全新主題!
#1 紐約時報暢銷書!
亞馬遜總榜暢銷書!
售出全球40近國翻譯版權!
亞馬遜總編輯 Chris Schluep 具名推薦!
今年最期待的一本書!——歐普拉
 
本書適合:老靈魂、略帶憂鬱特質、喜歡雨天、喜歡悲傷歌曲、
讀小說會哭,會被影集內容感動到哭,見到大自然美景也會想哭的人。
正如柏拉圖、林肯、達爾文、作家普魯斯特、歌手妮娜‧西蒙……等。
 
  擁有悲欣交集特質的人,也擁有這些傾向:
  全神貫注、創意頭腦、有效領導、超越、
  焦慮憂鬱屬性、高度同理心、高敏感
 
  本書是作者繼《安靜,就是力量》引發全球內向者寧靜革命之後,第一本全新創作主題。
 
  書中帶領我們重新認識一種常受忽略的心理狀態:#悲欣交集——這是一種濃烈的渴慕,能深刻感受到傷痛與時間的流逝。這種特質會讓人追求情感與思想的交流與共享,期盼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當我們處在悲欣交集的狀態下,會發現黑暗與光明、生與死、苦痛與甜美,永遠是相倚出現。古人以為這就是「憂鬱」,作者證明了,它是一種人類集體的傳承與智慧,透過無數的藝術與創作呈現出來。
 
  在本書中,我們將看見
  # 企業領袖如何透過悲欣交集的特質,使領導能力更上一層
  # 如何像作曲家那樣超越哀傷,發揮創造力
  # 如何回應痛苦?為什麼我們渴望無條件的愛
  # 失去所愛,該怎麼辦?
  # 上一代的痛苦,會遺傳到下一代嗎?
 
  還有,
  # 悲欣交集性格測驗卷
  # 悲欣交集歌單
  # 七種處理「失落」的心理技巧
  # 如何對自己慈悲,把愛傳遞給自己與他人
 
  本書承襲《安靜,就是力量》流暢的敘事風格,搭配嚴謹的心理、歷史、口述訪談資料,解說為什麼我們會感到憂傷、渴望與不滿足,以及為什麼坦然接受人生的悲欣交集,才能我們彼此真正地連結,達成超越。
 
  在現今這個疑惑又憂慮的世代,《悲欣交集》使我們脫離憂傷,進入圓滿又光明的人生。
 
平靜安穩,力道無窮的推薦
 
  (按筆畫)
 
  立法委員 王婉諭
  文森說書  YouTuber
  田威寧  作家/教師
  瓦基  閱讀前哨站長
  李郁琳  臨床心理師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夏瑄澧(雪力)  curaJOY 基金會共同創辦人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作家
  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張瀞仁Jill  國際非營利組織經理
  黃柏嘉  諮商心理師
  厭世哲學家  暢銷書《厭世講堂》作家 
  鄧善庭  諮商心理師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佳璇  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編輯
  蘇予昕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璞成心理學堂總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蘇珊.坎恩(Susan Cain)


  ★《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安靜革命全球行動Quiet Revolution發起人
  ★全球最具影響力觀點
 
  我是《安靜,就是力量》的作者,該書當年甫出版便空降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本書是我全新的書寫作品。我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法學院,曾在華爾街擔任律師。

  我喜愛聆聽,勝過發言。我喜愛閱讀,勝過社交。我喜愛親密的對談,勝過面對群眾。我喜歡先思考,再輕聲說話。我向來害怕公開演講,但現在已經克服了這點(我好驚訝我能夠)。

  我天生安靜,卻又喜歡天馬行空地作夢,設下一些大膽的目標。我最喜歡閱讀、書寫、與家人旅遊、流連在咖啡店裡。我也喜歡偶爾下廚。

  人生最美的時刻,就是作家、藝術家、音樂家用他們的作品,表達出你內心一直存在、但不知如何描述的情感。

  我對人性,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好奇。

  我家旁邊有美麗的木蘭花樹,

譯者簡介

陳雅婷


  中英自由口筆譯者。歡迎聯繫:translator.chenyt@gmail.com。翻譯本書之際,感受到這本書嚐起來又苦又甜,破碎和美麗同時存在,滲入裂縫的水流就是在破碎中展現美麗的生命力。
 
陳佳瑜


  從事英語教育十多年,為了增強本身翻譯寫作的教學能量而進入台師大翻譯研究所進修,從此與筆譯結緣。雖然身為譯者,但最大的夢想卻是讓讀者感覺不到譯者的存在。期待自己的譯文能如原文般自然流暢、饒富趣味。


 
 

目錄

致台灣讀者
 
作者的話
 
序曲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
 
導論  憂鬱,就是力量
 
第壹樂章       悲傷與渴望
第1章  難過是用來做什麼的?
第2章  為什麼我們渴求無條件的愛?
第3章  悲傷與創造力有關嗎?
第4章  失去所愛,怎麼辦呢?
 
第貳樂章  贏家與輸家
第5章  為什麼要強迫我們微笑面對?
第6章    可以放下正能量嗎
 
第參樂章  永生、短暫與悲傷
第7章    永生是什麼?
第8章    如何面對悲痛和無常?
第9章    痛苦會繼承嗎?
 
終章        找一條回家的路
註釋

 
 



親愛的台灣讀者:

 
  在愛中辛苦了五年,又經歷了過去十年全球各界對於《安靜,就是力量》的熱情回應,我很高興在此要與大家分享:我的新書《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終於誕生了。
 
  簡單地說,本書的內容,是我嘗試回答以下這個難解的謎題:人生中充滿了悲喜交集與憂傷痛苦,這樣到底會賦予我們什麼力量?為什麼我們一直沒看見它的重要價值?
 
  從我很年輕的時候開始,我就察覺到悲欣交集帶有一種力量,但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終於能理解、能描述這種力量。我認為悲欣交集的意思是一種渴慕與哀愁的傾向,一種對於時間流逝的敏銳覺察,一種對於世界之美的深刻喜悅。這種力量可以讓人明白,黑暗與光明、生命與死亡、苦難與甜美等永遠是相伴相倚。有了這種理解,我們才擁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一扇通往美好生命之門。如果我們能夠明白,世上所有人終將經歷痛苦、失落、喜樂,那我們就可以從內到外產生改變,將個人的與全人類的苦難轉化成無窮的創造力、無限的精神與愛。
 
  希望以上我說的這些話,可以協助大家對這本書的理解。本書第八章有提到我精選的「悲欣交集40名曲」歌單,在我的網頁上還有供討論的問題、書寫指引等等。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你可以來上一塊苦中帶甜的黑巧克力,啜飲著好茶或者你最愛的飲品。我也期盼聆聽你對本書的看法,或者想在歌單中加入哪些歌曲,都請告訴我。

誠摯地
Susan Cain蘇珊‧坎恩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95778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你的悲欣交集傾向:自我檢測】

有些人天生就一直處於悲欣交集的狀態;有些人能免則免;有些人到了一定的年歲,或是歷經生命的考驗與勝利之後,才體會到悲欣交集的世界。如果想知道自己在這方面的感受力有多強,可以做做看下方的測驗,由我和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教授大衛・亞登(David Yaden)以及認知科學家史考特・貝瑞・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共同設計。

想知道自己現階段「悲欣交集」的程度為何,請問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從零(完全不同意)到十(完全同意)分,選擇同意的程度。

假如你是心理學家或學者,也有興趣探索悲欣交集的概念,請留意:這裡的測驗僅是初探,亞登與考夫曼進行的前導研究並未包含焦點團體、專家評定、大樣本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等傳統步驟。他們鼓勵其他有興趣的學者做進一步的研究,以便取得進一步的心理量測數據。
 
______看到感人的電視廣告時,會不會很容易熱淚盈眶?
______舊照片會不會特別容易觸動到你?
______對音樂、藝術、自然會不會出現強烈的反應?
______其他人會不會說你擁有一副「老靈魂」?
______下雨時會不會感受到慰藉或是生出靈感?
______作家魯益師將喜悅形容為「尖銳美好的一記渴望」,你能不能理解呢?
______你是不是喜歡詩作勝過體育呢(或是你可以在運動裡看到詩句)?
______你會不會在一天之內有過好幾次的雞皮疙瘩呢?
______你會不會看到「萬物中的眼淚」,這段話來自詩人維吉爾(Virgil)的《伊尼亞斯逃亡記》(Aeneid)。
______悲傷的音樂會不會提升你的內心呢?
______你是不是常會同時看到事物的悲喜兩面呢?
______你會不會在日常中尋找美呢?
______「深刻」這個詞是不是讓你特別有共鳴呢?
______與好友聊天時,你會不會比較想談他們以前或是眼前的煩惱呢?
______還有:你會不會覺得「狂喜」這種強烈的情感距離自己很近呢?
 
最後一題可能有點突兀,不過,這邊講的不是樂觀面對未來或是輕鬆自然的笑容,我指的是因為盼望而產生的那種奇異的欣喜。根據亞登最近的研究,超越自我的體驗(以及比較溫和的類似感受,像是感激之情與心流狀態)較常出現在人生經歷轉換、結束與死亡等又悲又喜的階段。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2/12/22

露の世は 
露の世ながら
さりながら
-小林一茶(こばやし いっさ、1763—1827)
(我知道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

這是日本俳句詩人小林一茶,在失去女兒後的創作。文字簡短卻充滿無限的情感。Susan Cain把它收進「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之中,我才能在這個人生階段幸運地遇到這麼美的一句話。

如果說2021年Sylvain Tesson的「貝加爾湖隱居札記」貼切描繪了靜謐混合孤獨之於我的畫面,那麼Susan Cain的「悲欣交集」,無疑是用文字分析解構、又重組整合了2022年中某些又悲傷又美好的情緒「我認為悲欣交集的意思是一種渴慕與哀愁的傾向,一種對於時間流逝的敏銳覺察,一種對於世界之美的深刻喜悅。這種力量可以讓人明白,黑暗與光明、生命與死亡、苦難與甜美等永遠是相伴相倚。」身為高敏測驗的高分人,讀這本書無疑有種「被理解」的欣慰感。根據作者的研究和統計,高敏與悲欣交集的性格呈現高度相關,而這樣的特質與「憂鬱」也有些關聯,一樣不令人意外。

對我來說,「悲欣交集」有時它是某個醫治已久的慢性病患,在全家人的祝福中,結束物質肉體的苦痛平順離世;有時它是一首被反覆聆聽的電影主題曲,主角毫無懸念地用自己的方式回應世界,那股純粹藉由音符不斷在心房角落迴響;有時候是書本上一段映入眼簾的文字,經水晶體折射寫入成為意識可以理解的代碼,卻從無意識黑洞傳來陣陣共鳴;有時候則是一幀在完美光影烘托下,毫無預警地穿透任何形式的屏障,憾動靈魂深處的絕美風景。

渴望(desire):十分思念;希望、盼望。對面詞:滿足。「渴望」這個詞,是閱畢這本書後留在腦中的第一印記。我也的確在2022年經驗了如煙花般絢爛衝擊的渴望,與落幕之後剩下寂寥星子點綴在黑幕中的平靜。覺得苦嗎?是呀!曾經很苦。而受苦之處就是在乎之處,會受傷是因為「你在乎」。因此,面對痛苦最好的回應就是深入在乎的事物之中。不過,這和我們大多數人想做的完全相反,多數人會想要避開痛苦,會讓自己不要那麼在乎暖甜的東西,來防止其後悲苦的感覺。然而,就像內華達大學臨床心理學家史蒂芬.海伊斯(Stephen Hayes)所述:「對痛苦打開心門,就是對喜悅打開心門。在你的痛苦中,你會找到價值;在價值中,你會看見痛苦。」唯有進入黑暗,讓眼睛適應黑暗,你才能在黑暗之中看見裡面才有的事物。

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藉古希臘神話的森林之神西雷奈斯(Silenus)說:「對人類來說,人生最大幸福之事,是從未出生;第二幸福之事,就是早點去死。」這並不是悲觀的論點,而是既然我們已經出生了,也沒有立刻去死的理由,那麼,就接受我們註定會在「活著」這條路上載浮載沉,經驗各種轉折。而決定人生的不是經驗,而是我們自身賦予經驗的意義。是故,華嚴經如是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對照無盡蒼穹,人的一生渺小到不足以道,數年前差點過不去的坎,現在卻能雲淡風輕般笑談。但,無論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總是存在當下我們覺得巨大到無法忽視的事物。既渺小又巨大,既短暫又恆常,既親近又疏離,既冷酷又有情...。或許並不是那麼多人能理解這種並存的矛盾,但它不過僅僅是利用不同的視角觀察,就能描繪出人事物呈現的方方面面。

行至歲末,反思每一個片刻的選擇,能毫無懸念地接受每一步前進至此的軌跡,或許也算是一種成熟。



而你,一直求而不得的是什麼呢?
展開
user-img
Lv.7
4.5
|
2022/10/02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讀來覺得作者這次挑戰的主題比《安靜,就是力量》困難多了,很多地方要拿捏情感收放的分寸。讀了會忍不住想說是否有更好的表達方式。當然這些反思也是閱讀的收穫之一。
中文書名有抓到這本書的韻味,蠻好的。看似對比的兩極感受並存,是一種微妙的狀態,一不小心就會往其中任一端傾斜,要不是過於感傷,不然就是過於亢奮,或者乾脆同時否定兩種感受,變得不悲不喜。
作者嘗試在書中處理各種微妙的狀態,讀來最有感觸的是提到不同年紀的情況,例如跟兒童談分離的感傷(要跟兩隻驢子玩伴道別),讓他們釋懷的方式不是跟他們說一切沒事的,反而是跟他們說,「人活著一定會經歷分別的痛苦,而且還會一次又一次的經歷」,雖然對孩子說這種話似乎會讓他們更難受,但結果卻完全相反。人天生具有這種感知力,憂喜並存,看似複雜矛盾的心境,卻同時是經歷著人生寶貴的時刻,提到老人對這種心境的覺察更為敏銳。
談蘇菲宗教的章節也讀得蠻有感的,「整個信仰的根源就是渴望」。一方面人天生有這種「宗教」情懷,另一方面,人也總是本能的要把無形的渴望轉換成有形的滿足,廣義來說,就是製造任何形式的偶像,任何形式的偶像都是為了終結等候與期盼。從這個角度看,最困難的是處在渴望與滿足之間的平衡,就如最後的章節提到,是這種感受引領我們體會生命之美,「你對各種美好事物的愛,就能顯示你最想跟誰在一起、你最想待在哪裡」。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社科春季暢銷大展
  • 年末電影展
  • 台灣東販動漫節